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140字硕士毕业论文清算冲击与金融稳定研究

38140字硕士毕业论文清算冲击与金融稳定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140字
论点:流动性,资产,金融
论文概述:

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分析,提出了本文研究背景下的流动性、流动性过剩与不足和流动性风险的概念,并分析了不同层次的流动性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对金融稳定的内

论文正文:

1.介绍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自197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危机频繁爆发,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显著增加。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在过去40年中,93个国家发生了112次系统性金融危机,46个国家发生了51次局部危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是1973年的两倍”(阿辛格林和伯德,2001)。金融体系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危机通常会影响整个经济体系,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统计,金融危机造成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损失为8%,在新兴市场国家更高。一场又一场金融危机让人们深刻认识到,金融稳定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然而,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导致金融不稳定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各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开始高度重视如何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对金融稳定的研究正在形成一种世界性的趋势,并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目前,流动性的剧烈波动正成为影响金融体系稳定和全球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流动性冲击通过不同的渠道影响金融市场。这些影响可以通过金融机构、企业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直接产生,也可以通过资产价格间接产生。在经济发展的正常时期,流动性过剩和不足将为交易者创造利润机会,增加交易量。然而,当市场不稳定时,流动性冲击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将在多种机制的作用下放大和恶化,导致系统性风险。
1998年以前,对流动性冲击与金融稳定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亚洲金融危机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破产,特别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导致金融危机中流动性冲击的风险开始引起广泛关注。通过此次金融危机中流动性特征的变化,人们深刻认识到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不足可以瞬间逆转,可以通过扩散机制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之间传递,也可以通过资产价格等渠道在国际上传递和扩散,给各国金融体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最终引发全球金融体系的动荡。这进一步引发了对流动性变化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机制及相关管理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1)流动性过剩产生资产价格泡沫
由于美国新经济泡沫的破灭和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美国经济从2001年起开始加速下滑。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将利率从7.5%连续下调至1%,以防止严重的经济衰退。以美联储持续降息为标志,各国央行都采取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导向”经济增长战略、大规模日元套利、杠杆交易、石油美元的扩张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快速发展,共同导致了全球长期流动性过剩。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也开始显现迹象,宏观经济运行过热迹象也开始日益显现。与此同时,中国的贸易顺差继续扩大,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加大。中央银行必须向市场提供越来越多的基本货币。其中,夏的供应量甚至达到了18%左右,远远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过度的货币供应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信贷数量增加。与此同时,2005年7月新一轮汇率改革后,由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际热钱的流入冲击也加剧了中国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随着流动性过剩现象日益加剧,大多数国家的资产价格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除了流动性过剩之外,中国还出现了资产价格泡沫不断扩大的问题:自2007年4月以来,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加速上涨,2007年8月上涨6.5%,达到近10年来的新高,上证综指达到6124点,2007年10月超过6000点。a股总市值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也增长了八倍多,从2005年10月的3263亿元增加到2007年8月的2702.5亿元。与此同时,2007年5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6.4%,呈逐月加速趋势。这表明流动性过剩和资产泡沫相互影响、相互加强,检验了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有效性,也检验了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2文献综述和概念定义

流动性作为现代金融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不仅反映了单一资产的特征,也反映了资产、部门甚至市场之间的一些依赖关系(如联动效应和溢出效应是最好的体现)。始于美国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充分表明,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促使流动性在金融危机爆发和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尽管流动性本身引发了金融危机,但它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强烈影响。正因为如此,流动性与金融危机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经济学家的重视,流动性冲击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机制的研究自然成为焦点。本章第一节分别讨论了国内外关于流动性和金融稳定及其关系的相关文献。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文研究背景下的流动性、流动性过剩和短缺以及流动性风险的概念,并分析了不同层次流动性的概念及其关系。同时,界定了金融稳定的内涵,并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导致金融不稳定的两大因素。这将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和方向。

