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570字硕士毕业论文如何解决高校新闻摄影中教育媒体需求脱节的问题

38570字硕士毕业论文如何解决高校新闻摄影中教育媒体需求脱节的问题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570字
论点:摄影,媒体,新闻
论文概述:

着力培育此类人才,为新闻摄影理论的发展和深化能够提供强劲动力,引导其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坚守自己的规律和价值标准,与国际水平接轨走向更大的天地;同时也为高校新闻摄影教育的师

论文正文:

前言 新闻摄影的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迎来了历史上又一个高潮,但是对于摄影记者而言,就像狄更斯《双城记》中说得那样:“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他们从未面对过如此复杂的环境:一方面媒体需要更多的摄影图片,但另一方面又有更多的非职业人员参与进这个行业中。而且在全媒体中记者分工越来越不明确,每个记者都要像文字记者一样可以写稿,像摄影记者一样会拍照,像摄像记者一样会拍摄以及剪辑视频。另外,摄影也不再是按完快门就宣告结束那么简单,它还需要被编排制作为幻灯、多媒体等各种产品。本文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次系统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教育的现状,同时也用大量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创造性地指出了新闻摄影教育的未来出路。 第一章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摄影 网络和数字技术联姻诞下新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在学者们还在为如何给它下定义而争执不休的时候,它正在一刻不停地改变着整个旧有传播格局和体系。不但产生了新的传播媒体,新的新闻传播渠道,还产生了新的传播规律。新闻产品的采集、制作加工到发布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最让人惊叹的是,这个“新”还处于高速的更新变化之中,数字媒体、网络媒体都不会是新媒体的终级表现。在新媒体浪潮的冲刷下,新闻摄影忽然变成了时代的宠儿。新媒体将新闻摄影带出了印刷时代,为他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平台,赋予它更多样的表现形式。传统的纸质媒体也急需假借它之力在达尔文式的媒体丛林中谋生存求发展。此外它还是连接新旧媒体的一座桥梁,让传统的媒体实现新旧媒介融合的软着陆。但与此相对的是职业新闻摄影从业人员生存现状的复杂化,以前粗放型的新闻摄影工作方式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他们必须完成华丽地转身去迎接新媒体为他们带来的机遇。 第一节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一、新媒体传播特点新媒体这个词汇最早是在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提出,但在当时,它是被用来称呼新出现的“电子录像。而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这一名词频繁出现在我国大众视线中,通常用于指代那些产生于传统媒体之后的新兴媒体类型,包括网络、手机、交互网络电视(IPTV)、移动电视等。 ’对于它的解释目前学术界还尚未统一,杨继红曾在《谁是新媒体》(清华人学出版社2008年版)一书中专门对其定义进行了梳理,将它按“传承论”、“相对论”、“媒体回归论”、“规模论”等进行了归类,概念各不相同,但所有概念都共同认可新媒体的技术属性,认为“新媒体和网络、数字技术发展进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即所谓的新传媒,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它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综合”。?虽然新媒体的定义存有争议,但它所具有的全新的传播特性却无可争议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1.海量性。将新媒体形容为“比特之海”是再贴切不过的,其包含的信息浩瀚且不停更新增加,只要你打开电脑、手机等任何接收终端,信息便潮涌般倾浑而出。海量性源于新媒体打破了原先传播媒介的时空限制,超文本链接将信息点拓展为信息网,从一个信息节点出发即可横向纵向无限延展。2.交互性。传统的媒体时代,受众对媒体的诉说渠道不畅,信息往往是由媒体至读者的线性传播模式。自web2.0开始,传者和受者实现了即时的双向互动,大众可以通过网络以留言和评论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借助新媒体提供的各种平台,例如网站、论坛、博客、播客、微博等,发布自己采集制作和加工的各种信息。以前“点对面”的传播变为了“点对点”和“面对面”的传播,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的传播。3.扁平性。伴随交互性出现的是新媒体扁平性。以前新闻传播的话语权掌握在传媒的手中,说什么怎样说都是山媒体决定,引导着舆论走向。传媒处于传播金字塔的顶端,受众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地位。但是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等级传播模式,大众在各种交互传播时,也扮演起了媒体人的角色,传统意义上传播的绝对中心和绝对权威变得模糊。 二、新媒体的崛起 新媒体所拥有的这些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特点,使其一出现就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带给受众全新的传播体验,还赋予这些曾经“沉默的大多数”发声的权利。当这些弱小的声音通过新媒体集结、放大便能迅速形成社会舆论,进而影响社会进程。如2007年厦门PX事件,大量公众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表示反对,最终促使这一项目的改建。大众媒体虽然无法决定受众的观点和态度是怎样的,却可以设定他们思考谈论的话题是什么,但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创造的内容却常常成为真正设置议程的主导力量。这一点让新媒体时代又被称作“网民的狂欢”时代。 第二节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发展机遇 一、新闻摄影在传统媒体的作用 新媒体仍在发展的高速路上疾驰,所以“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谁也不能预料今后还会出现何种形式的传播手段,但是变化的是媒体,不变的是内容。公众的好奇心、求知欲始终存在,对信息的获取和表达有着强烈渴望。