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范文 > 论文范文探索中国从砖瓦水泥房到绿色建筑的发展

论文范文探索中国从砖瓦水泥房到绿色建筑的发展

论文类型:论文范文
论文字数:
论点:建筑,建立,中国
论文概述:

果戈里曾言,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建筑业的开展进程反映着一个国度和民族的进步史。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我国的建筑行业从砖瓦水泥的原始落后,开展到今天绿色环保的现代潮流,其间满

论文正文:

果戈理曾经说过建筑是世界年鉴。建筑业的发展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历史。新中国成立60年后,中国建筑业从砖瓦水泥的原始落后发展到今天绿色环保的现代趋势。在此期间,它充满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反映了国家逐步繁荣进步的轨迹。过去,安得拉邦成千上万的建筑正在变得理想,宏伟的现代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建筑正在向世界展示它们的力量和奇迹。

2008年8月8日,世界著名的体育赛事北京奥运会在“鸟巢”国家体育场拉开帷幕。这座设计理念前卫、结构复杂精致的现代体育场不仅见证了中国体育产业的成就和辉煌,也成为中国建筑业的里程碑。从最初的灰黑色砖瓦水泥时代到今天范围广泛、无止境的现代建筑,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昌盛的轮廓。

砖瓦水泥房的生活记忆

\"我在长春已经住了60年了,应该算作高级证人.\"1948年长春解放时,长春居民王广权出生在平房里。回首童年,他仍然有这样的印象:“那时,杂居里所有的房子都是用青砖砌成的。房子很粗糙,没有自来水,没有暖气,没有煤气,没有独立的厨房,没有卫生间,更不用说客厅了。”对于普通长春居民来说,其他困难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即房间里没有自来水,这在寒冷的东北地区确实是个大麻烦。“公共水管是露天的。它们通常在冬天冷冻,需要用火烘烤。最令人担忧的是,如果水管冻裂了,人们会有一段时间没有水吃。”王广权说。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复苏和人民建筑热情的高涨,中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在大型建筑领域,它取得了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反应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和国家文化宫等标志性成就。然而,普通居民住宅的建设受到技术和制度的制约,停滞在砖瓦水泥房的紧张时期。

当时,大量城市房屋延续了砖混结构的传统,以2-4层合流房屋为主体结构。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复苏,五六层砖混住宅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世界上的一种“桶”建筑模式。在当时“先消费后生活”的准则指导下,住宅建筑的面积规格和设备规格受到严格限制。在当时苏联的影响下,它接受了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做法,消耗了大量预制空核心楼板和门窗构件,并开始在大城市使用机械化起重机械。结果,消费效益显著提高。但是烧砖,中国每年不仅破坏8000公顷的耕地。此外,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简单的技术障碍阻碍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大量日常质量缺陷无法避免。住宅产业是一个落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改革开放前,住房是社会上最稀缺的资源之一。“十几个人被困在一个10多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整条小巷共用一个厕所和一个水龙头。每年都有几十个人抬头等待这样一所小房子的分配,这让房子成为一个痛苦的回忆。”北京丰台区榆林社区退休干部王庆余说。“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城市居民的住房完全按照计划分配。每个人都必须排队等候政府和单位分配住房。许多人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改善住房条件的过程。”谈到60年的住房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说,“我1974年毕业,参加了这项工作。那时,我住在一间单人宿舍里,两个人住在一个房间里。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男孩结婚,同一房间的另一个人将不得不挤进另一个宿舍去“打游击战”。“[住宅经济的真正革新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十年前,邓小平开始了住房商品化.\"何复卓越首席市场分析师李文江表示。国内改革开放的总体政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住宅建设的需求也大大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中心区零星插入和建设的小规模场景被打破,居住区的建设开始遵循“统一规划、合理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标准。这为城市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房地产开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已经在中国兴起,并开始开发新的领域和改造旧的领域。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城市住房制度、加快城市住房建设的设想。中国开始实施以住房商品化和社会化为目标的城市住房制度改革。此后,我国城市住宅商品化发展迅速。1994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议》,要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和社会化。1996年,建设部提出“培育住房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房地产行业开始脱离中国经济发展阶段。

从那时起,中国的住房政策已经转变为房地产行业政策。市场已经成为国家住房的主要供应机制。住房供应资源大幅增加,房地产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人民大会堂与国家大剧院:天安门广场前的中国建筑坐标

大规模建设决定了一个国家建筑业的整体水平。从人民大会堂代表的十大建筑到今天天安门广场西侧的国家大剧院,50多年来,中国在发展大型建筑的道路上为我和全世界贡献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195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修建10座大型建筑,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成就。人民大会堂是首都的十大建筑。它完全由中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设计和建造。它始于1958年10月,完成于1959年9月。仅仅用了10个多月,就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新。

当人民大会堂第一次建造时,它被称为“万人厅”。1959年9月24日竣工后,著名桥梁专家毛毅升在纸上写下“人民大会堂”,成为现在的称号。

人民大会堂从西向东。它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总面积150,000平方米空,建筑面积171,800平方米。它比紫禁城的总建筑面积大。大会堂的建筑风格庄严宏伟,华丽典雅,富有民族特色,与周围建筑层次分明,形成天安门广场的整体美。

