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范文 > 论文范文交叉核对论文的使用——以《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为例

论文范文交叉核对论文的使用——以《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为例

论文类型:论文范文
论文字数:
论点:论文,文献,学术
论文概述:

这篇论文主要是以《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为例来表现其在使用CrossCheck论文检测时出现的问题。本论文由硕博论文网博士论文中心整理提供,仅供参考。

论文正文:

交叉核对论文的使用——以《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为例

本文主要以《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为例,说明交叉检验试卷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由硕博论文网博士论文中心组织提供,仅供参考。
本文介绍了反剽窃工具——交叉检查(CrossCheck),这是一种在线测试原始英语文档的工具。具体分析和评论了《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在交叉核对使用中遇到的各种不合理的学术现象,如重复发表、自我剽窃、转移、从一个地方复制到另一个地方、随意使用等。同时,讨论了不同类型的论文及其时滞效应。

关键词交叉检查原始版权学术不端在线检测

1导言
历史进程证明,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加速了社会的发展;历史文明也在讲述这样一个事实,即创造精神财富和促进科学进步的知识群体也是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突破科学研究的禁区,但他们可能无法抵制各种利益的内在诱惑,也无法严格遵守学术伦理的底线。2008年,英国《自然》杂志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每年约有3%的研究人员被判犯有科学不端行为,主要表现在数据造假和剽窃,尤其是在医学领域。例如,MounirErrami和HaroldGarner利用eTBLAST在Medline数据库中分析了1975年至2005年间约700万篇生物医学文摘,发现平均70,000多篇文章高度相似,似乎反复发表,这一现象呈现出逐年严重的趋势。他们还发现论文的重复率与每个国家发表的论文数量大致成正比。在占其数据库75%的论文中,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德国、中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和加拿大,重复现象令人担忧。尤其是在中国和日本,论文的重复率是《消费指南》中发表论文数量的两倍以上。追溯原因可能是不同语言的音译和文化伦理标准的差异[2?除了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自我剽窃的现象也不容忽视。索洛基纳等人通过对arXiv预印网站[3]上的284834份文件的检测和分析,发现疑似剽窃和自我剽窃分别占0.2%和10.5%。面对这些学术不端行为,除了要在主观上陶冶情操、提高学术素养之外,还应客观地实施遏制措施。许多学术期刊已经采用了严厉的措施来规范作者的行为,例如,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提交的稿件不得超过一份,或者要求签署版权委托书等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一些国际学术出版商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发现和防止这些学术不端行为。例如,大多数学术出版商使用人工搜索或依靠专业领域的评论者的经验来判断提交的文章是否剽窃。英国医学出版集团(BMJ)的一些高级编辑通过谷歌快讯协助检查剽窃结果。爱思唯尔出版公司发布了《出版伦理资源手册》,为期刊编辑[4]提供即时和广泛的在线支持。然而,这些方法必须基于这样的前提,即评论者或编辑对文章的内容有疑问,并且知道从哪里开始。那么,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来有效地打击剽窃呢?

交叉检查(CrossCheck)是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反剽窃工具,在这样的背景下自动检测文档的原创性。它是由交叉引用(CrossRef)和iParadigms在iThenticate技术的基础上联合开发的,为交叉引用的成员服务。在国际出版商国际出版协会皮拉(Pila)的领导下,几家主要的国际出版商、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和美国计算机学会(ACM)共同参与了这个全球项目。正是因为交叉检查(CrossCheck)能够在世界上最大程度上检查和防止学术剽窃,达到庄严的学术道德和净化学术空氛围的目的,它才获得了由全球学术和专业出版商协会(ALPSP) [5]颁发的2008年全球最佳出版创新奖。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成员,包括一些国际科学出版集团和科学学会:NPG、爱思维尔、斯普林格、威利·布莱克韦尔、BMJ、泰勒&弗朗西斯、美国科学协会、美国物理学会等。下面简要介绍交叉检查(CrossCheck)的工作原理,并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不合理引用和剽窃现象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了一些问题供同行讨论。。《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期刊项目的支持下,于2008年10月正式成为中国第一个交叉检查会员。在继续坚持全面、严格的国际同行评审制度的基础上,交叉检查(CrossCheck)被视为学术检查的“第三只眼睛”,并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出版商合作,履行他们对学术期刊质量和尊严的责任。

[6]

2交叉检查功能和特点

2.1工作原理
CrossCheck的工作原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于全球学术出版物的巨大文献资源,包括其保留数据库和互联网开放共享资源[6];第二个是基于网络的在线检查系统,该系统将上传的英文文本与文档资源进行比较,并自动生成关于检测到的文本与每个在线匹配文档之间相似性的原始报告。根据报告的结果,工作人员可以分析判断文件的原创性和引用的合理性,进而发现并指出是否存在剽窃、剽窃、重复出版等不当行为,从而维护原作者的版权。

