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9870字硕士毕业论文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对宝钢的援助

39870字硕士毕业论文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对宝钢的援助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9870字
论点:日本,宝钢,中国
论文概述:

随着中日之间经济联系程度的愈发紧密,两国的相互依存程度也日益增加。因此,从日本对华 ODA 的实施过程和结果来看,亦可谓是“互惠互利”的。

论文正文:

本文主要论述改革开放初期日本对上海宝钢集团的援助。重点是全面分析和客观评价日本对中国宝钢集团和宝钢一期工程筹备工作的援助以及两国在这方面的互动。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的经济互补性日益突出 中国需要外国先进技术和政府贷款来发展工业和振兴经济,而日本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便利的地理条件正是中国所珍视的。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首先回顾了日本对华官方发展援助的实施过程,然后从微观角度对日本对上海宝山钢铁厂的援助进行了实例分析,指出了中日经济合作互利的本质 第一章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对中国的外援和官方发展援助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其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的岛国,因此通过贸易立国自然成为其长期国策之一。 战后,日本的“经济外交”以经济手段为主要行为,以对外发展援助为中心和导向,实现国家战略。 众所周知,随着战后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不断变化和日本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的差异,日本对外援助的方向和目标也在发生变化。 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日本都清楚地认识到亚洲的繁荣、和平与进步对日本至关重要。 因此,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吉天茂内阁就明确将“经济外交”定义为日本外交的重要议题之一 官方发展援助是日本战后经济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日本实施经济外交的重要手段和媒介。随着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其与欧美国家的经济摩擦逐渐升级,官方发展援助的重要性也因此日益凸显。 因此,一些学者说,“日本是唯一一个非常重视将援助作为外交手段的国家。” 其他国家只将援助视为其外交政策中的次要或从属因素,因为在他们看来,援助能为国家利益做的事情确实有限。 (1)战后日本的“经济外交”以经济手段为主要行为,以对外发展援助为中心和先导,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这也为中日两国未来的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 日本对华官方发展援助(ODA)主要以日元贷款为基础,是在1979年至2007年中日两国外长签署最后一批日元贷款协议时宣布的。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技术援助覆盖全国各地,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人才培养等地方。 从日元贷款的实施来看,1979-2000年是“多年决策”方法,2001-2007年是“一年决策”方法。前者是“情感型”指导下的中日友谊的象征,后者是中日关系曲折的反映。 前者基本符合中国的“国民经济和发展五年计划”。贷款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地理上偏向东海岸,这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资本和技术匮乏时起到了“及时援助”的作用。后者主要针对环境保护,地理上偏向中西部地区,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和扶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此,中国政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多次表示感谢。 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官方发展援助有利于日本自身国家利益的各种做法只是“自身利益”概念的体现。从官方发展援助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它的进程和结果可以说是互利的。 第一节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对外经济援助概述官方发展援助(Go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是政府发展援助的英文缩写,中文也可称为官方发展援助。这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下属的发展援助委员会(发援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一项大规模经济援助,捐赠率不低于25%。 官方发展援助是一种政府行为,因此在由发展援助委员会主导的国际援助体系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被美军占领,国民经济体系遭到严重破坏。 战争结束之初,美国决心严惩日本,因此其战前著名的大财阀被美国肢解,失去了所有海外市场。 然而,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美国转向大力支持日本应对“共产主义”的威胁 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确立了经济中心主义的发展战略。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特殊需求热潮”的帮助下,日本经济迅速复苏,并超过战前水平。 为了改变国家的侵略形象,日本确立了“以联合国为中心”、“日美基轴”和“经济外交”三大外交原则。1952年开始向外国提供出口信贷,同年加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日本于1956年成功加入联合国,1959年加入“国际开发协会:国际开发协会”(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IDA),并于1960年3月加入发达国家成立的“发展援助集团:DAG”。次年,日本成为经合组织的发援会成员,从而正式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领导的国际援助体系的成员。 1960年,日本的官方发展援助总额为9,770万美元,第二年增至1.69亿美元,1965年增至2.438亿美元,1970年增至4.58亿美元。 