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0566字硕士毕业论文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问题综述

20566字硕士毕业论文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问题综述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0566字
论点:土地,地租,流转
论文概述:

本文是农村研究论文,本论文主要从研究土地流转的背景和土地流转的理论基础入手,提出集体土地为什么要流转,流转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从而回答了物权平等原则、土地发展理论。

论文正文:

一、土地流转制度的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

(一)土地流转制度的研究背景和基本概念

1.研究背景

2013年中共十八大后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把我国社会尽快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国家基础,稳定国家基础, 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党的各项工作中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进一步解决现阶段我国所拥有的三农问题; 坚持均衡发展原则,促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加强现代农业发展,把现代农业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进一步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比例。近年来,中国政府改革土地制度的努力并没有脱离原有的框架体系。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可以进一步刺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国家进步带来的农民利益分配。建议构建相对完善、流通顺畅、权利明晰、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机制,从内部提升农业和农村发展势头。因此,土地流转问题是党的十八大后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与社会、经济等相关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内容和范围相对较大。通过开展具体的研究活动,可以看出,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促进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土地流转作为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涉及的领域和范围相对较广,其政策也比其他工程强得多。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的利益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也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最后,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也将极大地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下,土地是农村的主要收入来源,能够满足农民在社会保障、就业等相关方面的具体需求,是农民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在我国长期的农村工作中,政府相关部门始终坚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使农民获得更多更好收入的方法和途径。尤其是《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我国的实施滞后,进一步改变了我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和原有的大规模经营模式。土地流转面积和范围逐步扩大,农村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率和效益大幅提高,实现了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科学流动的总体目标。

(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理论基础

农村土地流转理论涉及广泛的问题,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本文主要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

1.马克思地租理论和地价理论

(1)地租理论

马克思和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古典作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即在实现土地所有权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地租是最重要的基础,地租也是土地所有权存在的条件。在资本主义时期的背景下,土地所有者通过地租获得一定的开发收入。可以说,地租也是资本主义背景下的一种社会剩余价值转化方式。所谓地租的本质是资本家的利润超过平均利润,这不同于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下的地租。封建社会的地租是农民劳动成果减去劳动成本的收入,而资本主义时期的地租是剩余价值的产物。资本家出租他们拥有的土地的所有者,并从租金中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给土地所有者。超额利润实际上是地租。

古典租金理论提出租金应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差别租金、垄断租金和绝对租金。其中,所谓级差地租(differential rent)是指农民耕地的区位或肥力与不良土地和优质土地之间的差异。绝对租金是在农村租赁的任何类型土地的所有者应该支付的相应租金。从马克思地租研究理论的角度来看,绝对地租是农民出租任何类型土地时应向其所有者支付的地租,属于土地所有者。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势下,研究马克思地租理论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地租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对我国设施用地流转的研究和实践起到了很大的借鉴作用。

(2)地价理论

中国土地改革一直以市场化为基准,中国决策者提出市场是资源配置过程中最有效的工具。在优化和调整经济竞争环境的过程中,可以最大化资源配置的最佳阶段。在完全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背景下,更合理有效的地价可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即土地影子价格。在西方经济学中,影子价格是指在最优市场配置过程中服务、产品和资源的边际价值。土地影子价格应定义为当土地资源达到帕累托市场最优配置时的土地资源价格。

二、国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经验、实践及其启示

(一)世界各国和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根据世界各地的社会制度、农耕习惯、发展历史和相应的自然条件等因素,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不同的农村土地制度。分析不同国家土地制度的发展历史,探索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可以为我国未来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道路的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变革中有自己的特点。研究其土地制度的变迁和发展规律以及具体的变迁历史,对于中国土地市场的规范化、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土地制度的培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英国

英国现代农村土地制度起源于封建领地,经过三个世纪的圈地运动,最终实现了现代产权制度。

(1)通过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形式

封建的领土经济是由庄园组织的。典型的庄园有一个中央村庄。耕地分为两部分:自有土地和租赁土地,即共享土地。每个农奴从庄园主那里拥有一块土地,通常是英亩,收成归农奴所有。该领土上的自有土地由农奴耕种,他们自愿每周工作三到四天,收成归地主所有。同时,随着教会地位的上升,封建领地经济主要由世袭领地和教会财产组成。