2.2操作介绍
交叉检查易于操作。界面如图1所示。从左到右,依次列出文件名(标题)、相似性报告(报告)、作者姓名(作者)、操作日期(已处理)和操作选项(操作)。相似性报告数据是对应于检测到的文档的所有比较匹配文档的相似性的总和。当总量超过50%时,系统会自动显示黄色背景,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只要点击相似性数据,系统就会直接进入具体的报表列表,在这里操作者可以分析和判断纸张的具体“文本重叠”现象。其中,界面左栏为上传的检测文本,匹配对比文件的相似部分用相同的颜色和序号标识。右栏中每个匹配文档的相似性按顺序排列。在界面的顶部,指出了总的相似索引和视图选项,其中包含四个选项:相似报告、内容跟踪、摘要报告和最大匹配。点击左栏中的相似性,右栏将自动转换为匹配的对比文档(不包括图表)的全文,从而比较两个文档之间的具体相似性。单击右边的列比较文档,进入文档所在的页面。如果它属于开放存取日志或用户购买的数据库,则可以查看全文以进一步分析诸如图表公式等特定内容的相似性。

2.3优缺点
作为在线测试工具,交叉检查(CrossCheck)不需要下载安装程序,因此不受计算机系统和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检测到各种类型的英语文档,包括单词和单词XML、单词完美、RTF、HTML、文本、PostScript和[7];检测速度很快,根据文档的长度(50页以内),可以在几十秒到几分钟内生成报告结果。最重要的是交叉检查(CrossCheck)可以对整个文本进行全面的比较检查,同时有极其丰富的比较资源。与其他反剽窃工具相比,交叉检查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例如,虽然身份验证是交叉检查的技术基础,但它只能检测文本[6]的前后部分,这还不够全面。另一个例子是eTBLAST的测试对象仅限于美国医学索引数据库[4]中的摘要。作为一个新事物,交叉检查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缺点。例如,交叉检查(CrossCheck)只能检测纸张的文本,图片、表格和数学公式需要操作员进一步搜索原始文本进行详细分析。交叉检查(CrossCheck)是分析语言表达的独创性,但不能直接发现内容的伪造,需要结合其他辅助手段进一步分析判断。目前,交叉检查(CrossCheck)检测的文档语言只限于英语。幸运的是,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电子杂志和同方王智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可以用来检测中国文献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弥补其[8]的一些不足。

3案例分析与讨论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自成为交叉检查(CroSCheck)会员以来,一直坚持在国际同行评审和正式出版前对论文进行至少两次交叉检查。我们将从不同的学术角度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和评论,以便在同行中达成共识。

3.1五种学术不端行为

在几个月的工作实践中,我们通过交叉检查(CrossCheck)初步确定并分析了不同论文体裁的相似性标准,发现论文的大部分作者对学术研究态度严谨,论文相似性相对较低。然而,约有20%的文章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剽窃、自剽窃等不合理现象,其中约有5%甚至涉及剽窃和侵犯版权。根据不同现象的表现,我们总结了以下五种不合理现象。

(1)重复出版
交叉检查(CrossCheck)发现,一些作者贡献了一篇以上的稿件,以增加文章被发表的概率,或者为了增加发表的文章数量,他们以官方发表数量或在电子期刊上发表的文章略微增加或减少了会议进程,或者他们原封不动地将原始文章提交给相关期刊。这些行为违背了期刊出版的原则,损害了许多期刊的利益,造成了出版资源的浪费。例如,布基纳法索和法国的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已经过交叉检查。虽然在文本中没有发现明显的相似性,但是参考文献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与单个匹配文章的相似性是18%。异常现象促使我们进一步分析和比较全文的图表数据。发现作者一年前在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类似的文章。两篇文章的重复性高达80%,包括相同的三个图表和一个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旧数据和旧数据被完全重新发布。此外,还有另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当我们对将要在CrossCheck平台上发表的某篇文章进行最后检查时,我们发现了完全相同的摘要,然后我们得知作者的博士论文专著已经在某国大学出版社的电子资源库中上线,与之相关的核心部分五年前已经发表了两篇论文。虽然作者认为目前的贡献是博士论文专著的一部分,仍然可以发表,但我们认为该学科具有即时反应的特点。经过五年的滞后,论文没有增加新的进展,没有创新,也失去了再版的意义。当然,相关的定义标准仍然需要讨论。

(2)自剽窃
交叉检查中发现的另一个典型现象是作者的自剽窃或相互剽窃,这不可避免地导致高度相似性。相当多的作者认为,基于相同研究主题和相同材料、设备和方法的不同方向,在新提交的2009,20(4)国家科技期刊研究的演讲、材料、方法和讨论部分中重复使用已发表的内容是合理的。这一论点在理论上经不起推敲,因为发表的文章意味着原始内容已经公开,在新文章中再次填充它对作者本人来说是拼凑,是对期刊出版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对读者来说,是对他们面对低于原始标准的部分的时间的严重浪费。如果你反复写一篇内容相似的新论文,为什么不把这两篇文章合并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发表呢?伊斯梅尔科学技术部中国分部副总裁安诺杰说:“研究人员将发表一系列类似的论文,这对期刊编辑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这五篇文章实际上可以写成一篇非常好的文章。然而,在美国或欧洲,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因为当科学官员或基金官员查看出版记录时,他们会查看特定的论文。如果他们发现所有五篇论文都有相似的主题和重复的内容,他们会认为这样做并不严重“[9”。科学的重要性不是用数量来衡量的,而是用论文本身的质量来衡量的。

