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论 > 中国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国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国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必要性

要求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论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不断被赋予鲜明的实践性、民族性和当代性,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实践性、民族性和当代性的过程。中共十六大以来,同胡锦涛同志

中国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必要性

大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要求和难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习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只有马克思主义伟大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才能产生具体的现实意义 学习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指马克(Mark),这证明资本主义必然崩溃,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科学体系 它说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揭示了http://pan.baidu.com/s/1gnrYm手机可能看不到下载地址=转到电脑上下载,而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手机用户可能看不到一些网址=转向电脑,如果他们能把网址复制到浏览器上,他们就能下载资源并以光速上传到百都匀,请尽快查看。 如果满意,请[领养]哟!是的,要达到社会主义,必须经过一个特定的阶段,即封建社会、资本社会,然后是社会主义社会。 然而,由于中国已经从封建社会跃升为社会主页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必要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并适应实际国情。 “中国特色”是根据中国国情确定的,具有特殊的特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基本国情,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革命规律,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B.今天,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形成了一个系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要求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论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不断被赋予鲜明的实践性、民族性和当代性,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实践性、民族性和当代性的过程。中共十六大以来,同胡锦涛同志

中国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必要性

大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

中国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必要性范文

摘要:中国哲学是时代发展的重要思想源泉。将中国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重建的需要。然而,在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中西文化的“利弊”、过度商业化对中国哲学的侵犯、中国哲学内涵的简单运用和叠加等问题。当前,高校迫切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实现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双向发展,同时努力进行有效批判和合理利用,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的有机融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哲学;整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文化和意识形态并不完全重叠,但意识形态始终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将中国哲学融入高校核心思想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目的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的融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更强的动力,更好地促进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一、将中国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进入现代中国以来,其传播过程是一部与中国传统文化接触、相伴、融合的历史。在当今民族复兴的背景下,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必然要求

任何意识形态和文化的成功传播都离不开与当地民族文化的对话和融合。马克思强调,“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根据现有条件阐明和发挥”[1。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国情和文化相结合,才能实现最高理想。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走中国化的道路,逐步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内涵的马克思主义。同时,这也是与中国哲学融合的必要途径,中国哲学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精髓。在教育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和形式对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影响,并将直接决定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成败。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只有吸收中国哲学的丰富内涵,实现思想一元论与文化发展多样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2.大国的文化重建理想

今天,当大国理想逐渐恢复的时候,中国人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国家间思想文化冲突的日益激烈,中国需要增强国际话语权和民族文化信心,这激发了中国人民复兴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这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意识的表现。它是全球文化保守主义趋势与中国特色文化传统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它包含了“现代化而不西化”的文化要求,是一种自觉的文化认同意识。因此,将中国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可以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强烈的中国民族特色和内涵,也呼应了以中国哲学为核心的民族文化重建的要求。

3.中国哲学是时代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利益主体及其需求激增,社会心态发生变化,领导社会风尚的道德伦理支撑点日益缺乏。这些现代问题促使人们回到传统文化中去寻找解决办法,而传统文化从现代起就被我们忽视了。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哲学,强调社会和谐、礼义廉耻、和谐与差异,这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特征,也是激发人们伦理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源泉。同时,中国哲学作为一个广泛而深刻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丰富而深刻,开放性和包容性以及不断发展的理论品质与马克思主义高度一致。这些优势已成为其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内在因素。

二。中国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任何社会不同文化的融合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融合问题,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哲学与人民生活长期融合的伦理社会来说,中国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

1.中西文化的“优劣论”遮蔽了中国哲学

长期以来,中国哲学主导的传统民族文化一直被西方文化所遮蔽和遮蔽,民族主体的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原因不仅是社会发展取向的现实因素,也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西方强势文化不断解构的结果,从而贬低了中国传统文化。这种现代化压力,伴随着西方倡导的所谓“普世价值”的混乱,形成了人们对中西文化理解的“利与弊”,导致了人们的民族自卑感。这种脱离国家和民族具体情况及历史变迁的错误的“文化优劣势论”,导致中国哲学自近代以来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边缘化,大大降低了中国哲学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空的发展。

2.过度商业化侵犯了中国哲学

近年来,随着民族学科文化价值的日益重要,中国哲学得到了复兴和发展。然而,在某些领域,以中国哲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过度商业化甚至被侵犯的现象。尤其是许多以“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为名从事招商引资或赚钱的骗子,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哲学的思想价值和真实形象。客观分析表明,正确运用市场和商业的力量,中国哲学可以加快中国哲学走向大众的步伐,为中国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然而,如果它过于商业化,它将使中国哲学成为追求名利的文化工具。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过度商业化不仅破坏了中国哲学的真正本质,也阻碍了学生正确接受中国哲学,使中国哲学难以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中国哲学的内涵是简单应用和叠加的

