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6870字硕士毕业论文手机报新闻风格演变趋势分析

36870字硕士毕业论文手机报新闻风格演变趋势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870字
论点:文体,新闻,媒体
论文概述:

一时新性要求新闻报道越快越好,而适宜性则要求新闻报道的时机要适时。这里谈到适宜性,是为了引出关于手机报新闻传播监管的文体。手机报的“第一时间”报道新闻的优势的发挥,需要在

论文正文:

自从中国移动在2000年11月推出“移动梦想网络”计划以来,短信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的信息交流方式。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手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新闻媒体发展迅速,被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作为移动媒体的一种形式,手机报发展最快、最好。 自2004年7月中国第一份手机报(中国妇女日报——彩信版)问世以来,全国各级新闻媒体与移动通信运营商合作推出手机报。 到目前为止,中国正式出版的手机报纸已经超过300种(资料来源:2008年12月10日《今日北京商业》一文:“全国手机报纸突破300种内容同质化,变得难以发展”) 手机报的繁荣和发展吸引了各界的关注。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选择手机报纸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手机报纸的新闻风格特征。 第一章新闻风格及其演变规律第一节新闻风格的内涵1。新闻文体的定义是文章文体或文章文体和文章文体的简称,是文章内容的具体表现 传统的新闻文体理论认为,新闻文体是新闻报道和评论的多种方式,是新闻的一种形式,是表达新闻写作内容的一种写作技巧和方法。 事实上,风格的意义不仅仅是技术和形式。 传统的新闻风格概念仅限于纯粹的外部写作技巧、方法和体裁,忽略了新闻风格所包含的主要含义,即新闻风格也反映了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认知和把握。 借用别林斯基的话来说,新闻风格是“思想的解脱和感性,它在风格上的人性和个性总是原创的。” (1)基于对新闻文体主观内涵的积极理解,武汉大学单波教授提出:“虽然新闻文体侧重于新闻作品的形式方面,但其基本含义和实际存在都是语篇文体,记者为具体报道选择的所有语言手段都可以归入新闻文体范畴。” (2)因此,新闻文体的总体描述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外在形式,即表面形式;第二种是内在形式,即深层形式 新闻文体的外在形式是新闻报道的话语形式和结构。新闻文体的内在形式是记者对特定语言承载的新闻事实的理解方法和思维方式。 其中,外部形态是内部形态的反射和折射,内部形态是外部形态的深化和延伸,两者在碳中相互支撑。 就像倒金字塔结构一样,它的外在形式表现出一种客观权威的语言和一种“按重要性递减原则排列事实”的结构方式。它的内在形式突破了传统的“先远后近,先因果”的认知顺序。通过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新出现的事实和它们的最新变化,它从重要的事实开始形成事实上的线性思维。 从文本的形式层面来看,倒金字塔结构是某种认知方法和思维模式的形式化,它是在这种结构模式的基础上深化和扩展的。 记者长期使用这种结构已经逐渐将倒金字塔结构内化为新闻思维框架和认识事实的方法。 张惠仁教授在《现代新闻与写作》中对新闻风格的分析涵盖了新闻风格的三个含义。 他认为风格是指“一篇文章的体裁、风格或风格,即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在内容、表达特征和结构方面的整体外观。” (1)根据这一定义,本文将从新闻内容、表达特征和结构三个方面分析新闻风格的演变 其次,在文学研究中新闻文体的分类,文体特征是文学类型分类的主要依据 无论是陆机的《文赋》、智育的《刘文别论》还是刘川的《文心雕龙》,都非常注重体裁的文体特征。 就文章研究而言,这种划分原则适用于所有的表达活动,当然包括新闻写作活动。 新闻文体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内容、表达特征和结构 与其他写作相比,新闻写作的特点不仅在于它表达了什么,还在于它是如何表达的。它处理的不是材料和物体,而是处理它们的方式。 如果我们只把新闻文体从主题即内容中分离出来,我们将只具有社会学意义,而不能把握新闻写作的真正类型。 例如,传统新闻文体中的“政治报道”、“经济报道”和“文体报道”只有报道分工的意义,而没有新闻文体的意义,只有划分社会主题的意义,不能反映新闻写作的独特方式。 真实的新闻文体总是反映出特定的文体特征,并根据新闻作品的文体相似性进行归纳。 新闻文章,如新闻、时事通讯、评论、调查报告等。都有一个基本的结构和话语风格,它们真的属于新闻。 第二节当代新闻文体的演变特征新闻报道是对现实社会生活最直接、最敏感的反映。它的风格变化比其他风格更加活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新闻文体经历了从内容到表达再到文体结构的三次变革,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总的来说,当代中国新闻文体的演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新闻内容(1)信息和娱乐新闻的增加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新闻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新闻报道的民生化和娱乐化趋势日益明显。 