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9565字硕士毕业论文关于土地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思考

29565字硕士毕业论文关于土地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思考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9565字
论点:土地,制度,经济增长
论文概述:

本文是城市土地经济论文,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土地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我国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纳入了土地资源、土地利用技术和制度的新古典经济模型。

论文正文:

介绍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主题选择的意义

1.1.1.1理论的意义

增长和发展是经济学永恒的主题。从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开始,几代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经济影响的内在机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一直是研究的主要内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从对劳动力、技术和资本的初步研究来看,它们已经逐渐扩展到制度因素,甚至发展到内部影响机制更加复杂的因素。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不再是取之不尽的资源,而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主流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过程中,通常只考虑和研究经济增长模型中的技术进步、资本和劳动力因素,而不把土地因素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我国现行土地制度规定,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城乡土地二元结构。这也决定了在我国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除了市场配置之外,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政府干预下的行政配置来实现的,这大大降低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使得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导致了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存在。因此,土地制度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配置,并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各种因素投资的积极性。它能提高土地与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利用效率,使经济高速稳定增长。因此,研究土地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丰富土地经济学和经济增长的研究。

1.1.1.2的现实意义

研究土地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现实层面。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所有的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土地。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贯穿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只有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不断理清土地与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把握土地对经济增长的规律,才能保持健康、稳定、快速的经济发展。

(2)发展水平。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如何在保护18亿亩粮食生产用地红线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是我国政府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只有改革中国现有的土地制度,摆脱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依赖,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中国经济才能继续健康发展。

(3)政策层面。土地制度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地制度改革正在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有效作用。所有这些的最终目标在于土地政策的实施。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政策。

1.2文献综述

1.2.1外国研究

常勇·李贺(1191)通过对土地制度的研究,构建了以两代土地迭代为主要内容的模型,最终证明了经济动态有效的条件之一是从土地获得的收入占整个经济活动总收入的比例保持不变。

野口吉雄(1997)研究了日本经济背景下经济发展与土地之间的内在关系。他指出,日本经济的发展与土地资源的整合密切相关。通过研究日本经济衰退与地价泡沫之间的关系,他得出结论,土地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结论。

凪良(2000)在索洛增长模型中加入了土地资源因素,并将非洲和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数据引入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马尔萨斯技术和索洛技术的相互转化导致了经济增长。

马丁和米特拉(2001)通过在一项实证研究中收集约50个国家1967年至1992年的经济发展数据,估计并证实了经济增长与农业用地供应之间的关系,并发现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密切相关。

Paul k . asa bere & forest e . Huffman(2001)主要对建筑许可政策对土地价格的影响进行了划分。通过构建研究模型,发现建设用地许可政策的约束将导致实际土地交易价格发生巨大变化。本研究收集了美国26个城市354块郊区土地的交易数据,并通过回归分析检验了建筑许可政策的效果。结论是人均收入和发展指数与单位地块交易价格正相关,而地块面积与地块交易价格负相关。

约翰·麦克唐纳,丹尼尔·麦克米伦(2003)主要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来探讨政府政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其中,所采用的模型主要是成本效益分析,主要涉及社区区域划分的外部性、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利用分布。

Ngai(2004)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加入土地因素,研究土地与经济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土地资源限制对整个经济转型和增长的影响机制。结论是土地资源确实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Deschenes & Greenstone(2004)、Brock & Taylor(2004)等人提出,将土地分类为生产要素的需求实际上是一种相对被动的需求,这种需求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的,但生产中土地投入要素的质量和数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1.2.2国内研究

黄玉杰等人(2000)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土地利用状况,并运用理论公式计算土地的强度、利用程度、投入强度和产出率。通过收集福建省土地资源相关数据,发现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产出率高于内陆丘陵地区。

京东(2003)提出了中国城市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并通过对中国一线城市土地利用的调查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是城市土地是一种基本资源,对经济增长、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孟祥洲(2004)提出土地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土地在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实施各种土地政策,可以实现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李建健(2004)认为,土地交易市场的不规则性是中国经济局部过热的重要原因,土地供给政策的实施将对经济增长产生巨大影响。在土地政策中,主要有价格、供应和税收政策可以发挥监管作用。在宏观调控过程中,需要兼顾土地需求和供给需求。

2.土地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

2.1土地制度

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效利用实际上是生产关系的反映。土地是人类生产关系的核心关系。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土地所有权决定了以土地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即人在再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关系。具体来说,它决定了土地使用制度,决定了绝对地租水平、极贫地租和地价,并能影响土地产品的成本、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同时,土地的重要性也决定了国家、社会或其代表对土地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必要性。在经济社会中,解决好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涉及到土地制度问题。

2.1.1土地制度的定义和内涵

本文对土地制度的定义不同于上述狭义和广义的土地制度。它是根据马克思土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的实际要求而制定的。土地制度是指由土地、基本生产要素和其他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生产资料、组织管理、信息技术等)有效配置而形成的有机体系。),以及支持该系统正常运行的相关法律规范和制度。在内容上,土地制度应包括土地管理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土地流转和分配制度、土地收益制度、土地组织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说,土地制度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主要载体,是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本媒介。土地制度关系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1.2土地系统的功能

