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6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土地伦理视角下的中国生态农业发展分析

26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土地伦理视角下的中国生态农业发展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6000字
论点:伦理,现代农业,生态
论文概述:

探讨了大地伦理的内涵,阐述了大地伦理的基本特征、原则和实践意义;揭示了中国现代农业的反生态和不可持续性,分析了现代农业的反生态根源,探讨了大地伦理的思想资源在中国农业生态

论文正文:

第一章土地伦理概述

土地伦理是利奥波德在《沙香年鉴》最后一章提出的,提出了生态整体主义的伦理原则:“当一件事有助于保护生物群落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它是正确的;当它走到另一边时,它就错了。”地球伦理学的生态整体论原则从“三重伦理学”的角度强调了无生命物体的重要性,认为有生命物体和无生命物体之间存在张力,主张对无生命物体给予一定的道德关怀,从而拓展了环境伦理学的研究领域。地球伦理以生态整体主义和双重评价原则为基础,对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人的价值、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与土地伦理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从而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农业生态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第一节土地伦理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土地伦理的生态整体主义原则强调生态系统中的所有要素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土地伦理扩大了社区的范围,主要指内部相互关联的自然生态系统,包括人类、动物和植物、土壤、水、气候和无生命的物体(或潜在的生命形式)。社区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过渡和相互生成的关系。它强调无生命物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无生命物体带入人类道德关怀领域,在人类实践和自然选择的双重中介下,实现了有生命物体和无生命物体之间的互动和相互转化。

首先,地球伦理的内涵
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伦理学派,地球伦理是一个特殊的深层生态学学派。其学术命题的内涵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把握。首先,地球伦理的简单定义强调被忽视的人和无生命的物体之间的伦理。其次,地球伦理学的伦理主体包括人类、非人类和非生物。因此,其关注的核心是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系统价值是地球伦理的终极价值关注。第三,地球伦理包含“三重伦理”和双重道德关系:“三重伦理”是指人际伦理、人与非人之间的伦理和人与非生物之间的伦理;双重道德关系是指直接道德关系和间接道德关系。
在伦理学领域,由于伦理学是人类的道德规范,而不是非人类和无生命物体的道德规范,一些人质疑环境伦理学和地球伦理学,并怀疑环境伦理学和地球伦理学的可能性。..............................
..............................

第二章中国现代农业的土地伦理缺失与生态拯救
迄今为止,人类农业的生产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由原始农业演变而来。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局限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暂时的胜利。由于“全民捕鱼”的生产方式,其生态发展的局限性凸显出来。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农业的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实践主体伦理素养的缺失,中国现代农业的反生态性日益突出。深入探讨中国现代农业的反生态根源,寻找现代农业的出路,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节中国现代农业及其反生态
现代农业实质上是基于牛顿力学的现代西式农业。它利用机械和线性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连续耕作。它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高效增产,取得了暂时的胜利。然而,由于其枯竭和捕捞生产方式,现代农业的反生态性日益突出。

1。中国现代农业的历史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农业在科学技术的装备下迅速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效增长,开拓了市场,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历史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代农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现代农业主要以石油为燃料,广泛使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等技术经济性能优异的现代农业机械进行生产,取代传统的耕作方式。机器操作基本上取代了人和动物的动力操作。现代农业采用工业化生产方法和先进的科技管理方法,拥有仓储设备等优质农业基础设施。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革。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农业依赖于新技术投入的不断发展,主要包括农业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现代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
其次,现代农业可以实现高效率的农业增产。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改变了现代农业从单纯依靠资源到依靠技术的增长方式。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中国的超级水稻育种技术,它实现了每亩800公斤的飞跃,并领导了世界水稻生产的新革命。...................
..............................

第二章中国现代农业中土地伦理的缺失与生态拯救.............................................13
第一节中国现代农业及其反生态.....................................................................13
1,....................................................................................13
2,反生态..................................................................................中国现代农业14
第二节中国现代农业反生态的根源.....................................................................15
1,经济利益驱动...............................................................................................15
二,缺乏系统价值......................................................................................15
3,..................................................................................16
4,过度城市化导致..............................................................................................16
第三节中国现代农业的生态拯救17
1、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内涵....................................................................................17
2、人类主体素质提升的生态学理论....................................................................................19
3,农业实践的生态理论促进....................................................................................21
第三章土地伦理与中国农业生态化的内在关系..........................................................23
第一节土地伦理在农业生态化中的指导作用......................................................23[/溴/] 1。..................................................................................23
2,促进农民在土地上的道德修养;.......................................................................24
3,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步生产..........................................................25
第二节农业生态学与地球伦理的同步............................................................26
答:中国的农业生态需要土地伦理的支持。......................................................26
2。土地伦理需要在农业生态过程中实施。..............................27
3。地球伦理主体生成的现实....................................................................................28
结束语............................................................................................................31
参考............................................................................................................32

结束语
通过对伟大地理伦理的初步研究,发现它不仅体现了广泛而深刻的伦理情感,而且体现了生动而丰富的辩证法。传统形而上学的基本方法是甲=甲,而辩证法的基本方法是甲=甲和甲=非甲。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事物在任何时候都既是它自己又是别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地球伦理学把无生命的物体看作伦理对象和伦理主体,因为在它看来,无生命的物体并不是绝对的和永远的无生命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无生命的物体可以转化为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生物。正因为如此,我们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善不仅应用于非人类,也应用于无生命的物体,这完全符合道德,因为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之间的界限总是相对的和紧张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和转化。不承认这一点,自然界就没有辩证法,也就没有人。
地球伦理打破了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把地球社区或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和美丽作为良好追求的最终目标。地球伦理对非生物诉诸道德善的关注有助于完善和丰富人类价值观,提高实践主体的生态环境质量。从中国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在工业生产中农业污染严重的背景下,认真探讨地球伦理,不仅有助于拓展环境伦理的理论研究领域,也有助于中国农业生态发展的实践。
人们以食物为生,以土壤为农业。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了,餐桌上美味的食物也增加了。然而,传统的“世界食品安全”概念已不再适合当今时代,必须进一步提出“世界生态食品安全”的新目标和新要求。……

参考
(1)专著: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马克思。《资本论》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6][美国]奥尔多·利奥波德。《沙祥年鉴·[》。侯文慧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7][美国]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杨金童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8][美国]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刘二。叶平翻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9][美国]詹姆斯·奥康纳。自然原因[。唐正东,臧培红翻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美国]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唯物主义和自然[。刘仁生,冯晓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