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5420字硕士毕业论文社会语言学硕士论文——基于社会语言学的长春地名探索

35420字硕士毕业论文社会语言学硕士论文——基于社会语言学的长春地名探索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5420字
论点:地名,长春,长春市
论文概述:

虽然长春居住的少数民族很多,但是在长春地名中,用少数民族语言命名的地名、山水名,仅有满语和蒙古语两种。通过调查,民族语地名的分布情况大致与历史上的民族发源和民族范围一致。

论文正文:

绪方理论对长春地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春市地名数据的调查整理中,为其他学科研究长春市地名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此外,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长春地名的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期理清语境,触及地名所体现的语言词汇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从而填补长春地区语言学研究的空空白。 第一章是长春市地名的结构。本文对1796年长春市现行行政区划地名进行了统计和整理。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它们是根据音节构成和词的构成特征来分类的。通过这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长春地名在构成上的特点 首先,长春市地名的音节构成在甲骨文记载的地名中,单音节占有绝对优势,因为古代文字和地理划分相对简单,即使有两个音节的地名,也是罕见的情况 《诗经》中的地名仍然主要是单名,如周元(大崖面)、风水(大文雅王声)、齐水(冯伟竹竿)、京、卫(见谷峰)等。然而,也有一些双音节和多音节地名,如钟楠(秦凤魁南)、徂徕(松露鲁公)等。 就龚宇记录的地名而言,单音节地名的数量基本上相当于双音节和多音节地名的数量。 在方马潭地图上,单个地名占据了次要位置,只有21个,而双音节和多音节地名的数量增加到29个。 由此可见,地名总体上呈现出从单音节到双音节、多音节的发展过程和趋势。 长春地名的音节构成分类如下:双音节地名:李顺、红旗、园冶、襄阳、双庙、韶关、嘉宝、贝隆、齐新、靠山、先锋、沾北、边岗、建邺、蒙城、黄金、兴隆、繁荣、南岗、北山、清江三音节地名:孙家屯、高家店、三生玉、石道光、花板坡、双花河、西道口、小城镇子、钱塘甲、太平山、源城宫、镇江口、柴岗站 泉农山镇、军火大学、铁西街、伏龙泉镇和梨水园是新立城水库和新立城街的五个音节以上; 双子婴回族乡按音节构成统计长春地区1796个村级及以上行政区地名,可以统计不同地区音节构成地名的分布数量 其次,长春市地名词汇构成了现代地名的命名方法,一般由专有名称和通用名组成。人们普遍认为“找到了专有名称并对通用名称进行了分类” 特殊名称:地名中用来区分地理实体的部分;通用名:它是地名的一部分,代表地名所指的地理实体类别,在同类地名中具有相同的含义。 长春市地名根据专名和通用名的组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只有专名,没有通用名的地名只以“专名”的形式出现,不包含通用名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初始命名时没有通用名称;二是地名的通用名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被省略,可以增加。 例如:永新节俭的桃园东升新丰和龙一家四季青松竹梅八一(村)自强(街)临甲(湾)普安(山)蔡佳(庙)洪多(沟)长明(瓦子)庞甲(绍国)舒华(嘴子)丰和日丽(2)“专有名称+通用名”形式“专有名称+通用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名形式,是通过在专有名称上加上通用名而形成的 长春地名中频率较高的常见名称有“街”、“路”、“家(子)”、“车”、“堡(子)”、“嘴(子)”、“胡同”、“子婴”、“河”、“沟”、“岗(子)”、“岭(子)”、“洼(子)”、“甸子”、“窝堡”和“村”等 邯大子婴四道岗八李英姿二道沟时嘉屯袁宝沟石岗边岗山后村大包青邵国盈凯子宣璐天街新屯林家徐马三家山保新开河村成家沃保平安保皇化岗五里堡子刘窑沟兴隆岭东店子火石岭子大 洼子第二章长春市地名特点1、汉语地名占主导地位,满语和蒙古语排名在地名相关问题的研究中,有必要考察词源 从我国古代地名著作中,我们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地名,还分析和阐述了地名的读音、含义、位置、演变和命名原因。 