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9200字硕士毕业论文农业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39200字硕士毕业论文农业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9200字
论点: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论文概述:

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描述了辽宁省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辽宁省农业生态环境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全文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中心

论文正文:

一.导言

(1)研究背景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国家。其人口居世界第一,农村人口占很大比例。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的衣食,也关系到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经济发展。因此,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1)辽宁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为了保证农业发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已成为辽宁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农业才能发展,农村经济才能取得新的进步。因此,发展农业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必须成为辽宁省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就中国而言,农村人口的小康生活无法实现,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不可能的。如果农业发展落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立足之地。农村景观和生态环境无法改善,经济基础无法稳定。辽宁省尤其如此。因此,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现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全球生态和环境危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障碍。(1)在国家和部门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同时,农业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国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一些地区努力脱贫的同时,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出现了,并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农业发展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中国农业必须在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提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引起了全国农民的关注,也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它不仅包括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还包括改善生态环境的新思路和新措施。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了建设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生态文明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党再次总结和创新了生态文明。这三次重要会议对生态建设的重视足以表明解决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心上,贯彻到每个人的生活和日常行为中。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改善农村环境、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重点工作。在2013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湖南省成员提出了提高农民生态环境意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建议。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农业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和结构的有效调整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我们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关注的焦点。农业生态环境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实施可持续农业发展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造福子孙后代的重要事件。因此,如何有效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受到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不得不面临一系列环境和生态破坏问题。人类开始审视自己的行为,寻找解决问题和改变环境的方法和途径。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农业环境研究机构正试图以这种方式解决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1962年对人类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天,全世界都应该记住,“寂静的春天”诞生了。它用大量的例子向世界证明了环境面临的根深蒂固的污染和危机。1972年对人类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今年,一次会议唤醒了世界对环境保护的沉睡之眼。这是“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纵观世界各国环境意识和立法的发展历史,我们不得不说,在世界经济和农业发展中名列第一的美国,有许多值得我们观察和学习的成功案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世界上的一个农业大国,无论是在保护方面,还是在农业环境立法方面,都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案》,该法案于1970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从而在美国掀起了相关政策和立法的浪潮。

二。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由于任何事物的生存都依赖于生态环境,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保护决定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才能不断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天,当保护生态环境特别重要时,许多人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仍然相当模糊。以下作者将对相关理论和内涵进行相关阐述。

(1)相关理论基础
农业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许多理论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概念。因此,只有在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相关问题才能得到深入解决。

1。农业生态环境的内涵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第一产业的国家。农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稳定。然而,农业的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是农民增收、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它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决定着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就是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让我们必须认识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民生产和收入的增加,农业的发展。因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中国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和基本国策。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发展突飞猛进。然而,虽然我们对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但我们必须看到生态环境的破坏一再发生,破坏行为没有得到纠正,导致农业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程度的污染,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农作物质量,进而影响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条件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对农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和阻碍作用。

三。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3
(一)辽宁省农业生态环境主要概况...13
1。东部山区和丘陵地区...14
2。西部山区和丘陵地区...14
3。中央平原...14
(2)辽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4
(3)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负面影响...18
4。辽宁农业生态环境意识...20
(1)农业生态环境意识薄弱...20
1。大多数农民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20
2。政府部门缺乏高度的环保意识........21
(2)城市化带来的不利条件........21
(3)农业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22
(4)高碳经济,高碳农业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23
五.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战略分析........25
(一)努力提高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25
(二)增加科技投入的比例........26
1。促进科技支持........26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27
(3)完善法律法规体系........27
(4)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生态环境........29

结论

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所有力量的源泉,是人类自诞生以来不懈的追求,也是实现价值的最重要体现。“发展是硬道理”不仅对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现阶段中国的基本国情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点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在人类不断发展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关注生态文明,反映了生态文明在我国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战略地位。它的地位和维护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在我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居住指数的今天,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衡量因素。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个提供食品和其他基本材料的行业,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社会稳定。农业产出水平与发展速度因多种原因交织在一起,其中农业生态环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硬因素。在农业、农业发展和可持续农业发展中,我们总能找到它的影子。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他们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如果农业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它将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如果国家继续恶化,其影响将是负面的。因此,高度重视和爱护农业生态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辽宁省是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省份。农民素质低、生产技术落后、基础设施差和教育水平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尽管政府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但目前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影响辽宁省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的因素很多。通过对数据的阅读和分析,得出了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内外因素导致了辽宁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辽宁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通过各方努力创造积极向上的农业生态环境。

参考
[1]张果山狼。中国农业发展报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
[2]甘一源。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2。
[3]甘一源。中国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
[4]刘斌、张赵刚、霍红。21世纪中国发展报告中国三农问题报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325。
[5]王志佳。我们共同的未来[。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35
[6]甘一元。中国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33。
[7]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辽宁统计年鉴·[》。辽宁,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8]李文华。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9]杨永芳、周智敏、谭李梅。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法律措施[。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5):177-181
[10]朱越,周昊,郝晓文。辽宁省二氧化碳排放调查及减排措施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3(23): 35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