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新艺术教育刍议

4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新艺术教育刍议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3000字
论点:美术教育,洋务运动,教育
论文概述:

通过研究发现,洋务学堂中教育的革新所引发的新式美术教育的生成,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清末传统教育弊端重重,西学东渐与西方列强的殖民战争促使洋务派

论文正文:

介绍

   
1. 1研究意义    自科技革命以来,各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突飞猛进,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文化不再苑囿于一个小的范围内,知识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共享,世界被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同的美术教育方式、观念、`想在世界范围内共存,已经成为世界美术教育发展的现状。面对如此多元、开放、共存的美术教育现状,中国美术教育应该如何面对这种多元发展格局?又如何使中国的美术教育与现当代美术教育发展相协调?成为每一个关心美术教育事业发展者的重要课题。于是回顾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探索美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美术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对于改革发展现代美术教育都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现实价值。了解中国教育者及知识分子的早期探索,理性的思考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方向与未来,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分析与思考使我们明了现状的起始,总结历史过往的经验与教训,为现行的改革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十分必要。    近代是古代向现发表展的重要转型期,社会的变革引起了教育的转型。清末新式美术教育的产生是社会变革、西学东渐、教育转型的直接结果,是国人在风云突变的时代浪潮中踏出的勇敢一步。洋务派,作为中国清末长期闭关之后“开眼看世界”的最早团体之一,彼时也曾面临如何将中国教育融入到世界先进教育发展之中的问题,洋务派在认识到中国教育落后的自身状况下,开创性的提出“兴新学,废科举,派遣留学生”等一系列改革传统教育的措施,这些措施成为中国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最初尝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强措施开启了民智,“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给清政府一个学习西学的理由,洋务派的种种改革,一步步将我国教育发展的现代化进程打开,新式美术教育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不断的中西交流促成了新的美术教育体制逐渐形成。洋务派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勇敢地承担起教育改革的重任,冲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大胆的借鉴与吸收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与方法。他们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日后国人其它方面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1. 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清末作为我国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时期,教育方面也发生了极大的革新。洋务运动以后,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被开启,作为中国社会与教育的重要转折时期,一直都存在着众多学者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并且将他们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编著出版。如舒新城主编的((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从教育思想的角度入手的著作;陈学峋主编的《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朱有献等编的《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朱有献主编的《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等从教育教学、学制的角度研究的资料汇编;高时良等编的《洋务运动时期教育》专题研究的著作。另外,还有一些专门从美术教育角度进行研究的学术著作,如张道森的《中外美术教育史》、陈瑞林主编的《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等。除了书籍著作外,还有一些学术论文及期刊文章对相关内容进行过深入研究,如赵东诚的学术论文《传统与西化:清末民初美术革新述论》、崔卫博士的学位论文《学校制度下中国美术教育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等。这些著作、学术论文及史料或从大教育史的角度,或从美术学科教育的角度对近现代美术教育发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我们深入研究清末新式美术教育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墓础。但是,目前从洋务运动所引发的洋务教育角度对清末新式美术教育的产生进行深入研究的还相对薄弱,有很大的学术研究空间。   
1. 3研究思路    本文以洋务运动所引发的洋务教育对新式美术教育产生的实践与贡献为研究对象,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首先分析了清末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墓础上深入研究了西学东渐、新式美术技法的传入、新日美术教育的发展概况等清末新式美术教育产生的背景。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章两章,主要对洋务教育思想、实践以及洋务运动对新式美术教育发生的推动作用作深入的研究,首先从洋务教育改革的办新学、派遣留学生、废除科举制度等美术教育实践着手研究,然后在对洋务教育实践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其推动新式美术教育体制得以形成的“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美术学科建构”、“美术教育者身份转型”等三个重要因素。因此,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核心所在。这一部分主要采用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历史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洋务教育实践对新式美术教育体系产生奠定的各方面基础,即新式美术教育产生的过程,并论述了洋务教育对新式美术教育的推动作用,尝试探索新式美术教育发展的规律。第三部分即最后一章,这一部分是对洋务教育改革实践对新式美术教育产生的贡献及社会影响的研究与反思。希望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充实美术教育发展史,并发现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论文的最后是结束语,以总结性的语言,对本论文进行统一归纳总结。   