这是基于新的社会环境,公众的生活日益丰富,对新闻报道的内容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面对媒体市场的竞争压力,新闻媒体不得不开始强调新闻报道的咨询功能,拓展娱乐服务功能 不仅晚报,党报中的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和服务信息也在逐渐增加。 (二)新闻报道更接近新闻的本质 近年来,新闻报道越来越“实事求是”,往往内容详尽,充满理性色彩。 这与读者的构成和知识水平有关。“读者开始喜欢独立思考,新闻报道不再是一种直接凭听觉的报道。 (1)这方面的特点尤其体现在人物交际写作中 典型报道展示先进人物时,注重提供详细的精神事实,展示新闻人物的优秀品质和形象,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形象和可读性,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三)新闻文体形式的综合内容日益增多 综合形式可以从多个角度反映客观事物。 新闻报道采用综合报道的方式,注重以科学精神分析零碎信息,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趋势。 在各种类型的媒体中,不断有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等形式的新闻报道,以及被冠以“目录”、“信息检索”等名称的报道,这些都通过新闻信息的整合,拓展了新闻信息的内涵,增强了新闻主题的表现力。 (2)新闻表达(1)文体边界的模糊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和新闻传播者的“泛化”,传统的报纸文体规范不断被突破,新闻报道的文体特征日益模糊。 这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语言风格的多样化和新闻报道结构的自由化。 各种新的新闻样式如“散文新闻”和“情感新闻”大量出现。 另一个例子是,在报纸和网络媒体上随处可见的许多新闻报道往往具有两种或更多种基本风格的特征,不再纯粹被归类为一种新闻风格。 1996年12月4日《中国青年报》的标题“搭建干部群众心连心的桥梁,探索致富之路”(引题)是衡东“农民评议日”的一个新趋势(话题)。从引言开始,整篇文章揭示了交际和评论的表达方式。内容表达不局限于新闻的一个角落,不同于传统新闻体裁的可读性。 《中国青年报》在20世纪后2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这种写作风格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90年代模糊边缘的特征和优势更加明显。 (2)追求直觉效果的表情 20世纪80年代以后,报纸视觉新闻和新闻报道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视觉效果的增强。 新闻的主体是现场新闻,除了书面报道以外,还附有图片或表格,出现了大量图片新闻。 或者直接以图片和新闻报道中常用的形式进行报道,从而给读者一个具体的阅读体验形象。 这是由于广播和电视直播之前空对报纸的影响。 为了在“形象”和“直觉”方面与电视媒体竞争,报纸新闻开始用散文和小说的文学表达来写新闻,产生了“特写”、“大特写”、“新闻小品”、“现场新闻”、“情感新闻”、“图片新闻”等新闻样式 这些新的新闻风格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3)新闻语言更加理性、务实、通俗 “由于90年代的报纸新闻报道包含了详细的事实,并且充满了理性的色彩,所以在某些主题的表达中,语言是客观的,对报道的主观分析往往隐藏在事实的陈述中 (2)新闻语言改变了以前的“意识形态”色彩和“口号”,注重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客观合理地描述和分析新闻事实 第二章是新闻文体演变的新阶段——“第五媒体”时代。移动媒体的第一部分无愧于“第五媒体”。到目前为止,“第五媒体”还没有准确的定义 人们普遍认为,“第五媒体”是指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四大媒体之后的第五种新媒体。 研究者争论的焦点是:哪种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可以与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四大媒体相提并论,最有资格成为“第五媒体”?所谓新媒体,一般来说,是指随着新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媒体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而产生的新媒体。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相比,王洪文、徐健在《下一个双重新媒体导论》一书中对新媒体做了更全面的定义。 他们认为,新媒体(new media)是指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一种新型媒体,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在世界科技取得巨大进步的背景下,能够在19世纪末极大地扩展、加速和丰富信息传播。 目前,现有的新媒体形式主要包括: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光缆通信网络、城市双向传输有线电视网络、大型计算机数据库通信系统、通信卫星和卫星直播电视系统、手机电视、手机报纸、手机短信、手机广告、博客、播客、建筑视频、报纸展台、户外广告等 虽然新媒体的具体数量无法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前的新媒体产业“主要涉及两个领域:宽带互联网和手机新媒体”。 