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毕业论文 > 74558字博士毕业论文分销业与制造业的合作集聚与出口溢出效应:机理与实例

74558字博士毕业论文分销业与制造业的合作集聚与出口溢出效应:机理与实例

论文类型:博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74558字
论点:集聚,协同,分销
论文概述:

本文是国际贸易论文,本文基于产关联视角,研究了分销业制造业协同集聚及其出口溢出效应,该论题的研究有益于实现分销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而且有望对增加中国企业的出口提出相关

论文正文:

导言1.1选题分销业和制造业集聚的背景和意义,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集聚命题 根据相关数据,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56.55%,而分销业增加值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36.42%,是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率最高的行业气体。因此,从理论意义上讲,为了系统深入地研究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同集聚问题,有必要对分销业和制造业的协同集聚进行探讨。 该企业的创始人最初从广东购买和销售,并随着成本的增加而转向本地制造。 义乌纺织制造业白手起家,最终形成集群。分销产业集群带来的交易成本节约是主要驱动力。 从全球来看,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具有商业力量和制造力量的双重地位。分销行业集中度较高的国家往往制造业集中度较高,两者密切相关 因此,有必要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来探讨集聚现象 另一方面,集聚的外部性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国际贸易领域,主要体现在基于企业异质性的产业集聚-出口溢出效应研究中。 然而,大多数研究仅讨论制造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溢出效应,少数文献讨论服务集聚对服务企业的出口溢出效应。然而,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合作集聚-出口溢出效应研究却很少。 然而,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浙江和广东许多地区分销业和制造业的协调集聚极大地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成为中国出口的显著特征之一。要研究中国出口在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我们不能不研究这一现象。 1.2主要研究方法根据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总结如下:第一,研究方法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规范性分析是在现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演绎、数学演绎等方法,构建具有中国因素的理论模型,以解释分销业与制造业的合作集聚机制以及合作集聚与出口溢出效应。 在实证分析方面,将对大样本行业和微型企业的数据进行系统处理,得到研究所需的样本结构。 结合使用的数据和前人的相关研究,选择合适的指标,并根据处理后的数据样本进行定量分析、统计推断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 第二,采用对比分析 在同一研究主题下,分别对省级和地级市的样本进行实证检验,或者对不同规模的子行业和企业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对分销业-制造业的合作集聚和合作集聚-出口溢出效应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2分销产业-制造业协同集聚及其出口溢出机制:文献综述2.1产业集聚-出口溢出效应机制及实证2.1.1产业集聚-出口溢出效应机制:克鲁格曼的企业盈亏最大化视角分析 构建了制造业集聚-出口溢出效应模型 该模型确立了企业可以选择在中国销售或出口。总成本由生产和分销成本组成,生产和分销成本与销售量呈负相关。假设国内外的分销成本是不同的。 该模型将制造业集聚归类为出口决策的影响因素之一,通过求解企业利润最大化条件,获得企业的最优国内销售量和出口量,从而推断出企业出口的可能性 理论推导得出以下重要假设:出口进入成本是制造业集聚的递减函数,潜在出口商可以从制造业集聚中获益 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来讨论制造业集聚-出口的溢出效应。 该模型将国内外市场设定为垄断竞争,各企业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企业可以对国内外买家实施价格歧视措施 假设边际成本不依赖于产出,当前的总营业利润是边际成本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函数。在考虑预期收入和现金流量的前提下,制造业集聚也是企业出口的影响因素。通过求解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得出制造业集聚与企业出口可能性正相关的结论。 制造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效应取代了原有模型中跨国企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并对模型进行了扩展,讨论了制造业集聚对出口决策和出口强度的影响。 他们假设所有产品都在国内生产,但可以在国内外销售。企业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分销成本,企业成本是产业水平研发支出和出口量的递减函数,其中国内分销成本小于或等于国外分销成本 在模型中加入制造业集聚因素后,通过求解企业利润最大化条件得到最优的国内销售量和出口量,并由此导出出口可能性和出口占总销售量的比例。 模型的结论是出口决策与企业出口强度和制造业集聚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2研究综述综上所述,随着产业集聚理论和异质企业贸易理论从宏观层面逐渐深化到征税层面,引发了许多学者对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以及单一产业集聚和出口溢出效应的思考,产生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 尽管如此,围绕协同集聚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子产业的协同集聚上,而从跨行业角度考察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尤其是分销业和制造业的协同集聚的研究却很少。 