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唐学庚理论与民族声乐教学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3000字
论点:声乐,民族,艺术
论文概述:
本文首先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作了回顾,在民族声乐的发展中关照汤雪耕先生的艺术成就。其次,通过对汤雪耕先生的文献和著作进行分析,提炼、归纳、总结出其民族声乐艺术理论所包
论文正文:
介绍
(一)问题缘起 声乐将语言和音乐融为一体,是一门古老的音乐艺术形式,其灿烂而渊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追溯到。在一百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新音乐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声乐艺术。而民族声乐作为我国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艺术特质。无论是从演唱技巧亦或是表演形式上看,都渗透着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及多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发展至今,可以说已经形成了相对科学化和系统化的体系。在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的声乐理论家、教育家、歌唱家,他们为我国民族声乐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了能够建立起我国的民族声乐学派,他们亲力亲为,汤雪耕先生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位杰出代表。在其30年的教学生涯中,发表声乐论文23篇,撰写声乐理论著作两本,多次参加全国声乐学术讨论会议,1958年负责中央音乐学院第一个民族声乐室,1964年任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主任。作为民族声乐理论家和教育家的汤雪耕,一生致力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和提高。他不仅是我国民族声乐专业建设的奠基人之一,还是民族声乐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提出了许多具有建树性的民族声乐理论,还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他的民族声乐理论及教学实践在中国民族声乐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当今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出了具有开拓性意义的重要贡献。不无遗憾的是,如此重量级的声乐前辈,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研究领域中,却没有给予重视,几乎无人关注。因此,本文选择汤雪耕为研究对象,不仅与笔者的专业相契合,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对汤雪耕的民族声乐理论、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梳理、挖掘和总结,并探讨其产生的影响。希望本人的研究不仅能对自己在将来的民族声乐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帮助,并且对当下民族声乐理论、教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照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 汤雪耕先生是我国民族声乐专业建设的先驱者之一,他在民族声乐教育和发展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声乐理论体系,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和影响。他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声乐人才,也为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目前所搜集查阅到的资料可知,国内外对于汤雪耕民族声乐理论及教学的研究是一个空白。能够搜集查阅到的文献资料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汤雪耕先生本人所发表和执笔整理的23篇文章以及两本关于如何学习歌唱的理论著作。在其23篇文章中,《丝弦老调和评戏唱法的初步研究》’一文就丝弦、老调和评戏唱法技巧问题的研究作了初步的总结,其内容包括这三种戏曲唱法中的练声方法和吐字、咬字的方法,声区、共鸣、呼吸和用气的方法以及表现方法,他对这些民间唱法的演唱技巧持扬弃的态度;《坚决走“民族化”道路》气《在太舟坞的日子》,、《新的探索—听中央乐团和北京曲艺团联合音乐会有感》上三篇文章要求演唱者要虚心踏实地学习民族传统唱法,强调了发扬我国传统音乐艺术和歌唱民族化、群众化的重要性;《从中国语言的特性谈歌唱的吐字咬字》匆、《谈中国歌曲的咬字问题》a\' ,《谈歌唱的咬字、吐字和处理语言的方法》⑦,从这三篇文章的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们都是关于声乐演唱中最重要的问题—咬字、吐字,汤雪耕先生在这三篇文章中以中国语言的音韵特点,告诉我们怎样处理好演唱过程中咬字和吐字的问题,每篇文章中还穿插有谱例; 在《声乐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l 1《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初步探索和几点体会》 2,《民族声乐的发展和提高》③三篇文章中,汤雪耕先生提出了教学实践的具体内容、如何发展和提高民族声乐等问题,着重强调了作为民族声乐工作者要以继承民族传统优秀经验为基础,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声乐艺术;而《愿声乐表演艺术的花朵开得更加灿烂芬芳》‘和《社会主义声乐表演艺术的时代精神》忍中提出了创造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声乐表演艺术的时代精神:在《学习苏联先进声乐艺术的经验》、((苏联声乐专家梅德维捷夫对于发声技巧训练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苏联声乐专家梅德维捷夫声乐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妙、《苏联声乐专家梅德维捷夫声乐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的教学原则(续完)》娜三篇文章中,介绍了苏联声乐专家梅德维捷夫的发声技巧、训练方法以及教学中的重要原则,并且提出了我们要学习苏联先进的声乐艺术经验,提高自身的声乐技巧;在《民族歌唱的继承、借鉴和创新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汤雪耕对怎样学习民族声乐作了具体地总结; 《实用歌唱法》和《怎样练习歌唱》是汤雪耕撰写的两本声乐理论著作,许多声乐学习者以这本书为老师去学习声乐。