例如,东汉班固的《韩曙地理》和北魏李道元的《水镜朱》都对一些记载的地名进行了词源解释。 不同的民族语言形成不同的民族地名,地名的民族特征正是民族语言特征的反映。 长春地区历史悠久,王朝和政权的更迭导致了不同民族的迁徙和繁衍融合。 长春,自1944年起,面积为80平方公里,是北方唯一的多民族城市。这座城市一半的人口是少数民族。 当时,今天的宽城区-铁北区主要居住着朝鲜族,今天的南关区一代主要居住着满族,今天的绿源区一代主要居住着蒙古族,二道区主要居住着回族,汉族散居在全市各地 虽然长春有许多少数民族,但在长春的地名中,只有两种少数民族语言的名称,满语和蒙古语[1] 根据调查,民族名称的分布与历史上民族的起源和范围大致一致。 (一)满族地名满族是长春本地人 生活在松花江西岸的满族人大多是女真族乌拉族的后裔。住在双阳河边的大多数满族人都是女真族苏瓦岩的后裔。 满语作为一种少数民族语言,是我们汉语的一部分。我们也在尽力保护满族人。然而,由于民族融合和社会发展,满语现在很少使用。 吉林省是满洲族的重要发祥地,具有独特的关东民俗文化。 满族人的祖先靠打猎和农业为生。因此,他们非常重视山、水、动物等自然资源,并以满族相关语言命名了这里的山、河、村。 这些地名包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由于历史悠久,满族地名的书写风格和原始发音在今天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从长春满族地名中探索它。 据统计,今天有30个满族名字可以确认(另外35个景观名字) 名单如下:[1]双阳:河流名称和地名,位于双阳区 在过去,有一句谚语说“当你刷一支烟时,你会拉它”(满语意思是“河”) 帅沿河、苏万河和楚万河都发错音了 意思是“这条河浑浊而黄色” [2]银马河:河流名称、城镇名称、村庄名称是双阳区与永济县的界河,然后进入九台市 过去,它被称为伊蒙河(Ilmon River)、伊蒙比拉河(Ilmon Bila River)和伊玛河。 满语中“阎罗”的意思可能是由于汛期河水泛滥,淹没了人和动物,因此得名 (2)蒙古地名与中国古代北方的东湖、鲜卑、契丹、十味等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唐代的“十味”之一,《旧唐书》被称为“吴萌十味” “蒙古”最初是蒙古部落中的一个部落名称。在其领导人穆特统一蒙古各部之后,他被提升为蒙古的大汗成吉思汗,并于1206年建立了蒙古贵族——蒙古汗国 根据《长春市志·少数民族与宗教志》的介绍,长春市以少数民族语言命名的地名和山川包括蒙古语和满语 现在可以确认的有17个,集中在农安县和德惠县。现在,他们中的一些被挑选出来做简单的介绍:[1]哈拉海:城镇名称 它位于农安县,是一个蒙古人的名字和一个人的地名 另一个人说,“哈拉海”也叫“哈利海”,指荨麻 [2]佳苏代:村名 位于农安县,全称是“家格苏代”,长期以来被简化为“家格苏代”。 “苏”的意思是“鱼”,“台湾”的意思是“有x的地方” [3]喇嘛子婴:屯明 位于农安县 清朝有一座喇嘛庙,因此得名。 [4]库尔坚队:村名 位于农安县 清朝顺治初年,在那里发现了一个古城遗址。蒙古人称它为“苦建队”,因此得名。 中文意思是“斑点” 第二,移民地名的人口流动是改变人口分布格局、形成新的人口分布格局的主要驱动力 东北地区的移民和殖民化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现代城市的形成、发展和演变。 移民逐渐形成社区,最终发展成城市。 在《林佶林佶卢琳吉林乡土志》中也有移民地名的描写,如蒋家沟——“清朝时,汉人从关里迁到这里居住 起初有两三个家庭,后来变成了村庄。 大多数居民都姓蒋,因此得名蒋家沟 另一个例子是石家屯——“甘龙八年,山东有一个姓石的人。他们住在甘沟子村,来这里领工资 根据所处的位置,建造了两座茅草屋,过着富裕繁荣的生活。 从那以后,来到这里居住的人数一直在增加。原来,姓史房建,因此史家屯的名字叫“[二” 像这样在地名中带有姓特征的名字大多是移民名字。 据统计,长春市共有地名258个,占长春市地名总数的14%。他们的结构主要是:姓氏+家庭+普通名字,这些名字主要用于移民定居点。