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1000字硕士毕业论文TCFL语气助词教学研究

41000字硕士毕业论文TCFL语气助词教学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1000字
论点:助词,语气,留学生
论文概述:

从语法上来说语气助词可以出现于任一句类,由于它属于虚词中的助词一类,附着于其他语法成分,不具有语法意义,这也就使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时容易遗忘语气助词,从而疏于练习,有些留学

论文正文:

引言

1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作为语气表达的重要形式之一,语气助词在国内外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许多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书和教学大纲将语气助词列为单独的语法点,如《现代汉语实用语法》和《对外汉语语法等级大纲》。当外国学生使用语气助词时,他们会犯不同类型的错误,例如:
①你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吗?
②不要随地吐痰!
③水果店里有很多水果。你想买哪种,苹果、香蕉、芒果、菠萝和葛根?[小王很诚实。
以上句子中情态动词的使用不正确。句子①用词不当,所以单词“的“应改为”的“。句子②用词不当,单词“的“应该移除。句子中的情态词表示列举。“这个词的“没有这样的用法。应该使用“啊”这个词。④这个句子顺序不对,应该改成“王很诚实”看似简单的汉语语气词,由于用法复杂、功能抽象、训练困难,在使用外国学生时会出现错误。因此,以留学生对汉语语气词的研究为研究课题的诞生,具有很大的针对性和实用价值。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习得经验,探讨了语气助词的教学难点和教学策略。此外,本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汉语语气词的教学,使外国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类词语,并对语气词的“学”和“教”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对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也有参考价值,为语气词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2研究范围
基于比较句本体论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参照汉语长期学习的《汉语水平标准和语法水平大纲》、《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高等学校外国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附件)、《高等学校外国学生专业教学大纲》等。本文还参考学术界颇具影响力的对外汉语语法著作,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材,从实践的角度对汉语语气词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探讨,并试图提出对外汉语语气词的教学策略。

3研究方法和思路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偏差分析、数据统计和调查。

错误分析
以往对语气词的研究主要是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的。本文首先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然后对西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外国学生使用语气词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然后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对错误进行分析。
科尔把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犯的错误分为两类:错误和错误。[的“错误”可以被说话者发现并由他自己纠正。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口误或笔误不能反映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因为这种现象在使用母语时也会发生。这不属于本文中的错误分析范畴。错误通常未被发现或自行纠正。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会无意识地偏离目标语言,这是以目标语言为标准所表达的错误或不足。它是有规律的和系统的。外国学生在语气助词的使用上所犯的错误已经构成了错误。我们有必要进行错误分析,以了解学习者自身的语言习得障碍,揭示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本文的错误分析步骤包括:选择、收集和分析语料;识别并确认其中的错误;对错误进行分类;评估偏差。摘要:本文通过收集留学生使用汉语比较句的原始错误语料库,从省略、错误添加、错误顺序和错误生成四个方面分析了留学生使用语气助词的错误。

调查方法
采用提问的形式调查学习者情绪助词的习得水平。我们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结构和从浅到深的语义标准对语气助词的使用进行了梳理,对留学生习得语气助词有了全面的把握。
(1)调查对象
本文的调查对象是西北大学交通学院初级、中级和高级汉语习得水平的外国学生。他们来自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泰国、吉尔吉斯斯坦、越南和其他国家。本文的研究范围相对较广。小学生学习六个主要的语气助词\"啊\"、\"你\"、\"把\"、\"你\"、\"乐\"和\"得\",这些词可以构成简单的句子,但他们所学的需要巩固。中级水平的学生掌握了更多的语气助词,目前正处于巩固和强化的过程中。然而,在目前高年级学生使用的教材中,对语气词没有语法上的解释,外国学生也没有特别注意语气词。
(2)调查过程
本文的调查主要是面对面的调查。要求外国学生掌握语气助词的数量,以及他们能否根据不同的用法造句。通过这种方法,收集了留学生语气助词的使用情况和错误。
收集的语料库基本反映了学生学习情绪助词的困难,有效地验证了我们的预期假设。问卷调查合理可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一章心情和..............................11-18
1.1语气及其表达……11-14
1.1.1情绪................................11
1.1.2情绪表达..............................14-15
1.3情绪和情绪辅助……15-18
..............................11-14
1.2情绪辅助1.3.1陈述性语言................15
1.3.2疑问语气..............................15-17
1.3.3祈使语气...................17
br/] 1.3.4叹气情绪..............................17
1.3.5暂停情绪................................17-18
第二章判断语气助词.............................18-25
2.1判断语气词的含义................18-22
2.1.1删除或更改一些词语................18-19
2.1.2使用不同的音调.............................19
2.1.3消除情绪................................19-20
2.1.4仅更改句尾................................20-21
2.1.5分析整体情绪以提供帮助............................21-22
2.2限制模态粒子使...................22-25
2.2.1风格限制................................22-23
2.2.2情绪限制............................23
br/] 2.2.3结构限制................................23-25
第三章教学难点和错误……25-28
3.1教学..............................25-26
3.1.1词汇量大,有些情绪会有帮助..............................25
3.1.2使用..............................25-26
3.1.3高频............................26
br/] 3.1.4培训误差分析的难度.............................26
3.2模态粒子...................26-28
第4章模态粒子............................28-32
....................................................................................

结论
真正掌握一门语言需要耐心、长期的学习和训练,任何语言在某些方面都有其独特性。语气词作为语气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语气词教学是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在语法上,语气助词可以出现在任何句子类别中。因为它们属于虚词中的助词范畴,并依附于其他语法成分,所以没有语法意义,这使得外国学生在使用汉语时容易忘记语气助词,从而忽视了练习。一些外国学生甚至不知道六个基本和最常用的语气助词中的哪一个包括在内。
虽然语气助词可以用在所有的句子类型中,但是单个的语气助词是有使用条件的。因此,外国学生必须牢记这些规则并不断练习,才能逐渐熟悉和掌握语气助词的用法。当然,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错误,这也为我们提供了留学生语气助词错误的第一手信息。
语气助词词汇量大,使用频率高,但使用复杂,训练困难。因此,在学习语气助词时,应该从浅到深,分阶段学习。不同汉语水平的外国学生的学习内容和难度应该不同。不同的语气词有不同的用法,所以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比较它们,外国学生可以清楚语气词之间的区别。此外,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外国学生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学习的兴趣。鼓励留学生进行集中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情绪助词的效果。

参考
[1]李胜伟。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分布的理性思考[。哈尔滨大学学报。2008(11)
[2]赵薇。白晓红。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把”的教学策略[。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3]西·夏虹。句子完成成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汉语学习。2003(05)
[4]岳芳穗。关于声调三角形和句末点数[。安徽大学学报。2004(06)[/ Br/][5]赵李春。谈对外汉语声调教学[。暨南大学中国学院学报。2003(01)
[6]康梁芳。从现代汉语疑问句的构成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气词“然而”[。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4)
[7]王艳。近五年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研究综述[。安徽文学(下半年)。2010(11)
[8]梅方。北京话语气词功能研究[。汉语。1994(02)
[9]杨贺。《论中国书面[的语气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2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