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6420字硕士毕业论文民族文化对民族交往心理的影响

36420字硕士毕业论文民族文化对民族交往心理的影响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420字
论点:民族,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汉民
论文概述:

本文是民族心理学论文,本文基于对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基本概况的了解,以对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调查为基础,对当地的回汉民族交往心理进行了跨文化的研究。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一个课题及其研究目的和意义
首先,在了解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史料和文字记载,探讨了该县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构成的逐渐发展变化和回族与汉族交往的发展过程。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地区的发展,揭示了该地区回族和汉族交往的发展变化以及民族交往的发展对该县民族关系的影响。其次,对当地回族和汉族的交往心理进行了跨文化研究,分析了当代回族和汉族文化在民族交往中的情感和民族认知,分析总结了民族文化对民族交往心理的影响,最后对交往后该地区回族和汉族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第三,收集更有价值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史料,积累资料,为今后编写地方民族关系史和回汉民族交流史提供相关的数据源。回族和汉族交往心理的研究可以为其他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本论文的选题对于突破民族关系研究的内在模式,进而进入心理学研究层面,具有重要的学术拓展和交叉研究价值。民族关系研究一直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政府管理部门和学术界都从不同层面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然而,以往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民族历史、民族政策和民族法令上。本文从张家川回族文化传播的基础出发,对张家川回族的传播心理进行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因此,本文对民族交往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张家川回族和汉族的心理特征及其交往,加深对民族认同的理解,促进回族和汉族和谐友好的交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两个选题的研究现状

(1)当前国外研究
民族文化是区分民族的重要指标。文化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延续的重要基础。它是一个国家长期共同生产和生活的产物。它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象征。由于其不同的起源和地区,所有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反映了他们在整体文化意识基础上的智慧。族裔交流是各族裔群体之间所有接触和互动的总称。它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是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交流。民族交往心理贯穿于民族群体的交往之中。在民族交流的过程中,所有民族都强调特定的文化特征,通过服装、语言、实物等一些可以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征来表达自己对本民族的认同,从而限制自己的民族,排斥其他民族。同时,民族文化的特征也反映了民族心理的特征,从而形成了民族心理的认同。20世纪末,国外民族文化和民族交往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开始发展,形成了一些相对成熟的模式。国外的讨论主要包括:德国社会学家俞敏洪?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洪佩瑜徐琳译,重庆出版社,1994年)。在这本书里,哈贝马斯认为劳动和交流是人类行为的两种基本模式。劳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也称为工具行为。这是一个有目标导向的行动。在比较和权衡各种手段后,演员选择最理想的手段来达到目的。它强调行为目标、行为手段和行为结果之间的内在一致性。
………

第二章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概况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基本情况和民族构成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甘肃省东南部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它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它也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较高的民族社区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该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部,山西省北部。东邻陕西省万县,南接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西接天水市秦安县,北接平凉市华亭县和庄浪县。地势从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1486 -2659。4米。该县气候差异很大,年平均气温为7.5℃,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无夏季高温,冬季无寒冷,雨热同季。它被誉为天水市的后花园。该县有六个民族,包括汉族、回族、藏族、土耳其族和东乡族。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332.496亿人,其中回族230.746亿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9.4%,即99。少数民族人口的3%,农业人口的3105万或93.8%。这是一个典型的回族和汉族共同生活的县。2003年12月,行政区划调整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辖3个镇12个乡、258个村委会和1296个村民小组。除曲子乡、王传乡和和睦乡为纯回族乡外,其余12个乡均为回族和汉族混合村。2010年11月,来自平安乡大麻、牛曲河、赵安三个村的12组村民被转移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和阜康市。当时,该县管辖3个镇、12个乡、255个村委会、1275个村民小组和4个居民委员会。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一个人口多、人口少的县。村民的大部分经济收入来自经营餐馆、买卖牛羊肉、干鲜调味品、小吃等。或者在其他地方工作。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伊斯兰教属于逊尼派。它随着元代回族的迁徙而传入,并在明清时期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两个民族概况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基本特点是混合、混合和集中,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也不例外。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主要民族是回族和汉族,但也有藏族、土族、东乡族和维吾尔族6个民族。各民族都为这个县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活动中,虽然各民族之间存在矛盾和差异,但它们也相互影响,以和谐共处为主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压迫和剥削被彻底废除,各民族一律平等,少数民族的语言、习俗和宗教信仰得到尊重,团结友爱共同发展,建立了“谁也离不开谁”的新型民族关系。特别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少数民族独立自主地处理内部事务,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进一步调动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根据历史记载,秦汉时期,张家川地区居住着西安和荣毅仁。此后,汉族逐渐增多。从元朝和明朝开始,少数回民住在那里。自清中叶以来,有大量回族移民。这些县居住着回族和汉族。回中国的回族人数比回中国的回族人数多。据说有“三个回中国的回族和七个回中国的回族”。同治时期,由于清末陕甘回民起义的失败,被迫投降的官兵被清政府迁到张家川,形成了回民聚居地,也就产生了“回归七汉三代”的说法。民国时期,张家川地区回族和汉族的比例趋于稳定,变化不大。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张家川人口迅速增长(如表2.1所示),尤其是回族人口。据统计,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目前有8个民族,包括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苗族和西安族。然而,除了回族和汉族之外,其他民族的人口很少,基本上都进入婚姻账户。换句话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人口主要是回族和汉族。到2011年底,全县总人口增加到332,496人,回族人口增加到230,74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9.4%,是1953年的两倍多。
……………

