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解放以来社会发展背景下婚姻习俗的变迁与对社会历史的理解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解放以来社会发展背景下婚姻习俗的变迁与对社会历史的理解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5000字
论点:婚俗,婚姻,中国
论文概述:

解放以来社会发展下婚姻习俗的传承与变迁以山东省东南部的一个处于变革敏感地带的村落—管帅村为中心的调查为基础入手,分析了 解放以来社会发展下婚姻习俗的传承与变迁 ,由硕士

论文正文:

引言:本文通过对山东省东南部关槐村这一变化敏感地区的调查,从整体上分析了解放以来社会发展下婚姻习俗的传承与变迁。
第一章导言
第一节选题的由来和意义
婚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延续的基础。婚姻也叫婚姻,也就是说,女人结婚了,男人结婚了。也被称为“婚姻与和平”。古人解释道,“当一个人谈论男人和女人的身体时,他指的是婚姻。它指的是双方意见一致时的婚姻。”①两姓的婚姻是好的,被认为是人际关系的开始,可以服务于祠堂,可以跟随后世。②在周朝的《诗经》中,可以看到“因婚姻晕倒,字在家里”,这里的“晕倒是因为”,是指婚姻③。它伴随着生产和生活而产生,是人类社会性别融合的基本制度和形式。它反映了一定婚姻意识下的婚姻行为,不仅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而且从微观角度展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和伦理价值。它是研究传统文化和价值伦理的优秀载体。④
婚礼作为生活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研究社会习俗的重要钥匙。社会形成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家庭的形成、发展和延续以及亲属之间社会关系的形成和扩大都源于婚姻,婚姻是形成家庭和产生亲属的基础。(5)在古代,两大人类生产是紧密相连的。物质生产是为了确保人类能够生存,而人类生产是为了使人类能够繁衍后代。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非常重视婚姻,从而使婚姻习俗成为最丰富多彩的民俗之一。⑥婚俗是公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周代形成的“六礼”程序影响深远,至今仍能看到其影子。五英里不同于风,十英里不同于习俗。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人们自然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这使得许多婚姻习俗的细节因地区而异,甚至非常大。即使形式上有一些相似之处,内涵也往往不同。
笔者选择鲁东南五莲县关槐村作为研究对象。关槐村作为一个普通的村庄,历史悠久,曾经是关槐镇的政府总部。它远近闻名。206国道经过该村,交通便利。虽然离县城很远,无法与市区的奢华相提并论,但与周边村庄相比,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属于乡村和市区之间的过渡地带。选择这个地方作为研究婚俗变迁的个案,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对婚俗的影响,从而绕过其他地区的类似研究,更好地把握我们伟大祖国在人们心理、审美意识、伦理道德和信仰方面的发展演变轨迹。
自古以来,人们的生活礼仪中就有保守传统与改革创新之间的争论。特别是,婚姻和葬礼的两种主要仪式总是有两种不同的风格:奢侈、奢侈、简单和简单。(1)富裕家庭倾向于追求奢侈,而普通人则努力节俭。各族人民经常利用法律法规或村规民约来废除一些有害的习俗,同时保留好的传统。根据民俗的发展规律,如何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弘扬优良习俗,破除不良习俗,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十分重要。研究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婚俗对于理解和理解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2)本文希望探讨婚俗的传承与变迁,与人们生活、人们生活及其心理的相互联系与演变规律,以及官方干预在婚俗变迁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把握民俗,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二节学术史回顾
婚俗是一个国家在其长期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俗。它不仅客观地反映了时代特征,而且从微观的角度展示了许多社会因素的发展演变轨迹。五四运动后,随着西方科学的蓬勃发展,学者们对婚姻习俗的研究也被提上日程。今天,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学术自由、公开言论和婚姻习俗研究也蓬勃发展,百家争鸣。相关的学术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季国秀博士对此过程做了总体概述:国外对婚姻的研究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基于对婚姻形式和亲属关系的研究,另一种是基于对生活礼仪的研究。国内研究基本上是沿着这两条路线进行的,但并不像国外那样集中,大多是分散的研究,其体系也不像国外那样清晰。本文从1924年出版的《歌谣周刊》专刊《婚姻》入手,从民间文学入手,阐述了官方仪式与婚姻习俗的关系。20世纪30年代以后,受国外婚姻演变的影响,大部分相关研究都集中在寻根溯源,将视野从民间文学扩展到婚礼、性、生育等民俗。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倾向于考察社会文化转型背景下婚姻习俗的变化。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多学科交叉的趋势,这使我们能够将社会变革、权力关系和政治视角引入婚姻仪式的研究,并侧重于观察婚姻仪式、亲属关系和社会结构。(1)季国秀博士总结国内婚姻研究现状后表示: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婚姻和婚礼的外在形式上,前者侧重于少数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或婚姻形式的变化;后者侧重于宪法程序、与六礼的比较、相关民俗的产生、传承和演变等。在方法上,强调古今对比,从历史上重构婚姻习俗的起源。当然,这不仅是婚俗研究所的特点,也反映了中国民俗学研究的总体趋势。(2)