这一特征表明长春的地名受移民因素的影响 由于长春建立时间很长,早期移民的记录不是很详细,但蒙古王公大规模开垦后,大量移民来到这里。 据史料记载,在甘龙五十六年(1791年),冈萨雷斯·扎萨克·贡戈·拉博丹(Gonzalez Zasak Gong Ge La Botan)将目的交给流离失所者耕种,并开始大规模耕种。在那之前,一定有大量移民从海关进入草原。 清代以来,随着成千上万的满族人入关,东北地区人口稀少,农业经济急需发展,促使大量北汉移民到东北。 康熙、雍正、甘龙100多年后(前半段),尽管实施了封禁政策,还是有许多人冒险来到长春市这一地区,即海关中的难民。 据《清代文献通考与户籍》记载,顺治时期,东北人口只有27000人左右。 200多年后,到清朝末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人口激增至约500万。 这个移民群体是由封建社会的农民组成的。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由于历史上频繁的政治变革和军事活动,以及东北地区作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一个临界点,地区和移民的数量也在不断变化。 尤其是清朝初期满族的入关和随后汉族移民入关,促成了东北地区民族构成的变化。 民国时期,东北发生了大规模的垦殖。1928年,《东方杂志》记载,“近年来,直隶、山东、河南三省饱受战乱之苦,战争频发已有多年。” 为了应对自然灾害的流行和小偷的增多,陆贽去年的受灾面积是几十年来最大的。 士兵和土匪、干旱和蝗虫是彼此的原因,造成极其严重的饥荒。 ......灾区的居民没有耕地,也没有房子住,所以他们在路上四处迁移,前往东北三省,那里有100多万人“[1号” 到民国初年,即1911年,东北地区的人口从500万迅速增加到1800万。大量的汉族移民也使得汉族文化逐渐影响到原来的少数民族地区,并使长春地区呈现出新的民族地理景观。 据记载,“在国家一开始决定在中原立足之后,它多次遭到三次叛乱。因此,八旗和士兵们争相使用他们的生命,战斗到死。士兵人数很少。” 起初,外来的满族人不太擅长耕种,东北的土地非常适合种植庄稼。当时的文化不能满足生产力的要求,所以汉族的涌入只是时间问题。 长春的民族构成和移民的变化也反映在最近的一些地方志中。 第二章长春市地名特征……131.中文名字占主导地位,……13 (1)满族地名……13 (2)蒙古地名……14第三章长春地名与社会文化……191、长春市地名和地理特征……19 (1)长春市的地名和地形……19 (2)长春的地名与水文……21 (3)长春的地名与植被……212、长春市地名与民族活动……223、长春市地名与军事活动……234、长春市地名与经济活动……24结论长春地名不仅是具有文化气息的个体地名,而且有趣的是,一些系列地名是从文化角度命名的,相互关联,如明德路、新民街和山治路。这种结合只是“大学”的开始:“去大学的路是在明德,对人友好(童新民)和完美。” 这些典故地名也成为长春地名的来源之一,蕴含着长春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参考[1]曹典举。吉林纪事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2]长春市编年史编纂委员会[。长春市纪事报,自然地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3]陈建民。中国语言与中国社会[。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4]陈远。社会语言学[。上海:林雪出版社。1983.[5]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6]朱亚萍,尹柯俊,孙东湖。地名学基础教程[。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4。[7]戴夏青。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8]福建省语言学院。[2010年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福建:福建省语言学院,2010。[9]郭Xi。中国社会语言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0]顾万春,杨美华。长春自然地理纪事报[。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