人民大会堂配有音响、灯光、温控、火灾自动报警、消防等现代化设备。该建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入口是一个简单优雅的中央大厅。大厅后面是一个一万人的大厅,宽76米,深60米。大会堂的北翼是一个有5000个座位的大舞厅。南翼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楼。还有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命名的中央特色大厅。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每年都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共产党五年一度的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如此。因此,人们称人民大会堂为中国的心脏。

椭圆形国家大剧院与人民大会堂分开,看起来像长安街上的“耳语”。“城市中的剧院,城市中的剧院”节目以超乎想象的“湖中明珠”的独特姿态呈现,献给新世纪。

早在20世纪50年代,长安街的政府规划就设想建立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主楼由外围结构、内部歌剧院、音乐厅、剧院、公共大厅和配套房间组成。在空的中部有三座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剧院,它们被道路隔开,并通过悬挂式空人行道连接起来。似乎空水面上的建筑是一个巨大的外壳,覆盖、遮蔽、包围和照亮所有的大厅和通道。建筑在水中的倒影形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

大剧院南入口和北入口“水下走廊”延伸至6米的开阔地带,观众通过水下走廊进入大剧院。北大门是一条80米长的水下走廊。南入口和其他通道也在水下。观众进入大剧院时会发现头顶上有一片浅水。根据安德鲁的设计,大剧院已经从长安街/[/k0/后退了70米,其中70米全部变成了绿地。

大剧院有三个剧院,歌剧在中间,音乐厅在东方,剧院在西方。这三个剧院是完整和独立的,可以通过空中间走廊相互连接。公共大厅的地板上覆盖着20多种不同颜色和图案的宝石。公共大厅的天花板被珍贵的木头修补成了几块“桅杆帆”。木头有不同深浅的红色,明暗交替。法国著名画家阿兰·博尼(Alain Boni)用20多个不同的红点染了大剧院的各个部分。大剧院墙上的丝绸铺砌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

引领中国建筑新时代的绿色建筑

“过去,当我们的国家经济条件很差时,人们只需要有一所房子住,而不需要研究居住的文化。后来,当人们的经济条件较好时,住房空开始逐渐增加,餐睡分离从西方引入,并开始在国内大力提倡。西方设计中这些以生活方式为导向的方式已经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并广泛传播。”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建设和工业现代化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赵冠谦说。

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的洗礼,“绿色奥运”、“绿色建材、建筑”等概念已经不受欢迎,成为新世纪中国建筑发展的趋势。今天,追求“绿色”已经成为中国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

所谓绿色建筑材料,又称生态建筑材料,是指安康型、环境友好型、安全型建筑材料,在世界上也被称为“安康建筑材料”或“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不是指个别的建筑材料产品,而是对建筑材料“健康、环保、安全”特性的评价,特别强调建筑材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以及安全防火性能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以鸟巢和水立方为例。在这些奥运场馆的建设中,低碱水泥、生态水泥、新型防水材料、轻质石膏板、防火涂料等几十种产品在奥运场馆得到了广泛应用。鸟巢、水立方等场馆首次使用生态水泥。这是该国第一条吸收工业废物的生态水泥示范线。奥运项目使用的抗菌纳米涂料杀菌率在98%以上,挥发性成分仅为0.6,为国家强制性标准的三分之一,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奥运场馆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这些建筑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周畅说。他认为奥林匹克项目有几个特点:第一,先进的设计理念。尤其是主要的奥运场馆具有前瞻性和时效性。假设没有鸟巢、水立方和其他极具创意的比赛场馆,北京奥运会的视觉效果将大大降低。第二,建筑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如鸟巢整体钢结构的计算和施工,水立方etfe膜结构的应用等。第三,将在整个奥运会及其配套项目的设计中实施节能减排。第四,在施工技术方面,中国许多施工单位在奥运会及其配套项目成立后,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更具创新性的发展了许多新技术和工艺。

周畅认为,2008年奥运会项目的建立提高了中国建筑业的信心,增强了中国建筑队伍的自豪感。这是奥运会留给中国建筑业的宝贵遗产。“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常用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例如,央视的新网站是双向倾斜建设的,最终以空关闭。建筑技术的复杂性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周畅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说,引领绿色环保消费理念的北京奥运会,开启了我国绿色建筑和建筑材料的新时代。各种新型绿色材料迎来了“后奥运时代”——环保、建筑、装饰成为大中型城市的必然选择。例如,即将到来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世界的又一次盛会,世博会场馆的建设将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今天,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消费国和消费国。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石材、墙体材料等主要建筑材料产品多年来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建筑材料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逐年下降,各种新型建筑材料不断涌现,建筑材料产品不断升级。其中,在建设节能社会、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背景下,节能与技术创新成为行业热点话题。

“中国单位建筑面积的能源消耗是一个繁荣国家的两到三倍,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节能绿色建筑迫在眉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周宝兴表示,到2010年,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新建筑将达到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标准。同时,全国城市建筑总能耗应降低50%。到2020年,通过进一步实施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全社会建筑总能耗可达到节能65%的总体目标。

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的成熟为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我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中国将缩小与繁荣国家在住房建设等地方的差距,逐步赶上世界进步的潮流,为人民创造和完成一个更加和谐幸福的安居乐业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