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称论文 > 3500字职称论文教师职业现状与教师教育改革

3500字职称论文教师职业现状与教师教育改革

论文类型:职称论文
论文字数:3500字
论点:教师,知识,自己的
论文概述:

高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只有做到二者的互补、互促、互通有无, 才能形成完整的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的中小学教师教育体系。

论文正文:

首先,我国教师角色的现状

1认为自己是知识的权威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知识权威不断下降,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可能超过教师,学生不再服从教师,师生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要求教师采取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以学习方法和灵活的知识转移能力为主要任务,在两个教学主体之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合作关系。

2单一专业知识
古代教师是知识丰富的知识分子,从事各种研究和教学。随着现代知识的演变,产生了一个分类知识体系,一些旧学科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出现了许多新学科。学科之间有明确的界限。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并在自己的学科视野内独立发展。这种不同学科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现代学科课程和学科教学的知识基础,也是学科教师产生的根本原因。教师只精通一门知识,导致专业知识单一的缺点。师范院校的教师培训也是分门别类进行的,两者在目标和内容上有很大差异。师范生毕业后很难从事跨学科教学。
当代知识整合的趋势要求学生走出传统学科的知识领域,以更加开放和全面的视角看待知识发展、成长和应用问题,并具备相关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一人一科教学方法,提倡跨学科教学。因此,教师应该尽最大努力扩展知识,提高能力。他们不应再局限于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而应注意专业知识的多层次组合。

3受旧学生观的影响
教师受旧学生观的影响,只看到学生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一面,却看不到他们潜在的能力、内在的热情和发展的可能性。他们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者。因此,教学方法是灌输。新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充满活力的人,具有各种发展需求和可能性,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

4重视学习结果而不是学习过程
教师非常重视学习结果,轻视学习过程和方法。此外,在预期的学习结果中,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再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占据了主要地位,成为基本的教学目标。分数成为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基本依据。至于学生在学习和完成知识的掌握和再现时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教师并不关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经验、观点和意见。

5间接经验比直接经验更重要
教师们普遍认为,只有那些由他人或前人以不同形式证明的概念才能被视为真正的知识和价值。书中的知识是如此真实的知识。教学的目的是掌握、理解和应用这种间接经验。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教材和教师成为教学的中心。学生自身的感性经验和生活知识只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

6重视知识转移,忽视能力和个性的培养
长期以来,教师们一直把简单的知识转移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忽视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培养。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识别、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我们培养的人不仅要掌握各种知识,还要掌握各种技能,具备包括生存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有合作意识,有承受挫折的意志,有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素质。作为一名教师,他的教学行为不应该局限于帮助年轻一代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应该努力培养和训练具有献身科学和人类事业的内在动力、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毅力、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学生,以满足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

7强调普通教育,而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忽视多样性,强调规定性,忽视选择性,从而导致受教育者个性发展受到抑制。时代的发展已经证明,标准学生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具有不同特点、类型和风格的人才,是教师角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8教学比科研更重要
长期以来,教师以简单的知识转移为任务,缺乏科研意识,科研能力薄弱。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和发展的社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和教育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吸收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成果。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实践者,还要成为教学研究者。他们不仅能教书,而且还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和科学成果,并积极将其应用于教学。他们不仅会从别人的经历中学习,而且会有独特的见解,能够探索、发现和形成与时俱进的个性化教育风格。

2。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前提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首先,我们应该从思想上关注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正如国家领导人所说:振兴国家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教师教育。教师培训是教师培训的摇篮。然而,在市场化的综合环境下,师范大学的逐步整合、综合性大学对师范教育的参与以及师范专业的设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因此,教师教育改革应该适应高校的需要,而主要是适应师范院校的改革。在教育理念上,顺应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就高等教育空理念而言,将前端模式转变为终身模式,将一种选择转变为多种选择,将学校教育转变为全社会教育。从高等教育人才的角度来看,从学习到生活再到学习到关怀,掌握了学术、专业、创业、创业三个教育关口,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改革才能实现明确的目标、明确的方向和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教师角色。

2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教师教育的制度创新
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有针对性的教师教育制度已经实施了近半个世纪。由于其严格的规划、封闭的制度和狭窄的教师教育,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改革原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建立高水平、动态的教师教育体系是大势所趋。这种高水平、动态的教师教育体系是以少数几所重点师范大学为主导,多所师范大学为主体,其他类型的高等院校广泛参与的教师教育体系。师范大学和非师范大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首先,这种高水平、充满活力的教师教育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打破了教师由师范院校培养、师范院校负责教师教育的原有局面。在开放师范教育体系的同时,要求师范院校用教师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取代师范教育的理念,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师范院校必须加强与其他高等院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的合作,共同促进学科发展。
其次,师范院校是这一体系的主体。他们不能放弃师范教育或简单地保留现有的师范教育。他们应该改变现有的师范教育,即从数量保证到质量保证。从附属师范教育到独立师范教育;从狭隘的教师教育到全面的教师教育。

3师范院校课程改革和构建师范教育综合课程体系的最重要内容是课程。目前,我国师范院校的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公共基础课程,是面向未来中学教师需要广泛综合文化知识的师范大学毕业生的系列课程,其内容一般是政治课、外语、体育、计算机等。二是专业课,一般是师范院校学生毕业后在专业课教学中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的一系列课程,如语文、数学、物理等。三是教育专业课程,主要是毕业后从事教学职业所必需的教育理论和技能,一般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等。这三种课程没有按比例分成三部分,每所学校都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变化。从实践角度看,我国师范院校的课程计划是学科课程总课时的72%,教育课程总课时的7%,公共基础课程总课时的21%。
从课程观的角度来看,我国高师课程重技术轻师范,盲目与综合性大学相匹配。在学科课程中存在抄袭综合性大学课程的问题,而在教育课程中存在教育学和心理学内容衔接的缺陷。
强调理论而不是现实,表现在太多抽象深奥的理论课程和缺乏实用价值的知识课程中。相反,培养实际需要的理论知识和能力的课程太少,甚至一些培养中学教师必要能力的课程根本不存在。3.重视传统文化,忽视现代科学知识。文科教学把过去和古代放在课程的重要位置。科学教学经常在传统知识体系中徘徊。现代科学知识在进入课程、教科书和课堂时极其缓慢。受这三个传统观念的影响,现有课程脱离了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目标,课程内容陈旧僵化,几十年未变。不能反映当今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缺乏时代感;同时,它缺乏针对性,极不适应新时期实施的素质教育。
一般来说,教师培训课程强调专业性、理论性和逻辑性,而忽视专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这不利于现代教师角色的形成。

参考资料:
[ 1]胡建华,周传,等.高等教育新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 2]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建立高水平、充满活力的教师教育体系[。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3)。
[ 3]李胜兵。中国师范大学课程体系的缺失[。课程,教材,方法,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