笔者认为,各种作品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对中国各民族婚姻习俗的全面系统解读,如吴存浩的《中国民俗学通志》。婚礼记录与中国婚礼习俗、严汝贤、刘玉的“中国少数民族婚丧习俗”、万建忠的“图文中国民俗、婚礼习俗”、乌尔钦的“中国民俗”、朱宁红的“中国民俗博览会”、诸葛连子的(K)浑寿节日通行证、张敬礼的“婚育习俗”等。二是从历史发展的语境中阐述婚姻的发展变化,如王芬玲的《中国婚姻史》、郎太炎、张一兵的《中国婚姻史》、顾唐明、顾建堂的《历代中国婚姻家庭》、郭兴文的《中国传统婚姻习俗》、刘新平的《婚姻中国》等。三是从婚姻的内在因素,如文化、社会、心理、角色、结构模式以及与宗教的关系等方面阐述婚姻习俗。如陈家元的《中国婚姻史》、唐达、庄建平、赵任军的《文化传统与婚姻演变》、杨郑文的《中国婚姻习俗文化》、程吉龙的《中国婚姻文化大潮》、鲍宗昊的《婚姻习俗文化:中国婚姻习俗的轨迹》和《婚姻习俗与中国传统文化》、潘小梅、严於信的《婚姻习俗简史》等。第四是从独特的角度审视婚姻文化,如朱傲生的《中国婚俗》。(3)这些作品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但毕竟遍布全国的婚俗数不胜数,不可能一一描述。学者谦虚地称他们为“扔砖头来吸引玉”。
参考
1。吴存浩:《中国民俗学通史,婚姻记录》,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2。吴存浩:《中国婚姻习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
3。郭兴文:《中国传统婚姻习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鲍宗昊:《婚姻习俗文化:中国婚姻习俗的轨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鲍宗昊:《婚姻习俗与中国传统文化》,广州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6。陈家元:《中国婚姻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37年。
7。王佩玲:《中国婚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8。郎太炎,张一兵:《中国婚姻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
9。顾唐明,顾建堂:《中国历代婚姻家庭》,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
10。潘晓梅,严於信:《婚姻习俗简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解放以来社会发展中婚姻习俗的传承与变迁
中国摘要12-13
摘要13
第一章引言14-20
第一节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第二节学术史回顾15-19
第三节研究方法与可行性分析19-20
第二节村庄概况20-30
第一节村庄历史与起源 第三节村庄建设、教育、保健和其他公共设施状况25
第四节经济形势25-30
第三章婚姻习俗的变化30-75
第一节从20世纪50年代到文化大革命,婚姻习俗的继承、延续和逐渐变化30-48
1。 儿媳妇的婚姻——男人家庭的行为31-41
1。促进婚姻31
2。询问,亲属31-32
3。入会仪式32
4。问候32
5。准备婚房、家具和布置32-33
6。发送大餐33-34
7。嫁给34
8。挂门帘,由叔叔踩在床上,牵牛花绳34-35
9。白塘河津35-36
10。进入新房36-37
11。婚宴37
12。制作新房37
13。喝模仿葡萄酒37-38
14。发送快乐干粮38
15。给予特别快乐的干粮38
16。听证室38
17。问候你的姻亲38-39
18。分Xi干粮39
19。去Xi芬39
20。回到39-40号门,
21。抓住Xi 40
22。柯新头40-41
2。娶一个女儿——女人家庭的行为41-48
1。请咨询41
2。准备嫁妆41-44
3。绵西被子44
4。添加方框44-46
5。避免进餐46-47
6。去西丰47
7。装扮新媳妇47
8。结婚47-48
在大跃进的第二节和三年的自然灾害中,婚姻在文化大革命的第三节被简化了48-49
。革命婚姻,婚姻习俗49-55
1。娶媳妇——男人家庭的行为50-54
1。求婚50-51
2。同意51岁
3。选择配偶51-52
4。约会,相亲52
5。红色52
6。
7。婚姻53
8。会见新娘和新郎-交换小手53
9。从事大寨油田53
10。注射避孕针53-54
2。娶一个女儿——女人家庭的行为54-55
1。准备嫁妆54
2。棉被上54-55 [/ Br/] 3。关于豆枕55
4。关于服装55
第四节从文化大革命到1990年代初,朴素的婚姻55-59
1。配偶选择标准55-56
2。结婚年龄56
3。约会,香佳56
4。过量红色56-57
4。嫁妆57
5。婚姻57
6。结婚用品和家具57-59
第五节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传统婚礼习俗的继承与创新5。结婚照,婚礼服务61-63
6。新房子和新安排,妇女陪护63
7。婚礼63-65
8。会见新娘65
9。进入新房65-66
10。制作新房,为全家拍照66
11。婚宴66
12。回到门口66-69
第6节其他婚姻形式69-75
一、表亲婚姻/近亲婚姻69-71
二、交换婚姻/亲属交换71-73
3、收养/收养73岁的女婿
4、出售73-74
5、收养74
6、童养媳74
7、 幽灵婚姻74-75
第四章婚姻习俗的变化分析75-88
第一节婚姻习俗的意识形态和其他限制机制76-78
第二节经济发展与婚姻习俗78-80
第三节若干婚姻习俗的变化80-86
第一节媒人80
第二节择偶标准80-81
第三节寻找子女的习俗81-81 关于家庭类型82-83
6,关于提高妇女地位83-84
7,关于禁忌84-86
第四节结论86-88
参考88-91
硕士学术成就91-92
致谢92-93
学术论文综述及回复表93

您可能需要购买国家硕士论文,请到国家硕士论文频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