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6510字硕士毕业论文古今汉语主题句比较——基于共时比较和历时比较

36510字硕士毕业论文古今汉语主题句比较——基于共时比较和历时比较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510字
论点:话题,主语,汉语
论文概述:

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话题的性质和地位会制约回指成分的选择;同样,在回指形式方面,古今汉语也会存在一些相似点和差异。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1主题研究综述
一般来说,这些关于古代汉语主题句的研究大多是以单个论文的形式进行的。这些研究都集中在某个话题相关的问题上,而研究古代汉语话题句的类型、回指形式、话题标记以及话题与谓语话题之间的语义关系的文章却不多。本文从这些方面入手,通过整理古代汉语的相关文献资料,试图解释上述问题,并与现代汉语的话题句进行比较,以加深对古代汉语话题句的理解。
1.2选题的意义
本文的主题是“古今汉语主题句比较研究——基于共时比较和历时比较”。论文界定了以下研究角度:1 .话题的语义关系;1.话题回指;3.主题标记;4.两个位置的主题句;5.从古汉语话题句看话题优先。这五个方面包括课题研究的基本问题。过去,关于话题的研究通常将其放在语篇的语境中,以考察其在段落中的连贯,以及回指成分在语篇中的变化形式和制约因素。我们的论文没有在传统的话语框架下研究这个话题,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借鉴徐烈燕和刘丹青的著作,采用单句的形式来考察这个话题的相关内容。此外,从论文的标题可以看出,论文实际上应该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古代汉语主题句的研究,二是现代汉语主题句的研究。最后,对两者进行比较,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并试图对这些差异和共同点给出适当的解释。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共时比较,即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内部相关问题的比较。历时比较,即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比较,以及这两种比较方法的互动使用,可以更好地描述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话题句。从目前的文献来看,从比较的角度进行的研究似乎不多。本文也是这方面的一个小小尝试。恐怕这篇文章还有一些不恰当的地方,只能在将来进一步改进。
第二章主题概念
2.1不同语文学派对“话题”的定义和理解
2.1.1中国功能语言学中的话题概念
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谈论汉语话题应该是第一篇涉及这方面的文章。他们对主谓关系的句子观提出质疑,认为有些原本被认为是主谓关系的句子应该被看作是主谓关系。根据“主体”和“主体”两个标准,他们认为世界语言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1 .注重主题突出的语言;2、注重语言百年的主题;3.主语和主语都注意的语言;4.主语和主语都不注意的语言。在以主语为导向的语言中,句子结构主要由主语和谓语的语法关系来描述。在以话题为导向的语言中,基本的句子结构主要由话题-谓语的语法关系来描述。在第三语言类别中,有两种同等重要且明显不同的句子结构:主谓结构和主谓结构。在第四种语言中,所有句型中的主语和主语都被组合成一个,不能相互分离。根据以上四种类型,它们分为汉语、拉古纳语、傈僳语等。作为主题优先的语言,而英语、尼日尔-刚果语、闪米特语等。作为主体优先的语言。日语和韩语是主语和话题优先的语言,而他加禄语2和伊洛卡诺语3是主语和话题不优先的语言。这应该是功能语言学中最早涉及汉语话题的研究。李和汤普森还比较了主题和主题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 .主题的特点是确定性,而主题可以是确定的或不确定的;2.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不需要有选择性的关系,也就是说,主语必须是谓语动词的自变量,而不是动词谓语的自变量;3.动词决定主语,但不决定主语;4.话题和主题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任何句子中,主题都是“注意的中心”,它预测话语的主题并建立一个容纳谓语表达的框架。主语不能有语义内容,即“名词性”主语。即使它有语义内容,它也表明动词所表达的动作、经验、状态等的方向或焦点。5.主语和动词保持相同的关系,而主语和动词不保持相同的关系。6.话题总是占据句子的第一位,而主语不一定占据句子的第一位。
2.1.中国结构语言学中的两个主题概念
赵元任(1979: 45)认为“在汉语中,把主语和谓语当作话题和解释更合适”。这是主题对等的代表。他认为主语和谓语可以以问答的形式存在,主语是话题,谓语是话题,句子逐渐被问答的形式融合,比如:(1)米饭?还没有。我们都完了。(2)大米,还没有。我们都完了。(3)饭菜还没有到。饭结束了。赵元任先生的观点对于主题和主题重合的情况有很大的解释力,但是对于主题和主题不重合的情况,例如“他不玩这个玩具”,如果我们坚持主题和主题相等,我们会说有两个主题或两个主题,这似乎不太符合现实。朱席德先生(1982: 96)指出:“说话者选择的话题往往是他已经知道的。因此,汉语中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主语代表已知的确定的事物,宾语代表不确定的事物。”这也是早期坚持主题对等的代表。朱席德(1982: 96)进一步指出:“说话者选择他最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主语,谓语是对所选话题的陈述。一般来说,主题就是主题,这是从表达的角度来说的。”此外,他认为在语法分析中,我们必须区分结构、语义和表达的三个不同平面。主语和宾语属于结构平面,主体和主语属于语义平面,话题和语句属于表达平面。总之,坚持主题对等理论对于主题与主体不重合的情况缺乏解释力。
