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79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构建分析

379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构建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7900字
论点:区域经济,中国,自由贸易区
论文概述:

本文以中国依托的主要国际生产网络——亚洲生产网络为研究的出发点,将通过该生产网络及其延伸的国际生产网络与中国建立并保持密切经济联系的国家和地区纳入研究视野,尝试对中国区域

论文正文:

介绍

1.1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自1990年代以来,随着谈判者人数的增加和议题范围的扩大,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谈判的灵活性和效率大大降低。利益攸关方,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不愿意在一些核心问题上妥协,导致全球多边贸易谈判陷入“两难境地”,多哈回合被迫多次暂停,重启后陷入无休止的僵局。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世界各国已开始把目光转向参与成员相对较少、开放程度较高和成就较容易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浪潮。自21世纪以来,以建立自由贸易区为主要目标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已经扩展到世界所有地区。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区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它们放在与多边贸易同等甚至更高的优先地位,并在这方面制定了国家战略,如美国的“竞争性自由化战略”、日本的“全球化战略”、新加坡的“腹地扩张战略”、智利的“重叠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和墨西哥的“全面自由贸易区战略”。通过这些战略,上述国家对选择自由贸易区伙伴国家的原则、目标、标准和程序作出了详细规定,从而有效地指导了本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全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中国也充分认识到参与其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予以落实。2001年发布的“十五”计划提出“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系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这是中国官方文件中首次将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促进多边贸易自由化明确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2004年修订的《对外贸易法通则》(General Provisions of Foreign Trade Law)明确规定,“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中国应促进和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缔结或参与关税同盟协定、自由贸易区协定等区域经济贸易协定,并参与区域经济组织”,这为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奠定了法律基础。
21世纪初,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开始在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和快速融入世界市场的新形势下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发展迅速,而且规模也大大扩大。加入《亚太贸易协定》为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打开了大门。结果,中国先后与东盟、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智利、巴基斯坦、新西兰、新加坡、秘鲁、哥斯达黎加等经济体达成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使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开始突破外围,向世界其他地区扩散。上述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对中国扩大对外贸易、促进与贸易伙伴的相互投资和服务、扩大经济发展空和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途径和新途径,其重要性日益增加。尽管近年来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快速进展,但从其进程和成就来看,中国自由贸易区的现有格局基本上是“分散”和“非自愿”的布局,具有一定的无意识。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和规划仍然存在许多弊端和缺陷,不能适应和引导当前快速发展的国际经济形势,迫切需要改变。具体表现为:我国缺乏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系统战略规划,实践呈现目标模糊、被动应对的特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合作受到限制,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目标较低,其利益需求仅限于经济利益。区域经济伙伴的选择很少,不能反映中国对外贸易的实际发展。中国已建立的自由贸易区总体水平低,深度不够。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与中国日益落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形成鲜明对比。现实要求中国适时改变。2006年,中国商务部开始提出将自由贸易区提升为国家战略的构想,并陆续开始相关研究。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关于未来经济发展任务的报告中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因此,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1年12月,胡锦涛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高级别论坛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提出:“我们将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好更快发展。”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也面临着许多国际市场风险,突出表现在宏观经济政策日益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部分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部分行业面临升级转型,国内产业结构进入艰难调整时期。长期以来的外向型经济政策一直导致我国投资过快和消费不足之间的矛盾。产能过剩和消费不足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对出口的过度依赖,从而增加经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此外,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深化,中国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来维持经济发展。国内生产能力的短缺导致能源缺口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建立稳定的外部能源供应网络。

2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构建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分析
自19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多边贸易体系的迅速发展,随着世贸组织成员的增加和新一轮多边自由贸易谈判难度的加大,参与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某些谈判领域的分歧日益扩大,多边自由贸易体系最终进入了一个艰难的调整期,一度陷入停顿。与此同时,以自由贸易协定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蓬勃发展。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构建,我们首先简要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理论。

2.1.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目前,“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词经常出现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文献中,但目前国内外对它们没有统一的定义,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含义也不完全一致。基于此,在讨论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之前,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并界定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词的具体内涵。中国学术界广泛使用的“整合”一词源于英语中的“整合”,即“整合”和“统一”。当这个词用于经济范畴时,它就构成了“经济一体化”。自从“一体化”一词被引入经济学范畴以来,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经济一体化”做出了不同的解释。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扬(Tinbergen Jan)认为:“经济一体化是通过相互合作和统一,消除阻碍经济最有效运行的人为因素,创造最合适的国际经济结构。”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认为:“一体化是一个达到联盟状态的过程...不仅有必要消除成员国经济单位之间的歧视,而且有必要制定和执行协调一致的共同政策,其范围应足以确保实现主要的经济和福利目标。”33赵如玉等人认为:“所谓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大规模社会化生产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入发展的推动下,从经济交流到经济合作乃至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徐宝华等人认为:“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通过预先确定的方式和手段逐步消除它们之间的经济政策差异,并最终在空之间建立一个更大的经济区域或活动”

