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探讨高校临床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对策

4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探讨高校临床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对策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3000字
论点:教师,师德,临床
论文概述:

本文在充分阐述临床教师师德的特征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临床教师师德的现状进行了客观描述,并着重指出临床教师师德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师职业意识淡薄,缺乏教师职业理想;对教学工作缺

论文正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要研究我国医学院校临床教师伦理现状,首先必须探讨我国医学院校临床教师的角色定位,并描述我国医学院校临床教师的概念。临床教师是“双师型”教师。俞冯英等人(2008)指出,自1990年以来,中国就出现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这一概念经历了四个阶段:(1)确定“双师型”教师是否为“双师型”的初始标准,即教师加医生或健康医生、护士、中国医生、药剂师、麻醉师等。(2)提出双师型教师是“双证”,即教师资格证书加医学等级证书;(3)提出“双重素质”是指双重资格,即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4)提出“双源”或“双师型”教师,既包括专职教师,也包括兼职教师,既包括大学教师,也包括医疗卫生机构教师。从临床教师的定义来看,我国医学院校临床教师的身份有其特殊性。(1)范郭康等人(2008)认为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的教师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医生又是教师,既是临床技能的操作者,又是医学知识的教师。(2)从以上可以看出,临床教师的角色定位可以介于“医生”和“教师”之间。由于临床教师角色的特殊性或角色定位的双重性,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责任不强。季芳(1999)认为,临床教师作为一个既是医生又是教师的群体,其职业道德不仅要包含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原则,还要体现教师和医生的共同特点。(3)吴敏英等人(2008)认为,角色意识是形成角色权利义务、地位和角色概念的前提。④临床教师只有完成从“医生”到“教师”的转变,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职业道德。谢凤贤等人(2009)提出,临床教师不同于学校教师,不仅传授理论,而且实践所教授的内容。他们通过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示范和模仿的效果。⑥
笔者认为余冯英等人对临床教师概念的描述更加准确和完整,而范郭康对临床教师的专业特点做了详细和具体的描述,谢凤贤的观点进一步补充了临床教师身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这对笔者在医学院校中定位临床教师和把握临床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具有指导意义。

1.2从不同角度对医学院校师德现状的研究与探讨

1。组织社会学视角下的医学院校师德现状研究
颜辉运用组织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我国医学院校师德现状的成因,并从高等教育组织的环境、目标和结构三个方面研究了师德建设的途径,试图寻找医学院校师德建设的新途径。颜辉(2008)指出,组织中稳定的声誉体系、组织中不对称信息和组织成员利益不一致的共存以及高校组织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我国高校师德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1)鉴于上述原因,提出了解决我国高校师德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他认为,要重视师德环境中冲突环境的建设;塑造共同的组织目标和愿景;重视高校学术组织关系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策略。特别指出,许多教师的职业道德失范往往是由对自身地位和作用的不满引发的,强调重视高效非正式组织的建设是当务之急。

2。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医学院校师德现状研究
一些研究认为,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人价值取向的变化以及扩招带来的巨大教学压力,部分医学院校教师的师德偏离了应有的方向,出现了“师德失范”问题。其中,陈岚(2007)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滞后是重要因素之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师德评价标准不够量化,导致思想认识不足;教育方法在内容上已经过时,而且没有效果。教育体制和机制不完善,教育力度不够。(2)因此,在研究中,她强调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来促进师德建设。医学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更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师德建设规范化。

3。制度视角下的医学院校师德现状研究
从加强师德体系建设的角度对高校师德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师德建设的现状和影响师德建设的制度因素。王文海(2008年)认为,有效的制度是任何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确保组织良好运作秩序的重要前提。高等学校无疑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规范教师职业道德。(3)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内外体系。建立管理部门相互联系的师德建设体系;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工资制度和职务晋升制度,使教师道德与教师利益直接挂钩;建立公平合理的师德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以人为本,建设学习型组织,加强师德建设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必须建立各种激励机制,促进师德建设。

