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6900字硕士毕业论文清华同方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设想与实现

36900字硕士毕业论文清华同方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设想与实现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900字
论点:物流,企业,管理系统
论文概述:

本文围绕物流的现代化管理,针对我国企业物流软件整体存在的功能单一、技术落后等问题,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参照先进的物流理念和多家运输公司的实际营运流程,设计了一套现代化的物流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

1.1项目背景和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基本形成了完善的通信环境。这些都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然而,与国外物流相比,我们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虽然这与我们起步较晚有很大关系,但国内许多企业缺乏自身业务战略的定位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合理规划,系统开发集中度低,设计没有很好地考虑客户需求,相关业务信息缺乏完善的标准化工作执行环境。为了提高我国系统开发和应用的水平,企业应该认真分析现有的企业运营流程和价值链,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领域,制定合理的计划。同时,应加强信息数据的标准化。目前,我国企业物流软件整体上仍然存在产品功能单一、技术落后的问题,日益成为运输企业发展的“瓶颈”。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物流自古以来就有望出现。因此,这不是一个完全属于现代社会的新事物,但我们现在讨论的物流只有在现代通信发展后才能形成。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物流的起源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物流是由于经济原因,是人们协调经济活动的产物。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物流是由军事原因造成的。原因是直到1905年,后勤的概念才第一次在军事中得到明确的解释。
然而,在物流文献中使用了两种不同观点的不同表述。“货物的实物分配”的英文解释直接翻译为“货物的实物分配”。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物流定义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移动,以及为满足客户要求而对保管事宜的规划、实施和控制过程。”20世纪60年代,物流的概念从美国传播到日本。当时,日本人把它翻译成“事物的流通”。直到后来,一位日本学者才将其命名为“物流”。直到1965年,日本政府才在文件中使用“物流”一词。“物流”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日本传入中国,并在中国的物质经济中首次被采用。因为汉语和日语之间有一些相似之处,人们不禁会想到汉语中现有的词语,比如物流和物流,并把它们等同起来。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物流”的概念直接从欧美引入中国,并被翻译成物流和物流管理的含义,但我们仍然使用“物流”的概念。

1.3国外物流发展的特点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物流已经从其经济部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并加速了其发展,物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目前,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基本形成了由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发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组成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据相关统计,美国的物流成本在20世纪80年代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4.4%。据统计,随着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其物流成本在2000年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6%。可以看出,越发达的国家,其物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大。物流业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现代化进程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过去20年的统计,物流业每增长2.6个百分点,总经济总量就可以增长1个百分点。因此,物流通常被称为世界上的“第三利润源”。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物流模式来看,不难看出现代物流的发展具有以下鲜明特征:
首先,随着全球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制造商越来越重视自己企业的核心业务,逐渐将物流业委托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
第二: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通过向客户提供一揽子增值服务,努力为其生存和发展创造空并努力推动其向规模化、专业化和个性化转型。
第三: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急剧增加,迫使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开始寻找机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广泛的并购,以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利润。
第四:随着多样化消费、高效商品流通和灵活商品生产时代的到来,社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第五: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等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物流的发展,物流企业的技术和设备已经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已经出现,可用于在线运输路线规划、在线物流调度、在线货物定位和跟踪等服务。

第二章清华同方企业物流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2.1前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中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国民生产总值逐年稳步增长,物流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巨大。然而,物流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迫切需要相应的现代管理措施。为了实现物流企业的全自动化和信息化,加快物流企业管理自动化的步伐,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建立先进的企业物流管理系统迫在眉睫。因此,本章将首先运用统一建模语言对物流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全面分析。

2.2系统目标
清华同方物流管理系统要求清晰的业务流程,因为系统业务流程的清晰性直接影响系统运营商的使用效率,进而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物流管理系统具有清晰的业务流程,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一个完整的物流系统应包括完善的基础信息设置功能、完善的货物托运管理功能和在线货物跟踪能力。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查询货物运输状况和具体位置。此外,它还应该具有生成各种报告的完美功能。

第三章清华同方企业物流管理系统设计..............................23
3.1导言....................................................................23
3.2系统架构......................................................23
3.3物流管理系统总体设计.............................................24
3.4物流车辆调度方案设计...........................................29
第4章执行..............................37
4.1导言....................................................................37
4.2着陆模块设计......................................................37
4.3系统的主窗口设计有..........................................................37
4.4基本信息管理模块.................................................39
4.5仓库管理模块......................................................40
4.6销售管理模块......................................................44
4.7分销管理模块......................................................46
4.8运输管理模块......................................................48
4.9海关申报管理模块......................................................48
4.10决策管理模块......................................................50
4.10.1仓储货物的等级分析...........................................50
4.11系统运行和测试结果分析...........................................51
4.12本章概述........................................................54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物流企业管理越来越成熟。物流管理软件技术也更加有效和成熟。设计一套企业物流管理软件可以有效提高物流过程的效率,增加企业利润。本文以现代物流管理为重点,针对我国企业整个物流软件功能单一、技术落后的问题,结合企业实际,参考先进的物流理念和许多运输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设计了一套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本文对物流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并对每个模块进行了具体的编程。给出了系统中一些模块的代码。本文还讨论了物流中的车辆路径问题,并证明了模拟退火路径方法在系统中的有效性。我们的后续工作是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其性能,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多利润。这是我们的后续工作。

参考
[1] pyhrr,澳大利亚房地产周期:从《国际过度借贷:信贷和货币风险的分解》,[,工作论文,斯坦福大学,加州帕洛阿尔托,1998年
[7]米尔顿弗里德曼,《灵活汇率的案例,实证经济学论文[》,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53年
[8]赫希莱弗,《投机与均衡:信息风险和市场[》,经济学季刊89,519-542,1975年[/页什么是猜测?[,朱兰,经济学季刊90,667-687,1976
[10]哈里森,J . M . &克雷普斯,D . M .,具有长期预期的股票市场中的投机性投资者行为[,经济学季刊92,323-336,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