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8854字硕士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政治参与”及其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

28854字硕士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政治参与”及其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8854字
论点:参与,政治,公民
论文概述:

本文是政治硕士论文,本文在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思想进行较为细致的梳理与归类,并运用这一思想对现代西方政治学研究、当前我国政治参与的现状

论文正文:

一、政治参与概述(一)政治参与的内涵学术界对“政治参与”的理解存在矛盾。要准确把握什么是政治参与,首先要对政治参与的主体、客体和方法做出科学的界定,这是一种政治现象。 “政治参与”首先由西方政治学者提出并研究,形成一个理论体系。虽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明确使用“政治参与”一词,也没有关于政治参与的专著,但他们一直积极倡导和组织人们参与政治生活,不断总结斗争的经验教训,形成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参与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理论的指导下,借鉴西方政治参与理论的有益成果,结合中国政治生态环境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理解政治参与的概念时,还应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的指导下,对西方政治参与理论进行分析和区分,形成科学的政治参与观。 首先,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全体公民还是普通公民 作为民主政治的本质,政治参与应该涵盖所有公民,不应受到性别、地区、种族、财富、教育水平等的限制。只有当所有公民都能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并有机会改变政府关于自身利益的决定时,民主才会成为民主。这些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所有公民都包括专业政治家,如政府官员和政党的关键成员,他们的工作是制定和执行政策或影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作为职业政治家,他们影响政府的方式不同于普通公民,因此他们不应被视为政治参与的主体。 亨廷顿和纳尔逊也指出,“政治参与是指平民的政治活动,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指那些扮演平民角色的人的活动”。将政治参与的主体定义为普通公民将政治参与与政治管理和其他行为区分开来 亨廷顿(Huntington)和纳尔逊(Nelson)的上述解释还包含另一个含义,即职业政治家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还应该作为普通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例如,高级政府官员制定政策的活动不能被视为政治参与,但当他作为普通公民投票时,他在选举中的投票行为就是政治参与。 这一定义比将职业政治家的所有行为排除在政治参与之外更符合政治参与的现实。 (2)政治参与的类型和方式。政治参与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和角度,我们可以将政治参与分为动员参与和自动参与;合法参与和非法参与;个人参与和组织参与;有效参与和无效参与;支持性参与和非支持性参与等。 前两种分类已经在上面详细讨论过了,所以作者将在这里主要介绍另外三种分类。 个人参与和组织参与 前者指公民作为个人参与政治生活,包括政治投票和个人接触 政治投票是公民在公职候选人之间、有争议的政治问题之间以及竞争政策之间表达政治态度的行为。政治投票使公民能够表达他们在选举、罢免和重新决定领域的政治偏好。个人接触是指公民为了解决个人问题,实现自己的利益或少数人的需要而与相关官员的积极接触。个人接触可以是面对面的接触,也可以通过电话和信件等通信工具。在西方,个人接触以政治游说为其典型形式,而在中国,书信和访问是其主要形式。 组织参与是指以特定团体的形式与其他团体合作参与政治的活动,包括政党、政治协会和其他组织形式。 与公民个人参与相比,组织参与在力量、影响力和功能上更为强大,因此影响政治进程的行为者通常是政党和政治团体。 由于个人力量薄弱,公民通过集体力量加入政治组织,表达自己的利益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同时,无论公民是否参与影响政府的活动,公民加入政治组织的行为本身就是政治参与的行为。 有效参与和无效参与 有效参与是指具有明显效果并达到预期目的的政治参与,而没有明显相反效果但未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参与是无效的。 这种划分在理论上看起来很清楚,但政治参与的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很难简单地按有效性或无效性来划分。 大多数政治参与的实际效果在参与行为结束时很难评价。一些参与在短期内不明显,但影响深远。有些参与在当时似乎有很大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不值得一提。 随着条件的变化,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也可能相互转化。 (1)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参与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参与思想是在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和总结工人运动经验教训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最初尝试。尽管革命最终失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它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公社”原则是无产阶级实现民主的伟大尝试,反映了“人民管理制度”的发展方向 法国内战时期,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他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理论。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参与观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以利益为根本动力,以无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力为制度前提。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1.公民政治参与的根本动机是利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们参与政治是由各种因素驱动的,其中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动机是利益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将继续产生新的需求,这些需求的实现受到他们所生活的社会关系的限制。这种获取社会内容和特征的需要就是兴趣。 人和社会通过需求和利益联系在一起。经济利益是社会发展和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动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对政府活动和政府决策施加影响。目的是最大化个人利益。获取利益的方式决定了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 各种形式的政治参与活动都是为了维护某些阶层或群体的利益。土地占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就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一样,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权力只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公民或群体的政治参与不是来自“理性”和“本能”等虚无主义的精神因素,而是基于现实的物质利益。 2.