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范文 > 22000字论文范文电子书内容生产模式研究

22000字论文范文电子书内容生产模式研究

论文类型:论文范文
论文字数:22000字
论点:生产,内容,营养学
论文概述:

本文通过对电子图书内容生产模式的研究,结合当前我国电子图书的发展趋势,获得如下结论,首先,出版应该引领读者需求;其次,内容为王,或者是以内容为基础的服务为王;再次,传统出

论文正文:

第一章严旭·

1.1选题背景
目前,与数字出版相关的研究方兴未艾。云计算、数据库、利润模型、XML语言、电子出版技术和数字版权保护为数字出版提供了技术基础。以apple.com苹果的iPad和亚马逊的Amazon.com为代表的平板电脑)的Kindle Fire、google.com基于苹果iOS操作系统和谷歌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以及Amazon.com亚马逊的Kindle电子书阅读器为数字出版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势头。微支付和微阅读为数字出版培养了一个巨大的潜在消费者群体。然而,作者出身于文学背景,技术基础相对薄弱,难以深入探讨技术问题。因为我曾经当过编辑,后来又以作者的身份写了一份手稿,并且对知识组织和管理有所了解,所以从个人能力和经验的角度来看,我更适合研究电子书内容的制作模式。我选择这个话题的原因是因为我经常想象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出版物是数字出版的最终形式?
最初,本文的题目暂定为“数字出版内容生产模式研究——以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词汇书的编写及相关软件的开发为例”。最初的意图不仅是完成一篇论文,而且是制作一个真正的数字出版产品。然而,最终人们发现这个项目很困难,花了很长时间才完成,不得不放弃。此外,一些教师认为“调查”一词不合适,因此将其改为“研究”。

1.2研究目的
本文讨论的基本问题是:从对数字出版的认识和理解出发,尽可能总结现有的图书内容生产模式,研究未来电子图书可能的内容生产模式,为电子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在2010年的论文《[16》中,作者首次将“零碎拼写”的概念应用于数字出版研究。阅读营养学知识营养学在参考营养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继承了“零碎拼写”的概念。概念更容易理解,术语更规范,系统更完整,研究意义大于“零碎拼写”。详情请参考第4章。

1.5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的基本研究方法是:
1。历史辩证法。本文指出,出版技术的革命和图书内容的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两者不能互相替代,但在一定时期内,一方会强大,另一方会弱小。然而,从本质上讲,书籍的内容并不依赖于物理媒体,而是处于一个重要的基础地位。
2。对比分析。本文对传统的图书内容生产模式和电子书内容生产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对电子书的内容生产模式形成了独特的观点。
3。文献分析。笔者阅读并参考了大量相关文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归纳和总结,吸收了其营养,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提升。
四。案例研究法。在本文中,作者还结合自己在中国科技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5的实习经历和研究对象进行了实例分析。归纳和演绎。作者在大量参考文献、短暂实习经历和个人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总结出阅读营养和知识营养两个新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第二次思考,推导出阅读营养和知识营养的肤浅知识体系。

1.6研究意义
本研究课题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如何制作电子书内容”的实际问题进行了书面探讨,最后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甚至具有指导意义)的阅读营养和知识营养的概念,可以为未来电子书的内容制作提供更好的参考体系,以及作者、设计师、工程师、编辑等相关个人和机构的初步指导原则和实施规范。

第二章内容生产和生产模式

除非另有说明,以下“内容生产”和“生产模式”是书籍或电子书的“内容生产”和“生产模式”,不涉及其他内容产品。
《中国哲学百科全书卷》将生产定义为人类为创造社会财富而从事的活动和过程,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人类再生产的创造。这分别对应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生产自己的生活”、“生产思想、概念和意识”和“生产他人的生活”。[29]
《中国百科全书·经济学卷》将生产定义为人们通过劳动创造适合人们需要的物质材料的过程,这必须有两个生产要素,即劳动者和生产材料(即人的要素和物质要素)。生产过程是将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的过程。除了物质生活,人们还有精神生活。精神生活的需要是由精神产品来满足的,精神产品也是由人类劳动产生的。生产精神产品的过程叫做精神生产。[30]
毫无疑问,内容生产属于精神生产的范畴,是通过劳动创造适合人们需求的精神财富的活动和过程。

第三章纸质图书内容制作模式....................................................................................23
3.1生产目的......................................................................................23
3.2...............................................................................................24
3.3生产对象.....................................................................................................24
3.4生产准备.....................................................................................................25
3.5生产工具........................................................................................25
3.6生产技术....................................................................................25
3.7生产流程......................................................................................26
第四章....................................................................28
4.1“碎片化”模式..................................................................................28
4.2“阅读营养”模式.......................................................................31
4.3“知识营养”模式..................................................................................37
4.4案例分析:人民军医出版社.................................................41
4.5本章概述....................................................................................43[/比尔/]第五章结论.....................................................................................................44

第五章结论

人类生来就有两大需求: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质需求的满足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而精神需求的满足可以发展智力,获得幸福,启迪思想。
在经济领域,人类实现了全球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地球成为一个村庄。数字出版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知识的融合成为可能。一旦实现全球知识整合的目标,预计人类社会和历史进程将大大加快。
精神需求的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容产品。出版是内容产业之一。虽然有证据表明中国的国民阅读率仅高于平均水平,但出版业的独特价值在于提供深入、理性和系统的知识。面对其他娱乐性、互动性和便利性更强的媒体,出版业不应相互竞争,而应认识到“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目标,并与其他媒体合作,整合全球知识。如果我们偏离这一目标和我们自己独特的价值,我们不仅会被撕成碎片,还会被社会边缘化。
充足的内容产品是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先决条件。然而,在技术进步和出版变革的相互作用下,图书的内容生产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用户开始生产内容,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极大刺激,如果以前的大规模生产模式不变,图书的存量将会越来越高。模糊的“读者需求”不再起导向作用,基于个人主观判断的选题毕竟离实际市场很远。该网络使人们能够突破空、时间、关系等限制。并开始根据他们的兴趣、需求等在网络上形成独特的社会群体。事实上,出版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找到和找到他们的读者。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思维必须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思维,而读者的需求——即“阅读营养素”和“知识营养素”——必须在最基本的层面上进行分析。
媒体对此应该感到兴奋!如果说以前的读者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那么现在已经变得非常清楚了。过去,很难确定读者的需求,但基于“营养”,就有可能“用同样的东西改变一切”。在过去,作者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未来,出版社将能够在界定读者需要的“营养素”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优化其产品线,并在此基础上,更有序地制定产品计划,以保持产品线的动态平衡。

参考资料:
1。中国百科全书在线版[数据库/O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网站[。

3.大英百科全书在线[数据库/其他]。

4.史丹普·福,菲茨杰拉德。西方哲学史(第7版)[,第1版。丁三东等译。北京:中华书局,2005,548
5。瓦奇金。马克思的《[全集》,第一版。蔡兴文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155 [/BR/] 6。吴国盛。“天球”不是“天体”吗?[。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6。

7.罗子楚。出版理论研究综述(上)[OL。Blog.com,2006-03-07。

8.中国编辑学会编辑出版历史委员会。中国社论出版历史研究(第一卷)[,第一版。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1-13
9。何华灿,欧阳康。信息、智能和逻辑(第3卷)[,第1版。Xi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314-321
10。张莉。关于数字出版的几个问题[。出版与出版研究,2005 (7):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