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文化选择视角下的校本教材文本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文化选择视角下的校本教材文本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0000字
论点:校本,教材,选择
论文概述:

通过对文化选择概念及理论的辨析与论述,从中整理出适于阐释民族地区杉本教材的观点将其作为教材文本分析的依据。

论文正文:

一.提出问题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日益成为一个热点和一个导向,而校本教材编制就是校本课程开发内容之一。校本教材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一本书主义”,有效实现了“一纲多本”。校本教材的开发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有利于实现教材的多样化和乡土化,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更好的实施。因此,在课改理念的倡导和相关政策的保障下,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着校本教材开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特别是江浙沪地区的校本教材开发己初具规模,并且对当地的课程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在民族地区进行校本教材开发,能更好的适应本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现状,更彻底的贯彻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更充分的利用民族地区的课程资源,更好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校本教材有众多问题值得关注。    (一)实地调查揭示民族地区校本教材的开发存在问题    笔者于2011年4月、12月两次赴贵州省黔东南州进行实地调查,在以凯里市和榕江县为重点考查范围的前提下,先后走访了凯里市舟溪镇中学、凯里市十一小、榕江县民族中学、宰荡小学、车江民族小学。综合几个学校的调查,可以发现:    1.对校本教材的认识    从现有的校本教材来看,各方对其认识有着一定的缺陷:从学校领导角度,校本教材的开发大多是顺应“民族文化进校园”的需要,既然是示范校,肯定有其先进性,需要有较其他学校先行一步的魄力。并且出版的教材可以放在展示厅里为学校的先进“示范性”提供物质依据。从教师的角度,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学校长期规划的内容,参与其中是职工应尽的职责。从学生的角度,校本教材是老师上课时手中的参考书,作为学生“未识校本真面目”。从学生家长的角度,未见过校本教材,可能是孩子唱歌的“歌本”,亦可能是绘画刺绣的“图样”或者“课外赏析读物”等。    2.对校本教材的开发    从主体上看,有的学校采取所有老师大动员的形式,要求所有科任老师都参加到教材的编写中。有的学校专门设编写组,其成员大部分来自学校行政管理阶层。    从编写标准看,有的学校制定了文本式的参考标准,在开发过程中有据可依。有的学校没有明确的编写标准,但通过编写组讨论,指示几名主要成员之间“达成共识”。还有的学校完全没有标准可一言,将国家教材、乡土教材、校本教材混为一谈,特别是将后两者等同起来,直接将乡土教材校本化,或是直接用其他地区其他学校的教材作为校本教材。    从编写方式看,有的学校遵从采风、研讨、修订、定稿等一系列程序,将编写方式标准化,有的学校依据老师意愿自由安排,随机选择方式。  从监管上看,一部分学校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对校本教材的编写进行监管,例如:教师考核、选拔评优、薪资赏罚等。另一部分学校,没有实行具体的监管措施,从精神方面入手,通过对教师进行思想动员、思想教育,使其在编写过程中自觉自律,依托精神的力量对编写人员进行管理。    (二)理论分析促使对民族地区校本教材文化选择的深入思考    1.传统教育理论对校本教材文化选择的忽视    在处于主流地位的传统教学论看来,知识是客观的、现成的,教学论是研究如何传授知识的问题。在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课程理论认为,教学属于课程的一个环节,即课程实施。这样,课程改革赋予课程论的使命是:不仅要规划教什么,也要规划如何教。从课程论的地位颠覆上,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的存在与选择。然而我国课程理论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侧重于哲学和心理学层面的研究,即承袭了西方课程研究的“工艺学模式”。这种模式把课程知识当成“理所当然”的客观存在加以接受,着眼点在技术层面上,重点考虑课程的逻辑结构和课程编制的心理学机制,忽视课程中的文化选择和知识的存在性质问题,未涉及相关教材的开发需要以文化选择的手段体现知识的存在性问题的研究。    2.对文化选择理论的深入思考    基于黔东南中小学校本教材的现状,笔者不禁思考其背后隐藏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引发了教材存在、认识、开发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在发现传统理论对校本教材文化选择的忽视后,笔者试图将视野锁定在“文化选择”上,认为文化选择不仅是一个静态的结果,更可以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将文化作为对象进行选择的动态过程。