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文化反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4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文化反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5000字
论点:反哺,文化,年长
论文概述:

本文通过比较两代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变化时,他们的适应能力、对新事物的理解和吸收快慢等一系列差异,得出年轻一代在知识、信息方面占有某种优势及“反哺”年长一代的能力,以此推出

论文正文:

前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文化反哺”的影响力正逐步扩张。从深度上讲,它不仅影响到年长一代的“文化表层”,而且逐渐触及到他们的“灵魂深处”,即开始影响他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从广度上讲,影响是全方位的,吃、穿、用、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年长一代都受到年轻一代的“指点”。从速度上看,“文化反哺”的实效性得到很大提升,“文化反哺”不再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内化过程,而是在现代化的工具、手段的辅助下,短时间内就对年长一代造成震撼力,促使其自主地去适应年轻一代的文化生活。同时又体现在他们对年轻一代的“反哺”敏感性增强,其反应速度明显快于以前的各个时期。    文化反哺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方位地影响着高校学生,扩展了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的空间,使教育从结构到形态、从内容到形式、从目的到手段,都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规则,这一文化传承模式(文化反哺)的出现不仅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顺应社会生活、继续追赶历史潮流提供了可能,赋予了教育以新的意义,同时也加重了高校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本课题拟为文化反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充分利用文化反哺的特点及优势,把传统社会中高校师生单向的文化传承模式与现代社会双向的乃至多向的文化传承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文化反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教育者素质及教育对象的有益影响,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有的理论补充新内容,同时也在教学内容、师生关系、教育模式等方面探索文化反哺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第一章文化反哺的理论概述   
1.1文化反哺的理论渊源    文化反哺来自于成语“鸟鸦反哺”。传说小鸟鸦长大以后,在自己的母亲因为年老或双目失明而无法觅食时,会四处觅食,然后衔回家嘴对嘴喂她们吃,从不厌烦,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一直到老鸟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鸟鸦反哺”。其实,“反哺”一词的出处要追溯到于唐玄宗时代奉救编撰的《初学记·鸟赋》中“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此外,《本草纲目·禽部》也有记载:“慈鸟:此鸟初生,母哺六十口,长则反哺六十口。”以及西晋文学家束哲的“嗽嗽林鸟,受哺于子”和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鸟哺何辞口夜飞”大意都是说,幼鸟长大后,衔食唱食母鸟。老鸟鸦不能飞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鸟鸦会反过来找食物喂养它的母亲。鸟鸦反哺的故事经人们一代代的口授心传,己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从某种程度上讲,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反哺情结”时至今口仍是维系家庭成员乃至社会关系走向和谐美满、稳定团结不可或缺的力量。而现在将“反哺”这一生物学概念运用到社会学中去,则通常用来表示晚辈对长辈的一种反方向的影响,即“反向社会化现象”。反向社会化是与正向社会化相对应的概念,众所周知,正向社会化即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化,是指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传递文化和实施教化的过程,即向他们传授新的知识、技能,传播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性塑造的自上而下的过程。自古以来,文化传承一直是从上一代直线式流向下一代。与此相对应,在家庭内部总是“大人教孩子”,父辈一贯扮演着教化者的角色,子辈随即充当被教化者的角色。在我国文化传承的早期研究中,学者们也偏向关注于“正向社会化”的研究,即文化传承的传递方向总是从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施加影响,他们普遍认为教育主要靠教师,教师是向学生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如最早在19_54年出版的期刊《教学与研究》中的一篇文章《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中国人民大学采用了苏联高等学校的先进经验,则着重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负全面的责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的作用。因此,高等学校教师不应该依靠“课代表”去了解情况和指导学习,而必须通过教学工作亲自深入到学生中去”。「1」“只有加强了教师的责任才既能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得到有效的帮助,又能使优秀的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其科学才能的机会。要做到这样,就必须拥有大量认真负责的教师”。1962年,郑舜在  《严格要求就是实事求是的要求》一文中称:“教师对学生不作严格要求,就不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材”。1980年毕振彤在他的文章《浅谈教学中的严格要求》中提出:“学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以来,大多数教师重视了在教学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绩。‘严师出高徒’是一句千古称颂的至理名言,它说出了教师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教师能不能对学生严格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从学生角度而言,他们从小就灌输崇尚师古的教育,强调接纳、继承,在一定上意义上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教师的手里。