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3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5000字
论点:民族精神,中华,培育
论文概述:

本论文的研讨从中华民族精神与调和社会的相关理论概念动身,提醒了中华民族精神与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论述了和谐社会构建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原

论文正文:

第1章导言

1.1相关概念及理论
 1.1.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精神是人对物质世界的观念把握,是人的认识、思想活动和盲目的心理状态,包括心情、意志和良知等。精神与物质相对,指人的内心世界现象,包括思想、意念、情感等有认识的方面,也包括其它心理活动和无认识方面。将“民族”与“精神”相连最早呈现于18世纪的欧洲。学术界普遍以为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基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最早对民族精神停止阐述。随后,德国哲学家和诗人赫尔德、巨大的哲学家黑格尔、德国法学家萨威尔以及当代著名学者伯林等都曾对民族肉体有过精辟的阐述。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并未对民族精神构成标准的定义。  我国学者关于民族精神的概念大致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见,其争论的焦点即民族精神的概念里能否应该包含传统文化的局限性,也就是说传统文化里的一些被称之为糟粕的局部能否应该包含在民族精神之中。    第一种观念以为:民族精神只是而且只应该是一个民族优秀、精髓的那一局部,代表的一个民族积极向上的一面,表现的是一种民族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心理认识和思想观念。只要这样来界定民族精神,我们才能够说它是民族生存、乃至民族开展和繁荣兴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是民族的“民族魂”或“国民魂”。以张岱年先生为代表。他以为“一种思想可以满足两个条件才干称之为民精神体:一个是有普遍影响,被许多人所承受,还有一个是它可以促进社会的开展。”依照这种观念,人们倾向于将民族精神定义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理论中逐步构成的,为多数成员所信奉的,具有普遍影响的,可以鼓励人们行进、有促进社会开展作用的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剖析这一定义它强调的重点无非就是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民族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理论中构成的,可以长期存在并且不时持续,可以禁受历史的考验而历久弥新。其次,民族精神是为多数成员所信奉的,强调民族精神是多数成员所公认的行为标准和道德原则,在关键时辰可以内化于人们的行动之中。再次,民族精神可以影响普遍、鼓励人们不时行进并促进社会开展。这一点明白的表示了民族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的一局部,是仅仅包含正面积极意义的精神。最后,民族精神是一种主体精神,对社会的开展具有支配和引导作用,是一种居于主导位置的精神。    第二种观念以方立天先生为代表,以为民族肉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民族肉体行将民族肉体限定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
 第2章中华民族精神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互促进的
 2. 1中华民族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
 2.1.1中华民族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延续下来的被大多数民族成员所认同的心理素质、思想感情、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以及道德准则等等。中华民族精神不仅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还体现了社会的发展方向以及社会进步过程中的精粹思想、进步观念和优秀文化等内容。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在吸收我国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成果和借鉴国外精神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的基础上不断形成的符合社会发展进步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华民族精神为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提供了思想来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和谐”的思想在我国的传统历史文化中有很深的渊源,追求社会和谐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我们汉语中通常所说的“和衷共济”、“以和为贵”、“厚德载物”、“和气生财”等都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对和谐精神的注解和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史伯就提出了“和谐才能生成万物,同一就不能发展。把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衡叫做和谐,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使万物归于统一”的思想。孔子对于“和谐”思想的论述更为详细、具体。他对于“和谐”思想的论述主要有:“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万物并育而不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些“和”的思想都体现了一种中正、协调、均衡、和谐的精神,它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哲学以及中国文化,并最终影响了中国政治思想,使和谐思想成了治国安邦的法则。  其次,我们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再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反映,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努力的方向。和谐社会以中华民族精神为基础,不断吸收其优秀成分将其发扬壮大,并结合我国实际不断创新形成新的精神动力。  再次,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不断发展的产物,融合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对各民族成员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能够凝聚各民族成员为了共同的利益而不断努力奋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根据新的历史发展形势做出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正确决策,中华民族精神能够使民族成员增进民族认同,凝聚全体社会成员并产生强大的内聚力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3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带来了新的历史契机..............................................17  3. 1民主法治与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17  3.1.1我国民主法治精神的曲折发展.........................................17  3. 1. 2新时期培育、发展民主法治精神的有利条件..........................18  3.1.3新时期民主法治精神的培育对策.......................................19  3. 2公平正义与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20  3. 2. 1公平正义的科学内涵...............................................20  3. 2. 2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所做出的努力................. 20  3.2.3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中华民族精神.................................22  3. 3诚信友爱与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23  3. 3. 1诚信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23  3.3.2当前诚信友爱缺失的主要表现..........................................23  3.3.3中华民族精神中诚信友爱精神的培育...................................24  3. 4充满活力与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25  3. 4. 1“充满活力”的科学内涵.............................................25  3. 4. 2充满活力与中华民族精神培育..........................................26  3. 4. 3增强社会的创造活力,促进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对策分析..................27  3. 5安定有序与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28  3. 5. 1安定有序为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持.............28  3. 5. 2促进社会的安定有序,提升中华民族精神..................................29  3.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30  3. 6. 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渊源..........................................30  3. 6. 2新时期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意义...............................31  3. 6. 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促进............ 32  第4章和谐社会构建条件下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举措..........33  .................................

结论    新时期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质就是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早日形成和谐社会的局面,能够充分激发社会的活力、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人民生活的热情,激发人民创造力,从而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民族精神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与问题。主要有: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些不和谐因素如果任其发展,后果则不堪设想。不仅会影响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甚至会影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新时期,我们只有大力完善社会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才能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全面构建,才能会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更重要的贡献。   首先,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一、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教育的发展要充分尊重教育的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形成各级各类学校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着眼于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四、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健全公共财政投人和保障机制,为全体国民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参考文献[1]刘彦武,弘扬民族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J],大连干部学刊,2005, (9)黄钊,弘扬“尚中贵和”的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5)顾红亮,民族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文化认同[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第5期陈勇,民族精神研究综述[J],理论前沿,2004, (1)孔繁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J],发展论坛,2003, (5)欧阳康、吴兰丽,民族精神的概念界说与研究思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孙文营,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华民族精神关系问题的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4)孙文营,和谐社会构建中科学发展观与民族精神的功能互动[J],求实(哲学当代视野),2009,(5)吴潜涛、冯季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9)张静,简论中华民族精神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价值[J]《探索》,2005,  (4 )郭艳春,论和谐社会思想对当代民族精神建设的指导意义[J]《前沿》,2009, (5)院合宽、田卫蒙,论弘扬民族精神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