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9368字开题报告海峡两岸小学语文教材德育要素的比较研究——以上海教育版和翰林版为例

9368字开题报告海峡两岸小学语文教材德育要素的比较研究——以上海教育版和翰林版为例

论文类型:开题报告
论文字数:9368字
论点:道德教育,研究,教科书
论文概述:

道德教育是一个广泛性的话题,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角色的人们都可以从自己的视角对道德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

论文正文:

海峡两岸小学语文教材德育要素的比较研究——以上海教育版和翰林版为例
一、文献综述报告:(附至少40篇主要文献阅读)
中国文学:
[1]宁东梅。小学语文教材演变趋势对[说。河北师范大学,2005。
[2]王娟。[《道德因素与教科书携带方法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06。
[3]徐红。内地与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德育要素比较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08。
[4]李默。八套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教育元素的比较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3。
[5]王汝祥。八套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化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3。
[6]江·杰磊。八套小学语文教材中生命教育要素的比较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3。
[7]王燕。大陆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科学教育要素比较[。浙江师范大学,2009。
[8]陈嘉。中国当代小学语文教科书比较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0。
[9]易海燕。人民教育协会[分会对八套小学语文教材中科学教育的要素和表现形式的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2。
[10]余项峻。海峡两岸初中语文教材结构的比较研究[。西南大学,2013年。
[11]庞超。国际理解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教育要素文本分析——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课程教学研究,2012,11: 64-67。
[12]汤翠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道德教育[。建南文学(经典教学园),2013,09: 342。
[13]曹颖。[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变化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1。
[14]王波。[《德育要素与教科书传承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1。
[15]刘飞。[小学语文教材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河南大学,2012。
[16]杨丽丽。海峡两岸小学语文教科书比较研究[。苏州大学,2012。
[17]傅建明。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价值取向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2。
[18]李光。中日小学语文课程价值取向跨文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8。
[19]李俊兰,张爱平。学习与借鉴——美、日、韩小学德育的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04: 57-60。
[20]陆深。日本小学德育目标特征及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1997,03: 27-28。
[21]赖庆彪。近十年台湾小学教育改革概述[。上海高等教育研究,1998,12: 53-57。
[22]李泽。台湾小学教育的几个方面[。小学语文教学,1994,02: 12-13。
[23]潘国庆。台湾小学教育改革与“小班化精神”[。上海教育研究,2002,04: 24-26。
[24]菲尔德。道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基础教育研究,1999,05: 13-15。
[25]吴康宁。中国大陆小学“道德”课程的社会学研究——兼与台湾小学“道德”课程标准比较[。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 65-72。
[26]林宇。摘要:感恩教育在台湾小学渗透的一个例子——从教科书的角度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03: 21-23。
[27]杨彦。正确把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考试周刊,2011,52: 71。
[28]王爱迪。台湾小学语文教学特色范例[。《语文教学通讯》,2013,27: 11-13。
[29]汪秀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策略[。新课程(小学),2014,03:149。
[30]曹明海主编。中国教育学[。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31]傅建明。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小学语文教科书一人教育版分析。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32]李卫鼎。[中文课程初探。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外语文档:
[1]珍妮,露丝。引用该论文李晓东,[.科学教育,2005(4)
[2]斯特朗汉,罗杰。提供威尔逊,重温威尔逊的道德成分。道德教育杂志,2000(3)
[3]赫利蒂,J.G..教科书争议:问题。《方面和前景》,1992年。
[4]刘永兵。《汉语教材中的优势与技术讨论的构建》,[,1999年。《语言与教育》,2005年(4)。
[5]阿尔泰德,《定性媒体分析》。定性方法系列[。加利福尼亚:塞奇,1996。
[6] Armbruster B. B. & Anderson,(1991)。教科书分析。麻省理工学院(1991)路易(1991)。国际课程百科全书。牛津:佩格蒙出版社。
[7]艾略特,华盛顿特区,伍德沃德。美国教科书和学校教育,NSSE,1990年。
[8]内尔·诺丁斯。《教育哲学实践杂志》,2003(5)
二.与选题相关的研究报告:(研究的时间、地点、单位和主要收获等)。)
三、选题报告
1.研究背景
如今,学校德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道德教育是一个广泛的话题。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角色的人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道德教育观点。道德教育的效果关系到人们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社会宣传、学校教育等。然而,一个人道德观念的形成与他小时候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这也是本文试图从小学教科书的出发点来研究道德因素的原因。