2.2关于“话题”性质和地位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汉语“话题”的介绍和不同学派对话题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学者对话题的概念、话题生成的方式以及话题的性质和地位持有不同的观点。其中,关于这一主题的性质和地位的讨论特别激烈,正如我们在导言中总结的四点意见。事实上,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话题在语法层面上是否有自己的位置。功能语言学家同意该话题的语法位置,并不否认其语用位置。大多数结构语言学家支持话题的语用位置,否认其语法位置。一些形式语言学家同意话题的语法地位,一些人同意话题在语法和语用层面上有其地位。这些观点有其合理之处,但也不完美。作者的思想之一是将语法话题和语用话题分别称为“语法话题”和“语用话题”,同时也有与之相对应的“语法话题”和“语用话题”,从而兼顾了两个不同的平面话题。例如,“他没有读过《红楼梦》”,其中“红楼梦”可以看作是一个语法话题,“他”是主语。因此,在语法层面进行了统一的分析,而不是将《红楼梦》视为前面提到的话题,从而避免了语法和语用层面的混乱。对于一般的主谓句,从语用层面来看,主语可以看作是一个语用话题,谓语是一个语用谓语。同时,从语法层面来看,主语可以看作是一个语法话题,谓语是一个语法谓语。当然,它与主题本身没有冲突,只是一个组件的两个不同标题!然而,称呼的两种形式,主语和语法话题是有区别的。它们在不同的情况下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如果它们以SVO形式出现,我们可以称之为主语。如果我们用“S ah/h/ba/h,V0”的形式来表达信息,我们可以称之为语法话题。当然,“语法话题”和“语用话题”之间的区别只是一个小概念,看起来像一个小小的文字游戏。然而,将话题分成两部分,分别以“语法”和“语用”为主,可以达到区分的效果,避免一些纠缠。
第二章主题概念……10
2.1不同语文学派对“话题”的定义和理解……13
2.1.1中国功能语言学的主题概念……13
2.1.2中国结构语言学的主题概念……16
第三章是古今汉语主话题句次话题句的比较研究。……21
3.1导言……21
3.2两个位置的主题……22
“主主题”和“子主题”……22
4.1导言……56
4.2主题标记概述……57
4.2.1停止……58
结论
至于语言材料的选择,本文以先秦两汉时期的六篇文献为依据。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不可能一个接一个地研究原文,只有他们选择的版本可以作为语言材料。这将带来不可避免的问题:所选版本毕竟是不完整的版本,不完整的版本将大大降低语言材料的完整性。根据所选版本,我们只能计算完整版本中的部分内容,这不能将其他情况排除在我们的调查范围之外。这很遗憾。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如果有一些句子我们没有考虑到,并且不能包括在我们总结的主题句子类型中,这肯定会动摇文章中一些结论的可靠性,这需要进一步观察。总的来说,本文对古今汉语话题句的许多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但有些篇章或内容不够紧密或松散,有些内部结构稍有混乱。例如,第六章对古今汉语照应成分的对比分析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
1.蔡海荣:《战国政策中“言”的使用考察》,保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2.蔡田伟:重温《为什么问怎么问,怎么问为什么》,谈汉语疑问句和反身句中的内外状语,《汉语》,2007年第3期。《古代汉语代词“言”的功能语义分析》,宜宾大学学报,2011年2月。
3.曹凤福:《汉语句子和从句结构》,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5年。《汉语主题的功能研究——细分分析的第一步》(译)。谢天威),北京:中国出版社,1995。
4.陈昌来:《介词与介绍功能》,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5.陈大山:《课题研究综述》,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
6.陈建初:《诗经》、《禹》词语用法分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第8期
7.程军营、蒋原宪:《诗经》选译》,四川:巴蜀出版社,1990年。
8.迟昌海:《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程》,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
9.戴夏青:《景颇族语言专题,语言研究》,2001年第1期。
10.邓常戎:“指示代词“气”指示度在《诗经》中的意义和作用”,《中国研究》,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