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3666字硕士毕业论文大学生同伴教育研究

23666字硕士毕业论文大学生同伴教育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3666字
论点:教育,大学生,学生
论文概述:

本文是政治论文,本文从开展大学生朋辈教育的意义入手,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访谈,系统研究和分析了关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朋辈教育的实际和可行性,掌握具体资料。

论文正文:

1大学生同伴教育的相关理论

1.1相关概念的确定

1.1.1同伴教育

对等体是指对等体、对等体、伙伴等。,也指一群具有相同生活背景、相似年龄、地位和社会背景的人。早在古代,同辈和同辈的影响也存在。例如,孔子说,“一个没有朋友的人不如一个没有朋友的人”,“一个单独学习却没有朋友的人无知无知”,“三个人必须有我的老师。”选择好的并跟随它,选择坏的并改变它”;傅玄说,“靠近朱者赤,靠近墨是黑色的”;《易经》说“君子一言不发,君子一言不发”。这些反映了古代人已经开始重视朋友的作用,并对朋友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现代,毛泽东同志年轻的时候,在《诗经》中说:“婴儿在哭,要朋友”,表达了他对有共同愿望的同伴的向往。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同伴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没有提出明确的同伴教育的概念和方法。要理解同伴的概念,最重要的是理解同伴的特征。同龄人年龄相近,关注相似的热点,有相似的价值判断标准和经验,有相似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了解同伴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同伴的概念。

同伴教育是年龄、生活背景和爱好相近的人相互交流实现自我教育的过程。在国外,同伴教育的名称大致称为同伴监督、同伴帮助、同伴协调、同伴咨询、同伴事务管理。同伴监督注重相互监督,同伴协调适用于冲突协商,同伴心理咨询是疏导个体心理问题等。同伴教育概念在中国的泛化是复杂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同伴教育与同伴咨询、同伴监督和其他概念混合在一起。一些学者认为同伴教育与团体教育没有什么不同。笔者认为,广义上的同伴教育是由年龄、生活背景和爱好相近的人在相互帮助和鼓励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各种信息,实现特定教育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

1.1.2大学生同伴教育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倡导大学生群体自我教育,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伴教育也认同这一点。团体自我教育在组织形式上有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团体的自发行为。同伴教育和示范教育都倡导利用优秀学生发挥示范作用。因此,可以认为大学生同伴教育是对大学生自我教育和示范教育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同伴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特点,注重新的教育方法,提出更适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的教育方法。大学生同伴教育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补充。倡导利用同伴自身的力量,通过心理咨询教育、日常生活活动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使同伴受教育者能够极大地提高新生教育、日常交流、能力提升、求职就业、心理健康等方面,从而在大学生中营造互助自助的氛围,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方法。在大学生同伴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大学生。他们地位平等,易于交流和互动,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活动。学校管理者有责任把握教育方向,为大学生开展同伴教育提供必要的场所。

............................

1.2大学生同伴教育的理论基础

1.2.1孔子教育理论中的“同伴教育”思想

孔子是我国古代儒家最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当三个人一起走路时,我们必须互相学习.\"选择好的,跟随它们,改变坏的。”宋朝的朱Xi说了这样一段话:三个人一起走,而另外两个人有善恶,所以我追随善恶,改变了他们的恶行。他们俩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的讨论指出了向同龄人学习的合理性和重要性。根据同龄人的优势,人们可以学会模仿。鉴于同伴教育的不足,我们可以以此为鉴来纠正自己的不足,这恰恰体现了同伴教育“互相学习,平等学习”的内涵。因此,同伴教育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古代孔子的教育思想。

1.2.2群体社会化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斯是研究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的先驱。他主要研究群体价值发展理论和群体社会化过程。哈里斯认为同伴群体对个人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超越了家庭因素,是个人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会受到社会的影响。班杜拉的代表指出,人的现有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的行为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环境也限制了人们的行为。根据个人行为的发展,影响集中在同伴之间的信息控制上。随着信息的日益完善发展,思想认识和行为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沟通方式也越来越顺畅和多样化。班杜拉还强调了模型学习的重要性,认为优秀的模型能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思想和行为。同伴教育的过程是,同伴中优秀的成员使用榜样来影响他人。同伴教育者从优秀成员的行为中学习,改变他们原来的不良行为,并产生新的行为。班杜拉还认为同龄人在自己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认为同龄人相互影响,影响他人和自己。在同伴教育过程中,同伴教育者的作用极其重要,必须严格控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以保证同伴教育的积极效果,抵御不利影响。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大学生同伴群体组织形成后,成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在同龄人中实现社会文化,形成自己的个体文化的过程。小组的大多数成员都有大致相同的行为模式,他们的想法和行为越来越相似。正是基于此,大学生同辈群体的个性将极其相似,表现出群体的社会性。

...................

2大学生同伴教育的现状

2.1大学生同伴教育绩效

2.1.1吸收优秀人才,构建“高级体系”

高中制度是在现有学校管理基础上提出的学生自我调节的方式,是对大学生实施同伴教育具体方法的创新。高中制度是交叉选择一些不同年级的优秀大学生为“同龄人优秀高中”。这些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准备相应的课程,并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帮助教育。低年级学生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独立选择课程类型。在教育的这个阶段,优秀的高中生可以充分发挥榜样教育的力量,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种高中教育完全符合大学生同伴教育的相关特点。高中制度坚持“相互学习、平等学习”的理念,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改变传统的师生地位不平等的状况,使大学生既能当教育者又能受教育,加强现有教育的双向影响。