他们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教师有极大的关系,“唯师独尊”,“唯师为正”己经深深地印刻在他们的心里。    所谓反向社会化,则是自下而上的,指的就是“年青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前辈的过程”,即晚辈对长辈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以及个性心理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上的影响。随着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不断的融合、联系不断的加深,当今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转型,与经济补助方面的正向传递截然不同,传统的文化传承关系发生彻底逆转,最初是由年长一代掌舵,为年轻一代把握方向、控制局面,而现在年轻一代超强的学习能力使其得到了指导年长一代的权力,文化方面的“反哺”现象正在成为社会代际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    1968年,贝尔所著的《再释社会化研究中的影响方向》,开启了“反向社会化”问题研究的先河。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Mead)(1901一1978 )的三喻文化理论文化反哺和代际传承研究从整个人类文化史的考察角度出发,提出纷呈于当今世界的代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代沟问题和文化传递方式的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其晚年著有的被称为“青年宣言”的压卷之作《文化与承诺一一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一书中,她将整个人类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前喻文化(pre-configurative culture )”、“同喻文化(co-configurative culture)”和“后喻文化(post-configurative culture )”。“前喻文化”是指长辈是晚辈学习的楷模,长辈对晚辈进行指导;“同喻文化”是指长辈和晚辈都向自己的同辈学习或互相学习;“后喻文化”则是指晚辈是长辈学习的榜样,晚辈教授长辈新知识。玛格丽特·米德在她在这本书中着重分析了后喻文化的模式,她指出,在社会变迁的巨大推动下,新的代际传承模式必然出现。原先处于被教化者地位的晚辈所以能够“反客为主”,充当教化者的角色。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青年又掀起了“反文化运动”,此时,在全球范围内,社会学、政治学、哲学、心理学等各个领域一度形成了关于反向社会发话的研究浪潮。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青年文化不仅进一步扩充了英语词汇,对其语言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英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例如,英国青年文化导致一个新的文学流派的出现,即“愤怒的青年”,从而使得五、六十年代的文学作品与其他时期的作品有显著的不同。一切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言,变迁的速度越来越迅速,程度也越来越深入,范围越来越广谬。   
1.2文化反哺的基本内涵及实质      “文化反哺”现象发生在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当代社会,是一种反向的社会化过程。从人类步入现代文明开始,文化传承的方式就是年长一代将自己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给年轻一代,年长一代始终扮演启蒙先师的角色。然而,在当今时代,社会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网络文化、跨地域文化的交融,两代人面对瞬息万变世界表现出的适应能力迥然不同,年长一代丧失教化的绝对权力,年轻一代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正如玛格丽特·米德所述“文化反哺”是“在疾速的文化变迁时代,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文化吸收的过程”。「10j其实质是年轻一代人的文化生活对年长一代人的文化生活积极、主动影响过程。周晓红教授认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文化反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向社会化”的过程,“即传统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是面向未来、创新型的。;u」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学者弓丽娜认为“文化反哺”的实质是一种青年文化、超前文化,是由年轻一代将知识传递给他们前辈的过程,是即将出现的主导文化的雏形和前期准备。「2」从上述学者的观点可以得出:“文化反哺”不论是在角色定位还是传承方向,其实质都是在文化的更替中求新求变的过程。随着科技手段和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的转型变革,年轻一代对生活中产生的新事物、新思想表现出了远超于年长一代的接受和适应能力,年长一代无法像以前一样给予年轻一代全部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这时年轻一代会凭借科学技术的发展,凭借被削弱的传统束缚和对新生事物的广泛接受,并依据年轻人的独特视角不断发明创造,青年文化对成人文化进行了积极主动的影响,促使文化的传承的方向由单向向双向转变,既包括年长一代对于年轻一代知识体系、谋生技能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教授,又包括年轻一代把一些现代价值元素传递年长一代。与此同时在这种积极、主动的影响下,也激发了年轻一代的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精神以及创新能力,人们生活在一个每天都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新世界,在这里年轻一代人主宰着未来,而不是年长一代。   
1.3文化反哺形成的原因    在社会发生深刻的变革过程中,年轻一代与年长一代对社会变迁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年轻一代在运用信息的能力上远远胜于年长一代,“文化反哺”现象成为了一种见诸于全球的新现象。    第一,全球化进程重塑世界,各种新知识、新观念,这为文化反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动力和源泉。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相互依存,“南南合作”、“南北对话”使国家间交流口益增多、全球多元文化的交融,加剧了社会变革。自二战结束后,人类社会己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迅猛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带领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同时也促进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宇宙空际工程,航空航天技术等技术的开发利用,新技术的出现又使得许多应用产品更新换代,进一步地开拓了更多更新的应用领域。