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硕士毕业论文基于科学发展的副省级城市人口综合发展评价模型研究

硕士毕业论文基于科学发展的副省级城市人口综合发展评价模型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
论点:全面发展,评价,的人
论文概述:

绪论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选题背景 (1)宏观背景 2005年 经济发展论文 10月8日一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论文正文:

导言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1)宏观背景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于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建议》强调“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创新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引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再次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实施的重大战略[。
(2)项目背景

2006年10月25日,以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池国泰教授为首席专家的研究组中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评价体系(06&ZD039)”,项目
实施期为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其中,“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人类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评价体系”的五个子课题之一。
1.1.2选题意义
(1)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人类综合发展评价提供指标依据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基于国内外权威机构编制的经典高频指标和学术文献,通过建立经济发展环境、社会发展环境、生活质量和人口质量四个标准层
并收集14个指标,构建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人类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为评价体系中权重方法的选择提供支持
选择合适的权重方法是评价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问题。由于不同权重方法的不同机制,当使用不同的权重方法来评价同一组评价对象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如果权重方法的选择不合理,各指标的权重将失去判断其重要性的意义,评价结果将会不准确。
(3)为制定人的全面发展战略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中国典型副省级城市人的全面发展的评价,客观反映了各城市人的全面发展水平,分析了各城市人的全面发展水平的利弊及其原因,找出了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因素
。这将使各级政府能够在更大的基础上为人的全面发展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以及战略计划。
(4)促进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分析经济发展环境、社会发展环境、生活质量和人口质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驱动作用,使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得到深刻体现
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的含义
1.2.1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科学发展观”是在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的。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br/),首次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民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f21”, 指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地区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对外开放”的原则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3。
在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新的胜利和利益》的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
要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四”。同时,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
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统筹协调和可持续性,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而指出了我们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和策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
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1.2.2人的全面发展评价的含义
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是从经济发展环境、社会发展环境、生活质量和人口质量等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描述。
人的全面发展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这是人的全面发展评价的基础;二是对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具体包括赋权法
及其筛选过程和综合评价方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评价的核心和关键。三是对人的全面发展评价的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各城市人的全面发展的利弊,并提出了有据可查的建议。
为促进各城市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这是评价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和目的。

参考
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2005.10。
[2]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10。
[3 .《科学发展观重要讨论摘录》。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阅读出版社。2008.22-24。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2007年10月。
[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发署)。《人类发展报告》,[。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141-162。
[6]世界银行。1980:271-305。
[7]伯杰-施密特。《欧洲社会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和结构》,[,欧洲报告工作文件第9号,社会指标部,2000年。
[8]李培林,朱方清。题目简介:中国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研究[。经济参考。2005.10.08。[2008.03.20]。衡量发展中国家的福祉:成就和改进指数[。社会指标研究,1999年(47):1-60。
[10]莫里斯,d .测量世界游泳池的条件:生活质量指数。1979.
[11]埃斯特斯,《国家的社会进步》,[。纽约:普雷杰,1984年。
[12]纽曼尔,E . isew-非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道。《社会指标》,1999年,(48): 77-101。
[13]曹玉书。中国小康社会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经济日报。2002.12.23(T00)。
[ 14]洪水淹没到超级,谭克健。适应全面小康指数的人口发展指标体系研究——以陕西省为例[。《经济问题》,2007,(6): 127-129。
[15]陈忠昌、张崔郊、张翔。中国人口发展测试与评价模型研究——基于中国31个省份人口发展的实证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7,(5):72-96。
[ 16]曲云龙,严旭。江苏省人口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检验。Xi安社会科学,2009。27(3):81-91。
[ 17]陈伟,夏建华。主客观加权信息相结合的最优组合加权方法[[·[]。数学实践与认知,2007,37 (1): 17-22。
[18]朱方清,吴汉光。[社会指标体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44-146。
[ 19]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82-83。
[20]陈艳,单红梅,周易。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综合评价[[。江苏大学学报,2005,7(2):89-92。
[21]土山。李江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方法研究——以桂林市资源县为例[[。国土资源科技管理[/BR/]李,2006。23(1):55-59。
摘要4-5
摘要5-6
1导言10-24
1.1主题的背景和意义10-11
1.1.1主题的背景10
1.1.2主题的意义10-11
1.2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全面人类发展评价的含义11-12
1.2.1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1.3国内外人类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12-14[/比尔/] 1.3.1人类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2-13[/比尔/] 1.3.2人类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3[/比尔/] 1.3.3人类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3-14[/比尔/] 1.3.4人类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4[/比尔/]1.4[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现状14-20 1.4.2指标标准化方法的研究现状15-16 [/BR/] 1.4.3指标加权方法的研究现状16-19
1.4.4综合人类发展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19-20 [/BR/] 1.5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0-22 [/BR/] 1.5.1研究思路20 [/BR/] 1.5.2研究内容20-21
1.5.3研究方法21[/ 2.1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24[/比尔/] 2.2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层的构建24[/比尔/] 2.3人的全面发展评价体系指标的确定24-26[/比尔/] 2.3.1指标的筛选24-25[/比尔/] 2.3.2可观测基尼系数指标25-26[/比尔/] 2.3.3设定国民幸福指数26 2.5副省级城市人群综合发展评价指标的特点27[/比尔/] 2.5.1相关指标的计算27[/比尔/] 2.5.2相关指标的替代27[/比尔/] 2.6本章总结27-29 [/比尔/]3基于加权方法选择的综合人类发展评价模型的建立29-36[/比尔/] 3.1综合人类发展评价模型的建立29[/比尔/] 3.1.1加权方法的选择29[/比尔 3.2建立人类综合发展评价模型的步骤29[/BR/]3 . 2 . 1赋权方法选择的步骤29[/BR/]3 . 2 . 2组合赋权的步骤29[/BR/]3.3指标数据标准化29-30 [/BR/] 3.3.1积极指标标准化29-30 [/BR/] 3.3.2消极指标标准化30 [/BR/] 3.4人类综合发展评价模型30-34
3.4.3综合权重的确定33-34
3.5综合发展评价结果的确定34-35
3.6本章总结了35-36
4人36-51
4.1样本选择和数据源36-37
4.1.1样本选择36
4.1.2数据源36-37
4 4.4.2单项加权法权重的确定39-41[/比尔/] 4.4.3加权法的选择41-42[/比尔/] 4.4.4综合权重的计算42[/比尔/] 4.4.5中国副省级城市人口综合发展评价42-43[/比尔/] 4.5中国副省级城市人口综合发展综合评价结果43-44[/比尔/] 4.5.1标准水平评价结果43[/比尔 4.6.2指标评估分析45-46
4.7政策建议46-50
4.8摘要50-51
结论51-53
参考文献53-55
硕士学位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55-56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