1. 4研究方法    本论文选取洋务运动与清末新式美术教育的发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历史事实,运用文献研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对在洋务运动影响下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美术学科的建构、美术教育者身份转型等新式美术教育的产生过程进行系统梳理和对比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既重视对洋务运动的历史事实进行查阅分析,也同样重视对美术教育学科发生、发展规律的探索。总之,本论文将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以理论研究为主,通过查阅历史资料,从历史学、艺术学、教育学的角度对中外与前后的历史资料对比分析,以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作出应有的努力,争取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1. 5立论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清末中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的变迁必然引发其上的教育的转型。    清末新式美术教育的产生是传统政治、文化、教育与现代政治、文化、教育相互碰撞交融的产物,导致其产生的关键因素是国人对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大胆借鉴与吸收。清末为挽救国家遭遇的内忧外患,一些开明知识分子与官员组成的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在其引发的洋务教育运动中,他们不拘泥于传统教育的栓桔,促成了“废科举、兴学堂”,派遣留学生,建立新学制等教育改革运动。在洋务教育运动中,图画、手工课程一开始就被纳入到新式学堂教育中。随着洋务教育的深入,“美术课程”、“美术学科”、“美术教育者”等新式美术教育体系逐渐完善。科举制度被废除以后,加速了新式美木教育的发展进程,美术教育开始摆脱边缘学科的地位,在洋务教育所引发的新式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新式美术教育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个体制来规范有序发展。在洋务派代表人物的参与下,推动了新的教育学制对新式美术教育的法律定性与规范。自此,在清末洋务运动所引发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新式美术教育正式形成。 纵观清末新式美术教育产生的过程,不难发现洋务运动所引发的洋务教育的重要贡献。洋务教育思想为新式美术教育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洋务派积极派遣国人出国考察留学,他们关心国外教育信息为新式美术教育产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资料;洋务运动所引发的“废科举、兴学堂”运动迫使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改变了美术边缘学科的地位,美术教育被纳入到官方教育体系中。清末随着洋务教育的深入,新式美术逐渐萌发出稚嫩的幼芽。 2 “洋务”美术教育产生........................ 14-23    2.1 打破国门——清末传统文...................15-18    2.2 死水微澜——清末美术教育.................. 18-233 救亡图存——洋务运动与新.................23-37    3.1 洋务运动的教............................ 24-26    3.2 洋务运动与新.....................26-32    3.3 洋务派与西学..................... 32-34    3.4 洋务运动与“废科举.......................4-374 洋务运动对新式美术教育产生................37-43    4.1 图画课程成为新式美...............37-39    4.2 推动美术学科形成.................. 39-40    4.3 引发美术教师职业产生........................... 40-435 洋务运动对新式美术教..............................43-47..............................................................  结束语    清末为挽救国家危亡,洋务派抵住了保守派的攻击,突破传统思考范式,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新教育,进而掀起了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废除科举制度的教育改革运动。在涉及范围如此之广的洋务教育的推动下,新式美术教育萌发出稚嫩的幼芽。    通过研究发现,洋务学堂中教育的革新所引发的新式美术教育的生成,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清末传统教育弊端重重,西学东渐与西方列强的殖民战争促使洋务派重新思考救国战略,突破传统思想的梗桔,转而将眼光投向刚刚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考察与吸收西方先进教育内容、方式、管理时,没有采取完全照搬的方式,而是结合当时的国情,以“中体西用”、“变器不变道”的核心思想为指导,适当保留维护封建统治的经典教育内容,引进新的教育内容、班级授课制度以及教育管理制度等,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本国的教育学制。虽然洋务派的教育改革仍然带有强烈的封建色彩,但是毕竟推动了美术课程、美术学科以及美术教师职业等新式美术教育因素的产生,成为我国美术教育发展史的转折点,即新式美术教育产生的原点。  研究清末洋务运动与新式美术教育的生成,丰富了我国美术教育发展史的资料。同时更加详细的认知清末新式美术教育的发生与发展历程,为我国现在的美术教育新课改提供参考资料。以史为鉴可以知古今,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相辅相成,因此,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关注社会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紧跟时代的脚步、社会的发展为我国的美术教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1] 梅雪.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D]. 渤海大学 2013 徐宜国.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科技教育研究[D]. 成都理工大学 2010 何永明.  洋务运动在巩固中国近代西北边防中的作用[D]. 新疆大学 2006 王辉.  洋务运动时期海外游记与西学东渐[D]. 吉林大学 2007 方宗玮.  试论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之差异[D]. 延边大学 2010 张紫涵.  论晚清洋务派的科学观[D]. 成都理工大学 2008 李丽.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时期中日留学政策的比较研究[D]. 河南大学 2007 马维英.  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的深化及影响[D]. 吉林大学 2007 徐茂慧.  近代中日两国聘用外籍专家的比较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09 张哲慧.  传教士与洋务运动时期科学建制萌芽[D]. 山西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