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547字硕士毕业论文商业银行参与P2P P2P借贷平台模式研究

38547字硕士毕业论文商业银行参与P2P P2P借贷平台模式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547字
论点:商业银行,借贷,平台
论文概述:

本文是金融论文,本文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参与 P2P 网络借贷的必要性,以及目前商业银行参与 P2P 网贷平台的发展现状,并总结出典型的三种模式,以及不同模式之间的比较分析。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存贷款利差的缩小和居民理财观念的转变,使得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行业内,各银行开发的产品基本没有太大的不同,存在客户竞争的问题。在行业之外,商业银行正面临着新兴互联金融工具被取代的威胁。无论是行业内还是行业外,商业银行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中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无论是在促进消费、刺激就业、促进科技创新方面,其作用都日益明显。然而,传统的融资问题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在我国,由于征信体系的不完善,传统金融机构大多偏向大企业,中小企业缺乏血液供应,导致资本市场供需严重失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P2P对等贷款开始突破原有的金融模式,以创新、高效、包容的方式占领商业银行忽视的市场。借助P2P网络贷款平台,投融资双方都满足了自己的需求。资金充足的投资者可以找到灵活多变的财务管理方法,中小企业等金融家也可以及时获得所需资金。因此,P2P对等贷款有效地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填补了传统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覆盖面的不足。自2007年中国首家以拍卖和贷款为代表的P2P在线贷款公司成立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的P2P贷款公司已经达到2500多家,累计交易量达到约1.3万亿,2015年的交易量是2014年的两倍多。尽管目前P2P网络融资平台的规模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仍然很小,但P2P P2P借贷转移了部分私人资金,并在资金、客户等方面对商业银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股票市场和银行存款利率低的情况下。当然,无论是哪种金融工具,风险都是不可避免的。P2P在线借贷也隐藏了各种问题和风险。在众多P2P在线借贷平台中,存在着诸如逃跑、欺诈和自筹资金等问题。这些问题平台的存在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可信度。面对民间P2P对等贷款的挑战和自身的缺陷,商业银行开始利用自身优势尝试联系P2P对等贷款业务。然而,我国对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地参与P2P贷款的研究仍然不足。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P2P网络贷款模式的分析具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意义。
........
二.文献评论
近年来,P2P点对点借贷在我国得到了很大发展,各种资本也参与其中。摘要: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了不同模式下商业银行P2P对等贷款的发展,并对商业银行P2P对等贷款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建议。在开始研究之前,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回顾一下国内外学者对P2P点对点借贷的研究。在发展模式的具体分析方面,教育部易县(2014)从贷款利率、贷款目标、担保与否、与网络的关系、出身背景、融资与否、注册身份等七个方面对国内P2P平台模式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国内P2P点对点借贷平台的快速发展已经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未来会有更多的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电子商务和实体企业被这个市场所吸引。在发展模式的分类上,郭卫东和李颖(2014)研究认为,国内P2P网络平台根据不同的运营模式有五种类型的平台,即离线交易、在线交易、离线到在线交易、在线到离线交易和公益。通过与国外平台的对比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根据叶项容(2014)的研究,P2P点对点借贷主要有纯平台模式、保证金模式、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和债权转移模式。唐世亚(2015)认为,目前P2P点对点借贷模式主要包括三种交易模式:离线交易模式、承诺保证本金的在线交易模式和不承诺保证本金的在线交易模式。
.........
第二章是P2P对等贷款的发展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P2P P2P借贷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P2P点对点贷款,简称P2P网络贷款。简而言之,P2P网络借贷是连接投资方和融资方的桥梁。基于投资和财务管理的需要,基金供应商通过P2P在线贷款平台等中介组织将资金贷给需要资金的借款人。不同于传统的金融借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P2P在线借贷可以突破时间限制,空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获取和资金流动。以下是通过相关数据对行业发展的描述。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中国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在国家“互联网加”战略的指导下,互联网金融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P2P网络贷款作为主力军也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6月30日,我国共有2028个P2P贷款平台正常运行,行业平台总数比2014年底增加453个。从下图可以看出,2015年上半年,P2P在线贷款平台稳步增长。然而,随着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大,问题平台的增加也降低了在线贷款平台的增长率。
.........