《怎样练习歌唱》从1957年出版至今,已再版十余次,足以看出声乐学习者这对这本著作的钟爱,充分体现了它的价值所在。 第二类文献资料只是涉及到了汤雪耕先生民族声乐理论及教学内容中的某一点。这类文章共有227篇,它们并没有对汤雪耕民族声乐理论及教学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只是根据文章所写内容的需要,将汤雪耕所发表的文章、撰写的著作、提出的声乐理论观点、歌唱的方法技巧、教学方法等中的某一点作为支撑自己文章的有力依据。
(三)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笔者坚持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论为指导,坚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考察方法。通过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他们进行归纳、分析与总结等方法,从文献中探究汤雪耕先生民族声乐理论体系及教学实践的内容。此外,笔者还运用了历史对比法、拓展法等,由表及里、由点带面,层层深入探究汤雪耕民族声乐艺术理论及教学内容。
(四)创新之点 1、选题的创新性 目前,尚未发现任何对于汤雪耕民族声乐艺术理论及教学的研究。因此,选择汤雪耕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民族声乐艺术理论及教学内容的选题具有创新性。 2、立意的创新性 本文能够在分析、研究大量文献和著作的基础上,以辩证唯物史观为指导,辩证地看待这一历史人物,在对其进行宏观研究的基础上,能够关照当下的中国民族声乐理论及教学的研究,具有立意方面的创新。 3、成果的创新性 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分析,对汤雪耕民族声乐艺术理论及教学进行了探究、梳理、归纳、总结出了他的民族声乐理论体系和教学实践内容,并阐述了其对后来民族声乐艺术所产生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从目前来看还未有人涉及过,因此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汤雪耕民族声乐艺术理论及教学探究
一、中国民族声乐发展....................... 14-23 (一) 中国民族声乐发..................... 14-19 1. 初创期......................... 15-16 2. 探索期..............................16-18 3. 发展期..............................18-19 (二) 汤雪耕生平简........................ 19-23 1. 生平简介............................. 19 2. 艺术成就 .............................19-23二、汤雪耕民族声乐艺........................... 23-44 (一) 对中国民族传统........................ 23-29 1. 咬字、吐字............................. 24-27 2. 以字带情.......................................... 27-28 3. 歌唱中的呼吸........................... 28-29 (二) 对外国声乐艺..............................29-34 1. 对苏联声乐艺术理......................... 30-32 2. 对保加利亚声乐............................32 3. 对西欧传统唱法........................... 32-34 (三) 对发声训练三个阶........................34-38 1. 第一阶段——自然声........................ 34-37 2. 第二阶段——巩固自然声......................37-38 3. 第三阶段——进一步扩..................... 38 (四) “土洋之争”中汤雪............................ 38-41 1. “土洋之争”概况 .......................38-39 2. “土洋之争”中汤雪............................. 39-41 (五) 对歌唱的表现和歌....................... 41-44 1. 歌曲的表现 .......................41-42 2. 歌曲的处理 .........................42-44三、汤雪耕民族声乐..................... 44-49 (一) 培养目标 ..................................44 (二) 教学原则.......................... 44-46 1. 循序渐进 ..........................44-45 2. 技艺结合............................ 45 3. 因材施教.......................... 45-46 (三) 课程设置 .......................46 (四) 训练内容.......................... 46-47 1. 戏曲和曲艺........................46 2. 声乐课 ............................46-47 3. 舞蹈身段课....................... 47 4. 歌剧表演课......................... 47 (五) 教材建设.......................... 47-48 (六) 队伍建设............................... 48-49四、汤雪耕民族声乐理............................... 49-58............................................................. 结语 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至今已形成了一个相对科学和完整的体系。