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6528字硕士毕业论文在寻找中寻求逃离,在寻找中逃离——论王小波“怀疑三部曲”的主题意图

36528字硕士毕业论文在寻找中寻求逃离,在寻找中逃离——论王小波“怀疑三部曲”的主题意图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528字
论点:乌托邦,极权,寻找
论文概述:

本文是文学论文,笔者认为王小波是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思想型作家。他继承了鲁迅对历史与现实的批判精神,借鉴英美经验主义和消极自由主义的观点,以其不计利害的人生理想追求和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寻找和逃离——时代困境与个人反抗

第一节王小波的一生,时代困境
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中国荒谬的历史阶段。从北京皇城到云南边境,王小波见证了乌托邦实践的荒谬、知识分子的屈辱和自身的软弱、红卫兵集体歇斯底里所表现出来的人性邪恶等等。痛苦可能是人生中最好的老师。世界已经开始,但它不是演奏华丽的音乐或抒情的曲调,而是演奏生活的苦难或社会和国家的灾难,甚至向你展示最丑陋的黑暗面。王小波见证了这段历史,也是他文学创作的基本背景。王毅认为:“文化大革命是中国文化和当代中国历史上最基本、最有影响的消极坐标...它具有非常现实和紧迫的意义,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巨大阴影曾经统治过,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2)
文化大革命给王小波带来的最大痛苦来自于对党号召“知青下乡”的愚弄和欺骗。王小波曾经对“革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根据他哥哥的记忆,在家里,如果王小平说了不太革命性的话,他会受到他哥哥王小波的严厉批评。王小平说王小波当时还是一个典型的小傻瓜,幼稚和轻信是当时几乎大多数年轻人的共同特点,也是统治者最容易利用的地方。如果我们继续问,为什么全国的年轻人都得了疾病?这是由于乌托邦运动的宣传和煽动。
在那个极其荒谬和疯狂的时代,当舆论完全被主流话语圈所占据,沦为极权统治的工具和代言人时,舆论成了统治者玩弄人民掌声的诡计,甚至利用舆论呼风唤雨,掀起一场又一场名为“流血革命”的政治运动。
什么是舆论?卢梭曾在他的《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谈到这个问题。他认为,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决定人们选择爱与恨的不是自然而是公众舆论。舆论将对人民产生强大的引导和控制作用。从政治角度来看,它是一种实现社会控制的机制,对个人和群体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如果我们想完全控制舆论,实现强者的意志,前提是公众的无知。希特勒的著名论点:“如果人民不思考,政府是有福的”,“只有那些疯狂的人是驯服的”,“人民是盲目和愚蠢的”,等等。,是最好的脚注。因此,为了使人民无知,实现极权统治的目标,即实现所谓的“一个领袖、一个群众、一个国家”的国家,只需要一个声音。
在一个生态失衡的舆论环境中,或者在一个只有一个声音的权力视野下的舆论环境中,大多数人会采纳或附和权力的意志,或者出于害怕被孤立或极权统治的权力而保持沉默。王小波把自己归类为“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说:“我童年的经历、家庭教育和谨慎的天性是我变得沉默的原因”。(1)这是一个以“言出必行”著称的时代。为了生存,保持沉默并不容易不选择附和权力的意志。
...........................................