4。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医学院校师德现状研究
周光润在《医学教师专业化现状及可行性探讨》中指出,当前我国医学院校临床教师专业化面临科学教育观念难以形成、教育思维能力缺乏、教师专业意识淡漠等困难。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体系,教师就无法审视自我教育理念的对错,也无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他所说的医学教师专业化是指对专门从事医学专业教育教学的教师进行严格、持续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在教育教学中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专业化是一个终身过程,涉及医学教师从职前教育到在职教育的全过程。(1)王庆丰(2008)等人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全面发展的,这不仅是科学技术和操作技术的发展,也是哲学的发展。哲学的发展是深刻的教育理念、坚定的职业信念和崇高的职业理想的确立,而哲学的发展主导着其他两个层面的发展。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支撑。(2)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应重视全面指导教师职业生活,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教师身心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认识到自己职业的价值和意义,身心幸福,获得职业幸福,并把教育作为自己一生的价值追求。

5。国外教师职业道德研究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张贵春在《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中指出,国外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化建设③。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教师地位建设建议书》提出了教师道德的理想和道德的原则和要求。教师组织国际协商委员会1954年8月第19次会议通过了《教师组织国际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其中规定了所有国家都应遵循的教师道德规范。(4)张贵春还认为,外籍教师道德建设应注重教师道德规范的结构层次划分,以利于实施。例如,美国教师道德规范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理想、原则和规则。(5)师德理想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最高要求:师德原则是对教师的中间要求;师德规范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同时,国外把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道德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强调道德内化和培养,强调道德实践等。

1.3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1。从教学管理系统
角度研究我国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模式与国外高等医学教育模式还不同步。由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特殊模式,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对临床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开始研究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李国建在《关于医学院校非附属医院教师现状及培养的探讨》中指出,虽然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特别是非附属医院承担了大量的临床教学工作,但“教学”并没有上升为医院的责任或义务。医院缺乏有效的教学管理和促进机制,教师教学意识薄弱,临床教学质量难以保证。(1)范郭康(2008)等人认为,由于各种因素,社会教育和卫生资源无法有效配置,承担临床教学的医院绝大多数临床教师普遍存在教学意识薄弱、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缺乏系统解释能力等问题。由于教学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隶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学校与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之间的管理体制难以理顺。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的教学工作和投资建设缺乏统一的领导和规划。它们只处理眼前的工作,没有将师资队伍建设与医院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结果,临床教师对医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命感不强,教学意识薄弱,临床教师重视医疗而忽视教学的现象更加严重。(2)

2。职业道德培养视角下的我国医学院校临床师德现状研究
在对我国医学院校师德现状的研究中,分别从临床教师的“医德”和“伦理”两个角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季芳(1999)认为,对临床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研究应该包括“医学伦理”和“道德伦理”。临床教师作为一个既是医生又是教师的个体,其职业道德必须既包含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原则,又包含教师和医生双重身份的特征。③临床教师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临床教师必须确立医疗以病人为重、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何星辉在《我校教师教学效果及科研现状调查与分析》中通过调查得出结论,临床教师由于工作任务繁多,其教师使命感不强。大多数临床教师认为他们的教学、医疗和科研安排不合理,与学生的交流不够,教学任务过于繁重。(4)曾志立在《新时期医学临床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临床教师教学意识薄弱是影响医学教育质量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有必要加强临床教师对临床教学重要性的再教育,增强附属医院教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增强对医学教学互利性的认识,自觉树立以教学为中心、教书育人为荣的理念。(1)

3。通过其他视角和方法研究我国医学院校临床教师道德现状
我国医学院校临床教师道德现状的研究部分是通过对教师道德研究对象医学生的调查分析进行的。郭琦(2008)等人认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道德的重要性也通过他们对学生的影响得到体现。任何学校的建设都不应该忽视重要的学生群体。高校师德建设应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价。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充分评价教师在医学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意义》一书中,周玲提出要探索教师工资等经济契约的履行程度,但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的因素将是心理契约。在教育组织这样一个特殊的人际系统中,不应该回避人的伦理关怀,所以教育管理的本质包含一系列道德原则。(3)周玲的研究表明,在医学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如何履行经济契约,还要重视心理契约的履行。