而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新理念等比比皆是,这一系列碎不及防的新变化将年长一代由传统带入现代,面对这些变化年长一代不敢舍旧和年轻一代唯恐失新的矛盾,不可避免地酿就了两代人的对立与冲突。同时,在时发表展的剧变面前,这两代人之间,因为环境适应能力的迥然不同而产生了“代沟”,甚至可能由于在解决问题方式、评价问题标准等方面产生的分歧和矛盾而产生“代际冲突”。比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己经根深蒂固的年长一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旧传统和固有思想经验的束缚,不能认同现在一些年轻“丁克”的做法,他们也不能接受一些年轻人的消费观和婚恋观。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己经失去了依附的“土壤”,而缺乏活力和传承价值,而且他们也难以及时地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种变化,并做出灵活的反应。因此“文化反哺”的产生不仅在于年轻一代能赶上时代的步伐,也在于老一代的固步自封。而截然不同的是,同处于一个历史空间下,求新求变的年轻一代不受固有思维模式的约束和羁绊,凭借其在技术与心理上的绝对优势,强有力地影响年长一代的观念与行为,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并对主流文化形成反哺。所以说,要缩短两代人之间的距离,年长一代就必须面对向年轻一代学习知识技能这一一时间间无法接受的现实,唯此,他们才能发展自我,适应社会。第二,网络信息现代化和大众媒介的发达,拓宽了年轻一代获得知识的渠道,也为其显示代际优势提供了新的舞台,成为年轻一代获得“文化反哺”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二章 文化反哺对高校思.............................................. 122.1 文化反哺有利于推进高校思....................................... 122.2 文化反哺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 132.3 文化反哺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 14第三章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 16政治教育的对比分.......................................................... 163.1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63.2 文化反哺下的高校思想........................................... 17第四章 文化反哺对高校思想.................................................... 204.1 贴近学生心理,丰富............................................ 204.1.1 贴近学生心理首先要树立“以......................... 204.1.2 丰富教学内容要从结合.............. 204.1.3 贴近学生心理,丰富教学内............... 214.2 构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224.3 依托网络平台,探索多种文化................................ 244.4 运用“融合 1+1”模式,最终走向.............................................. 26............................................... 结语    新的形势下,新的历史背景下,针对以往的关于“文化反哺”的理性资料多是在社会化、文化传承、代际传承、家庭教育的范畴内研究或说明的情况,本文独具匠心地把“文化反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一个框架内做系统、深入地研究,并得出得出如下结论:    1.本文通过比较两代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变化时,他们的适应能力、对新事物的理解和吸收快慢等一系列差异,得出年轻一代在知识、信息方面占有某种优势及“反哺”年长一代的能力,以此推出“文化反哺”的原因以及“文化反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者素质提高、对象成长方面的有益影响。    2.本文通过对比传统社会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反哺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分析出文化反哺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优势,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的对策与方向,得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固有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与时俱进,更好的完成历史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任务。  3.本文从教学内容、师生关系、依托工具、教育模式方面积极探索文化反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的新路径,其中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既“四力一性三结合”,进一步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多层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对教育模式提出要运用“融合1+1”的新型教育模式,重视全方位的培养,逐渐使“互哺”成为教育的常态,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罗正强.文化反哺与话语权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7). 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张华.伯明翰文化学派领军人物述评 [M].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弓丽娜.现代社会中的青年文化反哺现象探析[J].道德与文明, 2004(4). 张永杰,程远忠.第四代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龙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路: 文化反哺的视角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反哺的意义[J]. 现代教育科学, 2010(9). 费孝通.生育制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谢俊春.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1(9). 范绪锋.占领新阵地把握主动权开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04- 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