所以文字、图片、咅频、视频等等这些表现形式在任何时候都是信息传播不可或缺的。而新闻摄影以其特有的传播特点,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瞩目的焦点,迎来了自己发展的黄金期。新媒体出现之前,新闻摄影一直都依附于印刷媒体传播,并且在我国新闻摄影发展史中,它曾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在办报人“重文轻图”的理念下,摄影论为配合文字以及政治宣传的工具,存在着诸如摄影武器论、摄影八股、现场摆拍等有违新闻摄影价值规律的现象。直到1986年时任新华社社长的穆青在新闻工作会议中提出“两翼齐飞”的观点,才首次将新闻摄影的地位抬升到和文字报道等同。当年新闻摄影协会会长蒋齐生在银川会议上将之前报纸图文并茂的思想修正为图文并重,进一步肯定了新闻摄影的独立性。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报业经历了一次大繁荣时期,都市报蜂拥而起,新闻摄影理论研究成绩斐然,和国外媒体交流增多,等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新闻摄影在媒体上的成熟发展。 二、新闻摄影在新媒体中的作用 摄影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共同产物,摄影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前进,每一次技术的飞越都要带来影像的一次变革:卡罗式摄影法使影像可被复制得以传播;感光材料的进步帮助摄影逐渐走出绘画的阴影;小型相机加速了纪实摄影的发展;傻瓜相机夸大了摄影的内容和对象……而这一次的媒体革命为新闻摄影带来了跳跃式的发展变化。新闻摄影焕发出的蓬勃生机,不仅仅只体现在纸质媒体,它还越过了印刷时代在新媒体上找到了新的天地,并且图片以其“一图胜千言”的直观性在海量信息的新媒体环境中格外得到青睐,它紧密贴合新媒体的特点。新闻摄影完全适应新媒体传播的要求,同时新媒体也给了新闻摄影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的无限存C的能力一个新闻可以配上一组照片,一个专题甚至可以有上百幅的图片,而且利用庞大的资源库还能链接到历史照片进行纵向比对;上载高清大图能够保证高质量的图片细节不受损失,甚至还有极端者如《南方都市报》的亿像素栏目,可以浏览高达数十亿像素的图片,读者可以不断放大图片去查看全景照片的每个细节;多样的表现形式丰富了新闻摄影的语言,增强了表现力。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无论是在传统媒体上还是在新媒体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广泛的拥冤,可以说现在是它最好的时代。  第二章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摄影教育现状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受到所有媒体的高度重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繁荣大发展,新闻摄影事业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新闻摄影从业人员积极转型应对职业新变化。可在这场如火如荼的改革中,肩负着为新闻摄影战线输送人才的高校却稳坐象牙塔,延续着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教学模式。一边是媒体急切渴盼大量能适应当下新媒体环境的新闻从业者,一边是高校呼吁媒体为毕业生提供更多专业岗位,本应是最理想的供求关系,却出现了需求和供应的背离的情况,究其根源,正是因为长期以来多数高校对新闻摄影教育的重视不够,使其在新闻摄影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人民摄影报》曾对媒体中摄影记者的教育背景做过一项随机调查,在受访的99位摄影记者中只有不到28%的人学过新闻摄影课程,其余的从业者教育背景各异。这些记者固然拍摄经验丰富,但是也可以看出他们普遍新闻知识欠缺,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今天新闻摄影在媒体上出现的问题,也影响媒体经营新闻摄影业务的专业性。人民H报社高级编辑张蔚飞在一文中感叹:“正是我们忽视了新闻院校在新闻摄影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才造成了今天任凭报界如何努力也敗I蹰不前的局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各院校新闻摄影教育的滞后,已拖了整个新闻摄影前进的后腿。”I面对此情况有不少人甚至消极地提出了新闻摄影无用论,认为学不能致用。媒体承认有着系统化的专业理论背景的学生,其新闻敏感性更强,良好的人文素养使他们有做深新闻的能力,对媒体的长远发展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可是他们中大多数人在校时就未培养起对新闻摄影的热情,对拍摄远不像写新闻报道一样得心应手。在极为重视新闻摄影、追求全能型记者的新媒体时代,如果还对新闻摄影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也不会应用新媒体技术,那竞争力就会减弱。媒体没有耐心先招聘后培训,让毕业生在岗位逐渐积累学习,只好转而去寻找技术过硬的“夕卜行人”。新闻摄影教育是重视实践应用的学科,应该更加敏感于行业内的新动态,对其进行研究并延伸至教学,而不是亦步亦趋尾随其后等到完全和实践第一线严重脱节才被动而改。所以对应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所提出的新需要,统而观之整个新闻摄影课程的现状并进行剖析,寻找出瓶颈和阻碍,以及尚未涉足的领域,才能进一步探讨建设对策。 第一节人才培养与媒体需求脱节 回顾我国新闻摄影教育史,早在“五.四”前后新闻摄影教育就出现了萌芽。北京平民大学最早在其新闻系幵设了“照相版术”课程,教授摄影图片的铜版印刷知识,之后燕京大学、复旦大学都相继设置了新闻摄影相关课程。只是此时的新闻摄影教育偏重的是图片的印刷制作和编辑,较少涉及新闻摄影实务。在战争时期,国内笼罩在炮火销烟之中,新闻摄影迎来空前的发展高潮:局势动荡,使人们极度渴求摄影报道以了解战争详情;战事频发,新闻摄影是最有力的宣传工具,对内鼓励士兵斗志对外瓦解敌军士气。同时兴画报、办影展,让人民能通过多种渠道接触到新闻摄影,提高了其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对摄影人才的需要也急速高涨,沙飞、石少华等摄影经验丰富的摄影记者带头组建了摄影训练队,以3个月为-个教学周斯,.教授拍、冲、印全部流程,几期下来培养了近百名摄影人才,奠定了无产阶级新闻摄影的发展基础。但这种过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教育产生了一些问题,如“客里空”式不实新闻摄影,补拍、摆拍新闻现场,摄影八股等,以致在今天新闻摄影中还能看到它们的影子。新中国成立后,高校陆续将新闻摄影作为新闻系必修课程。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还率先带头创建了新闻摄影教.研室,促使新闻理论的研究如火如荼的展Jf,留下了很多丰硕成果。 