第二节面临困境的个人反抗
王小波的大部分小说都是在他经历“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创作的。作为一个巨大的负面坐标,“文化大革命”对于每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都会有一个清晰或混乱的思想和一个深刻或浅显的痛苦。狂热的乌托邦运动建立了一个“无意义的、无性的和无趣的”荒谬世界,以及一个充满无知、盲目服从、暴力、迫害、谎言和欺骗的极权和专制世界。在如此艰难的生活环境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显然,王小波不愿意平庸和被愚弄的性格,让他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反抗之路。其独特之处在于:第一,王小波的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的尖锐冲突造成了他一生孤独而痛苦的“寻找与逃避”。其次,王小波的乌托邦精神和反乌托邦立场是在他一生的“寻找和逃避”过程中建构和形成的。第三,王小波是一位集乌托邦精神和反乌托邦立场于一身的作家。他的小说既否定乌托邦实体,又坚持乌托邦精神。第四,王小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作为独立知识分子的道德操守。他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1。王小波乌托邦精神的形成
王小波成长在“文化大革命”的喧嚣时代。在这样一个崇尚无用知识、统一、无我、无性的荒谬革命时代,王小波通过追求“智慧、性、兴趣”和自由与真理,建构了自己的乌托邦精神。
(1)追求智慧,寻求思想的力量
王小波的家史。他父亲的名字是一位著名的逻辑学家,他的家族有丰富的藏书。王小波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阅读速度极快,记忆力极好。他的阅读范围极其广泛,涉及文学、历史、哲学和自然科学。1978年,王小波被中国人民大学商业部录取并接受科学培训。1984年,王小波去美国匹兹堡大学,成为东亚研究中心的研究生。在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的指导下,师生们以问答的方式交换了意见,进行了讨论。师生们讨论的话题是:一个是中国的政治运动,另一个是关于人权、民主、自由等问题。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中国经济人才非常少。王小波本来可以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但他坚持选择了最贫穷、最勤奋的职业——文学创作,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他没有功利心,也没有未来的计划。从老师和学生讨论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理解他的同情心,否则,就不可能从事像码字这样危险的工作,因为码字可能会被判有罪。在美国的四年里,王小波和李银河开着一辆二手车,露宿街头,几乎走遍了美国和欧洲。这是西方文化的洗礼,也是他们夫妻“精神盛宴”的一部分。
简而言之,王小波的生活实践表现出一种不受世俗束缚的特立独行,从他年轻时对知识探索的兴趣和对文学的热爱,到他年轻时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以及他对社会的关心和责任感。发现历史真相、揭示存在悖论的勇气,权力和主流话语的质疑精神,为他的文学创作积累了必要的思想能力。他的生活环境促使他“从小就学会用自己的判断去寻找真理,他找到了自由的人道主义,并且一生都保持着对自由和理性的信念。”①而他的科学和工程背景以及他对各种知识的掌握,使他的思维更多地来自理性、逻辑和常识,常识的积累逐渐使他接近真理,所以他的生活呈现出明显的痛苦,正是这种明显的痛苦,使他的生活呈现出忧郁的背景,他经常称自己为“悲伤骑士”,“悲伤骑士”是唐吉诃德的昵称。
(2)追寻乐趣,寻找诗意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的人生成长伴随着中国的政治运动。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反知识分子和愚蠢的人达到了顶峰。在“上帝”与“魔法”、“红日”与“鬼魂”的二元思维模式之间的对立中,在“打倒一切鬼魅”的运动中,在“更多知识,更多反应”的宣传中,在“万岁,万岁,万岁”的崇拜中,在这样一个荒谬的时代,缺乏兴趣是当时专制极权统治下人们的生活状况。
.........................................

第二章寻找智慧,逃离无知和纯洁的世界

这部小说被称为“寻找无与伦比的”。小说中无与伦比的是智慧、真理、科学、自由等的象征。它的身份是“一个官员的女儿”。从头到尾,它都没有个人自由。它要么受到家庭礼仪的约束,要么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督。搜索的主体是一位名叫王献科的知识分子。在他的小说中,王献科是一个特立独行的非主流或边缘知识分子,他追求智慧,喜欢寻求知识,喜欢探索一切,必须找出事情的真相,不属于官方系统。王小波从王献科借来薛刁的《无与伦比的传说》,寻找无与伦比的旧酒瓶,里面装满了他自己酿造的新酒。
王小波在《寻找独特》①中写道:这是一本关于智慧相遇的书。他创作的目的是获得思考的快乐,因为思考的快乐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快乐。
当然,不同的人对生活的乐趣有不同的选择。在王小波看来,智慧、性、乐趣、自由等等。都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快乐。人们生活和寻求乐趣是很自然的。然而,在极权统治的时代,这种自然的东西已经成为生活中最大的奢望。他们甚至不得不“冒天下之大不韪”,引起“众神的愤怒”或“滑坡”。这表明了寻求智慧和智慧本身存在所面临的困难。