第三章张家川回族回族回族回族自治县回族回族文化.......15
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是民族认同心理的外部特征.......15
两国的服饰文化反映了民族情感的表达.......17
三国风俗习惯对民族禁忌心理的影响.......20
(1)饮食禁忌.......19
(2)婚姻习俗.......20
(3)卫生习惯.......24
(4)丧葬习俗.......25
四种宗教仪式和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5
第四章民族文化对民族交往心理的影响.......29
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专属心理和警觉心理.......29
坚持族裔群体之间的通婚.......30
三种宗教信仰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34
第五章巩固和发展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为回族和汉族.......37
一、巩固和谐民族关系,加强民族文化繁荣发展.......37
二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少数民族的竞争力.......38
三正确引导宗教适应当代民族关系.......37
四重视和加强宗教人员建设.......38
五.尊重和维护民族习俗.......39

第五章关于加强和发展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回族交往的思考和建议

自秦统一六国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目前,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总人口仅占总人口的8.49%,而鄂伦春族居住的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6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问题逐渐成为全球性问题。甚至,由于种族冲突,许多国家造成了社会动荡,甚至国家分裂。因此,民族关系是衡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交往是民族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民族间融合、沟通、协调、融合和促进发展的作用。种族关系是一个过程。由于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民族关系只有在不断解决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发展的时期。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民族关系。它们是所有民族的友好纽带和联系,其基础是社会对公有制的贡献。它们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具有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特点。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回族和汉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以及在各级交往中,不断加强沟通和交流。回族和汉族宽容、理解,和睦相处。与此同时,该县的回族在宗教、习俗等文化方面仍然坚持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受宗教信仰的影响,回族在民族交往过程中具有排斥心理和警觉心理,这使得张家川回族在频繁的交往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隔阂和距离。处理好回族和汉族的关系是全县长期稳定、发展和繁荣的基础。
………

结论

文化是维持社会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一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不仅体现在每个民族的活力上,也体现在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上。然而,文化认同本质上是一个从概念到心理的选择过程,是在特定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基本概念的影响下对特定心理的选择过程。由于其不同的起源和地区,所有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反映了他们在整体文化意识基础上的智慧。由于民族不同,文化被打上了不同的民族品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心理认同过程。因此,在民族交流中,“保持民族间的联系不仅意味着认同的标准和标志,还意味着允许文化差异存在的互动框架。”(1)因此,所有族裔群体的人都可以通过一些不同于其他族裔群体的标志,如衣服、实物、语言等,表达他们对各自族裔群体的认同。我们需要“将文化添加到文化中,而不是将文化添加到文化中”(2)。为促进各民族之间不断加深理解、认知和构建积极健康的和谐民族关系,必须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接触过程中理性面对民族文化和心理认同,尊重各自民族文化的选择,倡导“和而不同”、“宽容多元”的文化心理。
……
参考资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