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幼儿园道德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

4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幼儿园道德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3000字
论点:幼儿园,德育,幼儿
论文概述:

本文研究的课题是“整体构建幼儿园德育教育体系”。也就是让幼儿园、家庭社区三者相互合作,相互沟通、交流、帮助与扶持,从而构建整体的幼儿园德育教育体系。通过在A, B, C三所不同

论文正文:

介绍

   
1.1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我们喜欢把孩子誉为花朵,祖国的未来。让适龄孩子入园,接受幼儿教育是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要从小做起,幼儿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就很难成才。所以说,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那么幼儿园教育就是根本之根本。”德育教育在幼儿阶段是极其重要的,对幼儿整体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大众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很多家长都愿意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入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细心的幼教工作者们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与环境看,发现幼儿所接受到的道德熏陶和教育十分不容乐观[。因为大部分的家长都望子成龙心切,逼迫孩子学习很多技能技巧,而忽视了他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缺乏知识经验和缺乏是非辨别能力的孩子逐渐变得“我行我素”“横行霸道”。可见,积极地对幼儿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根据《幼儿园工作过程》中提出的有关幼儿园德育主要目标,幼儿教师们开始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在幼儿的幼儿园活动中逐步渗透德育教育。但是从近几年的资料和现状调查表明,许多的幼儿园德育教育变得功利化,教学形式多流于课堂说教[。孩子们只是死记硬背老师交给他们的道德要求,而对其内容却不大理解,或是记住了也理解了简单的道德顺口溜,却没有应用在口常生活的行为举止中。可见,这种教育方法都没有真正起到让幼儿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作用。例如:幼儿园德育要求并没有转化为幼儿实际的品德行为。幼儿德育的语言化、知识化现象十分明显,幼儿德育存在着突出的知行脱节现象[f51。在国外,杜威等人也提出了“无灌输的道德教育”观,认为道德教育应该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反对封闭、禁锢学生的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能力,认为任何试图用一种单一的道德教条和道德信仰体系教育学生并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迫使学生接受这些教条和信仰的做法,都只会阻碍学生理智和道德的发展[f}l。再者,幼教工作者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时往往忽视了重要的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致使造成了(5+2}0)的局面[f}l。为了能够有效改善这种局面,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实在性,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既要非常重视家庭环境的影响,还要重视社会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我们应该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贯穿于幼儿家庭生活及各项社会活动中,从幼儿能接触到的、易于理解的具体事物入手,在口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家、园、社会一起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把德育教育渗 透到、回归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才能更好的完成对幼儿的德育教育。   
1.2研究的意义    幼儿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三岁看老,七岁看小”,(3-6)岁的幼儿正处于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同时他们具有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弱、道德情感不稳定等共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时,我们在教育方法上要更多的将德育教育以游戏的方式在生活、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并且开展家园同步教育,使幼儿园德育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协调一致,树立正确的道德榜样,不能把德育教育只当作简单的知识教授。那样只能使幼儿表现出有道德之知,而无道德之行,知其善而不为,为其恶而不。口本教育学家福泽谕吉在《何谓德育》、《德育余论》等论文中就指出:德育观念和德育良好习惯的形成受多种因素所制约,而不能完全归结于教育本身的力量,还必需由家庭、社会、教育机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同时,在我国有关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研究报告只有在少数的杂志和期刊上可以见到,也只是研究幼儿园德育教育发展的某一些方面,没有深层次的研究其现状、原因和整体解决的方法,所以,深入解决幼儿园德育教育问题成为事关提高我国幼儿德育整体水平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论文题目定位“整体构建幼儿园德育教育体系研究”。   
1.3整体性构建幼儿园德育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科尔伯格学说的核心理论一一即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型。是经过科尔伯格及其同事进行了20多年的追踪研究和在世界各地进行的跨文化广泛的实验证明的。科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发展是沿着垂直和水平两个序列发展的。垂直序列的发展是由道德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推移,水平序列的发展是从认知发展经社会认知发展向道德认知发展和道德行为发展的推移。过程可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这三种水平为前因循水平、应循水平与后应循水平。      (1)前因循水平是指处于这一水平的幼儿并不关心在某种情况下社会规定为正确的行为方式,而只关心行动的实际后果。在前因循水平上,个体从他的现实利益出发处理道德的问题。它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阶段。内容:所谓对的,就是绝对服从规则和权威,避免惩罚,不造成物质损坏。第二阶段,个人的工具主意目的与交换阶段。内容:所谓对的,就是能够满足自己或他人的需要,按具体交换原则做公平的交易。      (2)因循水平是指处于这一水平的个体,己内化现行社会的规则,即认为规则是正确的,能顺从现行社会秩序,且有维护秩序的内在愿望,行为价值是以遵守规则的秩序为依据的。在因循水平上,个体是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处理道德问题的。它包括两个阶段:    第三阶段,相互性的人际关系、人际期望与人际协调阶段。内容:所谓对的,就应该扮演一个好角色,关心别人,珍惜别人的感情,与伙伴保持忠诚和信赖,激励遵守规则和期望。第四阶段,社会制度和良心维持阶段。内容:所谓对的,就是对社会尽职尽责,烙守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和群体的福利[9]。   
1.4研究方法    整个研究过程将对太原市(A, B, C)三所不同办园性质的幼儿园为研究单位,对各个幼儿园的同一个班的五名大班幼儿为研究样本,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观察实验。
     1.4. 1观察法
    对每所幼儿园的研究样本随时跟踪记录,进行随堂听课,做笔记,记录幼儿的德育体现,及幼儿教师是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学的。
     1.4. 2访谈法    对样本幼儿家长进行详细访谈,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德育表现。
