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120字硕士毕业论文营口市农业结构调整研究

38120字硕士毕业论文营口市农业结构调整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120字
论点:农业,营口市,结构调整
论文概述:

通过研究农业结构的变迁过程,找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通过分析近几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影响,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研究和探讨营口市农业结构调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三农”问题再次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整个经济工作中最紧迫的任务。当前的“三农”问题明显延缓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处于危机边缘。从国际形势来看,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加剧。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一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许多不利因素和挑战。例如,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已经接近或高于国际农产品的价格。国外优质低价农产品的冲击造成了国内农产品市场的波动,增加了部分农产品的销售压力,造成大宗农产品“销售困难”。同时,由于国内外农业生产标准不同,农产品出口必须符合国际标准,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农业科技革命发展迅速,内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减少不利影响,必须优化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现实来看,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农产品品种和总量显著增加,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主要标志:⑴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明显变化。主要农产品(粮食和蔬菜)的供应已从短缺转向总量的基本平衡,品种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2)增长方式明显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3)发展目标有很大调整,从追求最大产出到追求最大市场效益;(4)农民增收途径不断拓宽,从主要依靠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等产品,转向主要依靠多种经营和非农产业。(5)系统明显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从分散的内部自主创新转变为外部创新与内部创新相结合。(6)与国民经济和其他产业的关系更加密切,初步实现了二元经济结构向单一经济结构的转变。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虽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和跨越,但总体上仍不能完全适应新阶段的要求,还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包括“六不相容”:一是农业生产结构现状与新阶段的发展要求不相容;第二,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适应新的发展阶段。第三,农业固定资产积累不适合新的发展阶段。第四,提高农业效率和农民收入的能力和渠道不适应新的发展阶段。第五,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结构不适合新的发展阶段。第六,农产品的基本结构不适应新阶段的需要。因此,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深加工能力,减少高等级、低等级和原材料农产品数量,增加优质、高档和深加工农产品数量,可以满足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后对高质量、多元化和专业化农产品消费的需求。加快农业科技措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营口经济社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的现实来看,近年来,营口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惠及农村农民的政策,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建设,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取得了历史性的新成就。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农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农村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营口的区位优势再次显现,尤其是作为沿海经济区开发开放和沈阳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唯一重叠区域。“双节点”给营口带来了更大的舞台和优势,也给营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大的活力和生机。然而,第一产业在三大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约为7.9%。在这种情况下,营口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成为决定营口农业发展出路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营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1.2,含义和目的

1。2.1研究意义
1。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是农业的内在要求。目前,总体而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阶段,农产品的供需已从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的基本平衡。一些农产品经历了周期性的过剩。农业发展已经从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农业生产中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表现为品种不足、质量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只有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满足国内外多层次市场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营口农业和农村经济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目前,营口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生机。然而,营口市农业与农村经济之间仍存在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面临挑战。主要表现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受市场影响,主要农产品一度“难卖”,涉及的农产品品种和期限多。生猪和鸡蛋等农产品的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很大。农业基础设施不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广,步伐不快。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营口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对营口市的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营口市的率先崛起造成了巨大阻力。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营口农业经济结构不佳,水平低下。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加快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它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改善了目前农产品结构水平低、名优特产少的现状,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能力,提高了转化率,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了农产品产地与国际国内市场的融合,还可以促进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对营口市宏观经济整体稳定运行、实现率先崛起将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章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理论

2.1基本内涵和特征
2.1.1基本内涵
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各经济部门及其下属类别的功能和规律,以及它们的组合形式和比例关系,由一定地理范围或特定经济区域内的数量和质量组合组成。农业产业结构是在一定资源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配置和配置农业产业结构的组合形式和比例关系,实现效益或效益的最大化。它体现在数量和质量上。一个方面是从“质量”的角度动态表达行业间各种经济形态的形态和发展趋势,质量一般通过价值指标和就业指标来反映。价值指数主要反映一个行业的资本占全社会资本的比例,或者一个行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就业指标主要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就业在总就业中所占的比例。另一方面,从“数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了技术与经济的数量关系,即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同时,农业结构调整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结构包括农业内部结构、农业非农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它们是农业产业结构的三大要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对农业产业三要素的形式和比例进行全面、综合、科学的调整,体现在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一是某一地区或某一特定经济区域内整体产业的比重和变化。二是产业间投入产出关系的比例关系。在具体的调整中,主要有三个层次的调整:第一层次是种植结构的调整,主要是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比例关系的调整。第二个层次是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即农林牧渔结构的调整,主要是调整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比重。第三个层次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即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农业产业和非农产业比例关系的调整。广义的农业结构调整不仅包括狭义的农业结构调整,还包括品种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广义而言,农业结构包括在农业区域内或某一地理区域或特定经济区域内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工业活动。因此,农业区域或某一地理区域或特定经济区域内的任何工业活动都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象。

第三章营口农业基本情况........10
3.1自然资源........10
3.2农业结构现状........11
第四章营口农业结构调整分析13
4.1发展进程........16
4.2结构特征........16
4.3结构分析.......18
4.4问题.......20
4.5问题原因.......20
第五章营口农业结构调整建议.......22
5.1调整思路.......22
5.2调整原则.......22
5.3目标和方向.......22
5.4误解.......2
5.5对策.......24

结论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国民经济结构的一个子系统,它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同时,结构调整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的发展和变化受到政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营口市是一个沿海城市。当前的农业结构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笔者希望从结构调整的角度找到营口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他希望将系统的理论研究与营口的实际发展相结合,深入分析营口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营口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应遵循的原则和建议。通过前几章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①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坚持七个基础:1 .基于深层次的调整;2.基于高起点的调整;3.基于全面调整;4.基于基本调整;⒌基于长期调整;6.基于比例调整;⒌根据资源优势进行调整。
②农民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因此结构调整应坚持七项原则,即市场导向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原则、协调发展原则、一事不做原则和尊重群众意愿原则。
③农业结构调整的实现有赖于一定外部条件的支持和保障,特别是政府的引导。政府部门应在以下五个方面发挥作用:1 .政策指导;2.促进和规范市场竞争;3.公共服务;4.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案例;5.完善农产品市场价格机制。
④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较好形式。产业化经营是促进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之一。结构调整的市场导向为结构调整提供了一定的金融保障,促进和优化了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由于时间、精力和能力的限制,本文的理论观点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研究方法和手段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这些问题,笔者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不断深化。

参考
01。陈锡文等。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管理世界》,2000(1)、2001(3)、2005(7)、2006(2)(3)(9)。2008(11)2009(5)2011(3)(4)
02。程新华。《农民与乡镇企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农业经济问题》,2006(6)
03。杜英。农业结构调整与区域政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15-29
04。冯海法。农业结构调整中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2001年农业经济》( 7)
05。他是程英。中国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研究[。北京:中国金融经济出版社,1997。
06。何仲伟。曾傅生。《当前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与策略》,[,1998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07。李炳坤。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经济问题。2000(3)。
08。李成桂。中国农业结构的形成、演变与调整[。中国农村经济。1999(5)
09。李刚,等。关于加快培养高素质管理型农民的几个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7)。
10。李越(主编)。工业经济学。中国人民人文出版社,第一版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