于是在大量查阅鲁洁的《教育社会学》,覃光广的《文化学辞典》,彭定安的《文化选择学》等文献的基础上,对文化选择理论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提取部分核心概念。发现“文化选择”与校本教材的关联性,例如:文化选择强调文化的自动撷取和排斥,按照教育的需要选择文化。黔东南中小学校本教材存在性和认识定位的问题均可以用以上理论加以阐释。再如文化选择的现代模板:生命、世俗、艺术、科学以及文化选择的三个维度:现实、历史、心灵,上述两个理论从平面性和立体性展示了人类对文化进行选择的层次。还有文化选择的主体、目的、标准、评价等理论都可以与实地调查的情况一一对应起来,系统的对黔东南校本教材开发编写的流程进行纵向的梳理。  综合以上层面的问题,笔者进而开始思考民族地区校本教材的准确定位是什么,校本教材的内容究竟如何选择与呈现,有没有值得推广的校本教材开发模式等等。以上思考均促成“文化选择视野下校本教材的文本分析”这一选题。  参考文献1.彭定安.文化选择学「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2.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http://sblunwen.com/mzjylw/ ,1990.3.覃光厂一文化学辞典〔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4.郝德永.课程与文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5.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生活·读一}5·新知三联一}5店,1985.6.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王炜,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7.禾钟华.生存与文化的选择—摩梭母系制及其现代变迁「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8.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9.张诗亚.祭坛与讲坛—西南民族宗教教育比较研究「M]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10.张诗亚.两南少数民族教育文化溯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11.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一比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一比京:三联书店. 1991.13.孟小军.断裂与链接一西南民放地区基础教育类型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4.吴晓蓉著.教育在仪式中进行「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巧倪胜利.大德口生:教育世界的生命原理仁M].桂林:厂’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文化选择视野下的校本教材文本分析摘要 5-7Abstract 7-8前言 9-17    一、问题的提出 9-11    二、研究意义 11    三、研究方法 11-12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3    五、文献综述 13-17第一章 民族地区校本教材的文化选择 17-24    一、文化选择理论述略 17-20        (一) 文化选择的概念 17-18        (二) 文化选择理论的发展 18-20    二、文化选择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校本教材的理论探析 20-24        (一) 文化选择的现代模板 20-22        (二) 文化选择的三种维度 22        (三) 文化选择的过程 22-24第二章 基于文化选择理论的校本教材内容解析 24-41    一、基于两个教材样本的分析 24-28        (一) 样本的选取 24-25        (二) 分析方法及工具 25-26        (三) 数据收集 26        (四) 数据整理与分析 26-28    二、平面扫描校本教材——现代文化选择的模板 28-35        (一) 生命文化选择(生理——心理文化选择) 28-29        (二) 世俗文化选择(衣食住行等文化选择) 29-32        (三) 艺术文化选择(审美文化选择) 32-33        (四) 科学文化选择(理性文化选择) 33-35    三、三维透视校本教材——文化选择的三维度 35-41        (一) 现实的维度 37-38        (二) 历史的维度 38-39        (三) 心灵的维度 39-41第三章 基于文化选择理论的校本教材编写过程的探索 41-60    一、两种校本教材编写方式简介 41-42        (一) “校”本教材 41        (二) “校”本教材 41-42    二、校本教材编写流程的分析 42-60        (一) 文化选择的主体 42-46        (二) 文化选择的目的 46-49        (三) 文化选择的标准 49-56        (四) 文化选择的评价 56-60第四章 对少数民族地区校本教材的思考 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