第二节教学理念和教学条件滞后

高校对当前10万新闻传播在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采访、写作、拍摄等相关新闻业务知识和技能,并将摄影课作为必修课程,可见承认摄影是作为一名合格的职业记者人所必备的素质。但是新闻学专业幵设的课程都是紧紧围绕着円后从事报社文字工作的需求——采访、写作、评论、编辑、新闻史、传播学、媒介经营......并没有把新闻摄影真正作为和文字同等重要的地位。这就是为什么新闻院系毕业的学生进入报社就可以迅速胜任文字记者工作,但拿起相机却只会简单的按快门,没有显示出专业的优势。  第二章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摄影教育现状..........17第一节人才培养:媒体需求脱节..........18笫二节教育理念与教学条件滞后..........20 第三节新媒体教育尚未正式展开.........26第三章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摄影教育对策..........27 第一节适应时发表展..........27第一、创新教学内容..........29第二、理论联系实际..........34第三、培养后济力..........35 结论 我国的新闻摄影事业,经历过较长时间的“重文轻图”的阶段,迫使新闻摄影一度压抑,发展缓慢,直到提出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理念后,才逐渐走出这样的困局。当上世纪90年代末,报纸发展繁荣竞争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新闻摄影的发展和建设。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摄影遇到了自己的黄金时期。但是中国新闻摄影发展的未来还要看高校,高校是否能够培养出适应当下新媒体发展要求的人才对我国未来传媒行业的发展至为重要。高校新闻摄影教育发展的情况,直接决定了传媒业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是否能跟得上时代,继而具备国际竞争力。如果高校没有做好新闻摄影人才的教育,那么新闻摄影的发展便会后劲不足,或者误入歧途。所以要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共发展,最终使新闻摄影课程落到实处,培养出大批具有理论素养同时又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未來传媒人,从而为我国传媒事业的建设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严三九主编:《新媒体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2.姚争编:《新兴媒体的传播特性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版。3.郝振省主编:《数字时代的全媒体整合营销:中文在线全媒体模式案例剖析》,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年版。4.吕尚彬:《中国大陆报纸转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5.彭亚非选编:《读图时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6.范东升:《拯救报纸》,南方传媒出版社2011年版。7.杨继红:《谁是新媒体》,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8.柴继军:《图片报道:网络时代新闻摄影的实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9.崔保国主编:《2010: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10.喻国明主编:《2011年:中国传媒指数发展报告》,人民円报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