     1.4. 3调查法    通过对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幼儿所在社区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职业结构,和社区物质环境,记录幼儿经常去的社区活动场所,以便于从第三方的角度观察社区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1.4. 4文献研究法    在各大期刊里大量查阅的有关我国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相关文献,对其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类和总结。   
1.5创新点  本研究与其他有关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研究相比,有着不同的研究性视角。在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中发现,幼儿园德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都很分散,并没有完整的对其原因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与分析,而且这些文章也大都零星的散落在一些期刊杂志中。而本研究就是通过自身的观察实践,全面总结出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现状,并且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剖析,提出只有使幼儿园德育教育实施的三大主体幼儿园、家庭、社区三者通力合作,整体性的构建幼儿园德育教育,才能更好地解决目前幼儿园德育教育中的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与概念...................... 14-21    2.1 文献综...........................14-17        2.1.1 国外研...........................14-16        2.1.2 国内研.................16-17    2.2 概念.................... 17-21        2.2.1 幼儿园德................... 17-18        2.2.2 家庭教育..................... 18        2.2.3 社区教育...................... 18-19        2.2.4 整体性构建..........................19-213. 研究方案设计与结果分析 ...............21-44    3.1 研究样本选取和.................. 21-23        3.1.1 研究样本选取.................. 21-22        3.1.2 研究思路 ...........................22-23    3.2 调查结果...................... 23-38        3.2.1 A 园调查......................... 23-27        3.2.2 B 园调查结果 ..................27-33        3.2.3 C 园调查结果.................. 33-37        3.2.4 总结........................... 37-38    3.3 原因分析......................................... 38-44        3.3.1 教师对幼儿进行德.............................................. 38-39        3.3.2 教师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39-40        3.3.3 教师没有为幼儿起.................................. 40-41        3.3.4 德育教育环............................... 41-43        3.3.5 家长的教育观...................................43-444. 整体性构建幼儿园德育教育...............................44-57...................................................................  总结与展望    本文研究的课题是“整体构建幼儿园德育教育体系”。也就是让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三者相互合作,相互沟通、交流、帮助与扶持,从而构建整体的幼儿园德育教育体系。通过在A, B, C三所不同办园性质的幼儿园中,各选择出5名在德育方面表现较差的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在观察中采取了随堂听课、记录笔记、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等研究手段,发现了很多德育教育方面的问题。在第四章中详细分析了造成幼儿园德育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如:教师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是方式单一;教师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时没有做到应人施教;教师没有为幼儿起到很好地榜样作用;德育教育主体过于单一和家长的教育观念“重教识轻德育”等问题。针对这些显著的问题,在第五章中本文给出了整体构建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途径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紧抓幼儿教师对幼儿德育教育的各个环节、创设优质的幼儿园德育教育物质环境、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与家庭的良好合作和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与社区的良好合作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之间的相互合作,提高幼儿园德育教育质量。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为了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当代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不足之处,突出整体性构建幼儿园德育教育体系的必要性,以及找出如何整体构建幼儿园德育教育体系的方法。在选择研究对象时,特意从我市选择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三所办园性质和办园条件都不一样的幼儿园(公办幼儿园、企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通过研究后得到客观的结果。但是研究结束后,总体感觉研究的范围还比较狭窄,不能够准确的代表我市当地的所有幼儿园整体的德育教育水平,特别是和我国所有的幼儿园相比,研究的三所幼儿园就显得更少了。  在以后的研究中希望能将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即整体性构建幼儿园德育教育体系的实施途径,在这三所幼儿园里进行研究实验,验证研究成果的实用性与可靠性。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整体性构建幼儿园德育教育体系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1] 戴玉华.  关注幼儿德育现状 采取相应德育对策[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03) 周莹.  浅谈幼儿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 硅谷. 2009(14)[3] 石琳.  新加坡德育对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的启示[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4] 袁春晖.  德育教育应回归生活[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孙春荣,曹能秀.  中日幼儿园道德教育目标与内容之比较——以中日现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分析视角[J]. 文教资料. 2007(08) 鲁洁.  生活·道德·道德教育[J]. 教育研究. 2006(10) 郭思乐.  德育的真正基础: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论教学生态在德育中的地位[J]. 教育研究. 2005(10)[8] 王玉华.  当前幼儿园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J]. 山东教育(幼教刊). 2005(Z6)[9] 隋月英.  日本学校德育的发展及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J]. 教育探索. 2004(12) 鲁洁.  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探寻[J]. 课程.教材.教法. 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