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900字硕士毕业论文社会人理念下单位利益相关需求与财务绩效的关联分析

38900字硕士毕业论文社会人理念下单位利益相关需求与财务绩效的关联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900字
论点:利益,相关,财务
论文概述: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基础理论出发,依据资源依赖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财权理论等相关理论,利用博弈论、统计分析技术,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研究利益相关者导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

1.1选题背景和研究问题建议
在20世纪80年代的并购浪潮中,恶意收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恶意收购会给目标公司的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带来不同的结果。对于目标公司的股东来说,他们将从敌意收购中受益匪浅。据统计,许多目标公司的股东在20世纪80年代发了大财,因为购买者报价一般比原价高出0.5至1倍以上。虽然目标公司的股东从恶意购买者那里获得高额利润,但与目标公司相关的其他利益受到损害。对于目标公司的内部利益相关者来说,在恶意收购发生后,收购方往往会重组目标公司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使得目标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位不安全。此外,买方还将对目标公司的员工进行大量裁员,导致大量员工失业。对于目标公司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在收购目标公司后,一群购买者随意关闭工厂,终止业务运营,损害了目标公司所在地居民、债权人、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如何保护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在治理结构中体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已经成为公司治理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应该在《[金融治理》8]中加以考虑。
传统财务管理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念根深蒂固。美国学者本·巴鲁奇·塞利格曼(Ben baruch seligman)指出,美国商业史的基本前提是商人最关心赚钱,而赚钱是不可能存在的。传统的企业理论总是把赚钱或获利作为公司的唯一目标和责任。迄今为止,股东财富最大化仍然是公司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主导理念。正是基于这种主导思想,企业的财务治理模式、财务权利、利益分配和财务制度安排都是由股东至上的
本文以中国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社会人性假设下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定位及其利益诉求实现程度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机理和统计相关性,为不同利益相关者设计了利益诉求变量的导向变量和实现程度,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最终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研究假设。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取向和利益需求实现程度的初步措施,以促进和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得出以下结论:
(1)提出了社会人假设下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新内容。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社会人性的存在使得企业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更高的精神要求。指出利益相关者不仅对企业有物质要求,也有精神要求。财务治理的目标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的物质和精神利益需求,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使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基础。
(2)系统总结了利益相关者的理论体系。本文总结了利益相关者概念、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研究分类等平台概念。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定义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是指作为社会人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物质和非物质利益需求,涵盖了企业重视和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含义。
(3)建立了反映中国企业利益相关者定位和利益需求实现程度的指标体系。本文在前人众多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优秀成果,根据自身理解,构建了一个反映利益相关者定位、衡量利益相关者财务利益要求实现程度的指标体系。
(4)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合适的结论。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对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来说,股东、员工、债权人和经理这四个核心利益相关者取向对企业财务绩效有积极影响,供应商取向与企业财务绩效负相关,政府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不确定。同时,研究表明,股东和经理的利益以及员工和债权人的短期现实利益与企业的财务绩效正相关,而员工和债权人的短期现实利益以及供应商的利益与企业的财务绩效负相关。
本文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利益相关者导向变量与作为“社会人”的非物质精神利益需求指标之间仍有改进空间空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和替代效应没有得到充分解释。来实施的。事实上,一旦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侧重于满足股东的利益,社会责任问题就会脱离企业财务治理模式和财务行为的范围。这种不适当的企业财务行为将导致诸如蔑视环境问题、忽视员工权益、无视债权人权益等负面外部影响,
参考
1李维安。公司治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3
2朱苏。公司治理和财务控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9
3李新河。利益相关者金融理论。中国金融经济出版社。2003年:118-120
4徐燕芳。企业收入分配研究。中国金融经济出版社。2004年:22
5张一浩。企业财务理论基础。南开商业评论。2003,(4): 14-15
6吴忠信。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会计研究。2005.10: 13-14
7张德明。基于多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100-102
8米。通过建立利益相关者商业道德模型来衡量http://sblunwen.com/cjcwgllw/公司的绩效。商业道德杂志。2002年,35:143-162
9帕斯夸尔·贝隆,若尔迪·苏尔罗卡,约瑟夫·特里博。作为企业绩效决定者的企业伦理认同:利益相关者组织化中介极的检验。商业伦理杂志。2007年,76:35-53[/比尔/] 10刘长喜。利益相关者、社会契约和企业社会责任。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6-10。社会责任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对股东利益最大化起着制约作用。因此,财务的社会责任应体现在公司的财务治理模式和财务制度中,以实现公司财务的经济和社会性质以及公司财务的微观和宏观性质。利益相关者应纳入财务控制权的分配体系。社会绩效应该作为评价治理模式效率的一个标准。社会责任应纳入[财务绩效评价体系11]。通过这些措施,利益攸关方的利益可以最大化。显然,将企业的社会性嵌入公司财务治理模式是对传统财务治理模式的挑战和创新。它必将给企业的财务理论和财务行为带来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利益相关者财务冲突的关键。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金融治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和现实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一直以财务活动为研究对象的财务管理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而以财务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财务治理却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更不用说深入了。忽视金融关系的研究无疑是当前金融理论研究的一大缺陷。第二,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财务治理的研究应该基于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但企业中有很多利益相关者,学者们对谁应该是财务治理的主体以及如何参与财务治理没有一致的看法,也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第三,对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研究仍然局限于理论研究,没有学者验证其实际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理论研究的目的是指导实践。理论研究具有现实可行性是有意义的。因此,界定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多目标,研究利益相关者合理的财务治理结构,在治理结构中反映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需求,反映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取向,合理配置财务权利,建立利益相关者之间财务冲突的协调机制,构建合理的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模式,对我国上市公司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基本理论出发,基于实证研究结论,运用博弈论、统计分析技术,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结合资源依赖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财务权利理论等相关理论,研究了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以及财务权利分配和财务冲突的解决机制。通过本研究,期望实现以下目标:借鉴和选择性借鉴资源依赖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财权理论等相关理论,形成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区分和界定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相关概念,为本研究的合理边界建立清晰的理论框架和理论基础;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技术,分别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利益相关者导向和利益需求在治理结构中的实现情况;通过动态的财务激励过程,实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协调,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多重财务目标的实现。通过本研究,可以逐步完善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相关理论,明确我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财务治理的具体方式和实施路径,为上市公司在财权配置、财务治理结构安排、财务冲突解决机制和财务治理模式安排等方面提供可操作的理论指导。

