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66400字硕士毕业论文利用短信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和解决地震灾害信息分析

66400字硕士毕业论文利用短信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和解决地震灾害信息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66400字
论点:灾情,地震,获取
论文概述:

本文首先从地震灾情获取、地震灾情分类和地震灾情数据处理二个方面分析了近年来地震应急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在GSM, 3G等无线网络技术和GIS结合口趋成熟的基础上,探讨了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研究背景

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它的伤亡和经济损失在灾害中排名第一。2008年5月12次四川汉川8.0级地震和2010年4月14次青海玉树7.1级地震后,政府和社会都意识到了快速反应和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性。地震应急的关键是在地震发生后尽快了解灾区的灾情,启动应急反应,迅速控制和消除地震造成的社会恐慌。然而,这是建立在第10次地震后快速准确地获取灾害信息的基础上的。为此,《国家地震科学技术发展纲要(2007-2020)》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将地震灾害信息的发布、快速获取和评估置于地震应急领域更为重要的位置。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网络世界。计算机和其他通信技术的结合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产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收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灾害动态监测、土地利用、资源管理和城市规划等10个方面。同时,它还为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识,并为工程设计、规划、管理和决策服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分析功能及其在空数据处理中的优势,可以解决地震工作中的许多问题。与此同时,基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的各种服务也在不断扩展,其中短信是移动通信发展的产物。其价格低廉、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为地震灾害传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地震灾害信息的快速获取是防震减灾领域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在地震后2小时内灾害信息获取的10 空白色阶段。随着GSM、GPRS、码分多址、3G等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日益成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将无线公网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相结合,实现信息的无线传输和全球定位系统定位识别成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基本实现震后2小时内的灾害采集,弥补地震灾害采集技术的不足。
在短信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力求在地震发生后2小时内实现灾害快速采集,从而进一步缩短地震的“黑匣子周期”(帅向华,2009)。同时,通过地震灾害短信编码获取不同指标的灾害采样点信息,并对地震灾害的空进行拟合处理,从而充分把握地震对建筑物、生命线工程和人员的影响,提高地震应急指挥决策的科学合理性。

2研究现状

地震灾害信息收集、地震灾害分析与处理、救灾工作快速决策支持是目前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许多国家在地震灾害的信息收集、快速分析和处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美国和日本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地震应急计划(FEMA,1996)非常重视灾难信息的收集和传输,确保灾难发生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准确的灾难信息和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和学者十分重视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2.1地震灾害采集技术的发展

震后应急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措施之一,而应急的关键是地震数据的快速采集和处理。地震破坏性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是地震应急指挥和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常用的灾害信息获取方法仍然是通过现场搜索、调查、电话、文件等形式进行报告。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尤其是在地震地区。交通严重受损,科研人员很难到达现场进行调查。虽然它的精度很高,但经常有严重的滞后。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10次地震灾害的获取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无线通信技术在灾害采集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的快速发展,通过短信进行地震灾害采集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其中,中国地震局12322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正常。作为国家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川和玉树地震灾害数据采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徐静海等人(2009,2010)讨论了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快速灾害报告。发生地震时,南京地震灾害快速报告系统启动后,手机短信用于与南京地震灾害快速报告人员互动。陈林等人(2010)开展了基于base 10手机短信的地震灾害快速报告平台的研发。当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平台将迅速向灾难快速报告人员发送灾难收集指令。灾区灾害快速报告人员将根据收到的短信提示,逐步进行调查,确定灾害级别,并将灾害级别代码反馈给省地震应急指挥中心。除上述研究外,哈斯高娃等人
(2004)通过手机群呼发送短信实现了地震信息的传输,并简要介绍了地震信息群呼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何守清等人(2004)开发并应用了基站10手机短信地震信息反馈系统,实现了GSM下的双向信息互联。刘袁超等
(2005)结合短信群发和地震快速报告系统实现灾害信息的自动传输。

第二章地震灾害短信代码:……23-33
2.1地震灾害现象……23-28
2.1.1数据来自……23
2.1.2……23-24
2.1.3……24
2.1.4……24-28
2.2地震灾害短信……28-31
2.2.1地震灾害短信……28
2.2.2地震灾害短信……28-29
2.2.3地震灾害短信……29-31
2.3本章摘要31-33
……33-65
3.1 空不同空插值方法第3章基本原文……插值的33-39 [/BR/] 3.1.1常用空插值……33-37 [/BR/] 3.1.2空河流……37-39
3.2数据选择:……39-43
3.2.1数据冗余和异常……39
3.2.2汶川地震……39-43
3.3插值……45-49
间不同空 3.3.2汶川地震灾害短信……43-56
3.3.1汶川地震灾害……43-45
3.3.2 3.3.3空插值结果……49-56 [/BR/] 3.4玉树地震灾害短信……56-64 [/BR/] 3.4.1玉树地震灾害……56-57
3.4.2不同空之间的插值结果……57-58 [/BR/] 3.4.3空……58-64 [/BR/] 3.5本章摘要64-65
……

结论与展望
本文首先从地震灾害获取、地震灾害分类和地震灾害数据处理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地震应急领域的成就和不足。摘要:基于GSM、3G等无线网络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成熟融合,探讨了如何提高短信在地震灾害中的应用效果,并取得了以下认识。
5.1结论
1。地震应急指挥决策的关键之一是能否在第10次地震后及时获得灾区的灾害信息。本文以手机短信为地震灾害信息载体,对吉市地震灾害现象的地震灾害短信编码进行了研究。已经形成了两个编码系统,即快速报告系统和公共使用系统。复杂多样的灾害现象已被转换成分类数字代码,这有助于灾害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后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