总体而言,官方发展援助在1960年代以15.7%的高速度增长,其在发援会成员国中的份额也从1961年的2.1%增加到1970年的7.7%,排在美国、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联合王国之后,位居第五。 (3)1968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 在这种背景下,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为了进一步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满足国际社会对日本官方发展援助的期望和要求,日本开始将官方发展援助作为经济外交手段,进一步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1973年10月,中东战争引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伊斯兰世界反美情绪高涨。 由于日美战略联盟,中东国家决定减少对日本的石油出口。 这对日本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日本资源短缺,对石油的依赖高达99.7% 石油危机迫使日本政府对现有的国家安全战略提出新的思考,因此,是否确保石油等战略资源的稳定供应成为日本决策者首要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 因此,福田赳夫总理在执政之初就提出了“经济安全”的概念。 (1)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的对外援助在很大程度上被纳入了“经济安全”的战略服务轨道 根据这一战略,日本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过去,亲美国路线被亲阿拉伯路线所取代。战后,日本首次尝试“独立外交”。 田中内阁已经派遣副首相三木武夫和其他政府官员对中东国家进行国事访问,作为经济援助的礼物。 日本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积极态度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日本一直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它的经济实力如此强大,以至于即使是世界第一的美国也不会对它印象深刻。 当时,“第一个官方发展援助中期目标”正在实施,日本的官方发展援助总额处于大幅增长状态。 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到20世纪70年代末,两国关系正处于蜜月期。政府和人民都洋溢着友好的气氛。 可以说,包括反对党在内的日本政党珍惜最近恢复的中日外交关系。 1978年8月,中日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两国友好气氛更加密切。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对向中国提供官方发展援助的态度是明确和积极的。 大平正芳首相1979年访华期间的讲话清楚地表达了日本政府的积极态度。他说:“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认为你们国家(中国)的现代化政策应该受到祝福。这完全是因为这一政策直接关系到国际协调的核心问题,一个更加繁荣的中国的出现有望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我国大力推进中国现代化合作政策的原因不仅是我们自己的考虑,也是这一全球期望的支持。 (1)第二章新日铁援助宝钢和中国继续宝钢建设的难点 回顾今天的这一进程,不难看出日本对宝钢的积极援助从政治角度支持了中国的现代化。 日本认为,中国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亚洲的和平与繁荣,从而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周边环境,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 从经济角度来看,这种“利己主义”表现在新日铁公司的负责人一方面为自己创造了大量的经济利润,另一方面为技术转让留有余地,以防止宝钢成为其竞争对手。 经济上的“自私”因素给当时的“蜜月期”中日关系增添了一点噪音,但瑕疵并没有掩盖瑕疵。从宝钢的建成大大缩短了中国钢铁工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来看,中国对日本的援助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感谢。 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对宝钢的积极援助凸显了中日两国在过程和结果上互利共赢的特点。 此外,日本对宝钢的援助与日元贷款无关。正是日本政府在中国国民经济调整的背景下,将第一批日元贷款的后两个项目转化为“商品贷款”,使得宝钢项目一期得以延续。因此,宝钢是日元贷款的特例。这是日本政府“政治决心”和日本政府在“情感型”指导下促进中日友好善意行动的结果 宝钢制备钢的背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原料,也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钢铁工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基础产业。钢铁工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乃至国防工业的发展水平。 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用机器生产取代了体力劳动。从那时起,一个国家的钢铁产量已经成为其国力的标志。 无论是旧品牌的主要资本力量英国和法国,还是后来出现的美德,钢铁制造业都被置于最高优先地位。 20世纪70年代,日本钢铁工业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方面也位居世界前列。 19世纪下半叶,随着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深入,中国现代机械工业在被迫开门的条件下诞生。 钢铁工业是其中最早和最有影响力的部门之一。清同治年间(1871年),福州造船局锤铁厂和拉铁厂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钢铁工业的诞生。 ①此后,清朝先后开设了贵州清溪铁厂(1885年)和汉阳铁厂(1889年) 然而,在贫穷和虚弱不断积累的旧中国,粗钢年产量即使在高峰期也只有923,000吨,1949年降至150,000吨。 (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中国钢铁工业的落后局面,中国政府借鉴“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钢铁工业被置于最高优先地位 (2)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中国已经改造了一批旧钢厂,同时建造了一大批大型钢厂 例如,包钢建于1955年,20年达到标准,年产量为150万吨。WISCO建于1957年,8年内达到标准,年产量为200万吨钢。攀枝花钢铁公司始建于1965年,10年达到标准,年产量200万吨。 