政治参与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唯物史观:“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马克思恩格斯把政治参与置于整个社会历史过程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之中,认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是政治发展的动力,政治生活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生活基础上。 公民政治参与作为民主政治的核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发展。 生产力是促进政治参与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的变化促进了政治参与的发展和变化。我们不能盲目扩大政治参与,而不离开现实的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反对英雄主义历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如宗教不是由人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创造人的不是国家制度,而是人民创造了国家制度。”人民群众是政治参与的主体,在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具有主人翁地位。 (2)列宁的政治参与思想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吸收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民政治参与理论,并结合苏俄国情,对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发展公民政治参与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当列宁定义“政治”时,他已经把它和政治参与紧密结合起来了。他认为,“政治是参与国家事务,为国家确定方向,并决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列宁高度重视民主在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早在十月革命之前,他就指出,如果社会主义想要获得和保持政治权力,就必须实行全面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列宁从国家制度的角度分析民主,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和一种国家形式。与此同时,他指出:“民主意味着正式承认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在列宁的民主参与理论中,政治参与的主体主要是劳动者,包括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他们共同参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 在列宁看来,选举权是民主最直接的体现。与资本主义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给予劳动群众最广泛和最简单的投票权。 1981年7月,俄罗斯第一部宪法规定,所有18岁以上的工人,不分国籍、性别、信仰、居住地等。,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只有一小部分剥削阶级被剥夺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此外,列宁根据苏联的国情探索了人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形式。 十月革命前,列宁主张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后,国家的行政职能将由“所有人依次行使,然后成为习惯,最后不再成为特殊阶级的特殊职能” “十月革命后不久,列宁仍然认为越来越多的劳动人民应该直接参与国家的管理。1919年,在俄罗斯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深化了他的政治参与思想,认为应该从俄罗斯的具体国情出发,建立基于间接民主管理的民主政治制度。 三,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参与……35 (1)参与公共行政的路径选择……35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5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6结论493 (1)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目前,我国公民可以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国家制度和其他“官方”渠道参与政治生活;也可以通过社会参与渠道,如非政府组织、大众媒体等。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政治参与权的最基本制度安排。 在我国,18岁以上的公民无论国籍、性别、种族、家庭背景、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人民直接或者间接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国家的行政、司法和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组成,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并受人民监督。同时,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并受人民监督,以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 在我国,所有民族、地区和阶层都有自己的利益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得到代表。所有团体和团体都可以在人民代表大会上主张自己的利益,使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成为最广泛的代表。 与西方国会议员不同,我国人大代表不是专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代表们返回工作岗位。这有利于联系选民和收集公众意见。它还可以帮助执行宪法、法律和决定,防止代表脱离群众,闭门工作。此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需要对选民负责并接受选民监督,以确保代表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舆论的代表机关,是联系国家和人民的中介,能够集中人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共同利益,反映和调整不同阶层和群体的特殊利益,是人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也是实现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权的重要机制。 结论民主政治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主题,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促进民主政治发展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这对解决社会政治冲突、满足公民政治需求、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多种渠道,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看似包罗万象的参与制度存在制度供给不足(主要是运行机制不完善)和制度实施危机等问题 自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以来,“有序”已成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要求和衡量标准,“有序政治参与”必须以完善的参与制度设计为前提。 其次,从古至今,中国一直是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强国”和“弱国”。民间社会发展严重不足,导致非政府组织缺乏独立性,限制了民间组织参与的发展。 第三,参与性政治文化尚未建立。公民参与政治的知识和能力有限,缺乏有效的政治参与。 这些问题制约着公民政治参与的提高,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本文在系统研究和总结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思想的前提下,结合国内外经验,试图提出一些完善措施,但由于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分析不够深入。我想把这篇文章提供给所有的老师和专家进行批评和改正。参考文献(省略)