第二章利益相关者需求与财务绩效的理论分析

2.1社会人假设的相关理论
2.1.1人性理论的发展
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先后出现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等假设。十八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的“经济人”概念认为,所有人的需求都只存在于经济利益之中,所有人都只是作为追求经济利益的人而存在。1953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自我实现的人”的概念。他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得出结论,人类是需要的,人类是按照层次排列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麦格雷戈在继承马斯洛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人是积极的、自我导向的,即“自我实现的人”,这意味着人需要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才能。只有当人们的潜力和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时,人们才能感到最大的满足。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著名的X和y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肖恩等人提出了“复杂人”假说。他们认为“经济人”、“社会人”和“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都是从人类某一方面的需求出发的,并没有看到人类的需求和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人类的多样化需求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存在的各种需求和动机将相互作用并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和模式。从以上人性假设的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性假设演变过程中的每一个理论都适应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条件。环境的变化促使人们进一步探索现有理论的缺陷和不足,寻找能够更好地解释现实的见解。马克思的哲学认识论认为,实践在认知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认知反过来又会影响实践,在新的实践中,会产生更深入的知识。这也是人性假设理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实践之间的不断适应和发展。

社会人假设下的第三章利益相关者索赔……37-53
3.1实证研究步骤.........37
3.2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37-39
3.2.1样本公司的选择标准.........37-38 [/BR/] 3.2.2样本公司的选择.........38[/比尔/] 3.2.3样本数据的收集和预处理.........38-39
3.3实证研究假设.........39-46
3.4经验模型和变量设计的构建.........46-52
3.4.1实证研究模型的选择.........46-47
3.4.2解释变量设计.........47-48
3.4.3解释变量设计.........48-52
3.5本章摘要.........52-53
第4章实证分析过程和研究假设的检验.........53-60[/溴/] 4.1人口样本的属性描述.........53
4.1.1样本描述性统计.........53
4.1.2样本数据的统计检验.........53
4.2实证研究和分析过程.........53-58
4.3研究假设的测试结果.........58-59
4.4本章摘要.........59-60
第5章研究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60-65
5.1研究结论和考虑.........60-61
5.2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61-62
5.3相关政策建议设计.........62-64
5.4本章摘要.........64-65

结论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