(2)现代资本主义农村土地制度实现后:圈地运动

首先,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积累的原始过程,它起源于世纪末、世纪初英国养羊业圈地运动的兴起。现阶段的圈地运动规模相对较小,也是一种非法行为。基本上,荒地、森林和牧场的包围把公共土地变成了牧场。圈地运动有效地瓦解了封建土地制度。

其次,18世纪后,英国的圈地运动达到了第二个高潮。后期的圈地运动是由以棉纺织业开始的工业革命推动的。英国进行了工业改革,进一步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在短时间内一直在增长。此外,法国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制定和实施的大陆封锁令进一步提升了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这一圈地运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英国议会颁布了关于圈地运动的相关法律,也就是说,英国圈地运动是在后期通过一个合法的国家进行的。

第三,19世纪圈地运动结束后,小农阶级被消灭,可以自由出售劳动力的无产者被创造出来。典型的土地所有者-土地所有者-雇员三位一体的资本主义农场建立,标志着英国资本主义农场制度的形成。

(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1.各国土地转让基本形式概述

基于世界各国、各地区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其发展规律的探索,为完善我国土地流转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提高我国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每个国家都基于自己的国情,从而显示出土地流转的多样性和多尺度性。土地管理模式存在多样性。日本作为一个代表,通过土地改革,包括土地赎回和其他措施,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这块土地归农民所有,由农民自己管理。它发展成为农业的规模经营和资本经营。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没有进行彻底的改革,而是在保持封建关系和地主庄园土地所有权的条件下,转变为经营农业的资本。

根据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分类,外国现行所有权包括私有土地和公有土地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融合在一起,在实践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一般以私有土地为主,以公有土地为辅。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是家庭所有的土地、家庭所有的土地管理、雇用农场工人出租或管理的大片土地以及拥有土地的私人法人,所有权由法人统一管理。但是,主要有两种国家使用土地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如苏联,和集体所有制,这可以在更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中国得到体现。

2不同国家土地流转制度安排的启示

(1)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土地流转的方向。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一致。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体现在农业的发展中,因此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成为土地制度发展的核心内容。以美国和日本为例,从家庭管理的发展到适合机械化管理的生产力水平,现代农业技术得到了适应,从而满足了社会化和商业化的客观要求。然而,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土地的减少,这逐渐反映了供求之间的矛盾,再加上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问题,各国对土地管理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因此,系统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土地进行具体治理,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三、中国土地流转制度发展历史........13

(1)历史追溯与封建土地制度时期.......

1.原始氏族社会........13

2.奴隶制时期.........14

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存在的问题........20

中国农村土地问题.........20

1.农地碎片化制约着农村商品经济的成熟发展........20

2.土地所有权不清,导致土地所有权分配混乱........20

五、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26

(一)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26

1.明晰和完善农村土地权力........26

五、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

中国长期以来实行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在现行制度下,农村集体土地的物权和权力受到极大限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解决当前城乡二元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它一直是国家关注的焦点,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机制和体制改革。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若干措施,包括确认农村土地权利、改革征地制度、统一土地和价格制度、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笔者认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

1.明确和提高农村土地权力

通过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逐步赋予集体土地完整的产权,保护永久土地占用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逐步丰富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转包、交换、入股、租赁等形式。加快农村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加强土地权利救济和法律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土地的合法产权权益,为农业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提供详细的产权关系和资源配置基础条件。

2.建立合理有序的城乡统一土地市场

探索建立城市规划范围内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并存的管理机制。优化升级土地资源和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关键因素,改革传统农业的一些落后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是现代农业必须走的道路。必须在公平优先的原则下,提升和优化农村土地使用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城乡土地优化配置。进一步完善自愿因素价格形成和利益分配调整机制,理顺政府、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合理分配土地收入。

结论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涉及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农民权益的保护,促进集体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人权益的保护。政府应根据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主动调整职责,找到正确的角色,及时转变方向,加强管理。首先,要制定集体土地产权和流转管理的法律和政策。例如,农村土地股份的管理模式应相应调整。建立合理的土地补偿价格机制;我们将增加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玩家数量。其次,建立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新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的建立必然会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如土地市场的不良竞争。规划区内外用于相关建设的土地流转增值收入不均衡。这些都将对土地收益分配机制的建立带来阻力。因此,我们还应该完善相应的税收法律、法规、土地增值收益等。,以便政府可以使用不同的税收方法来重新分配不同税率的土地收益。最后,要做好流通支撑体系的政策制定工作。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再就业制度、土地财政制度、人口户籍制度等。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