然而,旧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太慢,“文化大革命”的动乱造成的停滞扩大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 例如,日本1960年的钢产量为2200万吨,1973年达到1.19亿吨,翻了两番半。 全国有10多家1000万吨的大型钢厂,最大的钢厂达到1600万吨。 (3)自1970年代以来,美国已建成3家规模为600万吨的钢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已将4家钢厂改造成每年600万吨的规模。这些标准已经超过5年没有达到标准。 同期,韩国建了一座年产1000万吨的钢厂,台湾和巴西也分别建了一座年产500万吨和600万吨的钢厂。 截至1977年,中国钢产量为2374万吨,其中成品钢1633万吨,当年轻工业系统需要约200万吨钢,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1/2左右。 当时,该国人口接近10亿,人均钢产量只有24公斤。当时,美国的人均体重为230公斤,日本和西欧为150公斤,第三世界约为100公斤。 (4)“文化大革命”后第二节日本对宝钢和新日铁援助的积极作用中国自实现“平反”以来,一直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然而,建设资金的缺乏和科技水平的落后一直阻碍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如前所述,宝钢的建设也受制于这一瓶颈问题,因此引进外援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 然而,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左”的困扰,其自力更生的意识形态被无限期地推高。它认为外援是一种祸害,并完全拒绝它。 直到粉碎\"四人帮\"后,中央政府及其部委才领导了大量的海外访问。虽然对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感到惊讶,但他们决心引进外援。 对此,邓小平曾表示:“我们目前的生产技术水平是什么?上亿人吃米饭,但是食物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我国钢铁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国外先进水平的十分之几。 新兴产业之间的差距甚至更大。 在这方面,我们不应该说我们落后了120年。即使我们落后了8年零5年,甚至3年零5年,差距仍然很大。 只有了解落后,我们才能改变落后。 向先进学习是赶超先进的唯一途径。 科学技术是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 任何国家,任何国家,都必须向其他国家学习,学习其他国家的优势和其他人的先进科学技术。 因为今天的科学技术落后,我们不仅需要从国外努力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也需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1)中国在历史上对世界做出了贡献,但现在已经停滞了很长时间,发展非常缓慢。 现在是我们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时候了。 我们曾经向发达国家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先进科学技术,这叫做“崇洋媚外”。 现在每个人都明白这是一句愚蠢的话。 我们已经派了很多人出去参观,这样更多的人就会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 关门、站着不动、傲慢是不可能发展的。 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我国的发展被推迟了十年。 20世纪60年代初,我们与国际科技水平有差距,但不是很大。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世界进步很快,差距也大大扩大了。 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差距不仅是10年,可能是20年、30年,有些地方甚至可能是50年。 本世纪末还有22年。22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如果发达国家,包括你,在20世纪70年代的基础上继续前进22年,会是什么样子?到本世纪末,在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达到你们的水平不再容易,在22年内达到你们的水平更加困难。 因此,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善于学习,并获得许多国际帮助。 我们应该引进先进的国际技术和设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 (2)第二章新日铁改造宝钢的难点及中国对宝钢的延续……第一节宝钢建设背景第二节……第二节日本对宝钢和新日铁改造的积极作用……第三节宝钢建设难点与日本官方发展援助……38第一节“宝钢合同变更事件”与日本官方发展援助.......第二节日本宝钢改造中存在的问题……第三节日本宝钢一期工程改造的意义……第48节本章总结……51结论……53结论宝钢是针对上海长期缺铁和中国钢铁工业严重落后而建立的 当时,中国资本和技术匮乏,形势严峻,日本积极主动地在技术和资本两方面给予大力援助,这不仅使宝钢成为当时中日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情感型”指导下中日友好的重要见证,大大缩小了中国钢铁工业与外国先进水平的差距。 因此,日本对宝钢援助中体现的“利他主义”是显而易见的 最后,应该提到的是,围绕援助问题的中日认同已经开始改变。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北部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和核危机后,中国不仅向日本提供了各种救灾物资和设备,还首次向日本派出救援队,从而改变了其纯粹的“受援国”地位 与此同时,中日两国决定在援助非洲等第三方问题上相互合作,加强交流,成为“援助伙伴”。 参考文献1。上海档案馆馆藏:B246-1-1264-50宝钢重型货物运输装卸设备急需实施紧急报告2。上海档案馆馆藏:B246-1-1265-36关于设立上海宝钢进口物资运输办公室的请示3。上海档案馆馆藏:B246-3-550彭冲、韩易哲、阎杨眠书记在宝钢市委党校、职工代表大会、教育等方面的讲话。4.上海档案馆档案:B246-3-560国家建设委员会、建材总局关于地面运动站发展、电力、煤炭、基本建设任务完成、宝钢建材对接、关于加强基本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等。5.上海市档案收集档案:B246-3-440上海市改革委员会劳动和通信组办公室关于劳动和通信系统基础设施、设备、劳动力配置、工资和福利的要求、报告和答复6。上海档案收集档案:B246-3-558国家计委、经委、建委、财政部关于发布1978年纺织技术项目费、产品、质量、新技术推广项目通知、潜在开发、创新改造项目普查计划、宝钢合作会议纪要等。7.上海市档案收集档案:B257-3-189局(上海市建设局)关于宝钢建设选址规划、市政设施及资金等问题的意见报告函。8.重庆钢铁设计院技术信息部:新日铁军金钢厂建设与运营,上海冶金设计院重印。1977年11月9日。重庆钢铁设计院技术信息部:《新日铁大鹏钢铁厂技术引进》,上海冶金设计院重印,1977年11月10日。《新日铁企业管理》,宝钢总厂资料室重印,197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