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视障儿童自我概念与人格的研究

2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视障儿童自我概念与人格的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2000字
论点:自我,概念,研究
论文概述:

本论文,从理论上为视障儿童的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还可以从实践上推动视障儿童的教育。以利于培养具有完整自我概念和健康人格的建设人才,为视障儿童教育及正常儿童青少年期教育提供

论文正文:

自我概念是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自我比较的系统研究始于WilianJames(1890)。在他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他用了整整一章来阐述自己的理论。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人的主体性的研究。正是在这种大趋势下,自我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心理学非常关注的研究课题。自我与个性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格是自我的表现,自我的建立反映了人格的发展。事实上,人格和自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人类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人格更多的是指心理和行为特征的集合或内部心理的稳定结构,而自我更多的是指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尤其是主动性、完整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自我”是人格的核心特征,自我认知和塑造的过程也是人的全面建构的过程。
自学有两种主要方法。一是对自我结构和内容的研究,二是对自我功能的研究。前者,如詹姆斯、塞海尔、卡内尔(1951)等人对自我概念的内容和结构的理解;后者包括对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效能、自我验证和自我增强的研究。自我概念也被比作知识的组织者。克莱皮德(1911,1951)认为“自我”是记忆的轴心,与自我相关的认知结构是获取和利用知识的主要组织结构,也就是说,“自我”作为控制中心对信息具有选择性,从而使这些选择的信息更容易提取。有人称这种现象为“自我/记忆”效应。高相平等人对自我相关汉字内隐记忆的研究表明,自我概念是一种积极的中心结构,当记忆材料被编码和提取为与自我相关时,被试会做出不同于无关信息的积极反应和评价,从而促进记忆。这表明自我概念从认知角度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视觉障碍儿童认知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记忆广度、触觉、概念形成、语言习得等方面。很少有人研究像解决问题这样的高级思维活动。对自我和人格的研究更少。由于活动的限制,视障儿童可能影响其自然认知和社会认知的正常发展,也可能影响其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他们和正常人在自我概念和个性方面有什么不同和一致之处?如何促进视障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建立完整统一的自我概念?本研究旨在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

二。

自我概念的研究由来已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本主义心理学将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然而,它一直是分散的,没有形成一个清晰连贯的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收集自我概念研究数据的同时对其进行整理,以便清晰地呈现自我概念研究的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良好的框架和基础。

(一)自我概念的定义和结构研究

1。自我概念定义研究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指现象领域中与个体相关的内容,是个体自我感知的组织系统和个体看待自己的方式。他认为对一个人的人格和行为来说,重要的是他的自我概念,而不是他真正的自我。自我概念不仅控制着个体对环境感知的意义,而且高度决定着个体对环境的行为反应。真实的自我是指个体在不同情况下真实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多样的行为的总和。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解释、评价和伴随体验。人们拥有的是自我概念,而不是真正的自我。这样,他整合了詹姆斯和米德的主体一和客体一,使自我概念的内涵既有客体又有功能。英国心理学家布姆斯(1982)遵循罗杰斯的观点,将自我理解为一种自我态度系统。爱泼斯坦(1985)也认为自我是个人特征的复杂而关键的态度图式。这种模式的稳定性表明它总是在个体活动中寻求一致的表达,而它的动态表现表明它在自我表达的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Breakwell和Hattie(1992)认为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身份的认识,是作为个体的一系列自我观察和自我认识。谢维森认为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这种感觉是通过对环境的体验和解释形成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受重要他人的评价和强化以及个人行为归因的影响。他认为自我概念有以下七个特点:①它是有组织的、有结构的。在这种结构中,人们整理自己的信息,找出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2)它是一个多面结构。每一面都反映了自我调节的自我参照系统;(3)它是一种层级结构。个人对自己的感知逐渐从基本结构层次发展到特定领域(如从一般学习到英语、数学等)。),最终达到对自己的总体感知。(4)自我概念层次(即一般自我概念)的最高点相对稳定。随着等级的降低,自我概念与具体情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稳定性也逐渐降低。……
……

三个研究目的、对象和方法...............................................................................................11
(1)研究目的..............................................................................................................11
(2)..............................................................................................................11
(3)方法.....................................................................................................12
四项研究成果.........................................................................................................................13
(1)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自我概念维度的比较................13
(2)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人格维度的比较................................15
(3)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特点以及这两个方面在不同学科中的差异..............................17
(4)父母的教育水平和视力残疾年龄对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影响...........................................19
5。分析和讨论...........................................................................................................................................22
(一)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自我概念维度的异同分析.........................................22
(2)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个性异同分析............................................................23
(3)不同学科自我概念和个性的发展特点及不同学科内在两个方面的差异....24
(4)家长教育水平和残疾年龄对视障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影响分析……25
(5)影响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形成的因素....................................................................................26

六项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视力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我们发现:
1。就自我概念的结构特征而言,视障学生、弱视学生和盲生是一致的。他们对自我概念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精神自我和社会自我两个维度,对物质自我和他人关注较少。他们的自我概念具有理想化和矛盾性的特点。这是他们自我概念的共性。
2。在物质自我方面,弱视学生与明眼人和盲人学生有显著差异。在心理自我方面,盲校学生与弱视学生、盲校学生与明眼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交自我方面,明眼人和弱视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别比较表明,女生比男生对社会自我的了解更多,差异显著。
3。在人格问卷中,弱视学生和明眼学生在性取向上存在显著差异;三组在心理素质、隐蔽性和情绪稳定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采访中,发现视力受损的学生普遍感到压力和焦虑,尤其是盲人学生。许多视力受损的学生都很沮丧。
4。在发展方面,视力清晰、弱视、失明学生的自我概念和个性差异都随着年级的提高而减小,共性逐渐超过个性。
5。对三类学生内部差异的考察发现,视障学生在自我概念和人格方面的内部差异显著大于有识别力的学生。
6。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所有受试者的自我概念和人格没有显著影响;残疾年龄对盲童的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