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吉林省农业规模经营的途径和组织模式选择研究

3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吉林省农业规模经营的途径和组织模式选择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000字
论点:农业,规模,适度
论文概述:

本研究将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区分为以土地为核心的农业适度规模和以产品为核心的农业适度规模,并着重考察不同形式下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具体路径及其相应的组织运行模式。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

1.1[提出的问题/br/]从过去五年农村居民收入构成来看,工资收入一直呈两位数增长,而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呈下降趋势,徘徊在5%左右。这表明农业的比较效益没有相应提高。中国农业已陷入高投入、高产出、低效益的恶性循环。不仅如此,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农产品安全事件和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都暴露了小规模分散家庭经营模式的弊端。有鉴于此,本研究以吉林省为对象,探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组织模式的实现路径和运作。

1.1.2研究意义
吉林省是农业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辖区内耕地553.78万公顷,人均耕地0.21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8倍。每户平均耕地面积超过1.4公顷,位于世界“黄金玉米带”,自然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吉林省农民分化加速。在中心城市,兼职农民的比例已经超过80%。即使在远离中心城市的农村地区,农民从事兼职工作的趋势也非常明显。兼职工作的普及导致农民投资农业的意愿减弱,农村地区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意愿减弱。特别是,青年工人从事农业工作的意愿低,势必威胁到商品粮基地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吉林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但政策效果并不明显。在土地规模化的过程中,租赁期大多为1-5年,这使得土地掠夺性经营越来越严重。在大规模代农和大规模代农(企业)过程中,小农户和大规模代农的地位不平等,导致小农户承担全部风险。因此,深入探讨当前农业适度规模的路径和农业组织的运作模式,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可持续增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2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主要内容
本研究以吉林省农业为对象,结合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分为两种方式:一是以土地集中为核心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二是以产品为核心的适度规模农业管理。具体内容包括:1 .形成适当的农业规模划分。2.吉林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概况及特点。3.吉林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径和组织模式。4.吉林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分析。5.具体政策建议。

1.2.2研究目标和方法
在充分了解吉林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当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具体路径和组织模式,为吉林省乃至类似吉林省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研究方法是基于案例分析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1.3文献综述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确保农业生产者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然而,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本身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技术和制度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并存,因此,由于研究者的研究视角不同,农业的适度规模也有不同的结果,给出的实施路径也大相径庭。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角度来看,柯炳生(2004)认为,中国农业竞争力低、农民力量弱主要在于农业经营规模小。Rissei (2004)质疑“小规模家庭管理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观点,指出中国只有家庭承包制,没有独立的家庭管理,然后提出“改变现有的农村土地制度”,实行家庭农场式的大规模管理。

第二章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框架

2.1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
规模是指一定经济实体内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生产要素的聚集程度。无论什么样的社会生产,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都是由经济实体在一定生产要素聚集的条件下进行的。农业经营规模是指经济实体聚集的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整合。同时,它还应包括经济实体收集的生产要素及其生产能力的最佳分配。规模经济(economy of scale)的定义,也称为“规模效益经济”,是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由于生产能力的扩大,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成本曲线呈现下降趋势。规模是指生产批次。有两种具体情况。一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时生产批次的变化,即生产能力不变,二是生产设备条件变化时生产批次的变化,即生产能力变化。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是指后者,即生产批量的扩大伴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而经济则意味着节约、效益和效益。
根据包括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palgrave Dictionary of Economics)在内的权威解释,规模经济是指:给定技术(即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平均成本在一定的生产范围内下降或上升,我们认为存在规模经济(或不经济)。就像边际效益一样,只有在一定的地区,这种规模经济才能得到满足。具体来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在这个意义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规模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是“最小最优规模”。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规模经济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差异:农业规模经营直接反映了农业经营活动的规模特征,而农业规模经济是合理农业经营活动的定义。农业规模经济和农业规模经济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于强调合理的关系(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之间),而后者侧重于实现这种关系的商业活动。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农业规模经营的目标是实现农业规模经济,而农业规模经济只能通过调整农业规模来实现。

第三章吉林省适度农业生产规模................16-32
3.1吉林省农业生产适度规模............................16-17
3.1.1农业适度规模管理............................16
3.1.2农业适度规模管理............................16-17
3.1.3改变土地管理模式将不可避免地导致............................17
3.1.4在............................17
3.2农业............................17-28
3.2.1吉林省耕地分包情况............................18-19
3.2.2吉林省农地分包现状分析............................19-26
3.2.3吉林省耕地替代现状分析............................26-28
3.3适度农业规模管理需求............................28-32
3.3.1吉林省现状分析............................28-30
3.3.2现存问题............................30-32
第四章吉林省农业适度规模............................32-37
4.1家庭农场系统............................32-33
4.2股份合作制............................
4.3合作经济组织............................35-37
第五章吉林省推进............................37-42
5.1注意事项............................37-39[/比尔/] 5.2遵循原则............................39-42

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吉林省的发展现状和农业城镇化的发展程度,通过对当前适度规模农业经营的具体路径和组织模式的比较分析。目前,吉林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仍处于起步阶段。实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要有两种可行的途径。一是以土地为中心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以单一产品为核心的适度规模经营。
任何形式的适度规模运营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运营模式与之相匹配。以土地为核心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路径应以农户土地转包为主要手段,以单一产品为核心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路径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推进。但是,由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支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动农民实施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稳步推进吉林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本研究以吉林省为对象,探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组织模式的实现路径和运作,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可持续增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
1。邵峰政:“适度土地规模管理研究”,《农业经济问题》,1998.11。
2。郭江平:“扩大土地管理规模与提高农业效率齐头并进”,《理论探索》,2003.3。
3。肖春阳:“中外粮食和粮食安全概念比较”,《黑龙江粮食》,2009年2月。
4。王敬玲:“粮食价格波动与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生产率研究》,2007年1月。
5,夏颜勇:“农业效率和土地管理规模”,《农业经济问题》,2002.7。
6。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农业出版社,第1版,1989年10月。
7。孙子铎:《中国农业必须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农业经济问题》。
8、张林、郭明:《农业规模经济与农业规模经营》,《经济研究》,1989年第8期。
9。张春霞:“农业规模经营必须始终把握“适度”这个词。”《福建日报》,1996年第2期。
10,张瑞志,钱忠好:《农业经营适度规模初探》,《扬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