“优秀的资深同辈”利用自己的优势和见解设计了一系列互助教育项目,并提交给同辈教育管理人员,由他们根据提交的项目内容进行分类。作为现阶段的同伴教育管理人员,他们必须选择一个构思新颖、具有代表性、能引起学生普遍关注的项目进行设计,并提供必要的人力和财力支持,努力在预定时间内有效实施该项目。“优秀高中生”是这项活动的主角,同伴教育管理者是辅助人员,他们只掌握主体的方向,不能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同代优秀高中生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主题方向自由设计教育内容和形式。为了提高同代优秀高中生在课程中的影响力,同代高级教育管理人员需要对这些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以增强他们的影响力,这对实现同伴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2.1.2依托学生社团加强互动交流

首先,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同伴教育活动。在今天的大学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学生社团,它们是有着相同兴趣的学生群体,是一小群同龄人。在大学生社团中开展点对点的自我交流、互助和影响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社团成员的个人素质。同辈教育协会的大学生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自信心,还能影响其他成员的行为,实现共同学习和进步。

其次,组织活动并规划目标。同伴教育大学生协会不是简单利益集团的集合。这是一个有组织和有计划的活动小组,由专业指导教师管理,有大量学生积极参与。根据大多数成员的爱好,设计活动计划,在每次活动后进行必要的总结,找出活动的成功与不足,为下次更好地举办相关活动项目提供经验,确保小组活动的连续性。此外,在举行的每项活动中,应充分考虑成员的心理变化。社区成员之间有一个从陌生人到熟人的转变过程。早期活动的基础是增加成员之间的理解,让每个人都参与到交流中来,互相了解。中期活动应以促进成员之间的默契为基础,通过初步沟通和理解,协助一些团队合作活动,并提高成员之间的默契程度;以后的活动应该基于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和学习”的理念。一系列活动的目的是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同伴教育,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在相互理解和默契的基础上取得共同进步。

............................

2.2同伴教育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2.2.1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大学生同伴教育是同伴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隐性教育过程。积极开展自我教育是大学生的一种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涉及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同伴可以通过自我教育来调整自己和同伴面临的问题。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实现了自我价值,增强了自我责任感。因此,同伴教育管理者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同伴教育的内容,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增强自我教育的主动性,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

2.2.2补充大学生的教育力量

从宏观上看,高校教师数量相当大,有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然而,目前的教师在为学生开展教育时受到时间和空的限制。没有老师能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和指导他们。特别是大学生思维活跃,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个人心理承受力不强。面对这些问题,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朋友和同学一起生活、吃饭和学习,这很容易形成相互信任和信赖的关系。双方的意见来自他们周围的人,大学生更容易接受,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同时,朋友和同学可以首先了解对方的情况,发现他们的同龄人有心理压力,并可以随时帮助他们缓解。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同辈之间的互动来补充大学生的教育力量。

2.2.3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关系

大学是一个活跃的群体。大学生是这个团体的一员。一个好学生的发展不能说是一所好大学的发展。只有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成为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同伴教育通过互助鼓励的规范化,构建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和发展的关系,增强学生之间的学习和生活交流,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互助学习中找到群体归属感。这对促进同龄人和谐健康关系的形成,促进共同进步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3新形势下如何促进大学生同伴教育的发展……18

3.1阐明同伴教育活动的概念和方向……18

3.1.1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正确理念……18

3.1.2坚持大学生同伴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18

3.2大学生同伴教育原则的实施............................19

3.2.1实践探索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的原则……19

3.2.2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的原则……19

3.2.3选择和使用与培训和改进相结合的原则................19

新形势下如何促进大学生同伴教育的发展

3.1阐明同伴教育活动的概念和方向

3.1.1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正确理念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肯定了学生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符合当今时代的教育思想,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其进步在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倡导新人文主义。对大学生进行同伴教育,就是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为教育重点,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鼓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鼓励自己,充分发挥主体的潜能,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同伴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解决一个接一个出现的各种问题,同伴教育者必须首先把自己置身于分析问题的情境中,产生自己的认知,然后根据受教育者的情况了解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从而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值得注意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伴教育者不能为受教育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相反,他们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答案,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探索实现受教育者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新途径。

3.1.2坚持大学生同伴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

同伴教育是一种利用同伴间积极和正面的影响和影响来促进同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自身的进步,解决现存问题的教育方法。然而,同龄人之间的影响是积极和正面的。也有消极和消极的方面。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同伴教育活动的积极价值取向,以把握同伴教育的本质,实现教育的目的。当代大学生似乎生活在平静的小校园里,但他们的思想却不断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承受着社会环境带来的各种影响。我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环境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文化制度的深刻变革时期,原始文化与新时代文化的不断交流,东西方文明的相互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迅速变化,导致了他们人生价值观的多样化和功利化。一些大学生信奉集体主义,倡导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一些大学生重视眼前利益,追求功利价值。其他人徘徊在奉献和追求之间,不追求价值。大学生经常处于困惑和无助的状态。

..............................

结束语

从开展大学生同伴教育的意义出发,通过对大学生的访谈,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同伴教育的现实和可行性,掌握了具体数据,分析了高校同伴教育的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坚持大学生同伴教育的指导、加强大学生同伴教育机制的建设、大学生同伴教育的自我发展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对策。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同伴教育在我国仍处于完善和发展阶段。它在高校德育中没有得到充分普及。许多理论知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系统化,以形成一个框架。此外,作者的学术研究水平仍然不高,所以虽然主要思路清晰,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详细研究。例如,对于新形势下如何促进大学生同伴教育的发展,只提出了发展大学生同伴教育的总体框架。这是作者在查阅和分析大量数据后做出的初步判断,并不完全具有针对性和权威性。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制定系统而详细的研发计划和策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阐述大学生同伴教育的方式方法,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