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欧洲新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从马修·诺德到特里·伊格尔文化哲学的历史考察

3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欧洲新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从马修·诺德到特里·伊格尔文化哲学的历史考察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5000字
论点:文化,英国,马克思主义
论文概述: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从文化维度上,全面系统剖析了英国文化主义传统的价值局限和英国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危机与困境,实现了文化价值旨趣从文化危机到走向一种共同文化的转向

论文正文:

第一章是关于文化审视立场的转变:从文学批评到文化政治批评

20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一系列高度程式化的社会生活、文化的工业化和商业化等新特征逐渐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重要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西方社会的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和暂时沉寂时,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支强大力量,在继承英国文学批评传统的基础上,相继诞生了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和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

1.1。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是当前国内外的热门话题。“文化研究”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英国出现。它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逐渐流行于欧洲、美国和其他英语国家,然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研究”的趋势,尤其是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相继传入中国,并被中国文化研究所采用,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批评的主要话语资源之一。

1.1.1、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在英国的兴起

人们普遍认为“文化研究”源于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成就,即“伯明翰学派”。经过20世纪末的多年发展,英国“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学术趋势。英国“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包括霍加特和《文化的运用》(1958)、威廉姆斯和《文化与社会》(1956)以及《长革命》(1961)、特里·伊格尔顿和《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1980)、汤普森和《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1963)。在某种意义上,人们把英国的“文化研究”等同于雷蒙德·威廉姆斯和特里·伊格尔顿的工作和成就。他们挑战传统权威精英文化观念,使文化研究走向大众文化的方向,为许多新兴研究,特别是当代生活和文化现象的研究提供新概念、新方法和新理论理念。[对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的研究始于对英国利维斯文化传统的批判。19世纪,英国著名文化学家马修·阿诺德对其精英文化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李维斯为首的一批文化批评家继承了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的文化思想,采用精英主义的视角研究大众文化,从而否定了新兴的大众文化,逐渐形成了李维斯主义。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者反对从精英主义的角度研究文化,坚持大众文化意识。他们把文化视为一种生活方式,重视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巨大作用,认为真正的群众文化是底层工人阶级的文化。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理论在雷蒙·威廉斯和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化哲学研究中得到突出体现。...................
................................

第二章文化建设视角的转变: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

在实现文化审视视角从文学批评到文化政治批评转变的基础上,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立足于英国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观点和方法,从大众文化的视角构建了自己的文化哲学理论。

2.1。利维斯·[的困境/br/]
英国精英文化传统在英国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背景。英国精英文化传统的主要代表是马修·阿诺德和李维斯。马修·阿诺德坚持认为文化是对完美的追求。在马修·阿诺德的基础上,李维斯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与大众文明对立”的命题,形成了李维斯主义。

2.1.1。文化是对完美的追求

马修·阿诺德是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和古典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其主要代表是《文化与无政府状态》(1869年)。“文化是追求完美”是阿诺德文化理论的核心观点。作为文化传统的主要代表之一,马修·阿诺德生活在英国获得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时代,同时也是工人运动日益高涨、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时代。1867年,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新的选举改革法,扩大了选民范围。马修·阿诺德的《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一书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于1869年出版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改革法的回应。
精英传统首先体现在马修·阿诺德对文化的定义中。马修·阿诺德相信“文化与无政府状态”,认为没有必要争论“文化”的学术定义。相反,它应该被视为“通过阅读、观察和思考,我们能够理解的世界上最好的知识和思想,这样我们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事物的坚实和可知的规律,这样我们的行动就可以有根据,而不是那么混乱,我们就可以达到比现在更全面和完美的状态。”(1)文化之所以应该这样解释,是因为文化是引导人们走向理性的唯一力量,而人们只是“对理性的法律权威缺乏信心”(2)马修·阿诺德首先在《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中定义和分析了文化。“有一种观点认为,特别可以称为‘社会性’的动机被列为文化基础,它们被视为文化基础的主要和突出部分。这些动机包括对邻居的爱,纠正错误和消除疑虑的愿望,以及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和更幸福的崇高努力。”............................
................................

第二章文化建设视角: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17
2.1利维斯学说的困境....................................................................17
2.1.1文化是对完美的追求........................................................17[/溴/]2.1.2少数民族文化和大众文明之间的对立.........................................19
2.2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21
2.2.1文化意义的演变....................................................................21
2.2.2对文化的新理解........................................................22
2.3重命名流行文化.....................................................................24
2.3.1重新定义大众文化...............................................24
2.3.2大众文化是时代的产物。第三章......................................................26
文化价值观的变化:从文化危机到共同文化........28
3.1文化危机中的价值诉求......................................................28
3.1.1文化传统的价值困境......................................................28
3.1.2解决文化危机的尝试........................................................29
3.2共同文化建设.....................................................................31[/br/ ]3.2.1共同文化提案...................................................................31
3.2.2共同文化的产生..........................................33
.....................................................................

结束语
基于英国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着眼于从大众文化的视角建构其文化哲学理论,实现了文化建构视角从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变。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从文化维度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英国文化传统的价值局限和晚期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危机和困境,实现了文化价值主旨从文化危机向共同文化的转变。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文化政治批判立场不同于传统的英国文学批判立场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立场。无论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工人阶级文化研究、70年代盛行的媒体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研究,还是80年代以来的种族研究和性别研究,都致力于揭示文化在塑造社会意义中的作用,努力探索边缘化群体和主导阶层之间的文化权力关系,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的独特地位。无论如何,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这一重大转变对于我们理解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乃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和历史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思考现实的文化发展问题,尤其是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转向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自己的文化研究,这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民族化的一个范例。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反对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文化的科学方法,而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环境下得出的特定结论。……

参考
[1][英语]雷蒙德·威廉姆斯。文化与社会[。Trans。吴松仁和张文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e]雷蒙德。威廉姆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础和上层建筑[。胡蒲忠译。《外国文学》,1999年,第5期。
[3][英语]雷蒙德·威廉姆斯。政治和文学[。伦敦,遮阳板出版社,1981年。
[4][英语]翻译。雷蒙德·威廉姆斯。刘建基。关键词:文化与社会词汇[。联合出版,2005年。
[5][英语]特里·伊格尔顿。王宁翻译。文化之战[。南方文学,2001。
[6][英语]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矛盾[。外国文学,1996年,第2期。
[7][英语]特里·伊格尔顿。文化的概念[。由方杰翻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英国]特里·伊格尔顿。历史上的政治、哲学和爱情[。由马·梁海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9]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和文学批评[。由鲍文翻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10][英语]特里·伊格尔顿。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王凤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1][英语]特里·伊格尔顿。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由吴晓明翻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2][英语]特里。伊格尔顿。批评的作用[。Trans。王凤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