(3)迁移主义
生物医学论文中也有一个普遍现象,如作者直接复制他人的测试方法和操作说明,然后在测试条件和数据上进行更改和替换。一些作者坚持认为这种测试方法借用古典文学的表达是正常的,在许多期刊中也很常见。在这方面,我们与国际同行进行了讨论,研究了一些著名的国际期刊(如《科学》和《自然》),几乎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理论上,这种说法也是不合理的。虽然大部分的科学研究都是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使用或重复他人的成功方法来测试新材料和探索新成果,但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作品,并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总结自己的观点,因为语言描述也是一个原始的创作过程。

(4)从东向西抄
在交叉检查中发现了几篇文章。几乎全文的所有内容都可以通过匹配的对比文档找到,甚至大部分内容的相似性也很少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可能是因为作者的整篇文章是从东到西抄袭的。这些论文反映了作者对科学研究极其松懈的学术态度。

(5)随意挑选和使用
。此外,交叉检查(CrossCheck)还发现,当一些作者引用他人的观点或描述他人的科研成果时,文章中的大部分句子与匹配的对比文件相似,但没有文献来源。这将误导读者相信这是作者自己的观点,这将很容易导致版权纠纷。这种倾向可能是由于作者在英语写作中模仿他人表达的固有缺陷。他们主观上没有剽窃的想法,但他们只是在写作时没有适当模仿。另一个现象是,一些作者认为,只要指出文件的来源,他们就可以大块地直接复制别人的文章,这反映在对[的误解中。哈佛大学关于“剽窃”的规定指出:“如果你的句子在观点和句子结构上与原始材料非常相似,结论与引文相似,而不是用自己的话重复,即使你指明了出处,那也是剽窃。你不能简单地改变原始材料中的几个词,或者对它们做一个简要的重组。你必须用你自己的语言和句子结构完全重塑你的总结,或者你可以直接引用。当然,对于已经成为学术界常识性经典句子的观点,即使没有解释,也不会对提议者的归属产生误解,来源可能不指明[11]”。

3.2不同体裁的相似性
值得强调的是,相似程度因论文的体裁而异。例如,对于研究论文,特别是以科学创新和独特见解为特征的科技信函,作者在写作时应充分体现文章的独创性。然而,总结性论文对一个学科的历史和当前的科研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论,并以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讨论,引用更多的参考文献。因此,论文的整体相似性是崇高的,属于合理的范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复制其他人的大量文章。除了大量的逻辑参考来支持他的观点外,作者应该主要用自己的原创语言来阐述和论证,从而达到摘要在学科领域的主导作用。

虽然相似性的总量因类型而异,但相似性要求与单个匹配文档的相似性要求相同。一般来说,与单个匹配文档重叠的文本较少(例如,在200字以内),以供合理参考。如果有大部分的词重叠和相似,或者如果单个匹配文档的相似度超过5%,或者如果论文的总相似度超过50%,我们应该保持高度警惕,具体分析测试文档的全文和具有高度相似度的匹配文档,并分析和判断其引用的合理性。

3.3延迟效应和多重测试的必要性
此外,工作实践证明至少有两个交叉检查测试是必要的。如图2所示,本文的初始测试报告在评审过程中显示出较低的相似性,并显示出合理和正常的引用。然而,一个月后,在论文正式排版和出版之前,它又被检查了一次,但是有很高的相似性。报告显示新的匹配文档,大量内容被重复,单个文档的相似度高达36%。原因应该是交叉检查数据库的实时更新。

结论
在同一个地球村里,世界范围内的学术期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作为编辑,我们自己也面临着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在认识到学术不是一片净土的同时,我们有责任发现和防止这些学术不端行为,努力防止它们萌芽,保护原创作者的版权,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交叉检查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反剽窃工具。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但其强大的原创检测功能使其在学术期刊的出版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
1小何璐。美国的研究发现,中国和日本科学家剽窃的论文比例略有增加。[20090310]。加纳,
2埃拉米姆。阿塔利欧夫特沃斯。自然,2008,451: 397-399。2008年1月23日出版在线[:10.1038/451397 a]
3索罗金德。,克尔凯郭尔。,WarnerS。,GinspargP。剽窃检测。资料来源:数据挖掘,2006年。ICDM \'06。第六届国际会议公开日期:2006年18-22日:1070-1075
4拉姆佩尔茨。新闻发布日期:澳大利亚反盗版软件发布日期:2008年。电子高等教育。地址:
7。[2009 06 09]
8王新红,彭邵明。数字出版平台及其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应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2):204-213
9王丹红。学术造假案件频发,如何处理学术期刊?科技时报,2008 04 02(2)
10方周子。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2007 02 15]
11哈佛大学“剽窃”规则“海外世界”。[2006 0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