第一节“理性广场”和“非理性广场”
“在建设的第一年,王献科来到长安城寻找无与伦比的”②,时间:唐朝盛世,地点:长安城杨轩广场。“杨轩广场是一个大院子,周围是三丈高的土坯墙...方墙上有一棵大柳树,但是这棵柳树早就死了,连树皮都被剥光了,树上满是虫屎。广场中央有两条街道,一条是水平的,一条是垂直的,两边都有商店。这家商店住着各种各样的老板。每个人都互相认识。”(3)通过王小波细致的描述,我们看到了一个封闭的小镇,没有时间序列,没有历史深度,几千年不变。它很熟悉,似乎就在我们身边。这个地方到处都是绅士和官员。因此,如果你把妓女居住的酉阳广场称为“不合理广场”,你可以把绅士和官员居住的杨轩广场称为“合理广场”。
酉阳广场被称为“不合理的广场”,因为三年前当士兵包围酉阳广场时,军队占领了它,“杀死所有的男人,强奸所有的女人,夺取所有的财产”(1)酉阳广场已成为红灯区。\"如果根数2取之不尽,它就是不合理的,酉阳广场就是不合理的.\"②杨轩芳君晚上睡不着,他跑去酉阳芳,“那是不合理的行为。无理取闹后,尽快忘掉它。”(3)
..............................

第2节遗忘和逃离
要找到的道路崎岖不平,困难重重。在残酷的专制和极权统治下,王献科和杨轩广场都采取了遗忘和逃离的策略来救赎自己。杨轩广场上所有人的“遗忘和逃离”是由专制和极权主义的残酷统治、血腥的现实、屈服于权力以及面对生存困难时的无助选择造成的。然而,王献科的“遗忘与逃避”不仅证明了知识分子寻求智慧的艰难与失败,也表明了知识分子坚持理想的决心和寻求智慧的意志。
1。集体遗忘和逃离
集体遗忘无与伦比的杨轩广场和遗忘酉阳广场对城市的大屠杀是对残酷血腥镇压历史记忆的“逃离”。这是对官方意志和权力纪律的投降,也是一种无助的生存策略。韦弗先生说过,如果人们生活在不可抗拒的痛苦中,他们会把痛苦视为幸福(1)像猪圈里的猪一样,吃猪食作为一种极大的幸福会忘记被屠宰的命运。因此,王小波说,“猪被迫有这么短的记忆,不能说天生就有不好的记忆。”(2)同理,人们的记忆也是被迫成这样的,不能说是天生不好的。在假的无与伦比的刺激下,杨轩广场的绅士们终于不同程度地回忆起三年前与无与伦比相关的事件。
侯老板记得广场周围有官兵。孙老板想起了分裂自卫队和下属官员的血腥场面。“八匹马被分成两组,前后各有500多人...孙老板和所有不在车里的人都在看着...孙老板想,“这个该死的皇帝是个该死的混蛋!”(3)罗老板只记得俞玄寂被杀时的“受教育”感觉。他伪君子的脸出现在报纸上。伪君子的核心是虚伪。罗老板忘记了杀人,但他仍然记得卖女人的场景。他从不厌倦做一个好人。他假装的正义和虚伪让他一看见就呕吐。最后,他把汗水毛巾和留言放在一起,留给了他的表弟王献科。在这个“不明智的、无性的和无聊的”世界里,他只有他想做的事情,其他的事情在他的脑海里只有一个模糊的影子。读过几本圣书的罗老班是一个对王献科评价很高的人,也是最后觉得最恶心的人。
从他们支离破碎的记忆中,我们很容易理解他们为什么选择遗忘。对普通大众来说,记忆和遗忘哪个更好?两个邪恶中的较小者是较小者。正如韦弗先生所说,忘记痛苦可能是最好的方法。”我们”,王献科,王尔等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总是想找出事情的真相,所以他们经常“自杀”。在记忆和被遗忘的历史深处,这是权力运作的秘密。
杨轩广场和酉阳广场的集体遗忘与今天对“文化大革命”历史的遗忘是一样的。中国的历史进程徘徊在“警报”和“遗忘”之间。当“警报”发生时,它会冲向“警报自卫队”、“警报钢铁工业”、“警报红卫兵”...当“遗忘”时,它是完全干净的,缺乏面对历史的勇气和理性批判的精神。
王小波在文章中用“挠”这个词敏锐地指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症结。“新文字推理理论”的解释是:瑙(繁体中文:瑙和努)、简体字和意大利文字推理。城市、市场、拥挤、嘈杂;如果门是开着的,法庭就会开着。打架、打架、打架的象形文字;战斗时,人群像一座城市一样聚集在一起。昆虫和洪水的爆发意味着痛苦和被动。义和团、土匪、红卫兵和炼钢都是骚乱。中国的历史就像一个无穷无尽的2的正方形。在喧嚣中,它不断重复“不合理”的行为。很少反思,很少理性和智慧的光芒,很少尊重个人的主观意识和个人自由、平等、尊严、生命等。
.........................................