此外,在现有文献进行的实证检验中,很少使用中文数据样本,而少数使用中文数据样本的研究仅涉及大规模行业层面和省级层面,渗透到子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实证检验还有待改进。 有鉴于此,未来的研究趋势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从单个行业内子行业协同集聚的研究到不同行业间成对产业协同集聚的研究;二是从大产业层面的跨行业协同集聚现象研究到子产业层面的跨行业协同集聚研究;第三,对单个产业集聚出口溢出效应的研究已经转向跨产业视角,研究协同集聚的出口溢出效应,进而通过研究多产业协同定位问题来促进贸易结构的优化。 3分销产业集聚、制造业集聚和协同集聚:中国的现实........243.1分销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基于动态变化视角的考察........244分销业-制造业协同集聚及其出口溢出效应:524.1分销业-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机理分析……:从成本和预期收入的角度分析........525分销业-制造业协同集聚及其出口溢出效应:实证检验........685.1分销业-制造业协同集聚:区域和行业层面的实证研究........685分销业-制造业协同集聚及其出口溢出效应:实证检验本章在前面模型推导的基础上,主要从两个方面检验理论命题 一是利用中国省、地、产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分销业与制造业之间是否存在协同集聚现象,并试图通过子部门层面的实证检验找出不同地区、不同子部门之间产业协同集聚程度差异的原因 二是利用中国东部典型城市和典型子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分销业和制造业合作集聚的出口溢出效应。该检验分为两个层次,即合作集聚对企业出口决策和出口强度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研究协同集聚对不同产业和不同企业的影响,本文还利用子制造业和子企业规模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5.1分销业-制造业协同集聚:区域和行业层面的经验证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些地区出现了分销业-制造业协同集聚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用产业集聚的原因理论来解释,即制造商为了接近市场而在其附近形成集聚,这可以节约运输成本,降低信息获取成本,降低买卖双方的沟通成本。 因此,在研究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时,分销业集聚应该纳入研究范围,但以往的文献大多集中在对外开放、规模经济、城市化等传统的影响因素上。 结论、政策含义和进一步研究的提示本文基于产业关联的视角,研究了分销业和制造业的合作集聚及其出口溢出效应。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实现分销业和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并有望为中国企业增加出口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章将总结主要研究结论,并根据理论推导和实证检验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6.1结论本研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分销业和制造业的合作集聚及其出口溢出效应,并找到了相关的支持证据:首先,总结了现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二是从区域和行业层面对流通产业集聚、制造业集聚和流通产业——制造业协同集聚进行现实阐述。三是从理论上推导和模型化分销业和制造业合作集聚的内在机制及其出口溢出效应,并给出相关命题猜想。第四是利用不同地区和行业的面板数据对相关命题进行实证检验。 以上研究内容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 .在描述中国现实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探讨了分销业和制造业合作集聚形成的内在机理,然后推导出合作集聚与出口溢出效应的实证模型,并给出了两个相关命题 通过理论推导,可以发现正是追求企业成本最小化和区域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动机促成了分销业和制造业的协同集聚。 与协同集聚相关的成本包括购买成本、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客户搜索成本和通信成本,而与这些成本相关的制造部门通常是高度依赖分销的行业 为了研究合作集聚对企业出口决策和出口强度的影响,构建了包含合作集聚因素的集聚-出口溢出效应扩展模型。模型推导基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得出以下命题猜想:分销业和制造业的合作集聚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和分销成本,提高潜在出口企业的出口可能性和出口强度 2.本研究实证检验的核心议题是分销业-制造业协同集聚是否客观存在,协同集聚是否提高了潜在出口企业的出口可能性和出口强度 首先,利用省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区域和行业协同集聚现象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在国家、省地级市层面,存在分销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现象 然而,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有“浙江现象”、“南京现象”和“上海现象” (2)产业特征的差异是不同地区分销业与制造业协同程度差异的原因。 分销产业集聚对分销产业依赖性强的制造业子部门(如纺织业)的集聚具有很强的正向影响,而对分销产业依赖性弱、资源和能源依赖性强的制造业子部门的集聚具有很小或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其次,利用2005-2009年中国东部17个地级市7个典型制造业部门和企业的数据,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实证检验了分销业和制造业合作集聚的出口溢出效应。 实证结果表明,分销业和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可能性和出口强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制造业子行业和子企业规模的子样本检验也支持上述结论。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