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6258字硕士毕业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工人日报》工人报道研究

36258字硕士毕业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工人日报》工人报道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258字
论点:报道,工人,工人阶级
论文概述:

本文是新闻媒体论文,本文探讨工人阶级媒介形象及其表达状况,可以认识 30 多年来我国工人阶级的政治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的变化以及媒介是如何同步反映这一变化的。

论文正文:

第一章是《工人日报》的发展和特点

第一部分是《工人日报》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49-1966年)是最初出版和成长的时期。1949年6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党委书记李李三同志向毛泽东提出,“需要一份专门面向广大职工的报纸”。7月15日,《工人日报》在北京正式发行,成为第一份面向工人阶级的报纸。这具有历史意义。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决定出版《工人日报》时表示,这是中国工人阶级发展史上的历史性事件,也是执政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取得的成就之一。然而,这份深受工人阶级喜爱的报纸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关闭。

第二阶段(1978年至今)是恢复和发展的时期。《工人日报》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于改革年10月6日再版,并在全国最重要的城市印刷发行。据了解,1988年,《工人日报》的日发行量达到220万份。

目前,《工人日报》有8个版本对日出开放,4个版本从星期一到星期六对星期日开放。它是彩色印刷的,国内外都有。除了在北京印刷之外,全国还有16个印刷站进行卫星印刷,以确保全国各地的读者每天都能在当地阅读当天的报纸。《工人日报》的日发行量约为55万份。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工人日报》加快了新闻改革的步伐,大幅调整了版面。过去,报纸主要包括《工会生活》、《企业家之友》(friends of entrepreneurs)和主要一期关于工人道德品质的报道,以及一些关于工人自我创作艺术和摄影作品的增刊。今天的报纸专栏包括特别增刊,如头条新闻、经济、评论、国际、体育、工会、法律社会周刊、企业周刊、科技、教育、国防旅游、政治工作地平线、团队世界、综艺节目、开卷、就业、劳动模范、职业女性、漫画、摘要等。它们更丰富、更全面、更易读,并且对全国的读者有一定的影响。\\u\\u\\u\\u\\u\\u\\u\\u\\u。

................

第二节《工人日报》的特点

第一,办报纸的目的是为“三个工人”服务

《工人日报》作为对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具有重大影响的全国性报纸,主要报道全国各地工人和工会组织的活动。同时,向劳动者宣传党和人民政府的方针政策,注重发挥劳动者的“喉舌”作用,在代表劳动者、反映劳动者的意见、声音和要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劳动者中享有特殊的信誉和权威,特别是在维护劳动者的民主权利和合法利益方面。\\u\\u\\u\\u\\u\\u\\u\\u\\u。

第二,办报具有很强的群众性。

《工人日报》成立60多年来,最明显的特点和风格是革命性、自觉性、专业性和群众性,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群众性。

大众化是《工人日报》的核心特征,主要表现在它为工人阶级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的平台,以新闻文本的形式反映了劳动群众的愿望,保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

同时,它的群众性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对工人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解,根据不同的社会条件和群众的意识形态领域开展不同的新闻报道。1978年改革开放后,新闻工作者把报道的重点放在了每个社会时期和阶段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上。

2)根据工人阶级的喜好进行宣传和报道,以满足他们的需求,避免被排斥。减少别人的教育模式,让工人阶级认识到问题并加以纠正。注意阅读的效率,尽量采用简化的编辑方法。

3)把劳动群众放在报纸的主要位置,主要引用工人阶级的话,发表群众自己创作的文章、绘画和照片等。,这样报纸上就充满了工人阶级的人物。

4)追求报纸内容的多样化和多样化。它尽可能涉及到来自不同行业和不同群众的相关新闻,以满足广大社会群众的需要。《工人日报》设立了许多关于工人阶级的专题,这使得许多人能够参与报纸的编辑。

..............................

第二章《工人日报》中工人报告的呈现

《工人日报》注重反映广大工人的利益和要求,有效体现了“为三个工人服务”的宗旨。本文选取改革开放以来1979-2015年的《工人日报》作为样本,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每份报告的内容。研究发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者报道不断变化,这从宏观上反映了我国劳动者报道的媒体状况。

第一节方法描述

本文以1979-2015年的劳动者报道为新闻文本,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劳动者日报》上的劳动者报道。考虑到人口多、时间跨度长的特点,采用统计学中的等距抽样方法选择样本进行研究。具体抽样方法如下:以1979年为起始年,每隔一年,获得1979年至2015年共19年的所有奇数报纸,然后从提取的年份中找出所有奇数月报。显然,《工人日报》收集了几乎所有关于工人阶级的最及时的报道,而且每篇报道都有很强的一致性。即使每隔一年和一个月,它的报纸仍然很典型。此外,在研究过程中,将全面系统地分析每份报告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根据上述抽样标准,研究者浏览了样本范围内所有关于“工人”的新闻文本,即特刊、新闻、评论、采访、摄影特写等。不包括补品。最后,获得了1 248份符合要求的报告。

覆盖范围将从两个方面考虑:绝对覆盖和相对覆盖。

绝对覆盖率指的是报告的工人总数。根据按年统计,我们可以看到《工人日报》报道的工人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变化趋势。

相对覆盖是指当日工人报告覆盖的面积占报纸覆盖总面积的比例。比例越高,媒体越关注工人的报道。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新闻媒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报纸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报纸的版面也逐渐更新和扩大,新闻报道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报告的绝对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劳动者报告随时间的变化,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报告的相对数量只能弥补这一不足。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反映工人报告随时间的变化。

..............................