3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构建的原因分析.......35
3.1亚洲生产网络的局限性.......35
3.1.1贸易增长机制中的缺陷.......35
3.1.2缺乏组织和管理机制.......38
3.2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困境.......40
3.2.1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40
3.2.2亚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力.......41
3.2.3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42
3.3主要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对中国的影响43
3.4中国在亚洲生产网络中面临的挑战52
3.4.1现状和发展状况52
3.4.2问题和挑战56
3.5本章摘要57
4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构建的基本分析......58
4.1新区域主义浪潮的兴起......58
4.2“亚洲工厂”成长壮大......72
4.2.1亚洲生产网络概述.......72
4.2.2亚洲工厂开始成形.......74[/溴/]4.3中国成为亚洲工厂的核心平台....76
4.3.1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76
4.3.2经验测试和结果分析...77
4.3.3研究结论.......83
4.4本章摘要....85
5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伙伴选择分析...86
5.1模型构造...86
5.2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89
5.2.1基于贸易依赖的测试...89
5.2.2基于贸易强度的测试...97
5.2.3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测试...101
5.3战略伙伴确定...104
5.3.1根据标准的结果和分类...104
5.3.2...107
5.4本章摘要.......108

结论

自1990年代以来,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区发展强劲。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它们放在与多边贸易同等甚至更高的优先地位,并相继提出了自己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为了有效地占领市场、能源、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投资,并为了战略安全,主要经济体已经开始竞争在全世界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网络。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对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构建进行系统研究。
(1)通过历史分析,本文第二章梳理了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和建设过程,发现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布局和推进路径已经不能满足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将自由贸易区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国工业安全对区域经济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提出对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构建的研究。
(2)本文第三章系统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构建的原因。笔者认为,在内外压力的威胁下,为了有效保护中国的国际市场、能源供应、外资、技术支持等发展资源,中国有必要尽快构建自己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以便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本文第四章详细描述了新区域主义在世界特别是亚洲的兴起,亚洲工厂的发展概况以及中国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中国已经为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本文第五章基于“自然贸易伙伴假说”,从世界众多经济体中选取中国63个最大的贸易伙伴,通过引入贸易依存度指数、贸易强度指数和贸易引力模型,系统计算上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潜在战略伙伴,从而获得中国与这些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依存度、贸易强度和贸易潜力的价值,并界定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伙伴。
在本文最初选择的63个中国潜在经济一体化伙伴中,25个在亚洲,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西亚和南亚。这些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亚洲工厂”(日本、香港、韩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的主要成员。)以及石油和天然气丰富的经济体(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欧洲共有19个地区,主要是欧盟成员国,这也符合中欧是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一事实。美洲地区有10个国家,包括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以及加拿大和巴西等资源大国。非洲有七个国家,包括南非、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和其他矿产和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大洋洲有两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一般来说,上述贸易伙伴基本上可以分为中国主要消费品出口市场、资本和技术来源、零部件来源、能源和矿产进口市场等。根据中国对它的依赖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中国对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美国的依赖程度最高。二是东亚和东南亚与中国属于亚洲生产网络的国家和地区。第三,中国还高度依赖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沙特阿拉伯、伊朗、阿联酋、南非等资源大国,以及德国、荷兰、英国和法国等欧盟成员国。一般来说,这些国家和地区涵盖消费品市场、资本和技术来源、备件供应地、矿产和能源等。

参考
[1]纪尧姆·高尔伊尔、弗朗索瓦·勒莫内、德尼兹·http://sblunwen.com/jjjclw/·乌纳尔-科森西。中国在东亚的一体化:生产共享,外商直接投资和高技术贸易[。《经济变革与结构》,2007年6月,第40卷,第1-2期,第27-63页。
[2]艾伦·埃亨、约翰·费尔南德斯、普拉卡什·朗瓦尼、约翰·辛德勒。雁行还是小鸭:中国对其他亚洲经济体贸易财富的影响。《国际金融讨论文件》,第887期,2007年2月28日。
[3]安藤和木村,“东亚国际生产和分销网络的形成”作者:伊藤和罗斯编辑。《国际贸易》(NBER-东亚经济学研讨会,第14卷),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05年。美国电子产品的复兴:亚洲生产网络和互联网的兴起。作者:博勒斯·m .,恩斯特·德·哈格德(合编):亚洲的国际生产网络:竞争还是财富?伦敦,Routledge 2000,第57-79页。
[5]大卫·许梅尔斯,达纳·拉普波特,基木易。垂直专业化和世界贸易的变化性质[。《经济政策评论》,第4卷,第2期,1998年6月。
[6]迪恩、朱迪思·m、冯克勤和王智。衡量中国贸易中的垂直专业化。经济办公室第2007号工作文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07年。
[7]迪尔多夫。简单贸易模型中的碎片化[。北美经济与金融杂志,2001( 12)。
[8]迪特·恩斯特&保罗·格雷里。东亚的国际生产网络和不断变化的贸易模式:电子工业案例[。牛津农业研究,第26卷,第2期,1998年。
[9]为在2013年2月20日至21日吉隆坡诺丁汉大学全球化和经济政策研究中心(GEP)举行的“亚洲贸易政策和一体化的最新发展”国际会议上介绍而编写的文件草案。
[10]弗朗西斯·吴,亚历山大·叶芝。\"东亚的生产共享:谁为人类做什么,为什么?\"作者:郑国汉,亨里克·基尔兹科夫斯基。东亚的全球生产和贸易[。克鲁沃学术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