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5874字硕士毕业论文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保障研究

25874字硕士毕业论文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保障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5874字
论点:残疾人,残疾人就业,社会
论文概述:

本文是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本文在通过对我国现阶段残疾人事业发展及就业现状的介绍中发现,尽管我国出台了各项维护残疾人就业权利的政策法规,各地方也对残疾人就业纷纷给以政策倾斜,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1.1背景残疾人是伴随人类历史而来的群体,是历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历史进步的奠基者之一 然而,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将残疾视为残疾。这一概念早已根深蒂固,并严重影响了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形象。 对“残疾”因残疾而被抛弃的理解使其成为残疾人的同义词。他们很难像普通人一样进入正常的生产领域并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他们的潜在能力经常被忽视。 根据残疾的不同类型,残疾人可大致分为身体、视觉、听觉、智力、语言和精神残疾,两种以上残疾称为多重残疾。 残疾人并没有完全丧失能力。大多数残疾人只有部分身体机能障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有独立工作的能力或正常智力。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残疾人通过自力更生和自力更生进入社会的例子。 例如,聋哑残疾人舞蹈家戴立华和智障音乐指挥家胡一舟都是残疾人,他们通过努力摆脱自身缺陷的阴影而走向社会。 我国还赞扬了各行各业的残疾模特。他们的先进事迹表明,残疾人可以像健康人一样,利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 因此,把这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残疾人群体放在一边,而不开发和利用他们的特殊人力资源,对迅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在当前国家统筹保障人民福祉、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残疾人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快从“劳动安置”型残疾人就业模式向“劳动保障”型残疾人就业模式的转变,有效发展残疾人就业模式,提高残疾人社会就业水平和就业保障水平,已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1.2国内外研究综述1.2.1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关于残疾人事业和就业的研究较早进行。这项研究已经具体化为一个特殊的系统。它不仅从数据测量、文献等研究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而且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国家政策对残疾人的保护、残疾人就业禀赋分析、企业在残疾人就业中的逆向现象、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等。 Massimiliano Agovino和Agnese Raposelli(2014)在他们的研究中使用了两步分析方法。首先,他们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来评估法律的适用性。然后,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地区残疾人就业的三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即影响残疾人就业的禀赋、各地区为实现残疾人就业所采取的行动和协调能力,以及促进旨在支持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政策和行为。 安格斯·达夫(Angus Duff)等人(2006年)认为,残疾人参与就业的障碍主要来自企业对残疾人就业能力的扩大和批判性评估。 丽塔·牛顿和马库斯·奥姆·罗德(2005年)在他们的研究中表明,除非《联合王国残疾歧视法》中对残疾人就业报酬的调整相对便宜,否则联合王国雇主将无法根据总体政策雇用残疾人,因此他们可以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包容性的吸收。 该研究还得出结论,雇主不愿意招募残疾人,但愿意继续雇用因工作原因致残的雇员。然而,雇主对这种行为缺乏监督,即使他们没有履行对残疾人的就业义务,也可能导致现行《残疾歧视法》的实施。 1.2.2国内研究综述关于残疾人就业的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逐渐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逐渐增加。一些从事残疾人工作的专家学者开始从不同学科讨论和研究残疾人问题。 李英生和李蔡瑁(2008)分析讨论了适用于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模式,提出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包括为包括残疾工人在内的所有工人建立城乡统筹养老、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以提高残疾人就业率。 第二章残疾人就业相关理论概述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描述这个群体。 残疾人的医学定义是:在身体或心理上,某个组织的功能完全丧失或无法正常运作。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它被定义为完全丧失了某种能力或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某种能力,并且不能正常从事社会活动的群体。 事实上,残疾人的定义总是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范畴,因为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有很大差异。 在本文中,残疾人被定义为由于一个方面的缺陷而缺乏相应的功能,它涵盖了生理和心理等许多方面,正是由于这种缺失,这个群体才被视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并逐渐成为社会活动中的边缘人。 2.1.2残疾人的就业主体通常被定义为具有工作能力和意愿的人。 一些有能力和意愿工作的残疾人享有与健全人相同的权利,并有机会参与工作和获得报酬。 2007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残疾人就业条例》,将残疾人就业解释为具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残疾人在法律规定的就业年龄内从事劳动并领取报酬的行为。 国家以政策法规的形式明确指出,尽管残疾人有身体或其他缺陷,但他们也享有普通公民享有的权利,如平等和自由就业、合法获得劳动报酬等。 因此,残疾人就业是指具有工作意愿和一定工作能力,或经过一定职业康复和教育后具有相应工作能力,获得工作和劳动收入的适龄残疾人。 第三章中国残疾人就业状况分析……133.1中国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和问题...................133.1.1中国残疾人就业状况............................13第四章中国残疾人人力资源开发的实证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2 14.1我国残疾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21第五章实现残疾人就业保障的措施...................315.1改变观念,树立新的残疾人观..............................31第五章实现残疾人就业保障的措施建议残疾人就业对残疾人和整个社会非常重要。通过对我国残疾人就业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残疾人就业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残疾人尤其是处于全社会的弱势就业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摘要:以武汉市武昌区残疾人就业为例,从促进残疾人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的角度,提出了我国残疾人就业的建议和对策。 5.1改变观念,树立残疾人新概念5.1.1改变社会观念,将排斥转变为接受和改变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歧视和排斥观念,必须树立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倡导积极良好的道德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人文精神,改变对残疾人的歧视和排斥,尊重、理解、关心和支持残疾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残疾人顺利融入社会提供理念基础。 此外,要充分发挥网络和媒体在当今社会的广泛影响,加大对残疾人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为公众树立新时期残疾人的全新形象,形成全社会广泛关注和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这样,更多的人可以理解残疾人,并理解这个群体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障碍不是来自残疾本身,而是来自社会对他们的漠不关心和歧视,以及由此造成的整个社会被排斥在残疾人之外。 因此,改变公众对残疾人的认识,创造对这一群体全新的印象和理解,消除偏见和歧视,有助于残疾人实现融入整个社会。 第六章总结和展望了我国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政策,这也是我国高度重视发展人类事业、关心实现人权和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体现。 残疾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残疾人群体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实现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真正实现我国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梦想,是当前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残疾人,他们也享有与普通人一样的社会交往和融合的权利和要求。 然而,由于身体缺陷,就业这个连接个人和社会的桥梁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如何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挖掘他们的就业潜力,寻求突破社会融合困难和企业拒绝接受残疾人自身的就业困境,是解决残疾人问题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残疾人职业发展和就业状况的介绍,发现虽然我国颁布了各种保障残疾人就业权利的政策法规,各地也对残疾人就业给予了优惠政策,但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残疾人就业的总体指标值仍落后于社会平均水平,表现在残疾人登记失业率高、平均收入水平低、就业结构不平衡、职业水平低等方面。 探讨影响残疾人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和制度因素 近年来,一些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和内陆城市对如何有效开发残疾人人力资源、促进残疾人就业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以武汉市武昌区残疾人发展模式为例,针对我国残疾人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介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转变社会和残疾人观念,形成包容开放的社会融合环境;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法律制度,强调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加投资,为残疾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财政支持;拓宽渠道,改变残疾人就业方式,满足多样化就业需求;加强培训,提高残疾人的人力资本水平和就业能力;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植根于基层社区街道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