第二节实证分析

一、工人问题报告减少

(一)绝对覆盖率的发展趋势

图1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工人日报》的工人报道总数以1992年为拐点,一高一低,分为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后,《工人日报》关于工人的报道有所减少。

第一阶段(1979-1992年)是转型的初始阶段: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初,国有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自由,在很短的时间内,国有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职工的利益也相应提高。经济地位决定政治地位。在这个阶段,媒体关注的是工人问题。

第二阶段(1992年至今)是深入转型时期: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有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特别是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这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有企业的利益在下降,工人的处境在逐渐恶化,他们面临着裁员和失业,他们沦为相对利益受损的群体,他们的政治地位在急剧下降。工人阶级不再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统治阶级”和中坚力量,而是改革后的弱势群体,逐渐被媒体所忽视。

(2)相对报告量的发展

研究发现,《工人日报》的工人报告相对覆盖率最低为0,最高为1/4,波动性很大。

《工人日报》作为工人报道最集中的媒体,应以工人报道为主要内容。然而,提交人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工人日报》当天没有关于工人报告的文章,这表明工人媒体缺乏表达。这可能是由于工人报告中缺乏引人注目的材料,这将影响读者的阅读速度。

..............................

第三章《工人日报》中的工人形象分析...................26

第一节劳动模型形象分析............................26

一、劳动模式的定义和历史演变................26

第二,..............................热爱工作并致力于工作的劳动模范,28岁

第四章《工人日报》中关于工人短缺的报道及对策...................53

第一季度,工人们报告了............................53

首先,工人阶级的媒体表达是不够的。..............................53

其次,工人阶级的媒体形象不够全面。……54

第四章是《工人日报》工人报道的不足及对策

研究发现,《工人日报》确实为工人阶级的媒体表达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和空,也创造了一组生动的工人形象。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的媒体表达有所提高,但这一群体所需的媒体表达机会远远不够,公众感知的形象也不够全面。他们需要媒体更多客观、真实的关心和爱。在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工人阶级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自身的职业认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呼吁更充分地表达工人媒体和更全面的工人媒体形象已成为工人报道不可避免的新话题。

第一部分是关于工人报告的缺点。

首先,工人阶级的媒体表达是不够的

实证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的媒体表达还不够充分。即使在工人问题最集中的《工人日报》,工人阶级的媒体表达也受到极大限制。详情如下:

从报道的数量来看,工人报道的数量仍然不足,一些样本中没有关于工人问题的报道,这反映出媒体对工人报道关注不够。

报告来源主要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工会,占报告总数的76.4%。然而,直接来自工人的报告仅占7.1%。这一问题属于典型的“信息源标准化”现象,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媒体访问权的差异。社会地位越高,接触媒体的可能性就越大。然而,农民、工人和其他没有社会背景的人接触媒体的机会有限。

《工人日报》一直关注工人的短期利益和生活条件,而较少关注与工人深层和长期利益有关的问题,如“企业民主”和“企业改革”。数据显示,从1979年到2015年,只有18.4%的工人报告了企业民主和企业改革的主题。这表明媒体越来越注重解决眼前的利益问题,而忽略了长远利益,这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报告趋势的分布不均衡,85.3%的工人报告有“积极”报告趋势,只有3.6%的工人报告有“消极”报告趋势。由此可以推断,许多负面问题被掩盖了,工人阶级的一些真实情况没有得到很好的表达。

经过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80%以上的工人报告没有引用工人阶级的话,说明工人阶级缺乏通过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u\\u\\u\\u\\u\\u\\u\\u\\u。

................

结论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一直处于持续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个特殊时期,社会统一程度相对较低,利益相关者多元化的同时,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需求无疑是多元化的。因此,我们应以正确客观的态度对待各方利益的要求,在处理利益纠纷时坚持平等公正的原则。否则,将加剧各方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和冲突,刺激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上升,造成社会动荡和混乱。因此,在此期间,有必要建立一个公平的利益诉求机制。

《工人日报》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综合性报纸。改革开放以来,它对工人阶级的报道充分反映了工人阶级的媒体表达。它成功地塑造了工人阶级典型的媒体形象,如“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工作的劳动模范形象”、“坦率朴实、努力工作、抱怨工作的普通工人形象”和“努力生活、努力工作的农民工形象”。它基本上符合工人阶级在社会现实中的形象,是历史的见证。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人阶级的媒体表达有所改善。例如,工人阶级的媒体倡议已经开始扩大,他们已经开始从以前的“被动参与”转变为“积极参与”。但是,总的来说,工人的报道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1)从报道数量来看,工人的报道数量严重不足,这反映出媒体对工人的报道重视不够。(2)报道的来源主要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工会,这是典型的“标准化信息源”现象,而工人阶级接触媒体的机会有限。(3)媒体越来越注重解决眼前的利益问题,忽视了长远利益,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4)掩盖了一些消极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反映工人阶级的真实情况。(5)从引用工人的话来看,绝大多数工人报告说“没有引用”,这表明工人阶级缺乏通过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为了进一步提高职工报告的水平和质量,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报告理念,形成规范的职工报告机制,构建多方位的信息交流平台,丰富职工报告的内容和形式。

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工人阶级始终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通过真实客观的工人报告,呼吁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给予工人阶级充分的发言权,关心和尊重基层工人,维护工人阶级的基本权益,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