1.4文献综述
通过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中医教师、临床教师的现状、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的上述研究,可以看出,近年来,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中,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职业道德研究工作得到了广泛开展。从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组织社会学等方面来看,它们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拓展临床教师伦理研究的视野。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视角、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对加强师德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国外教师道德建设的经验对我国重构基于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的道德规范也有重要启示。然而,笔者发现,在现有的研究中,只有一小部分致力于临床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临床教师是医学院校教师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强调医学教育质量的今天,医学院校临床教师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要探讨和研究临床教师的职业道德,首先必须界定临床教师的概念。作者认为,对临床教师和俞冯英的概念描述较为准确和完整。范郭康对临床教师的专业特点做了详细具体的描述。谢凤贤的观点进一步补充了临床教师身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对笔者定位医学院校临床教师的角色,把握临床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具有指导意义。在现有的临床教师职业道德研究中,笔者同意季芳的观点,即临床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应包括“医学道德”和“职业道德”。然而,在其研究中,“医学伦理”和“职业伦理”被要求作为临床教师职业伦理的两个不同方面。笔者认为,“医德”是临床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的一部分,应首先注重“职业道德”伦理的培养,将“医德”要求融入“职业道德”和医学生教育活动的实践中。郭琦的调查研究方法对作者选择有效的临床教师伦理调查研究方法和探索临床教师伦理的新途径具有启发作用。
医学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教育。受训的学生是治疗病人和拯救生命的医生。现代医学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学生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提高其人格的过程。临床教师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学术品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我们的临床教师如何才能真正“以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校纪律规范自己,以身作则,带头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质和能力?同时,学校、医院、教学管理和人事部门有责任加强临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完善制度,确保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发展。因此,本文的核心任务是探索和努力寻找解决我国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对策,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这也是医学院校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

第2章..............................13-18
2.1..............................13-14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2.............................................14-16[国外医学教育/br/] 2.3..............................16-18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第三章临床................................18-26
3.1中国高等医学院校面临的挑战...........................................18-21
3.2.................................................21-24
3.3研究..........................................................24-26中国高等医学院
第四章临床教师.............................26-36
4.1临床教师..............................26-27
4.2..............................27-28
4.3................................28-30
论中医院校临床教师的师德4.4..............................30-36
第五章加强和改进我国医学院校临床教师的师德建设............................36-48
..................................................................................

结论
医学教育是一门国际可比性强、通用性强的学科。目前,由于经济和历史原因,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与国外医学教育并不同步,这就导致了现阶段如何保证我国医学教育质量的巨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标。由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在传授和培养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需要加强医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临床教学是医学生从学生成长为医生的起点。承担这一阶段教育教学任务的临床教师是医学生吸收政治思想、医德和专业知识的向导。因此,加强临床师德建设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之一。甚至可以说,临床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我国医学教育的质量。因此,研究和探讨临床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在充分描述临床教师职业道德特征的基础上,客观描述了我国临床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并着重指出临床教师职业道德存在以下问题:教师职业意识薄弱,教师职业理想缺失;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重临床,轻教学”;对学生缺乏爱;教师的人文素质有待提高。没有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缺乏教育思维能力。意识形态容易受到不利社会因素的影响。通过大量文献综述,结合实际调查研究,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了临床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根源:职业道德与伦理关系的不协调是导致我国临床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道德根源;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是导致我国临床教师伦理失范的制度根源。不健全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是导致临床教师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医学教育的扩张和教师职业压力过大是导致我国临床教师伦理失范的心理原因。然而,落后的教育方法、内容和薄弱的教育效果是导致我国临床教师道德失范的教育根源。针对我国临床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强管理和制度建设,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促进医学院校及其教学医院临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我国医学院校临床师德建设任重道远。本文在分析临床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促进临床教师将职业道德标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以及如何加强临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想法。由于我的能力和研究水平有限,思想不够成熟,在今后的临床师德建设实践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本文中的讨论只是一个起点。

参考
[1]生物2010:未来研究生物学研究生教育的变革...2003年
[2]蒂姆多曼,克里斯·BUNDY。经验能给早期医学教育增添什么。共识调查。BMJ。2004年
[3]医学教育和研究中的彼得·L·病人。英国医学杂志。2004年
[4]巴卢、戴尔和迈克尔·波德古斯基。回到公立学校教师的优先地位。人类资源杂志。2002年
[5]巴卢,d .公立和私立学校绩效工资。经济教育2001年[/[6]王会文。论青年医学教师的成长特征及培养[。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02)
[7]周玲。周杨凡。从“心理契约”理论看充分评价教师在医学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意义[。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
[8]薛超。廖云华。提高附属医院临床教学质量的新探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
[9]王大耀。从外国教师教育的发展看中国教师教育制度的改革[。高等函授教育杂志(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8)
[10]金·虹影。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医学与社会。200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