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8500字硕士毕业论文豫剧声乐与民族声乐的融合

8500字硕士毕业论文豫剧声乐与民族声乐的融合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8500字
论点:豫剧,河南,声乐
论文概述:

通过我对豫剧名家在唱功和表演上的介绍,在现在文化大回归的背景下,民族声乐的教学也应寻求着创新的前行道路,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发展。同时也给我们学习声乐的同学更好的指明了另外的

论文正文:

先前的评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的良好局面.在两年一届的为大家所喜爱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以及各省级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中,比如像“中国好声音”、“红歌会”等,带给观众了很多欢乐的同时,也推出许多优秀的人才。但是从中不难发现我国的民族声乐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现在是声音的过于单一化和格式化的表演,值得我们大家去思考。而现在的戏曲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唱腔也越来越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台上的举手投足,鲜明的人物性格的表现,都印证了那句古话“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值得我们声乐学习者去好好学习和研究的方向。 一、 河南豫剧 (一)河南豫剧的由来及发展演唱时以吐字清晰、真假声的过渡自然流畅,独特的舞台表现力,善于细腻刻画人物性格而著称,凭借流畅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唱腔而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豫剧从乾隆年间流传至今,已有尽三百年的历史。河南古称“中州”,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具有深厚的民族戏曲传统,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而豫剧最早诞生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乐舞活动的开封。特别是在宋代,开封作为首都,勾栏瓦舍遍布全城,当时繁荣的景象促进了各种艺术形式的不断涌现。宋代志书《东京梦华录》有明确记载,当时有桑家瓦子、北瓦、次里瓦等,一个栏棚可融数千观众之多。豫剧它最早的称呼“河南讴”,清代中后期又有“高调”、“靠山吼”、“靠山黄”等称呼;民国期间民间也称本地梆、土梆等,学者文人在这一时期又以河南梆子称之。而梆子一称,主要流行在北方地区。比如大家熟悉的山东梆子,河北梆子等。从干梆子到土梆子再到河南梆子,直至新中国成立后被官方更名为“豫剧”,就是现代豫剧发展演变的整个脉络。它遍及我国山西、山东、安徽、河北、湖北、陕西、贵州、台湾等 20 多个省市自治区,得到很好地传承和发展。 (二)河南豫剧的角色行当豫剧在演唱的过程中,“行当”齐全。它主要包括:“生行、旦行、净行、丑行,” 豫剧的行当在早期分为:四生、四旦、四花脸。四生即是大红脸(又叫红净、戏生),二红脸(马上红脸),边生、小生(又叫二补红脸);四旦即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彩旦,老旦;四花脸即是:黑头(净)大花脸(净)二花脸(净),三花脸(丑)。在演唱伴奏的过程中,豫剧有着独特的板式结构和比较完整的音乐程式。可分为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飞板四大板类。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称之为老三手或仨弦手。后因二弦音色尖嗓为代之以板胡。武场常用的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又名堂锣或手锣)、手镲、梆子、手板等。有了这些乐器的通力的配合,才能跟好的配合好演员们在舞台上的精湛的表演。 (三)河南豫剧的名家名段豫剧经过了数代人的长期的探索和发展,历经尽三个世纪,呈现出流派纷呈,百家齐鸣的景象。说起豫剧的名家名段,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我们的豫剧大师常香玉,她是常派创始人,代表作《花木兰》、《拷红》、《五世请缨》等,她以“戏比天大”的准则要求自己,为百姓演出,其中的《花木兰》唱段更是为大家所熟悉---“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把一位女子替父从军保家卫国,戍守边关的形象诠释的深入人心。当年在我国支援朝鲜的战争中,她在全国各地唱戏为前线募捐了一架飞机,成为一段佳话,是一位受大家尊敬的为数不多的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艺术家。马派的马金凤,是豫剧名家里唯一的一位跨世纪的艺术大师,她创造了适合剧情人物需要的“帅旦”这个新的艺术行当,代表作是《穆桂英挂帅》《花枪缘》等,有许多经典唱段为大家所熟悉,在前久的梨园春节目上九十多岁高龄的马老师清唱了《穆桂英挂帅》中的经典唱段,声音依旧那么的清澈明亮,一颦一笑拿捏得恰当好处,是的台下的观众激动的起立为她鼓掌加好,我想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她现在是一位国宝级的豫剧大师。 一、河南豫剧..........2(一)河南豫剧的由来及发展..........2(二)河南豫剧的角色行当..........3(三)河南豫剧的名家名段..........3(四)河南豫剧生行..........4二、民族唱法..........5(一)民族唱法界定..........51、民族唱法的概念..........52、民族唱法的风格性及特点..........5三、融豫剧生行唱腔于民族男高音唱法..........8(一)融合的必要性..........81、豫剧生行和民族男高音名家名段给我们的启示..........82、融合的重要意义..........11(二)怎样融豫剧生行唱腔于民族男高音唱法..........111、继续戏曲唱法促进歌唱者演唱能力..........112、全面学习戏曲提高歌唱者的舞台塑造力..........123、学习不同传统形式促进演唱风格的鲜明化..........134、融合后形成独特音色演唱的重要性..........13 结论:通过我对豫剧名家在唱功和表演上的介绍,在现在文化大回归的背景下,民族声乐的教学也应寻求着创新的前行道路,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发展。同时也给我们学习声乐的同学更好的指明了另外的一条路子和方法,拓展了我国民族声乐的视野,拓宽了学习的思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民族声乐的舞台上会出现更多不同特点,且大放光彩的优秀的民族声乐男高音。我们的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全民要共同去追寻和实现的国富民强的“中国梦”,同时我们也迎来了全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的新时期,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中国梦”。为此,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和奋斗吧! 参考文献:1、《群芳谱河南名老艺人唱腔选》[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12)2、《戏曲音乐》[M].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19613、王基笑.《朝阳沟好地方》[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4、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北京广播学院,19945、郑茂平.《声乐语音学》[M].上海音乐学院,20076、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艺术》[M].中国音乐学院出版社,20007、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9988、李凌.《歌唱艺术漫谈》[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9、孙玉柱.豫剧唱腔在民族声乐唱法中的借鉴[J].时代文学,200910、马婷婷.谈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形象塑造[J].南京艺术学院,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