基于此,笔者认为只有“手机媒体”才能与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相提并论 正是由于手机媒体在新媒体形式中的突出地位,它才成为声音最高的“第五媒体”。 关于“第五媒体”的争论实际上是关于“移动媒体是第五媒体吗?”关于…的争论 围绕这个问题,研究者的观点分为两个对立的方面:第一,乐观主义者 该校在研究分析手机媒体的“个性”优势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将其与现有的四大媒体进行比较,认为手机媒体最有资格成为“第五媒体” 本文认为,尽管当前移动媒体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不成熟和不完善之处,但从移动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移动媒体自我完善的必然趋势来看,移动媒体最有资格成为“第五媒体” 第二节手机报——“宠儿”,第五媒体时代的媒体,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传统报纸融合的产物 与手机电视等其他移动媒体形式相比,它更早普及,发展最为成熟,成为媒体行业的“宠儿”。 基于《火与茶》等手机报的发展现状,选取手机报作为“第五媒体”的代表形式,研究“第五媒体”时代新闻风格的演变 关于手机报(1)手机报的定义在现有的研究文章中,手机报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是从手机报的内容提供商,即传统媒体的角度来看,手机报被视为传统报纸媒体的“电子”形式之一,强调手机作为传播媒介的便利性、快速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代表性观点是:“手机报是由移动运营商、网络、传统媒体等行业共同创造的电子媒体。手机被用作报道新闻和传播信息的电子媒体 手机报在线版建立后,成为传统报业加入电子媒体的又一举措。发展新媒体是报业的一种创新形式。\" 第二类,从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角度来看,手机报纸是一种“移动增值服务”,强调内容的权威性和丰富性 代表性观点是:“手机报纸是指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平台传播纸质报纸的新闻内容,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阅读报纸内容的一种信息传播服务 第二章是新闻风格演变的新阶段。的第一部分……s 15移动媒体无愧于“第五媒体”s 15。第二部分是关于手机报,媒体的“宠儿”……时代周刊。第三章是对手机报新闻风格特征的分析……28.第一部分是样本选择:河南移动新闻……28 1、《河南移动新闻》彩信版简介……28日,样本选择依据:……29第四章“成型期”的手机报新闻风格……第一节手机报纸的发展劣势……37第二节新闻风格的演变趋势……39结论本文在定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河南移动一期报纸的内容作为研究样本。研究表明,当前手机报新闻风格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手机报新闻注重内容的本土化、民生化、个性化和实用性;第二,在结构形式上,手机报新闻风格的特点是“简单化”,结构形式采用“短信”和“一句新闻”的形式;第三,在表达特征上,新闻风格的“多媒体”表达风格强调新闻图片甚至声音的使用,追求图文结合。表达方式以叙事为主,语言风格语言化,简单通俗。 在某种程度上,手机报纸在“形成期”的新闻风格特征也代表了未来3G时代新闻风格的演变趋势。 基于手机媒体的优势和手机技术的未来发展,本文初步预测了3G时代新闻风格的演变趋势。首先,新闻文体的“模糊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二,新闻风格“简单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第三,新闻文体内容的“民生”取向更加明显;第四,新闻的“时效性”要求大大提高。第五,新闻表达的“多媒体”特征越来越明显。第六,新闻报道的“集中”日益突出。 参考[李良荣。《中国报业发展概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26-29。[2]孙法友。新闻报道写作的一般理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56-270。[3]童庆冰。风格和风格的创造。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180-200。[4]陈国安、贺春、王鼎。写作基础。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1 13。[5]童小羽,蔡菊,章雷。第五媒体原则。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0 35。[6]江红,许坚。新媒体导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32 56。[7](美国)沃纳·塞文,小詹姆斯·坦卡德,郭振志等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和应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3[8(加号)埃里克·麦克卢汉,(加号)弗兰克·秦·龙歌,编辑。何道宽。麦克卢汉精要。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50-200。[9]李明杰。新闻写作与新闻叙事:视角与主题 结构。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2-20。[·黄丹。传播者形象: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