2.1文献综述

2.1.1流动性文献综述
凯恩斯(Keynes)(1936)首先总结了市场流动性,提出了流动性偏好的概念。根据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观点,货币供应由中央银行控制。如果货币供应量是固定的,利率取决于人们的心理流动性偏好,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滋生流动性偏好①。托宾(1958)指出,如果卖方希望立即出售其金融资产,卖方可能损失的程度代表资产的流动性。格伦(1994)将流动性定义为在不引起价格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快速交易的能力。现阶段,流动性不再等同于流动性偏好,而是具有金融产品交易能力的特征。在讨论广义货币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金组织)认为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在短期内能够以完全或接近市场价格出售的程度”。长期以来,这一定义一直得到理论界的一致认可。随着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兴起,流动性被赋予了新的含义。(2)《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事务词典》(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Monetary and Financial Affairs)从四个方面解释了“流动性”:作为上述流动性的一般概念,流动性是指资产本身的流动性。从市场微观结构的角度来看,流动性与市场交易活动密切相关,这是上述金融资产流动性定义的延伸。如果金融资产在金融市场上交易活跃,交易成本低,那么我们称市场流动性高。相反,如果市场交易疲软或交易成本相对较高,我们称市场流动性相对较低。从财富跨期转移的角度来看,流动性是指金融产品的可用性,能够实现财富的跨期转移。从投资和消费的跨期选择角度来看,当经济实体想要实现消费时,如果一项资产能够满足跨期优化的需求,那么该项资产就具有流动性。

流动性冲击对金融稳定影响的3个案例……36-53
3.1美国金融危机前流动性过剩.........36-39
3.1.1宏观水平分析.........36-37
3.1.2微观层面分析.........37-39
3.2美国金融危机中流动性不足.........39-46
3.3流动性波动的扩大影响.........46-50
3.3.1宏观分析.........46-48
3.3.2微观层面分析.........48-50
3.4流动性冲击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50-52
3.5本章概述.........52-53
4流动性冲击影响金融稳定的微观机制.........53-72
4.1通过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冲击.........53-57
4.2资产流动性冲击.........57-70
4.2.1理论模型分析.........57-67
4.2.2中国的实证分析.........67-70
4.3本章摘要.........70-72
5流动性对金融稳定影响的宏观机制.........72-105
5.1流动性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72-79
5.1.1流动性影响.........72-75
5.1.2中国的实证分析.........75-79
5.2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稳定的关系.........79-84
5.3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选择.........84-103
5.4本章摘要.........103-105

结论

过去20年来,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已经相当成熟,成功地实现了总体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目标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但它们在实现资产价格和金融稳定目标以及与前一套目标的协调方面一直存在不足。实践也证明,单靠总体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无法保证资产价格和金融稳定。相反,许多资产价格失衡和金融危机发生在总体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环境中。次贷危机是一个集中的见证。在后危机时代,央行在协调资产价格/金融稳定目标和总体价格稳定/经济增长目标方面的作用将成为各国央行面临的最大挑战。
次贷危机的启示是,应该讨论资产价格变化背后的机制,特别是筹资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央银行与资产价格之间的问题不是中央银行能否对资产价格做出反应,而是应对哪种资产价格波动。同时,在全世界都在讨论金融市场变化对央行职能的意义的背景下,对央行和资产价格的讨论应该结合央行的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宏观审慎监管等职能。本章分析了流动性影响下中国保持金融稳定的政策选择。首先,在第一节中,总结了前人的研究结论。然后,在第二部分,根据央行何时以及如何处理资产价格,央行提出了维持资产价格和金融稳定的政策建议。最后,第三部分提出以资产价格/金融稳定为主要目标,加强和完善我国银行宏观/微观审慎监管职能,在不损害实体经济的前提下有效控制资产泡沫。

参考
[l]巴曙松。观察流动性过剩的国际视角[。中国金融,2007,(10):42-44。
[2]卜永祥。流动性过剩的特征、原因及调控[。《经济趋势》,2007,(3):41-46。
[3]卜永祥。中国货币流动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原因[。金融研究。1999年,(8):5-8。
[4]戴进平、刘进、金晓婷。中国流动性过剩的货币经济学分析[。南开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5-48。
[5]董吉生,戴熊健。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原因调查[。金融科学,2007。(1):35-37
[6]董吉生。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现状研究[。南方金融,20%,(9):75-79。
[7]范从来。中国货币需求的稳定性[。《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2007年。(6):31-35。
[8]郭金龙和李文军。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互动的实证分析[。定量经济和技术经济研究,2004,(6):18-27。
[9]哈·纪明。全球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金融,2007,(22):22-24。
[10]汉·韩军。什么是流动性过剩[。解放军日报,2009-3-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