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68800字硕士毕业论文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68800字硕士毕业论文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68800字
论点:危机,治理,社会
论文概述:

公共危机治理是一个多兀复合的过程。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在危机治理中处十主导地位。同时,政府应当动员各种社会力量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中国进入了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高发时期。危机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常态,并已在十个社会圈中生根发芽,其特点是频率增加、规模扩大、模式越来越不稳定、国际化程度提高。仅自2008年以来,中国就经历了许多重大公共危机(见表1.1),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损失。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过去五年中,中国因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造成的异常死亡人数超过20万,残疾人超过200万,经济损失达到近9000亿维吾尔人,相当于10个中等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3.5%,远远高于10个中等发达国家1 %}2%的相应水平。妥善有效地管理危机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

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在危机管理中发挥着十大主导作用。同时,政府应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包括公民、非政府组织、营利性组织、媒体、宗教团体乃至国际社会)积极参与,扩大危机管理体系的组织和资源吸收能力,提高危机管理绩效。

在坚持政府领导的基础上重视和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的必然发展趋势。从我国的实践来看,政府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关注、从限制到接受的过程,特别是自2008年
冰灾和汉川地震以来,社会力量的作用逐渐凸显。但是,总体而言,仍然存在危机意识薄弱、应对能力薄弱、参与渠道有限、角色不清等问题。如何实现政府主导力量与社会参与力量之间的有序联系,提高整体应对能力,将各种危机的危害降到最低,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目标和重要的课题。

因此,本文拟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出发点,在理清理论基础和分析实践需求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下:

首先,目前我国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十个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上。十大社会力量的参与只是作为提高治理能力的一项措施提出的,不够系统和深入。本文研究和探讨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试图推动这一理论的系统深入发展。

其次,本研究基于汉川地震的分析。针对新兴阶段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了第十年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模式的相应对策。

参考

[]蓝雪,张强,钟凯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Xi安:Xi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BR/] [2]盖伊·彼得斯。政府的未来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比尔/] [3]芭芭拉·亚当,乌尔里希·贝克。朱斯特·房龙。风险社会及其以外:社会理论的关键问题[。伦敦:塞奇,2000[/比尔/] [4]孙多勇,杨璐。危机管理的理论发展与实践问题[。江西社会科学。2004 (4)
[5]张成富。公共危机管理:综合集成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政府,2003 (7)
[6]唐军。从国际视角看公共危机管理创新。理论探讨,2003cs)
[7]石路,蒋云根。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新疆大学学报。2007c2)
[8]苗兴庄。超越短暂的紧急静态系统建设[。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张莉蓉,冷向明。中国公共危机管理模式的协同治理与创新[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C 3:11-19
[10]河水。从政府危机管理到危机协同治理。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 C6)
[11〔史蒂芬·芬克。危机管理:规划不可避免的[。纽约:美国管理协会,1986年
[ 12]赫尔曼,查尔斯·福,编辑。《国际危机:从行为中的洞察》,[。纽约:自由出版社,1972年
纸sblunwen.com请联系qq1847080343,13795478425罗森塔尔·乌列尔,查尔斯·迈克尔。应对危机:灾难、暴乱和恐怖主义的管理[。斯普林菲尔德:查尔斯·托马斯,1989

小彭军。公共危机管理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5]蒋余凯。公共危机与管理[·米】。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
[16]罗森塔尔·乌列尔。管理危机:三。进退两难,机遇[。托马斯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比尔/] [17]李洪波。公共危机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管理观察。2008 C7)
[18]罗杰·卡斯珀。风险的社会放大:概念框架[。风险分析。1988年8月1日
[19]彼得·斯特莱多姆,《风险、环境与社会》,白金汉:开放大学出版社,2002年
[20]高恩新。从异常管理到正常管理[·[。第二版。2007年
[21]伊恩·米特洛夫。危机预防与对策[。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2]杨雪冬。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3]胡鞍钢。灾难性地震场的响应周期。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表目录7-8
图目录8-9
摘要9-10
摘要10
第一章引言11-18
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3
1.2国内外研究状况13-16
1.2.1国外研究状况13-14
1.2.2国内研究状况14-16
2.1.2公共危机的分类和特征19-21
2.2公共危机治理21-25
2.2.1公共危机治理的含义21 [/br/ ] 2.2.2公共危机管理概念的演变21-24
2.2.3社会力量的定义24-25
第三章中国公共危机治理的基本情况25-36
3.1主要特征25-32[/br/) 3.2主要问题32-36[/比尔/] 3.2.1缺乏长期危机管理计划32[/比尔/] 3.2.2部门划分严重32-35[/比尔/] 3.2.3专业应对水平相对落后35[/比尔/] 3.2.4社会力量的作用有限35-36[/比尔/]第四章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36-43[/比尔/] 4.1理论基础36 4.2现实要求37-43
4.2.1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37-39
4.2.2新形势下应对公共危机的必要要求39-40
4.2.3提高公共危机治理有效性的有效途径40-43
第五章外国社会力量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先进经验43-51
5.1强烈的危机意识43-44
5 5.5政府与企业的有效合作47-49
5.6互联网新媒体的积极参与49-51
第六章从汶川地震51-65
6.1公民危机意识淡薄51-52
6.1.1学校教育不足51-52
6.1.2社会教育不足52
6 6.2.1缺乏政府赋权53
6.2.2吸引力弱53
6.2.3未知的参与机制53-54
6.3非政府组织的业绩有缺陷54-57
6.3.1宏观社会和环境影响54-55
6.3.2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发展限制55-57
6.4慈善机构遭遇瓶颈57-62
6.4 6.5.1企业规模小62
6.5.2应急物资储备分配制度不完善62
6.5.3行业尚未形成良性循环62-63
6.6危机传播需要改进63-65
6.6.1部分媒体控制能力不足63-64
6.6.2网络暴力现象值得警惕64-65
第七章对策和建议 7.1.2加强社会教育65-66
7.1.3关注灾害教育66
7.2加强社区组织能力建设66-69
7.2.1明确定位,加大支持66-67
7.2.2思路清晰, 规范程序67-69
7.3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69-71
7.3.1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69-70
7.3.2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70-71
7.4大力发展慈善事业71-73
7.4.1提高全社会的慈善意识71-72
7.4.2积极培育慈善组织72[/ 7.5.2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74-75
7.5.3大力发展应急产业75
7.6提高危机传播水平75-77
7.6.1建立政府与媒体的良好关系75
7.6.2提高媒体的专业性75-76
7.6.3注意新媒体76-77
7.7注意 78-79
7.7.3抑制宗教的负面作用79-80
结论80-81
承认81-82
参考文献82-86
作者学术期间的学术成就86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