它是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艺术,同时经过几代民族声乐工作者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的探索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每一位民族声乐艺术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们}e仅提出了许多科学的民族声乐理论,同时还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批的民族声乐人才,这些成绩说明我国的民族声乐家都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但是民族唱法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对我国优秀的民族声乐家的理论和教学实践进行探究和学习,是提高和发展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汤雪耕先生作为我国民族声乐专业建设的先驱者和民族声乐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一生致力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汤雪耕先生曾多次参加全国声乐问题的讨论,在会议中提出了具有建树性的观点和看法,还发表了《从中国语言的特性谈歌唱的吐词咬字》、((丝弦老调和评戏唱法的初步研究—民间唱法研究之一》、((学习苏联先进声乐艺术的经验》、《民族声乐的发展与提高》、《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初步研究和几点体会》等23篇文章以及两本声乐理论著作《实用歌唱法》和《怎样练习歌唱》。在其3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始终辛勤耕耘在民族声乐的教学岗位上,并不断地进行研究、总结和提升,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声乐理论体系和教学方法。 本文首先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作了回顾,在民族声乐的发展中关照汤雪耕先生的艺术成就。其次,通过对汤雪耕先生的文献和著作进行分析,提炼、归纳、总结出其民族声乐艺术理论所包含的内容。在其民族声乐艺术理论体系中,继承与借鉴是这一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他始终强调发展和提高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一分面要继承民族传统声乐外,还应该借鉴外国声乐的方法和经验。我国民族新声乐艺术的创造,绝对不能割断民族声乐艺术的传统(民歌、说唱和戏曲、曲艺等),歌唱者只有在批判地学习、继承民族传统声乐艺术的优秀成果(包括咬字吐字、换气、情感处理、表现方法等)的基础上,借鉴外国声乐的经验(包括共鸣、呼吸、声区理论、发声方法、教学原则等),才能够将民族声乐发展、创新和提高。此外,他还提出了发声训练和歌曲处理三个阶段的理论。第三,对汤雪耕民族声乐教学实践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论述。他根据自己的理论经验与教学实践结合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教学目标、教学原则、课程设置、训练内容、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的问题,使得在当时民族声乐这个新办专业逐渐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完整化。最后,本文阐释了汤雪耕民族声乐艺术理论和教学实践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作为民族声乐教育家的汤雪耕,他还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如王秉锐、邓玉华、吴雁泽、马淑明、邹文琴、赵履珠、德德玛等。 当然,汤雪耕先生的民族声乐理论及教学也存在着一些历史的局限性,如在他的文章和著作中时代烙印过深,随处可见“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工作者”“无产阶级的歌唱艺术”“社会主义的声乐艺术”“为工农群众服务”等文字,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坏境下,政治色彩较当今来说过于浓厚。当然,这些不足之处与他的成就相比可以说只是白璧微瑕。他的民族声乐理论体系及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民族声乐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在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总之,笔者认为,汤雪耕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具有开拓性意义的重要贡献。 由于笔者的学识有限,研究工作刚刚起步,本文的研究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对有些观点、理论的论述不够深入和到位,还有待斟酌改进,祈望老师和同仁们的批评指正。笔者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研究汤雪耕先生的民族声乐理论,多关注一些老一辈的艺术家们,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民族声乐发展的今天。
参考文献[1] 冯长春. “土嗓子”与“洋嗓子”的对唱——20世纪中叶的中西唱法论争[J].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0(03) 郭克俭. 新中国声乐学术热点问题的追溯与反思[J]. 音乐研究. 2010(03) 阮春黎. 开拓求索勤耕耘 桃李芬芳硕果丰——祝贺邹文琴教授从事声乐事业五十年[J]. 中国音乐. 2010(01) 石惟正. 邹文琴教学随想[J]. 人民音乐. 2010(01) 杨萍爱. 论邹文琴教授的声乐教学[J]. 大众文艺(理论). 2009(20) 王鸿立. “土洋之争”新议[J]. 文化学刊. 2009(03) 赵世兰,杨林. 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中国声乐艺术[J]. 黄河之声. 2009(03) 郭克俭. 学科概念驱动下的自觉意识(下)——1997至2007年我国(大陆)声乐学术叙事考索[J]. 音乐研究. 2008(06) 郭克俭. 学科概念驱动下的自觉意识(上)——1997至2007年我国(大陆)声乐学术叙事考索[J]. 音乐研究. 2008(05) 石惟正. 珠联璧合 熠熠生辉——从“名家名曲”音乐会看王秉锐、赵碧璇的教学[J]. 人民音乐.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