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5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民俗学视角下田野采访录像的实践与研究

5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民俗学视角下田野采访录像的实践与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53000字
论点:人类学,影视,民俗学
论文概述:

本文通过本文建立一个“影视民俗学”的体系,而是想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一些实际操作的摄制经验,进行一些初步的理论探讨。对民俗学影视记录方法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论文正文:

第一章影视记录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西[的视觉人类学和影视民族学/br/]
在社会人文学科中,人类学是第一个使用影视记录手段的学科,也是比较成熟的一个学科,视觉人类学被确立为人类学领域的一个分支学科。视觉人类学,英文为视觉人类学,意思是“视觉人类学”。我国许多学者也称之为影视民族学。视觉人类学以人类学研究中影视方法的应用方法和表现形式为研究对象,探讨影视方法在人类文化研究中的作用、性质和应用规律。以及人类学电影的特点、分类和制作方法。(1)视觉人类学的作品一般被称为人类学电影或人类学电影(cFilin,Anthropolo乡)。在人类学理论的指导下,它综合运用人类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和电影摄影的表现手段来观察和研究人类文化,并将所取得的成果形象化。然而,根据不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些学者称之为民族志电影或民族志电影。这些不同的称谓略有不同,但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它们通常是相互兼容的。卞应该在人类学的圈子里使用它们。视觉人类学始于电影技术的诞生。19世纪末,电影摄影机相继在法国等国发明,成为视觉人类学产生的物质前提和技术基础。外国人类学电影的拍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从一般民族形象的收集和民族风俗电影的制作到民族志电影的出现;在第二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初期),人类学研究电影出现了:在第三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民族志电影和人类学研究电影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视觉人类学领域建立了研究和拍摄机构以及交流系统。
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在第一阶段,首先必须提到法国雷戈诺。在电影发明的早期,瑞格诺开始使用电影作为人类学研究的工具。他被公认为人类学电影的第一位大师和发起人。①1895年春天,在一名专职摄影师的帮助下,他拍摄了西非沃洛夫族妇女在巴黎民族博览会上制作陶器的照片。作为一名实证主义者,他主张把电影作为科学工作,作为一种类似显微镜的改进的观察方法。……
……

第二章民俗影视记录方法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第一节影视记录方法在民俗田野调查中的作用

将电子记录设备应用于田野调查,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传统的仅以口头和书面方式收集和记录田野数据的做法,具有传统记录方法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这一点在许多研究著作和论文中都有提及。《视觉人类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anthropology)一书认为,录像意味着“它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收集比传统记录方法多得多的原始资料,这些资料生动、生动、真实、可信,可以反复放映、反复观察和研究。尽管传统的研究方法也包括收集和保存实物,但它们主要依靠文字,这使得难以真正细致地保存文化事件的原始形式,如新鲜和生动。”(1)与传统文字记录相比,“影视通过图像传递信息,图像比抽象的文字表达更直接、具体、形象。因此,它依靠电影和电视图像来存储数据,并将直接数据留给后代研究。这是影视材料的最大优势。”
在野外调查中使用录像的确有很多优点,而且我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很深的经验。然而,在讨论录像的特点之前,我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录像应该用于民俗田野调查。更具体地说,使用视频记录的基本功能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却直接关系到该领域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的基础。既然是在民俗学领域研究影视录制方法,那么它的研究方法就必须具有民俗学的特点。在影视民俗学科体系不完善,甚至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对影视记录手段评价过高,或赋予其太多的责任是不合适的。在总结实际应用方法的基础上,我认为在民俗田野调查中,录像手段的基本功能是“在调查中记录场景,在研究中还原场景”,即录像手段首先是收集信息的工具。
在调查中,钟敬文先生记录了“民俗学是一门实证科学”,这实际上强调了在实地调查中收集数据的重要性。收集数据的最佳效果是获得准确和详细的信息,但是传统的记录方法经常导致调查人员或多或少地遗漏信息。调查人员遗漏信息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主观方面,调查人员可能受到自身知识构成、知识水平、调查经验等的限制。,对一些具有学术意义的民俗事件“视而不见”;在客观方面,调查人员可能受到记录工具的限制。即使他们主观上意识到信息遗漏,他们也不能完全记录现场信息。……
……

第二章民俗录像方法基本理论问题研究……13
第一节录像方法在民俗田野调查中的作用...................13
第二节民俗田野调查中影视记录方法的定位……16
第三节真实性原则............................................................23
第四节图像记录方法的比较研究。...................29
第5节职业道德......................................................35
第6节场景和焦点对信息收集的影响........38
第三章实践中的操作方法............................43
第一节准备阶段...........................................43
第二节拍摄阶段.................................................48
第三节收尾阶段...............................................53
第四章图像数据的管理和使用..............................56
图像数据的整理和保存...................56
制作学术电影和录像................................59
第二节图像数据的应用..............................64

结论

图像数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民俗理论和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影视拍摄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拍摄情况,摄影师为什么要拍摄这些内容,以及摄影师是如何通过对视频数据的解释来拍摄这些内容的,这样学生在观看现场调查时就可以对电影拍摄的规律和方法有很强的感性认识,从而在实践中有明确的目标,避免走弯路。
如上所述,影视拍摄民间文学艺术不仅应当为学术研究服务,而且应当为社会服务。民俗学者有责任和义务向公众介绍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知识,让公众了解自己的文化特征,而视频信息是最直观、最有效的表达手段。“与书面信息相比,视觉信息容易理解,有利于跨文化交流,可以被更多的人接受,而且视觉信息容易阅读,容易记忆,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同样的长度中,视觉信息可能没有书面信息那么多,但是视觉信息的有效到达率高于书面信息,并且保留时间更长。因此,在传播过程中,视觉信息对受众的影响将大于书面信息。”(2)利用影像资料普及传统文化不是民俗学术界能够完成的任务。还需要加强与相关文化部门、大众媒体和公共福利机构(如图书馆)的合作,整合资源,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l,主要书目
邓荣威,刘晶:“视觉人类学:思想与实验”,民族出版社,2005年。
范宇:《尘封的古村落》,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年。
黄凤兰:《中国民间电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
范姜:《民俗田野调查》,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
[美国]卡尔·海德著,译。田光、王红:《影视民族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9年。
任金洲、高波:《电视摄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
[美国]唐纳德·里奇(donald richie),王知止、姚莉译:《让我们创造口述历史:实用指南(第二版)》,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
王海龙:《人类学电影》,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
许立群,《电视摄影技巧》,辽宁科技出版社,1992年。
张江华、李德君等:《视觉人类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