2.1.2.1配置函数

土地制度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讲,一定的土地制度安排会相应地配置土地资源,从而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在没有土地转让制度安排的情况下,土地不一定会随着相对价格的变化而从低效益部门、行业和用户流向高效益部门、行业和用户。因此,根据人、物、地的最佳利用原则,如何选择合适的土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佳配置是非常重要的。

2.2土地制度与经济增长

2.2.1土地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增长

土地制度作为制度之一,也具有制度的一般属性。有效的土地制度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土地制度一直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每一次经济和社会变革基本上都是从土地制度改革拉开经济发展的帷幕,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当时经济发展的瓶颈,从根本上激发了人们创造劳动力的积极性,推动了新一轮经济持续增长。

从世界范围来看,土地制度创新在各国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土地制度的改革可以追溯到秦朝的商安改革。商代社会经济关系的改革主要是通过将国有土地改为私有土地来实现的。当时,秦土地制度第一次改革后,出现了私有土地和矿区的格局,导致了土地的废弃,抑制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粮食产量,尚志彻底改革了土地制度,实施了“废矿田、开源”的措施。公共土地根据人口分配给平民,土地的私人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法律形式明确,鼓励人们开放土地,允许土地自由交易。政府根据个人占用的土地面积征税。商业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劳动力与土地紧密相连,极大地促进了秦国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作为东亚的一个岛国,日本一直在向中国学习。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一直走在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开始改革土地制度。在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权的同时,它确认了土地所有权,承认了土地的私有制,并允许自由出售土地。在此期间,还颁布了地方税改革法令,废除了按村分配封建贡税,将实际农民的支付方式改为持有土地许可证的土地所有者的支付方式,将作为贡税征收的土地数量改为以土地的合法价格为标准,并将地方税税率统一定为土地价格。这一系列土地改革措施给日本的土地所有权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权被完全废除了。自耕农和新地主成为合法的土地所有者,确立了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土地所有权,促进了日本工商业的发展。

英国能够通过工业革命率先进入资本主义强国,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圈地运动。随着新航线的开通,英国海外贸易的扩大增加了英国对农产品的需求。为了保持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依靠国家机器大力开展圈地运动,并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将大量农民赶出土地。圈地运动实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农民为了生存失去了土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成为农场工人,进入城市,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大量劳动力。同时,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扩大了国内市场,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发展。

3.中国土地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3.1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20

3.1.1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

3.1.2城市土地制度的演变.........24

4.土地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31

4.1理论模型和解释.......31

4.2指标的选择、测量和数据源32

完善我国土地制度促进经济增长的五点建议41

5.1完善土地使用制度…… 41

5.2选择机遇推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41

完善我国土地制度促进经济增长的五点建议

土地制度涉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其改革将影响到整个社会,应逐步稳步进行。在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应基于“稀释所有权、加强使用权”的原则。可以采取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推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建设土地交易市场、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等政策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5.1完善土地利用制度

我们将改善土地的出售方式。根据土地用途,土地可以简单地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征地补偿标准,无论是公益性还是商业性建设用地,都不应损害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保证被征地者原有的生活水平不下降。

对于行政划拨的土地,由于严格限于纯公益性用途,不能变相改变营利性用途,扰乱土地市场。例如,行政机构等公益用地和其他公益用地被转化为商业用地。但是,对于通过协议获得的准公共福利用地,如公立学校和公立医院用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有偿土地使用制度。

对于商业用地,必须按照“三公用”的原则通过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现行的土地“租赁制”可以调整为“年度租赁制”,即一次性土地出让金将调整为逐年收取。这样,不仅可以在短期内降低企业巨大的资本成本,还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实现双赢。然而,年租金主要是由于市场价格加上政府监管。

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限制是我国经济增长将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只有不断完善我国土地制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本文总结了我国现有土地制度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土地资源、土地利用技术和制度的新古典经济模式,为完善我国土地制度,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提供了理论指导。基于此,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一)土地制度是指经济运行中土地、基本生产要素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所形成的有机体系,以及支持该体系正常运行的相关法律规范和制度。土地制度创新可以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但土地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总是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的。

(2)随着社会知识和技术的进步,生产力将得到提高,土地制度也将得到相应的改善。经济总产出的增长率将会提高。当社会劳动保持适度增长时,经济增长率就会提高。当社会土地制度进一步优化时,资本和劳动力的配置水平和利用水平将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当土地产出弹性小时,即经济中总产出对土地要素的依赖性降低时,总产出的增长率将会提高。

(3)随着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和土地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国土地利用技术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对土地的依赖性逐渐降低。开始由政府分配土地的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土地集约利用相对增加,保持经济持续发展30多年。

(4)土地制度市场化程度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差异。东部地区相对完美。经济主要依靠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经济,对土地的依赖很小。由于中部地区市场化程度不如东部地区,地方政府往往依靠圈地发展经济来取得成效,这使得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政府更加依赖土地。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不大。

(5)我国土地制度存在产权界定不清、征地制度不合理、流转机制不健全、使用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只能通过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逐步解决。改革应按照“稀释所有权、强化使用权”的原则,采取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推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建设土地交易市场、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等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虽然本文的研究做出了一些贡献,但由于我知识水平、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本文仍然有许多不足和遗憾: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