教科书中的道德教育不应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可以说,教科书也担负着在教师的指导下向学生传递道德观念和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德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成功很难通过一门课程来完成。道德教育渗透到人类成长的每个阶段、人类学校教育的每个主题和人类成长的环境中。长期以来,中国的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显性道德教育和非显性道德教育。显性德育是指有计划、有系统、有明确目标的学生德育课程体系。隐性教育是指通过体育活动和学科教育等间接手段向学生渗透道德和文化观念。目前,我国小学德育仍然偏向显性德育,这也增加了新生代小学生对德育的阻力。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开展道德教育,通过教科书向小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尤为重要。
在教科书教育研究领域,可以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横向和纵向研究,深入分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教科书所体现的价值取向,直观了解不同道德价值取向的不同后果,为教科书改革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2.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纸质框架
4.文献评论
5.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6.预期研究结果、创新和不足
7.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报告:
中国文学:
[1]宁东梅。小学语文教材演变趋势对[说。河北师范大学,2005。
[2]王娟。[《道德因素与教科书携带方法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06。
[3]徐红。内地与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德育要素比较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08。
[4]李默。八套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教育元素的比较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3。
[5]王汝祥。八套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化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3。
[6]江·杰磊。八套小学语文教材中生命教育要素的比较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3。
[7]王燕。大陆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科学教育要素比较[。浙江师范大学,2009。
[8]陈嘉。中国当代小学语文教科书比较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0。
[9]易海燕。人民教育协会[分会对八套小学语文教材中科学教育的要素和表现形式的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2。
[10]余项峻。海峡两岸初中语文教材结构的比较研究[。西南大学,2013年。
[11]庞超。国际理解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教育要素文本分析——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课程教学研究,2012,11: 64-67。
[12]汤翠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道德教育[。建南文学(经典教学园),2013,09: 342。
[13]曹颖。[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变化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1。
[14]王波。[《德育要素与教科书传承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1。
[15]刘飞。[小学语文教材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河南大学,2012。
[16]杨丽丽。海峡两岸小学语文教科书比较研究[。苏州大学,2012。
[17]傅建明。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价值取向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2。
[18]李光。中日小学语文课程价值取向跨文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8。
[19]李俊兰,张爱平。学习与借鉴——美、日、韩小学德育的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04: 57-60。
[20]陆深。日本小学德育目标特征及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1997,03: 27-28。
[21]赖庆彪。近十年台湾小学教育改革概述[。上海高等教育研究,1998,12: 53-57。
[22]李泽。台湾小学教育的几个方面[。小学语文教学,1994,02: 12-13。
[23]潘国庆。台湾小学教育改革与“小班化精神”[。上海教育研究,2002,04: 24-26。
[24]菲尔德。道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基础教育研究,1999,05: 13-15。
[25]吴康宁。中国大陆小学“道德”课程的社会学研究——兼与台湾小学“道德”课程标准比较[。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 65-72。
[26]林宇。摘要:感恩教育在台湾小学渗透的一个例子——从教科书的角度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03: 21-23。
[27]杨彦。正确把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考试周刊,2011,52: 71。
[28]王爱迪。台湾小学语文教学特色范例[。《语文教学通讯》,2013,27: 11-13。
[29]汪秀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策略[。新课程(小学),2014,03:149。
[30]曹明海主编。中国教育学[。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31]傅建明。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小学语文教科书一人教育版分析。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32]李卫鼎。[中文课程初探。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外语文档:
[1]珍妮,露丝。引用该论文李晓东,[.科学教育,2005(4)
[2]斯特朗汉,罗杰。提供威尔逊,重温威尔逊的道德成分。道德教育杂志,2000(3)
[3]赫利蒂,J.G..教科书争议:问题。《方面和前景》,1992年。
[4]刘永兵。《汉语教材中的优势与技术讨论的构建》,[,1999年。《语言与教育》,2005年(4)。
[5]阿尔泰德,《定性媒体分析》。定性方法系列[。加利福尼亚:塞奇,1996。
[6] Armbruster B. B. & Anderson,(1991)。教科书分析。麻省理工学院(1991)路易(1991)。国际课程百科全书。牛津:佩格蒙出版社。
[7]艾略特,华盛顿特区,伍德沃德。美国教科书和学校教育,NSSE,1990年。
[8]内尔·诺丁斯。《教育哲学实践杂志》,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