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6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学生导师制研究

36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学生导师制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000字
论点:导师制,实行,中学生
论文概述:

中学生导师制在二十世纪末才进入我国的中学校园,目前仍然处十萌芽阶段,相关制度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我们在推行实行中学生导师制的基础上,要注重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注重学

论文正文:

导言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导师制度最早建立于14世纪,由温彻斯特的威廉·威克姆主教在他的新学院实施。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导师制于19世纪在牛津大学形成。
导师制最早在美国的中学实施,主要是为了帮助知识结构和心理水平尚未成熟的中学生选择课程,这也是对学分制的有效补充。法国也在1981年开始尝试在中学实行导师制。与学分制兼容的芬兰高中管理制度,也包括类似于10导师制的导师制度,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事务。在英国,导师主要帮助中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规划,深化对研究性学习项目或天才学生的学习指导。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一些中学在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开始实施导师制。自1998年南京一中率先建立中学生导师制以来,目前已有湖州长兴中学、上海文莱中学、上海建平中学、北京十八中、湖北建昌一中、湖北夷陵中学等实施中学生导师制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中学,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中学实行导师制符合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它的出发点是让所有学生发展得更好更健康。国务院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创造一个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新课程特别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个性。
鉴于此,笔者在总结本科生导师制成功经验和国内外中学生导师制实践的基础上,以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对中学生导师制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促进我国中学生导师制的实施,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建议和意见。

1.1.2研究意义
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改革制度,其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师生之间建立“导学”关系,教师根据被导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从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为了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
从理论上讲,目前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取得的成就并不多。因此,一方面,本文的研究可以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十人发展理论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出发,初步探讨了实施中学生导师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丰富目前中学生导师制的研究成果。
在实践中,近年来,虽然中国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生机勃勃,应试教育坚定不移。本文希望研究我国实施中学生导师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我国实施中学生导师制的情况,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瓶颈提供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1.2国内研究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更多、更全面、更个性化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在创新的道路上,关氏导师制的建设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但大部分的研究和实践都是在高校构建和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中学实行导师制还没有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学校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很少。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中学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研究
通过梳理和研究国内相关文献,笔者了解到学者们对第十中学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研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教学目标、学生全面发展和师生关系。
龚李沁学者认为,中学导师制一方面可以不断完善和补充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它可以减轻班主任班级管理和道德教育带来的沉重压力。学者张艳萍和张静认为,在中学实施导师制有利于丰富班级管理模式,消除教师权威危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周艳玲学者认为,中学生导师制作为一种教学指导制度,可以将“教”与“导”、“教”、“育人”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解决课堂教学体系的弊端,根据不同中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另一方面,导师可以指导思想尚未成熟的中学生选择课程。同时,在中学实施导师制可以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政策。(我国高中导师制理论研究与导师制建设。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5)

1.2.2中学导师制可行性研究
张艳萍和张静在《中学设置导师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基础教育参考,2003(11))中指出,“虽然中学师生比例因地而异,但大多为13:1或14:1。就数量而言,每个导师负责指导十几名学生是可行的。”中学生导师制的实施拓宽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因为“中学生有很强的崇拜心理和模仿能力”。在与导师交流的过程中,导师的言行及其人格魅力会使中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有利于增强导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科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一系列因素决定了实施中学生导师制的可行性。学者

1.2.3中学实施导师制对策研究
丁容止认为,首先,学校应成立“导师制工作研究小组和评估小组”,定期检查和评估导师的工作。导师可以从学生的成长档案、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的思想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其次,辅导员要严格认真地理解和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树立教育发展观,做好角色转换和定位工作。第三,加强学校、导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对孩子和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帮助和指导(普通中学导师制的实施与思考,教育研究)。
建国学者认为,学校应该不断探索和进一步完善导师制。他在《中学生德育导师制实施策略》(发表在《中国教育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阐述了中学生德育导师制的实施策略。即“首先,明确德育导师制的规则,合理确定导师;二是建立定期制度(档案制度、谈话报告制度、家校联系制度、咨询制度);第二,建立考核和奖励制度。”

1.3现有的研究不足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中学生导师制的学术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在研究对象上,大部分研究只关注中学生,即导师制中的“指导”对象的研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把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导师作为研究对象,而忽略了“指导”的主体。
第二,现有研究没有对现状、问题和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关于“十五”期间实施中学生导师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从理论意义的角度进行的,很少从我国基础教育的理念和实际情况的角度进行。
其次,关于中学实行导师制的可行性的研究很少。
第四,虽然大多数学者在研究中学实行导师制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策略,但都比较宏观,并没有真正注意因材施教。
这些研究的缺点为这项研究留下了空的空白,我希望这项研究能够弥补目前的一些研究空。

2导师制的相关概念及相关.............................15-16
指南............................15-18
2.1导师制度2.1.1导师................................15
2.1.2导师.........................................15
2.1.3................................15-16
2.2导师的工作..............................16-17
2.3导师的工作方法.............................17-18
3中学实行导师制的必要性................................18-25
3.1中学实行导师制.........................................18-21
3.1.1将实施以下方面的综合培训..........................................18
3.1.2是为了弥补传统班级管理中的不足.................................................18-19
3.1.3..........................................................19-20
3.1.4是促进中学教师教育......................................................20
3.1.5旨在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20-21
3.2中学实行导师制.........................................21-25
3.2.1现代基础教育理念提及.............................21-22
3.2.2借鉴现有学校的成功经验,.........................................23-25
4中学导师制存在的问题................................25-31
..............................................................................................

结论
中学生导师制是20世纪末才进入我国中学校园的。它仍处于第十个胚胎阶段,相关制度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在实施中学生导师制的基础上,要注意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重视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我校的发展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为我国培养越来越多的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分析总结了我国中学生导师制的现状,研究了在中学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更多的中学实施这种教育管理模式提供理论支持。但是,总体而言,由于我国十大作家水平有限,对中学生导师制缺乏深入研究,在教育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验证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