一般来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的比较至少有三个层次:一是纯粹的文本理论层次;二是理论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第三种是各种附属文化现象,它们长期遵循[3]的主导功能。然而,学术界的惯例仍然停留在第一层次,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关联性,这使得中国哲学在整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过程中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是在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时,简单引用中国哲学的文本材料,以中国哲学的一些原则、典故和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和真正合理性的证据。二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梳理中国哲学,包括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和阶级分析。然而,这种简单的应用和叠加只是表面的结合。一旦二者发生冲突,就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简单地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一切,否定中国哲学;另一个是,从文化保守主义的角度来看,他们不太重视主流意识形态。不管怎样,中国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显然不是正确的方法。

3。将中国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逻辑

中国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两者的共同内在价值和发展目标的一致性是整合过程的逻辑起点。因此,将中国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理论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耦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的双向发展

从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代表了主流意识形态与民族主体价值的关系。中国现行的基本价值体系应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国家意识形态,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二是民族主体价值,即以中国哲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经过反思和改造。“前者是治国之策,决定着国家的政治制度,制约着国家的发展。它更受实际需求的驱动。后者是国家的灵魂,它规范伦理和道德,维持习俗和习惯,支持精神信仰,维持民族认同,并从历史的延续中获得更多。”[4]也就是说,民族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体价值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它们对于促进国家发展和国家进步不可或缺。马克思主义已经离开了民族主体价值,不能在中国扎根和传播。然而,已经离开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国哲学,既不是太崇高也不是太少,也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不应该忌讳中国哲学的传播或复兴,而应该以宽广包容的胸怀和积极的态度支持民族主体价值观的社会化。在教学实践中,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立场和方法为基础,探索、阐释和利用中国哲学的独特价值,创造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体现中国哲学与时代内容相结合的新概念和新范式。

2.选择——有效批评与合理利用的同步发展

中国哲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然而,中国哲学中也有一些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如重人治轻法治、轻视科学和民主。在封建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这些价值观与封建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并相适应,形成了一些“带有‘封建’色彩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形态,尤其是那些在潜意识中仍然发挥作用的价值观和观念”[6。因此,将中国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的教学过程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哲学进行全面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高中国哲学的时效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国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认同度。在教学过程中,要区分封建时代的民本思想和今天的人民民主“民本”思想的异同,为更好地理解人民的历史观提供有益的借鉴。

积极将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孝、诚、恕等重要思想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使其成为大学生课堂教学的“奠基石”。这不仅可以弥补主流思想教育的真空领域,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社会伦理失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等中国哲学思想可以与教材中的自觉学习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的曲折前进相结合。同时,教学还应把中国哲学中的“知行合一”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理解知识与实践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树立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当然,教学也必须保持理性的心态和节奏,避免盲目跟风,防止整合过程退化为不合时宜的复古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

3.住宿-更高层次的有机整合

将中国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过程,既不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结论机械地应用于中国哲学,也不是用中国哲学完全取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换句话说,它既不是两个范畴的简单转换,也不是两者的机械叠加,而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内容和中国哲学最本质的部分相互交流、碰撞、融合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构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内容体系。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哲学不再是由空分开的两个思想渊源,而是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因此,要将中国哲学融入课程教学,不仅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在继承中国哲学精髓的基础上,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形式,以促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而且要从中国哲学的角度,探索其融入课程教学的思路、逻辑和内在机制,使其具备解决新时期现实问题和化解思想疑虑的能力。例如,在将“中国梦”融入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内容时,要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入手,引导大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哲学逻辑,赋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以“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等民族特色的哲学思想。因此,在有效批判和合理运用中国哲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必须找到一条相互联系的渠道——一条通向更高层次的整合之路,形成意义与价值层面的有机结合,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提供民族科学的思想内容。

参考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33。
[2]赵霖。对中国研究热潮的文化反思[。中国社会科学,2009。(3)。
[3]刘董超。多异同——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比较研究的现状及进一步推进的思路[。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1)。
[4]郭毅。民族意识形态与民族主体价值相辅相成: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再思考[。哲学趋势,2007。(3)。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05-19。
[6]郭启勇。杜维明全集(第1卷)[·米]。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