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伦理示范论文:社会资源与道德体系建设

2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伦理示范论文:社会资源与道德体系建设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8000字
论点:道德,伦理道德,社会
论文概述:

本文主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围绕研究主题的背景进行论述,具体从这个意义上看,伦理道德理当是一种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渗透性的社会资源,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论文正文:

一、伦理与社会资源

[1]伦理与社会资源的含义

“伦理”在中国古代典籍中被广泛使用,其含义极其丰富。“李乐乐记”有“乐者、通伦理者”和“乐兴伦清”的用法。《论语》中有“言中和谐”的词语;中庸之道包含“行为和谐”的话语;孟子有“观察人际关系”的话;荀子楷体包含“夫即人之关系”这几个字。起初,古人把“伦”等同于和谐,和谐包含一定的秩序和等级。后来,人们把这一思想运用到人们的交际中去,“伦”成为人们交流和交往的语言。从词源上看,中国古代“论”大致有三层含义:一层是“论”,另一层是“仁从论”对于同代人来说,“类”、“比较”、“序列”和“等”的意思都来源于“代”的意思。同代人是相似和比较的,而其他人是相似和连续的。说到“伦理,轮也”。军队有100辆车,每一代一辆,两轮一辆,这将给所有人带来灾难。它也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说到“伦理,伦理也”。世界上最伟大的佛经《经纶》延伸到了人类协会。以上三种说法,有着相同的总体思路,都把“伦”解释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关系。“理”的本义是指玉的质地为“治玉”。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人们从“礼”的本义出发,对“礼”进行了相当微妙的研究。孟子相信“心同”的原则。朱Xi信奉“心之主”的原则。庄子认为“果与瓜是理性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困难的,因此,它们是深思熟虑的”,“天地有大美但不言,四季有明确的规律但不言,万物有道理但不言”。
郑玄注:“伦,犹也;李总,分也,”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伦理”的组合是指合理的行为,这是人们在处理相互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道”和“德”这两个概念由来已久。“德”一词的第一个用法是荀况的“崇尚学生”:“丈夫是道德的极端”。“道”的本义是道,如《诗经·潇雅》:“周道如皮,直如箭。”后来,它被扩展到意味着原则、理解、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方法、法律、道路和学说。孔子在《论语》中说,李仁:“以道为目标,以德为重,以仁为重,以艺术为游”。这里的道是做人治国的根本原则。《老子》第二十四章说:“道生一,命生二,命生二生三,命生三生万物。”这里的“道”是指行为的最高原则。从伦理的角度来看,“道”指的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即一个人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德国”也有许多含义。……
...................

二。伦理资源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和功能

回归生活世界的伦理。一方面,它在整合社会资源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呼吸着人们质朴清新的空精神。它对普通人产生了最广泛的社会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纯粹的经济领域,也分散在社会生活的浪潮中。它以多种方式渗透到人际关系、社会习俗、公众心理和教育手段中,并以多种方式成为一种真实而理智的生活本身。

(一)伦理资源的表现。

1。浓缩经济关系秩序的行为准则。伦理作为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标准体系,是维护整个社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一特点尤其体现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经济。任何比赛都必须在一定的规则和秩序下进行。因此,有序和有序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完善,除了由市场的“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的“看得见的手”主持和操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法规之外,人们往往忽视第三手伦理的作用。事实上,“道德不仅是维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最基本的调节力量或基本要求,也是建立和实现包括法律调节在内的其他“非市场控制”的价值基础和社会基础。”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曾在其著作《经济哲学》中说过:“任何经济体系都需要一套规则,一种捍卫规则的意识形态,以及一种敦促他努力实践规则的个人良知。”任何经济条件下的伦理道德都会从理论上论证和捍卫经济制度,并形成一套道德规则来规范各种关系和人们的行为,从而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可以说,道德作为协调各种经济关系的行为准则,对于市场经济的有序有效运行不仅不可或缺,而且极其重要。
伦理作为相对独立的秩序要素,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具有直接的排序效应。这种排序效应不仅反映在空范围内的非常大的市场交易中,也反映在市场经济秩序监管的各个方面。市场经济运行所需的基本秩序是产权秩序,即人们相互尊重产权的秩序。没有这样的命令,所有的经济合作和交易都是不可能的。要建立和维护一个人们相互尊重财产权的秩序,很难想象没有以正义为其内在本质的保护财产权的法律制度。然而,如果没有相互尊重财产权的共识,道德观念和习惯的作用显然是不可行的。这不仅是因为产权法律制度的维护是以相互尊重产权的道德共识为基础的,也是因为大量的日常产权交易都受到人们尊重他人产权的道德观念和习惯的规范,不可能有一个完善而普遍的产权法律制度。......
...................

三。转型中的社会资源缺失:伦理........19
(一)历史状况....................................................................19
1。中国传统伦理的道德至上主义...................19
2。传统伦理的政治化和抽象化................................20
(2)现实:....................................................................21
(3)转型中的道德怀疑主义:..............................21
道德失范现象及其原因分析..............................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伦理……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仁、义、信..............................23
现代社会信用资源稀缺。..............................25
四。特殊社会资源——挖掘和培育伦理:道德体系的构建……26
(1)构建道德体系的可能性....................................................................27
1。道德制度化的理论和实践背景.................................................27
2。道德制度化的内涵..........................................................29
3。道德制度化的现实意义...............................................30
(2)构建道德体系的途径和方法.............................................30
1。底线伦理建设.......................................................................30
2。道德体系奖惩机制的建立.............................................31
3。完善社会道德监督机制...........................................32
4。建立社会信用体系。……32
(3)伦理制度化的限度......................................................33

结论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道德资源的国家。传统伦理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遵循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轨迹。伦理道德问题的讨论不能脱离其特定的社会形式。中国正处于制度变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以来,从基本社会结构到社会日常生活水平,从社会文化心理到个体社会或每个公民的道德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诚信的变化不仅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变革,而且也带来了社会文化价值和伦理道德的深刻变化。如何理解和评价这一深刻变化,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挑战的时代课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伦理不仅是一个道德资源问题,而且具有社会资源意义。通过人体,它不仅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和标准体系的精神而存在,而且是一种融入经济和社会的现实的人的力量,是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潜在的现实力量。这种现实的力量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今天,中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紧要关头,既要经受体制变革的洗礼,又要经受伦理道德体系更新的痛苦。对于一个有着长期计划经济传统和深厚道德基础的国家来说,这种经济体制和道德传统的双重变革的使命必然是深刻而艰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认识、挖掘和培育这一特殊的伦理道德社会资源是当务之急、长期而渐进的。通过道德制度的安排,挖掘和培育这一特殊的伦理道德社会资源,使这一特殊资源得以实现并在现实中发挥作用,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书目:

1。谭培文,《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3。罗尔斯,《正义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4,鲍二生,伦理体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5。陈少峰,《中国伦理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
6、埃利莱特·菲利普·贾林·泰勒蒂特·托马斯·奈维尔:TheodysseyPress1935。
7、拜尔,纽约库尔特姆德拉平托夫维西塔亚;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58年。
8,巴伦·威廉·西辛纳维塞恩登,柯林斯出版社,1971年。
9,西德威克,汉里,伦敦历史博物馆馆长,波士顿,灯塔出版社,1960年。
10,费比南,詹姆斯,K。理解9哲学。恩东索维尼。1973。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