第三章寻找兴趣,逃离阴郁停滞的沉闷世界.............................................35
第1节.........................................36
伟大的“人力资本长安”第二节“绝望是无限的美”.........................................37
第四章寻找性,逃离扭曲病态的无性世界.................................................43
第1节秘密和“奇形怪状的水果”...........................................43
第二部分从“小黑屋”到“自然”.........................................48

第五章反乌托邦立场和乌托邦精神

对于刚刚经历的20世纪,我们应该认真反思。纳粹德国的法西斯暴行、前苏联的大规模清洗、红色高棉的血腥屠杀、中国的反右运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运动都是人类文明在流血中遭受的毁灭性灾难,所有这些都是“乌托邦运动”的直接后果。
“乌托邦”来自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摩尔(Thomas Moore)的著作《论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以下简称“乌托邦”),这是现代思想家对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和谐理想社会的良好想象。这一概念本身具有先进的现代内涵,包括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期待。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乌托邦文学梦想,而是开始探索实现乌托邦理想的途径和理论。卢梭、莫雷利、梅布利和其他著名思想家都写过这样的书:只有建立公有制,乌托邦理想才能成为现实。如何将乌托邦理想转化为社会现实激发了人类不可阻挡的冲动和激情。乌托邦逐渐从文学想象转变为社会实践。盛·文茜、傅立叶、欧文等人最早开始乌托邦实践。尽管不可避免地以失败告终,但马克思主义信徒发起的乌托邦运动使许多国家陷入了一场名为“革命”的乌托邦运动,并以现代性建构起来。
“现代性”具有人类解放最重要的内涵。历史的发展证明,乌托邦运动不仅给人类带来了预期的解放和自由,也带来了奴役和迫害,甚至文明的毁灭。弗洛姆、哈耶克、波普尔、汉娜·艾伦等思想家对可能导致极权主义和独裁的乌托邦进行了深入阐述。在乔治·奥威尔1984年的著作中,该党的三个口号是:“战争是和平,自由是奴役,无知是权力。”(1)正是从乌托邦想象到乌托邦实体的热切追求和积极建构,最终导致了现代社会出现独裁、极权主义和意识形态独裁等丑恶的社会现象。汉娜·阿伦特认为乌托邦是一种意识形态辅助的暴政,导致谎言和暴力极权统治。
“乌托邦”从产生到发展逐渐走向反面,但这并不否定乌托邦在精神领域对人类的积极意义。王小波是一位集乌托邦精神和反乌托邦立场于一身的作家。他的小说文本既包含对乌托邦实体的否定,也包含对乌托邦精神的坚守。龙惠平称之为“批判乌托邦文本”。龙惠平认为:
“批判乌托邦”文本包含了对乌托邦实体的否定和对乌托邦精神的坚守,根据黑格尔辩证法,这可以解释为乌托邦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共同话题...这一共同话题的意义在于,作家和思想家在遭受乌托邦实践的痛苦打击后,仍然保留着人类能够拥有更美好未来的基本信念。对实体乌托邦的批评也有其最终的方向,因为对价值和观念的追求会阻止它们流向虚无和颓废。(2)
王小波在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运动后,以英美经验主义和理性自由主义为基础,针对乌托邦运动的荒谬性,以及专制主义和极权主义赖以运作的深层文化心理核心和隐藏手段,即创造一个“无知、无性和沉闷”的世界,以达到蒙昧主义和永久统治的目的。与此同时,王小波以其富有同情心的情感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对“智慧、性、兴趣”和自由的追求,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以他对“智慧、性、兴趣”世界的“追寻”和对“无知、无性、无聊”世界的“逃离”,阐释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突破,以及他自五四以来对启蒙主题的坚持。他从毁灭和建构两个方面为现代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种新的启蒙理念或方式,对重塑当代知识分子的品格和价值有一定的启示。
.............................................

