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6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新课程下历史教育中的科学精神及其培养

46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新课程下历史教育中的科学精神及其培养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6000字
论点:科学,精神,历史
论文概述:

历史教育需要科学精神,在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制订和教材改革中充分体现了科学精神,同时科学精神的培养需要有效的方法,以达到提升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历史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学习

论文正文:

1.导言

1.1问题的命题和研究意义

1.1.1问题的命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学历史教育应使学生树立现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生科学精神教育是当前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中学生科学精神素养严重缺乏。高中历史教育中缺乏科学精神的传播和教育,导致学生缺乏科学精神。因此,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

1.1.2研究的意义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中,要求中学历史教育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和态度。因此,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是当前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育可以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我国历史悠久,历史文明灿烂!深厚的文化背景为我国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历史上也有先进的技术。在古代的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发现中,它们广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科学精神是人类在历史发展和文化教育中积累的最美好的东西。这对每个人、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都至关重要。科学精神是在人们不懈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获得的。它为人们追求真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指导。求真务实精神、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美学精神、合作精神都是科学精神的内涵。目前,我国中学生科学素养仍然不足,缺乏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像其他学科一样,由于十大应试教育的影响,对科学精神的培养重视不够。因此,大力倡导和弘扬科学精神,教育中学生科学精神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关键。
从分析科学精神的含义以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育与中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关系入手,总结了传统历史教育在科学精神教育中的不足和不足,阐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科学精神培养方法在历史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提出教师应积极参与,大力挖掘课程教材资源,改进落后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最后得出结论:历史教育应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培养应采取有效的方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研究属于十门历史课程和教学理论的范畴,需要历史教育学相关理论的指导。目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包括:著作: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十个朋友的历史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刘军历史教育新视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涂斌著《科学精神的启示》(上海科普出版社,2002年);石河金、朱昌义新版历史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屠山伯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余为民的历史教育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赵亚夫等人2003年出版的《外国历史教育透视》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阐述了科学精神在历史教育中的作用。巴特菲尔德的《现代科学的起源》,张丽萍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陈铁芳译伯纳德的《科学的社会功能》。迈耶·莱布尼茨(德国)《人、科学与技术》一书的作者,由胡宫泽翻译(上海第二联邦书店出版),杰伊·拉宾格尔和哈里·柯林斯编辑。文化?一级十科学对话[。[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这些作品阐释了科学精神的起源、本质、社会功能和作用。

1.3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在丰富资料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和总结科学精神的内涵、科学精神与历史教育的关系,在全面理解文献的基础上整合新知识和自己的观点,使观点和内容具有创新性。
2是比较分析。本文通过传统历史教学大纲与新课程改革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探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本文通过实例,对历史教育领域科学精神缺失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对历史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培养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
问题:纵观我国教育的发展,从古代教育到现代教育,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不利于十种科学精神生成和培养的因素。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历史教育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指挥棒指导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向。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的限制,学什么和教什么,没有考试意味着不需要教和不需要学。鉴于这种情况,中学历史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精神的教育和培养。历史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好。为了培养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进行应试教育,他们制约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有些教材的目标内容有误或脱离实际。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填鸭式”不能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室有十种形式。
要采取的措施:为了进一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历史学习不能死记硬背,抛开应试教育和历史教育的工具化,历史教师应积极挖掘历史课程资源,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坚持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现代教育模式。不仅注重历史知识的积累,而且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历史教师应更新教学和教育观念,更好地为历史教育服务。

2。科学精神概述.............................................13-16
2.1科学精神................................13
2.2科学精神.........................................13-15
2.3科学精神.........................................15-16
3。历史教育与科学................................16-19
3.1教育和科学.............................16-17
3.2历史教育和科学..............................17-19
4。...................19
for............................19-25
传统历史教育中的4.1 4.2原因...................19-25
4.2.1..............................20
4.2.2……20-21
4.2.3.............................................21-25
5。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育……25-43
....................................................................

。结论
综上所述,历史教育需要科学精神,这充分体现在历史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基础教育教材的改革中。同时,科学精神的培养需要有效的方法来达到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历史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它不仅要求学生通过课堂传授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而且要求学生不仅为了学习的唯一目的而掌握基本知识。要努力实现知识、能力、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教育功能,实现个人精神境界的升华,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
历史教育是一个持续、长期、不断扩大和深化的改革创新过程。摘要:随着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从历史教育的现状分析出发,对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育中的科学精神及其培养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首先,科学精神的含义和内容广泛,容易划分,因此科学精神及其培养在历史教育中有明确的定义。新课程标准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探索创新、审美合作的精神是科学精神最基本的内涵。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第二条。这是传统历史教育不重视科学精神及其培养的表现和原因。在历史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培养仍有11种形式。在历史教学的理念、目标和过程中,科学精神的体现不够,历史教师的科学素养也缺乏。因此,在历史教育中加强科学精神的培养,需要采取有效的途径:更新观念、强化目标、进一步深化优化过程。这正是人们在当前历史教育改革中所想的。展望未来的目的是促进历史学科的改革和创新。面对艰巨的改革任务,让我们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新世纪的历史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前进。
在本文写作过程中,“十个一”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教学实践经验不足。本文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精神及其在历史教育中的培养仍处于表层,这体现在对科学精神内涵的理解、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途径以及有效教学方法的实施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我真诚希望专家和一线教师能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促进我国历史教育的更大发展做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