> 硕士毕业论文 > 4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日本华裔作家伊田·雪海与明治时期的中国

4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日本华裔作家伊田·雪海与明治时期的中国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0000字
论点:汉学,汉文,日本
论文概述:

由于依田学海身处明治维新的变革时代,并见证了中日关系由互派使节到甲午战争的变化,笔者认为,在对其文学造诣进行研究的同时,也有必要通过其留作品及资料来对中日交流中的依田学海

论文正文:

导言

第一节背景概述
近年来,随着以日、韩、越为主导的汉字文化圈中国小说的整理出版,得益于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入研究,这些作品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这些中国小说的创作者具有一定的中国文学素养和使用汉语词语和句子的能力。他们的作品也不同程度地展示了作者的汉语水平,这是中国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杰出代表之一,伊田·雪海的作品《谭海》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许多研究成果相继发表。然而,伊田·雪海的作品远不止这些。他还留下了两本日记,《雪海·日鲁》和《墨维拉·扎鲁》,以及一部中国小说《谭聪》和许多其他作品。此外,在1894年中日战争期间,他还发表了一些战争援助诗歌和作品,如《国家书》、《韩雄略》和《郑鲁青》。
由于雪海处于明治维新时期,目睹了从使节交流到1894年中日战争的中日关系变化,作者认为,在研究他的文学造诣的同时,也有必要通过他剩余的作品和资料来研究和定位雪海在中日交流中的地位。这对了解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和明治时期中日交流的研究是有帮助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基于此,本文将从雪海与清人民的交往和他对战争的态度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试图分析田义·雪海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和汉学家在中日交流和中日关系中的地位和表现。
对人物所处时代背景的探索对把握人物形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梁启超曾于1902年2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新史学,批判了“史学家、英雄舞台、英雄鲜有历史”的主观唯心史观离开了时代背景的人就像离开了历史舞台却找不到位置的英雄。对离开时代背景的人的研究也很容易陷入理想主义的泥沼。有鉴于此,作者将简要概述田义·雪海在写作之初所处的时代的社会和文学状况,以便为以下部分的讨论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空。
正如田雪海所经历的,日本近期出版展览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是明治维新的重大变革。在明治维新的影响下,日本结束了持续300年的德川幕府,建立了天皇政权,使整个社会在政治上焕然一新。另一方面,明治维新后,日本在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各个方面都积极向西方靠拢,追求完全欧洲化,以达到“向世界寻求知识”的目标。这使整个日本文坛颤抖,呈现出与改革前不同的新氛围,如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大量西文翻译的出现,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对中国文学热情的逐渐下降。
中国一直处于东亚秩序的核心,正是汉字维持了整个东亚平稳有序的文化秩序,从派遣和交流人员到通过商船交流书籍。这也是一些学者提出的“汉字文化圈”的根源。然而,明治维新重大变革后,日本改变了对中国文化的崇拜,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观崩溃了,从而使欧美变得一边倒,向西方靠拢,积极向西方学习。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也变得现实,并开始走向向西方学习的现代化。时代变了。在这种大气候的影响下,实用主义也在文坛占据了上风,西风压倒东风。汉学已被视为无用,地位直线下降。它被认为是无用的,没有价值的,并且有可能灭绝。
但日本在明治初期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其文化也处于“文明时期”。社会上仍有大量的晚期中国文学大师,如西乡隆盛。这些人拥有开国元勋的地位,并且仍在为国家而奋斗。此外,明治八年(1875年),泰山政府成立了历史修复局来修复历史,这使得这群人能够聚集起来,形成群体效应。他们的努力为明治初期汉文化的维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明治十年(1877年),首任驻日大使何张茹、参赞黄遵宪和其他学识渊博的外交官都是外交使节[]。当时,这一举动激起了日本中国学者的热情,他们以书面形式发言,并相继写诗,以便与清朝人民交流。这一现象的出现给垂死的中国文学以一定的喘息空间。
此外,教育、文化和体育部认识到只研究西方的局限性和汉学的重要性,并重申汉学在明治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并在东欧大学文学系开设了“与汉学和谐相处”的专业。明治十四年(1881年),教育、文化和体育部增加了一个“古典作坊”。在此期间,
社会上也出现了大量的汉学流派,如二松学派。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汉学在这一时期呈现出复苏的迹象,日本文坛掀起了一股用汉语写诗写小说的热潮。明治十七年(1884年),于越应安田印相的邀请,选择了日本中国诗歌的精华,将其编入《东方艺术诗集》,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热潮。同年,日本九春学会还出版了一本专门的口语小说训练和阅读词典《小说人物森林》(Novel Character Forest),其中收录了口语小说中常用的近6000个单词,以方便阅读。