戴金华在他的文章《智者笑话——读王小波》中提到,“王小波无疑是当代中国文学乃至20世纪中国文学中一位极其独特而重要的作家。他让我们快乐和体贴,他让我们痛苦和快乐。他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的中文写作平台。他给作者留下了很长的思考和记忆。”(1)然而,王小波的名字和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不同版本中几乎看不到。黄秀吉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第2卷)第11章(社会转型中的文学)第4节(从中心到边缘),在谈到“重新审视普通现实表象下的生活”时,提到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文章说:“黄金时代通过“我”和陈清扬的通奸和苦难讽刺了这个时代的沉闷和荒谬”。王小波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边缘地位是显而易见的。[王小波一生写了100多篇散文和20多部小说。虽然人数不多,但王小波的艺术价值独特,其思想影响深远。然而,遗憾的是王小波的处境和地位在他去世前后都极其尴尬。在他去世前,这位大作家把自行车推到大学校园出售他的带有旅行色彩的小说。由于他先进的思想和艺术,他没有被公众和主流文坛所接受。他只能在大学生和少数知识分子中找到知心朋友。他死后,他的文学作品很受欢迎,引起了广泛的共鸣。然而,他仍然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大多数主流文坛和批评家对王小波采取了疏离的态度,文学史甚至对王小波采取了冷漠或被忽视的态度。这似乎荒谬而令人费解。然而,对于一个以“大统一”而闻名、有统一规则和统一文化模式的国家来说,所有这些似乎都是自然和自然的。
追根溯源,与中国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相比,对历史的反思几乎没有表现出来。这本身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为什么?也许我们缺乏正视历史的勇气,或者我们对历史和现实不敏感,或者我们怀念已经过去的乌托邦运动,或者我们害怕专制和极权主义,或者我们作为个人充满了对权力的渴望,或者我们不敢正视我们的内心。总之,我们对自己经历的历史和批判乌托邦运动的反乌托邦思想和文学采取了回避态度。我们对独裁和极权主义采取了宽容的态度。与王小波的坚定和决心相比,我们可能显得有点过于胆怯和“理性”。王蒙在评价王小波时用了四个词:“很难理解”。事实上,中国并不缺少聪明人,只是装聋作哑。
方巍在他的《文化悖论与文化创新》一书的“序言”中说,“我坚信王小波作为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一个独特案例,将承载越来越多的文化信息,这些信息将得到世界的认可,并为21世纪的中国文学提供新的希望,无论是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中,作为一种文学潮流和一种主要的文学现象,还是在应对中国向现代化的艰难转型中。”(1)我们希望看到历史的进步,我们不想看到历史在悲伤的循环中继续上演的荒谬的现场表演。与此同时,我们希望看到文学史家以公正客观的方式,本着“历史书写”的精神,以包容多元的文化模式和态度书写文学史。
王小波的小说和散文,在经历了近20年蓬勃发展的经济浪潮的沉淀后,变得更加深刻和感人。虽然他们至今还没有引起中国主流文坛和文学评论家的注意,但他们无法掩饰自己的光芒。他们的作品似乎来自中国当代文坛的其他星球,突兀地矗立在那里,形成了自己美丽的风景。你可以假装看不见,你也可以四处走动,但这不会损害它的存在、价值和启蒙的作用。
.........................................
参考资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