(2)平台背景
在现有的P2P在线贷款平台中,草根平台仍然占据着全国大部分地区。然而,随着产业蛋糕越来越大,各种资本承受不了,加速了产业的布局。自2015年以来,许多风投公司已经入股P2P在线贷款平台,上市公司、国有资本和商业银行也参与其中。截至2015年6月30日,国有资本背景平台59个,风险投资背景平台55个。随着该行业的日益普及,点对点贷款的交易额也在稳步增长。截至2015年6月30日,中国P2P点对点贷款行业已达到6835亿元。2015年上半年,全行业累计营业额超过3000亿元,接近历史营业额的一半,显示了2015年网上贷款行业的普及程度。今年上半年,除了2月份营业额下降外,月平均增长率为10%。
……
第三章研究商业银行参与P2P网络贷款平台的模式。……11
一、商业银行参与P2P在线贷款平台的必要性.........11
(一)有利于商业银行抢占市场……11
Ii .商业银行参与P2P在线贷款平台的发展现状12
商业银行参与P2P在线贷款平台的三种模式13
(一)商业银行搭建P2P平台……13
(2)商业银行子公司投资的P2P平台.........14
(3)……14、商业银行集团建立的P2P平台
四.商业银行参与P2P在线贷款平台的三种模式比较.......14
第四章案例分析......17
一、小马银行——商业银行自建P2P平台17
二.商业银行子公司投资的辛凯贷款P2P平台…… 20
(1)发展........20
(2)自我发展中的问题........24
三.lufax-……商业银行集团建立的独立P2P平台24
㈠概况........24
(2)平台面临的挑战…… 28
第五章商业银行参与P2P点对点贷款平台模式31的建议
首先,改变传统的开发理念,做好水中P2P测试的准备.......
其次,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P2P模式.........31
三.拓宽业务渠道,控制P2P模式风险.........32
第五章商业银行参与P2P P2P借贷平台模式的建议
首先,改变传统的开发理念,为测试P2P做准备
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下,P2P这一创新模式在中国迅速发展。尤其是受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加大和股市低迷的影响,当没有更好的金融产品可投资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入P2P在线贷款行业。面对这一新形势,我国商业银行也需要改变传统的发展理念,调整业务布局,为P2P模式的测试做好各种准备。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到金融创新带来的巨大影响。它不仅改变了金融模式,也改变了公众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模式,改变了人们的金融观念和消费观念。商业银行作为一个重要的金融服务业,需要时刻关注客户需求的变化,从而做出自己的变化来满足客户的这些需求。在科技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国商业银行应该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敢于应对P2P模式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另一方面,P2P网络借贷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其快速发展和不断增加的营业额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各种影响,其他金融创新活动也对我国商业银行构成了潜在威胁。但是,从整体环境来看,这些创新金融活动的整体规模仍然远远小于商业银行,短期内不会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很大影响。因此,中国的商业银行应该正确对待这些新兴的商业模式,不要害怕它们的存在,但也不应该忽视它们,因为这些新事物不能在短期内动摇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盈利能力空和竞争力。
........
结论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此外,随着以P2P对等贷款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银行利润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因此,商业银行参与同业拆借是拓宽渠道、优化业务结构的重要选择。通过对现有P2P在线贷款行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P2P在线贷款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平台运营数量大幅增加,平台背景也多样化了。除私人资本外,国有企业、风险投资基金、上市企业和商业银行等各种基金也已进入该行业。网上贷款平台的模式也多样化了,网上贷款行业的交易规模大幅增加。但是,随着同业拆借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存在监管缺失、问题平台增多、平台差异化不明显、控风能力弱、高质量项目缺乏、竞争优势缺乏等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参与P2P在线贷款行业是必要的,也是有竞争力的。根据商业银行参与P2P网络贷款发展的现状,可以得出结论:一些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尝试开展P2P网络贷款业务,并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模式。通过分析这三种模式的代表性平台的发展,可以发现商业银行在不同模式下参与P2P在线贷款平台的效果是不同的。最后,本文对商业银行参与P2P在线贷款业务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方面,商业银行应该转变经营理念,敢于尝试P2P作为一种金融模式。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经营模式。同时,应注意控制P2P风险。未来,随着行业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洗牌后的P2P网上贷款行业环境将吸引更多的商业银行参与。
.........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