……
第二节晚清文人...29-39
我,叶伟...29-31
二,王其昌...31-32
三,俞樾.........32-39
第三节全面审查……39-42
第二章根据田雪海的中国观.......42-53
第一节援助朝鲜的“正义战争”...42-47
第二节英雄丁常茹……47-50
第三节“台湾是日本领土”...50-53
...................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1894年中日战争之前,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两国交往日益频繁,两国人民的主流愿望是成为好邻居,寻求稳定的外交关系。这一时期,大量中国学者和有才华的外交官活跃在日本社会,他们在交流贡献和诗歌方面与日本学者和官员形成了深厚的友谊。这一时期,后世留下的许多诗歌和散文,如日本中国文学史上璀璨夺目的珍珠,达到了日本明治文坛中国诗歌创作的高潮,也使明治维新后的中国文学如昙花一现般复苏,重获生机。
这一时期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书面会谈,一些历史学家也称之为“书面会谈外交”。其中,日本、宫城栗弘、中村靖宇、冈内惠生等表现非常积极。就中国而言,随着黎庶昌时期定期举行的诗歌朗诵会,它已经达到了顶峰。
此外,文化作为这一时期外交关系的纽带,在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研究这一时期的伊田雪海时,他与清人的交往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从这种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到雪海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态度。作为明治时期重要的文坛人物之一,伊田·雪海“为人正直,不修边幅”。他不喜欢交流,很少主动社交。然而,由于他的高文学地位,他仍然在日记中留下了许多关于这个繁荣的文学世界的记录。以文学和文化交流为主要内容研究这些记录的过程也是探索雪海的文学观、书籍偏好、文学评价和写作风格的过程
。例如,从雪海与沈文英的交往看他对《红楼梦》的喜爱,从他对俞敏洪的评价看他的惩恶扬善的小说观等。;这位绅士与他们之间的友谊可以从他与黎庶昌等特定人物的交往中看出。这些照片的组合构成了伊田·雪海这一时期中国观的主要内容,也成为1894年中日战争前中日友好交往的剪影。
但是中日战争的爆发破坏了和平。在国家利益面前,曾石海,这位彼此称兄道弟的密友,已经转向了主要的战斗群。田雪海也走在了这一趋势的前列。他不仅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战争的进展,而且还对其进行了评估。他还发表了许多有关战争援助的诗歌和文章,以及许多有关主题的作品,如《郑鲁青》、《韩兄略援》、《阿清记国兴液》。这些作品反映了抗战前伊田·雪海对中国友好态度的颠覆。
正是这场战争向我们展示了田义·雪海对中国的双重看法。这里所说的“二元性”,主要是指田义·雪海从文化和政治角度对中国的双重态度。从上面的讨论
我们可以看出,伊田雪海非常向往和钦佩中国的文学和文化,对汉字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除了能够熟练运用汉字,甚至汉语也被用作日记写作,在思想层面上,伊田·雪海的价值观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的生活行为准则,影响了他生活中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然而,这种崇拜或尊重仅限于文学或文化水平。当这种思想和精神层面的信仰与国家利益和政治立场相冲突时,伊田·雪海仍然是国家的坚定支持者和皇帝的绝对追随者。他甚至可以被称为鹰,用他的笔作为武器,用他的知识为战争欢呼。因此,他被一些学者归类为极右翼学者“鲁直”。
然而,无论田雪海的政治立场是什么,无论他是支持还是反对战争,无论他对中国的态度是友好还是敌对,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他作为汉学家的地位。汉字和文学影响了雪海的一生。战后,他对中国和中国文学的热爱没有减少一半。甚至他的遗书也是用中文写的。他留给后人的中日日记是讨论中日关系和日本文学史的非常珍贵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