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论飞行运动的动量效应

2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论飞行运动的动量效应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8000字
论点:动量,刺激,表征
论文概述:

本研究的首要目标是,确定记忆中沿着其自身的运动方向运动的物体的最终位置发生的向前偏移是否且在多大程度上会随着飞行员的特定领域知识变化而变化。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必须不断与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互动。一般来说,信息获取的中断是由个人或外部事件引起的。当个体感知环境受到影响时,即使这一时间很短,人们的认知系统也必须填补最后获得的图像和新图像之间的空白空。为了避免视觉认知系统的定位误差,人体的自适应机制将发挥巨大作用。该系统使个人能够预测动态事件的可能发展趋势,如感知周围的景观。那么,这些机制是否能以同样的方式对所有个体同样有效,或者它们是否会根据观察者获得的不同信息场景而受到影响,即它们是否会受到观察者感知经验的影响。研究预期过程及其发展的一种方法是比较普通人和专家在特定知识领域的表现。许多研究表明,专家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我们现在知道,专家获得的知识对他们的认知有许多方面的影响,包括预期情况的方向。
本文从飞行员的角度研究飞机着陆的视觉场景。根据这项研究的结果,我们将把从未面对过这种视觉场景的普通人与能熟练处理这种场景的飞行员进行比较。

1.1文献综述

在位移的早期研究中,研究者通常将记忆中运动物体在运动方向上最终位置的位移量定义为代表动量。在这一领域,随着其他研究者对表征动量的不断探索,人们发现许多因素会影响表征动量,如刺激的特性、刺激在观察者视野中出现的方式、场景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因素、观察者自身的特性等。与此同时,这种表述方式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首先,对于在移动方向上移动的物体的最终位置引起的定位偏差,其他变量引起的影响远大于目标本身的动量。事实上,“表征动量”一词并没有准确描述它所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说,它实际上是动量变量和准动量变量的组合。此外,它没有区分隐含变量和其他变量造成的影响。其次,令牌动量用于描述由尺寸变化引起的位移,即使尺寸变化的原因不是由物理动量引起的。……
……

第二章代表动量研究理论、范式和方法

2.1引言

弗洛伊德和芬克(1984)提议在屏幕上向受试者呈现四个静态矩形。其中,3个矩形将呈现在受试者面前作为诱导刺激,并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第四个矩形将用作检测刺激。实验中检测刺激的位置不同,在一些测试中它会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它将以以下三种方式沿着诱导方向呈现给受试者:在最终诱导刺激之前、在最终诱导刺激之后或根据最终诱导刺激的位置。此时,受试者需要判断最终刺激和检测刺激的位置,即这两个位置是否一致。结果表明,当诱导刺激在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后出现在受试者面前时,受试者更可能认为出现在最终诱导刺激之前的检测刺激与最终诱导刺激处于相同的位置。(参见图4)。结果表明,受试者记忆中诱导方向的最终诱导刺激向前移动。弗洛伊德和芬克(1984)认为,最终诱导刺激在诱导方向上的向前移动可能是由物体本身的动量引起的,所以他们称这种向前移动为指示动量。
关于运动物体最终位置向前位移的早期经验研究也包括哈伯德和巴鲁查(1988)。在哈伯德(Hubbard)和巴鲁查(Bharucha)(1988)的实验中,受试者会从屏幕上看到水平或垂直方向的连续运动,并且不知道目标刺激会突然消失。当目标刺激消失一段时间后,要求受试者定位鼠标之前呈现的最终目标刺激的位置。哈伯德和巴鲁查(1988)分析了受试者做出的判断,发现刺激消失点沿主轴方向的运动(当X轴是水平运动而Y轴是垂直运动时,产生的偏差称为M偏差)和沿正交轴方向的运动(当X轴是垂直运动而Y轴是水平运动时,产生的偏差称为?偏移),判断刺激消失点和最终刺激消失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当刺激消失点沿主轴移动时,受试者将更倾向于在最终刺激消失点之前定位刺激。这一发现与动量的特征相一致。然而,当刺激沿着轴的正交方向移动时,结果与动量无关。
同时,实验发现,随着刺激运动速度的增加,受试者确定的刺激消失点的偏离程度也会增加,水平方向运动时刺激的正向偏离远大于垂直方向运动时的偏离。……
...................

第3章实验步骤和结论分析...................23
3.1实验1........................................................23
3.2实验2........................................................28
3.3关于以下问题的一般性讨论........................................................33

结论
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发现飞行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逐步提高预测着陆场景时间空演变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飞行员选择和制定下一个战略。继德·格鲁特(1965) [69],蔡斯,西蒙(1973)之后,大量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将对场景中出现的特定元素的感官编码产生很大的影响(莱因戈尔德,查米斯,蓬蓬伦,斯塔姆普,2001)[71)。因此,飞行员可能已经提取了不同的信息来促进令牌动量的产生。总之,这些结果无疑支持这样一个假设,即表征动量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长期记忆中存储的特定知识。然而,还有另一个假设,即那些具有高水平代表性的人。动量效应可以成为飞行员。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未来的研究需要测试飞行员在除了飞行着陆之外的其他象征性动量测试中是否会不同于其他特定科目,如心理学学生。从其他一些知识领域的研究结果来看,这一假设似乎并不成立,例如汽车驾驶研究(Biattler等人,2010年)和象棋研究(蔡斯,西蒙,1973年)。我们认为必须认真对待这一假设。然而,鉴于在不同领域获得的结果,我们认为令牌动量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长期记忆中存储的特定知识的假设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总之,这项研究可以得出两个结论。首先,对于飞行员来说,高水平的语义和战略知识将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现场信息。对于那些不熟悉所呈现场景的普通人来说,当图像被打断时,它将主要依赖于视网膜捕捉到的感官信息。由于普通人以前没有处理类似动态场景的经验,存储在其中的记忆痕迹将很快消失。相反,对于飞行员来说,记忆痕迹持续的时间要长得多,对处理视觉信息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